03.04 探祕神仙崖,這是商周時期川陝最大懸棺遺址,很多當地人都不知道


說到漢中,大家會想到油菜花,每年春天,漢中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開美豔動人,油菜花也成了漢中的名片之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市,這裡的地質也非常獨特,比如幾年前漢中就發現了49處天坑,在數量上位居世界第一。而正因為一次天坑的“探險”之路,我們又順便去了這裡另外一個比較小眾的地方,這就是迄今為止發現商周時期川陝最大的懸棺墓-神仙崖懸棺。

先說說什麼是懸棺,懸棺是一種將死者的棺材放置在懸崖峭壁上的一種特殊的喪葬方式,這種形式主要集中在我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之中。圖上可以看到懸崖上的鑿孔,就是以前放木樁的小洞,然後會將棺木置於其上。懸棺是一種工程量很大也很有文化內涵的喪葬形式,至今,古人的棺材是如何運上去的,還是一個沒有確定的“謎”。

為什麼會去神仙崖,因為我們在搜索天坑介紹之時,又看到了懸棺遺址的介紹,剛好航拍完天坑沒事,便決定前往。雖然已經知道懸棺在駱家壩,但是因為路線不熟,具體的地址還是不知道。更奇怪的是,一路開車問了很多當地人,他們都不知道神仙崖的確切地址,直到走到一個跨河小橋邊,才問對了方向,原來過了這條河,一直往裡走就到了。


此時正值汛期,橋下的水流升高,我們開的車無法過河,只得將車停到河對岸,從橋上穿過。不知道這座橋叫什麼,但是看著兩邊橋體的固定墩已經長滿了青苔,應該有些年份了。直到過了河,我們才知道這條看上去很安靜、很透徹的小小河有一個有點恐怖的名字,叫“就屍河”。

聽到就屍河,就知道應該和懸棺遺址不遠了。為什麼取這麼恐怖的名字,想來巴人大概是為了取“就地安葬屍體的地方”之意吧。這條就屍河,網上查不到任何資料,在地圖導航上也沒有,應該是當地巴人自己起的名字吧。

直到走到這裡以後,問了附近的人神仙崖在哪裡,他們才指明瞭方向。順著就屍河一直前行2公里,就到達神仙崖了。看著佈滿方形小孔的懸崖,我們還不確定這裡是不是神仙崖,剛好有兩個採藥的村民路過,他給我們說這裡就是神仙崖了。就這麼“簡單”找到了懸棺,沒有看到任何棺材,我們竟然有些小失望。


關於這些洞坑,在很早以前,有學者認為是附近藥農爬山採藥所鑿的落腳點,不過這種猜測站不住腳。因為從山的一側就可以爬上懸崖,沒有必要冒險垂直攀登,而且,這些落腳點垂直對應的高處也是無法爬上去的。經過後來的驗證,這裡就是巴人的懸棺聚葬之地。這些小洞都是用來塞進去木柱的,然後棺材就可以懸空的放到木柱上。

巴人,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社會學概念,他們在商周時期一直活躍在今天的四川和重慶一帶,因為他們建立了巴國,所以叫巴人,巴國與古蜀國相鄰,後被秦國所滅。漢中的城固和洋縣也曾出土過和三星堆遺址一樣的巴人面具,說明巴人也在漢中生活過。

古代巴人的懸棺,大部分都葬在深山老林之中的懸崖峭壁之上,山路崎嶇,樹林很密,交通也不方便,加上自然的災害和人為的破壞,目前留存下來的懸棺數量極少,這座神仙崖的懸棺,因為靠近小路,估計早已經被人破壞了吧。


在次之前,當地人都是不動懸棺的,因為傳說懸棺裡的人都死於麻風病,棺材不能碰。不過在這裡還留存著一個關於懸棺的故事,當地一個村民在某一年為了尋寶,將這裡的一個懸棺連棺材和人一起掀了下來,屍體和棺材被摔了粉碎,他還把屍體的腿骨砸碎了,尋沒尋到寶不知道,這人第二年騎摩托的時候就把腿摔斷了。

關於懸棺裡的死人為啥都是麻風病,還有一個傳說,清代時,大量的移民來到這裡,他們不理解巴人這種奇特的喪葬方式,很多人還想破壞懸棺,巴人為了懸棺不被人破壞,便編造了“棺材裡都是麻風病人,靠近了會被傳染”的故事,一直到今天的世代相傳。

在神仙崖懸棺對面,還有一處遺址,那就是明清時期的“大巴關巡檢使司”遺址,巡檢司通常為管轄人煙稀少地方的非常設組織。由於天色較晚,我們也沒有決定繼續深入。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懸崖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他們是怎麼把棺材運上去的至今是個謎。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了懸棺,千萬不要破壞,一定要尊重他們這種喪葬習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