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外貿信託註冊資本增至80億元 背靠大股東“擴張”

中國網財經12月6日訊(記者 孫朋浩 見習記者 鹿凱) 近些年,信託行業頻繁出現信託公司扎堆增資現象。據中國網財經瞭解,相較於2016年21家增資、2017年18家增資、2018年13家增資,到目前為止,今年僅有9家信託公司增資數量略有下降。

上月中旬,隨著北京銀保監局核准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外貿信託)增資及股權調整事宜,這次增資潮也被推向高潮,外貿信託也在增資之後躋身信託公司註冊資本“第一梯隊”。

增資至80億

10月15日,據證監會官網披露,有關外貿信託增資及股權調整事宜,以獲得北京市銀保監據核准批覆。披露內容顯示,此次增資,外信託的註冊資本將由27.41億元升至80億元,增幅為191.86%。增資完成後,外貿信託註冊資本排名將一舉進入前列,並有望超過民生信託70億元規模,排在中信信託之後位列行業第八。

在此次增加註冊資本中,7.87億元由中化資本提供;剩下44.76億元,則從外貿信託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劃轉。

根據公開資料,這並不是外貿信託第一次增資。2007年,當時註冊資本僅為8.32億元,外貿信託尋求第一次增資;增資完成後,註冊資本上升到12億元。2010年,外貿信託完成第二次增資,註冊資本由12億元增加到22億元。一年前,外貿信託又完成其第三次增資,註冊資本規模擴大到27.41億元。

對於增資外貿信託對外表示,本次增資將大幅提升公司資本金優勢和抵禦風險能力,為各項業務擴大發展提供更強支撐。

一位西北地區的信託業專家對中國網表示:“近年來,信託公司增資潮持續,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一是受到淨資本監管的約束,資本金是做大做強的業務基礎,股東增資是最快的資本補充渠道;二是先有行業評級中對於資本水平有較高要求,提升行業評級也需要達到一定規模資本;三是在剛性兌付下,信託公司資本金是抵禦外部風險重要保障,增資有利於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四是外部評價和同業合作對於資本金也較為看重。”

另外,受此次增資影響,增資完成後外貿信託兩位股東持股比例發生微調。其中中化資本有限公司,憑藉出資77.81億元,持股比例從96.97%增至97.26%;中化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出資金額人民幣2.2億元,持股比例從3.03%降至2.74%。就增資進展等問題,中國網財經致電外貿信託,對方表示:“目前增資已經完成,至於增資的意圖和增資後的具體舉措會在將來陸續公佈。”

據中國網財經瞭解,從1994年12月,國務院批准外貿信託併入中化集團開始,中化集團就一直保持對外貿信託絕對對控股至今。

背靠大股東擴張

1987年9月,經人民銀行批准外貿信託前身—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4年,外貿信託加入中國首家世界500強企業—中化集團,這也成為其對外擴張的開端。之後,其以北京為中心,先後在華東、華南、西南、西北設立區域總部,並在西安、青島、武漢、重慶、南京等地設立財富中心,業務範圍已逐漸見覆蓋全國。

截至目前,外貿信託已形成聚焦於小微金融、產業金融、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四大領域業務形態,擁有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資產證券化特定目的信託受託機構、大宗交易系統合格投資者、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同業拆借業務、固有資產從事股權投資業務、股指期貨交易業務、受託境外理財業務(QDII)、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承銷資格、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基金業協會觀察會員等資質。

2018財年,在嚴監管形勢下,外貿信託實現營收和淨利雙增長。其中,錄得營收29.98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利潤25.56億元,淨利19.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和19.8%。資產運用方面,監管層著重管控的通道業務和房地產業務,在外貿信託業務佔比都不高。其中,外貿信託單一類信託資產僅佔信託資產16.6%;自營資產產業分佈方面,房地產業佔比6.06%;房地產在信託資產投向佔比中為6.11%。

外贸信托注册资本增至80亿元 背靠大股东“扩张”

一位中部地區信託研究員對中國網財經表示:“僅憑年報中資產佈局,必不能具體分析出一家公司的具體業務開展情況,細化到不同業務團隊,還會出現很多不同情況。整業務佈局降低風險業務比重,並不能說就沒有風險。”

另外,除固有優勢業務外,外貿信託還積極嘗試新技術和新科技在信託業上應用。外貿信託總經理伊力扎提表示:“在外貿信託的數字化轉型探索過程中,有這四個非常重要的結合點。”他指出:“未來信託數字化的願景是希望發揮制度、資金、產業和組織的優勢,打通資金、資產,構建以“金融服務+科技服務服務+數據服務”為核心,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數字化開放展業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