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地產基金退出的祕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存量時代,住宅不好賣了,但寫字樓反倒更吃香了。與房價走勢相反,存量寫字樓的交易盛宴正在逐漸開啟。

嗅覺敏銳的資本在四五年前就聞風而動,早早將這些優質資產打包起來,發行了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一支基金的週期一般是3年、5年、8年,3-5年前的地產基金眼下到了退出時間,但投中網卻觀察到,目前不少基金到期無法退出。

今年上半年,永柏資本就被曝出深陷66億元兌付危機,而暴雷基金的底層資產也是不動產物業。

同樣都是打包不動產,為什麼有的寫字樓可以10年間倒手好幾次,而有的寫字樓反而遲遲出不了手呢?

難道說,這門穩賺不賠的大宗資產交易遭遇到了流動性危機?

一直以來,上海都是海內外房地產投資者關注的熱土。年初,投中網報道外資抄底北上廣深,90天時間花300億買樓,主陣地就有上海。看這陣勢,似乎不像是沒人接盤退不出的樣子啊。

那這些年來內外資機構買了這麼多樓,退出情況如何呢?究竟什麼樣的大宗物業容易轉手?

投中網本篇文章將聚焦上海市場,作為國內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換手率高的物業主要有哪些特徵?主流買家有哪些?哪些商圈是買家眼中的“心頭好”?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5年至今,上海大宗物業市場頻繁易主物業多達27座,這27座物業共涉及近70筆交易,物業產品形態包括寫字樓、購物中心(零售)、酒店、服務式公寓和綜合體不等。

被資本多次相中的物業如下: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通過梳理這近70起交易,投中網發現:

(1)在上海大宗交易中,外資更為活躍,上海頻繁易主物業主要是在外資機構之間買來買去;基匯資本、CSI資本策略和星橋騰飛是上海大宗市場最為活躍的外資買手;

(2)從易主週期來看,大宗物業每隔3年將迎來一次易主高峰期,這和基金的退出週期基本保持一致;

(3)從熱門商圈來看,上海頻繁易主物業基本位於黃浦區、浦東新區、虹口區等城市核心區

(4)從物業類型來看,寫字樓由於相對標準化,運營成本低,流動性更好,換手頻次遠超購物中心和綜合體

(5)從物業面積來看,絕大多數的易主物業面積在10萬方以下,其中5萬方以下的物業最好脫手

(6)從成交金額來看,絕大多數的易主物業成交金額在20億元以下,其中,10-20億元的寫字樓換手率最高

(7)絕大多數的物業在易主後沒有經歷諸如酒改辦、商改辦等大改造,大多都是基於絕佳地段升值倒手的。

具體分析如下:

哪些機構在頻繁倒手物業?

1.外資機構“一手遮天”,內外資買家“三七開”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通過梳理這近70起交易,投中網發現,外資機構是上海頻繁易主物業最主要的買家,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無論從交易數量還是交易金額來看,內外資買家基本呈現“三七開”。活躍買家TOP14中,內資僅佔4席,外資買家中較為活躍的機構是基匯資本、CSI資本策略和騰飛集團。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如上圖所示,來自美國、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買家是上海市場外資大宗交易的主力軍,上述買家的交易額能佔到外資交易總額的四分之三。

CBRE世邦魏理仕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大宗物業市場成交總額1178億元,從投資買家類型來看,外資佔投資總額約54%。

從物業換手率來看,外資大宗交易的活躍度進一步攀升。外資換手率遠高於內資,背後是什麼原因呢?

一方面是政策原因,作為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近年來對外資採取了開放友好的態度,此外也跟外資的退出週期相關。

某位四大代理行的投資經理跟投中網透露,上海的大宗交易額一直都是國內最高的,原因除了可交易標的多之外,也跟物業換手的頻率比較高有關;從上海大宗物業成交的歷史看來,外資之間的換手實屬頻繁,因為基金2-3年就會尋求退出。

那上海大宗交易市場換手率較高的買家都有哪些?

2.上海TOP3買家:基匯、CSI資本策略和星橋騰飛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投中網發現,基匯資本、CSI資本策略和星橋騰飛是上海大宗物業市場最為活躍的買家。

令人意外的是,換手率最高的三家機構均是亞洲企業,並不是摩根士丹利、黑石等美資金融機構。

基匯資本成立於2005年,是全球知名房地產私募基金,基匯資本具備“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北京三里屯太古裡、上海353廣場、佛羅倫薩小鎮項目均出自基匯資本之手。

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基匯資本在全球範圍內不動產投資項目已經超過110單,旗下管理資產金額超過230億美元;其中,基匯資本在大中華區一共投資了41個項目,其中有21個項目已經實現退出。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改造後的上海353廣場

CSI資本策略是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公司主要業務為物業投資及證券投資。目前管理超過250萬方的商業、零售及住宅物業,其代表作當屬上海四季坊項目。CSI資本策略所投資的物業大部分位於香港和澳門,大陸投資物業僅5宗,全部位於上海。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四季坊改造效果圖(來源:CSI資本策略官網)

而星橋騰飛集團總部位於新加坡,旗下擁有三支上市信託基金:騰飛房產投資信託、騰飛印度信託和騰飛酒店信託,總資產規模達236億新元。

星橋騰飛在上海先後收購了上海海洋大廈、華設大廈(原浦匯大廈/高騰大廈)、騰飛元創大廈(原寶龍大廈)等項目。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今年 1月,凱德集團宣佈以110億新元收購星橋騰飛的所有股份,交易完成後,凱德將與星橋騰飛整合成為亞洲最大的多元化房地產集團,管理資產超過1160億新元(約合5778.8億元人民幣)。

值得關注的是,活躍買家的前五名均被外資機構包攬。前十四名中,內資機構也僅僅佔了四席。

這四家上榜機構中,萬科是住宅地產的龍頭老大,遠洋資本和中銀投是專業的房地產基金,而上海本土開發商上海城利房地產堪稱一匹黑馬,先後收購了壹豐廣場和818廣場。

在活躍買家的名單中,還出現了凱雷、摩根士丹利等美資大鱷,新加坡地產上市公司吉寶置業和亞騰資產管理(ARA),以及德國地產基金 SEB和AM Alpha等。

聊完了買家,那大宗物業的交易週期一般是多久?

易主週期平均3年,與基金退出週期一致

1.每隔3年,大宗物業將迎來易主高峰期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從27棟物業易主時間來看,2010年、2013年和2016年易主的大宗物業數量較多,而這三個時間點的時間間隔期正好是3年,這與基金2-3年的退出週期不謀而合。

總的來說,每隔3年,上海大宗物業將迎來一次易主高峰期,而這和基金2-3年的退出週期基本保持一致。

2.買家平均持有期:接近半數是 3-4年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從27棟物業每次易主的時間間隔來看,超過7成的物業易主週期在2-5年內,接近半數物業易主間隔期在3-4年內,僅有2成的物業易主間隔期在5年以上。

可見,樣本物業每次易主的時間間隔不僅與基金的退出週期一致,也與大宗物業換手週期保持一致。

3.易主頻次:2次居多,極少物業在3次以上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從27棟易主物業的易主頻次來看,大部分物業的易主次數是2 次,僅有四分之一的物業易主次數在3次及以上,而這也是符合行業規律的。

那內外資買家主要喜歡買哪種類型的物業?

頻繁易主物業有哪些特徵?

1.物業類型:寫字樓換手率遠超購物中心和綜合體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從頻繁易主物業的類型來看,寫字樓最受投資機構追捧,其次是購物中心和綜合體。具體來看,市面上被頻繁買賣的物業有4成都是寫字樓,寫字樓的換手率遠超其他類型的物業。

此外,絕大多數的物業在易主後並沒有經歷諸如酒改辦、商改辦等大型改造。可見,與大家一直信奉 “Buy- Fix- Sell”的投資理念不同,上海頻繁易主物業幾乎沒有Fix環節,大多都是基於絕佳地段升值倒手的。

寫字樓為何成了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

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地產人士告訴投中網,和購物中心以及綜合體相比,寫字樓風險低,人為干涉因素較少。

該資深人士解釋道,“寫字樓相對標準化,運營成本低、培育週期短、流動性更好。說白了(寫字樓)就是好管理,短期就能退出,回錢快。”

此外,投中網還發現上海易主頻率最高的幾宗物業均為寫字樓。比如上海華設大廈(原浦匯大廈/高騰大廈)、上海鉑金大廈(原上海新茂大廈)和上海國際大廈(原上海盛邦國際大廈)。

2.物業面積:5萬方以下的物業最容易脫手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從頻繁易主物業的建築面積來看,接近半數的物業面積在5萬方以下,超過3成的物業面積在5-10萬方。總的來看,物業面積在10萬方以下的標的佔比高達85%,只有極少數標的超過20萬方。

3.成交金額:10億元~20億元的標的換手率最高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從頻繁易主物業的成交金額來看,10億元~20億元以及5億元~10億元的物業換手率最高,合計佔比超過6成,也就是說處於5億元~20億元的物業最容易脫手。而5億元以下、30億元以上的物業換手率較低,較不容易脫手。

4.熱門商圈:黃浦區、浦東新區等核心商圈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從頻繁易主物業的商圈分佈來看,黃浦區和浦東新區是上海大宗交易最為熱門的兩大商圈,兩個商圈的物業佔比接近7成。此外,虹口區、靜安區、普陀區等城市核心區的物業買賣也很頻繁。

值得關注的是,多次易主的大宗物業均位於上海核心商圈。易主次數在三次及以上的物業大部分坐落於黃浦區,而黃浦區是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聚集區。

5.頻繁易主物業大盤點:核心區5萬方的寫字樓最受外資青睞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據不完全統計,上海一共有三宗物業易主頻次在四次及以上。這三宗物業分別是上海華設大廈、上海鉑金大廈和上海國際大廈。

上海華設大廈坐落於黃浦區,緊鄰人民廣場商圈,與陸家嘴隔江相望。經過5次轉手,浦匯大廈的價格由2005年的1億美元(按當年匯率摺合8.8億人民幣)升至2017年的26億人民幣,12年間物業升值了3倍。

華設大廈基本保持3年一易主的頻率,每位買家的平均持有期限只有三年。

華設大廈在前四次易主的過程中價格漲幅均不大,然而在最近的一次交易中價格足足上漲了10億元,而賣方基匯資本也由此獲利約10億人民幣。

地產基金退出的秘密:賣一棟樓賺10億,300億外資瘋狂抄底上海


而位於黃浦區的上海鉑金大廈在10年間物業升值了3.5倍,位於虹口區的上海國際大廈在12年間物業升值了5.4倍。

在參與機構層面,德國基金SEB同時參與收購了上海華設大廈和上海鉑金大廈,亞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ARA)參與收購了上海鉑金大廈和上海國際大廈。

不難發現,上述三宗物業有不少相同點,比如都屬於核心區寫字樓,首次抄底時間均在2005-2006年之間,物業面積都在5萬方左右,參與機構除了世聯行都是清一色的外資機構。

這也正好印證了我們之前的猜想:外資最喜歡核心區5萬方左右的寫字樓。

戴德梁行北中國區資本市場董事楊蕾曾告訴投中網,“全球資產配置裡面有中國,中國配置少不了北京上海 。如果是投亞洲,中國一定會是任何一個機構都不會丟掉的一個市場。如果中國是不會丟掉的市場,那北上更是一定會去的兩個城市。”(文/Ellie 來源/投中網旗下PropTech研習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