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臨渭區:“三朵金花”開橋南,脫貧路上競相爭豔

(記者:盛戈)臨渭區橋南鎮的陳春苗、張喜芹和王貞養三位女性,同在一個鄉鎮,又同樣是區人大代表。在脫貧攻堅路上,三人各展其能,又精心合作,展現了人大代表為民辦事的風采,被當地群眾親切稱為“三朵金花”。

臨渭區:“三朵金花”開橋南,脫貧路上競相爭豔

地處秦嶺北麓的橋南鎮,是臨渭區脫貧攻堅重點地區。草編合作社裡,20多名農村婦女們正在編織形態各異的工藝品。50多歲的殘疾人康會娃,在這兒做草編領班月收入1800元左右,加上其他收入,去年她脫了貧。臨渭區橋南鎮西山口村脫貧戶 康會娃:“一個禮拜連吃帶住在她家裡學,把這手藝學成了。”

幫姐妹們擺脫貧困的,是非遺項目“臨渭草編”傳承人——區人大代表陳春苗。她創辦巧娘草編專業合作社,收購麥稈和玉米皮,編織成工藝品,併為村民免費培訓草編技能。2017年,臨渭區人大號召人大代表們發揮優勢,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

臨渭區:“三朵金花”開橋南,脫貧路上競相爭豔

臨渭區人大代表 陳春苗:“我有個想法就是巧娘進社區、城區,因為留守婦女有一部分是管孩子的,我把這個想法說了以後,我們人大的同志說“行!我在臨渭區幫你來做這件事情”。陳春苗探索出的“非遺傳承帶動技能扶貧”模式,帶動500戶周邊群眾就業,其中貧困戶300多戶。與陳春苗同鎮的區人大代表張喜芹,創辦了渭南唯一一家核桃深加工企業。在橋南鎮,2.5萬畝核桃是主導產業之一,為了讓群眾增收致富,張喜芹的核桃深加工企業每年加工核桃4000噸,收購範圍已擴展到塬區4個鄉鎮,累計幫扶貧困群眾上千戶。

臨渭區:“三朵金花”開橋南,脫貧路上競相爭豔

臨渭區:“三朵金花”開橋南,脫貧路上競相爭豔

臨渭區人大代表張喜芹:“每年農民的核桃集中收購、銷售,如果能儲存到冷庫裡面,到市場銷售的旺季,可以每公斤增加五毛到一塊錢。我就積極地向區人大彙報,現在已經定下來在橋南社區修建一座冷庫。”王貞養,與陳春苗同村,也是兩屆區人大代表。她通過發展電商、延長產業鏈,在橋南鎮建立了物流倉儲倉庫,助力脫貧攻堅。今年8月,她開始運營渭南市首家扶貧產品超市,通過線上線下互動,售賣貧困戶和當地特色農產品,陳春苗的草編制品和張喜芹的核桃深加工產品也在其中。

臨渭區人大代表王貞養:“這些農副產品大概就是100多種,涉及到20多個村集體公司、2000多戶貧困戶,銷售額是截至開業到現在700多萬(元)。”

臨渭區:“三朵金花”開橋南,脫貧路上競相爭豔

臨渭區:“三朵金花”開橋南,脫貧路上競相爭豔

同一鄉鎮,年齡相近。陳春苗、張喜芹和王貞養在區鎮兩級人大組織領導和支持下,在脫貧攻堅上各展其能又精心合作,展現了人大代表為民辦事的風采。
臨渭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賀愛民:“這三名代表被當地群眾譽為“三朵金花”。她們都能夠發揮自身的能力特長,為當地群眾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事情,在脫貧攻堅中履職擔當,展現代表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