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為什麼何滿子多是斷腸聲呢 其實白居易用一首詩早就回答過

有人問到:為什麼詞牌《何滿子》多為斷腸詞?


前言

《何滿子》也叫做《河滿子》,是宋詞中比較常見的詞牌。

這個詞牌其實在唐朝就有了,它本是是唐教坊中的一個歌曲名。另據白居易的好友盧言說,《何滿子》還是一首舞曲:

唐文宗命宮人沈翹翹,舞河滿子詞。又屬舞曲。( 盧言《盧氏雜說》)

為什麼何滿子多是斷腸聲呢?這個問題其實白居易早就回答過,要從它的源頭說起。

為什麼何滿子多是斷腸聲呢 其實白居易用一首詩早就回答過

​一、何滿子是一個人名

白居易(772年-846年)曾經寫過一組絕句, 分別寫了六種曲調。其中第五首叫做《聽歌六絕句·何滿子》,他在題注中記載:

開元中,滄洲有歌者何滿子,臨刑,進此曲以贖死,上竟不免。

在唐玄宗開元時期,滄洲有個歌手叫做何滿子,犯了死罪即將行刑,她希望能夠用這首曲子贖罪,可惜沒有得到赦免。

白居易說,這個曲子是臨刑的時候寫成,因此從誕生之時就是斷腸聲。

世傳滿子是人名,臨就刑時曲始成。一曲四調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聽歌六絕句》

元稹也有長詩《何滿子歌》,節錄前幾句如下:

何滿能歌能宛轉,天寶年中世稱罕。嬰刑系在囹圄間,水調哀音歌憤懣。

梨園弟子奏玄宗,一唱承恩羈網緩。便將何滿為曲名,御譜親題樂府纂。

元稹也說何滿子擅長唱歌,臨死之前獻上了這首歌。人雖然不在了,但是歌還是傳了下來。唐玄宗是個行家,他非常欣賞何滿子的遺作,所以:御譜親題樂府纂。

由此,《何滿子》成了宮廷樂府歌曲。在北宋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中,也專門”卷八十“介紹了何滿子的故事,並且把這首歌列為:近代曲辭。

為什麼何滿子多是斷腸聲呢 其實白居易用一首詩早就回答過

二、何滿子的斷腸聲

大多數人熟悉何滿子,並不是從白居易《聽歌六絕句》開始,而是因為讀過張祜的《宮詞》: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張祜(約785年-849年?)與白居易是同時代的詩人,他的這首《宮詞》之所以被現代人所熟悉,是因為這首詩入選了家喻戶曉的《唐詩三百首》。

除了這首五言絕句外,張祜還有一首七絕《孟才人嘆》,也寫到了何滿子:

偶因歌態詠嬌嚬,傳唱宮中十二春。卻為一聲河滿子,下泉須吊舊才人。

孟才人是唐武宗的嬪妃,善於歌唱,深受皇帝的喜愛,後來為了皇帝而殉情。在這首《孟才人嘆》的序言中,張祜介紹了這個”斷腸故事“:

“武宗皇帝疾篤,遷便殿。孟才人以歌笙獲寵者,密侍其右。上目之曰:‘吾當不諱,爾何為哉?’指笙囊泣曰:‘請以此就縊。’上憫然。復曰:‘妾嘗藝歌,願對上歌一曲,以洩其憤。’上以其懇,許之。乃歌一聲《何滿子》,氣亟立殞。上令醫候之,曰:‘脈尚溫,而腸已絕。’”

武宗臨死時問她,我死了以後,你怎麼辦呢?孟才人說我也就不活了。於是唱了一首《何滿子》後氣絕身亡。醫生摸了一下說,脈還是溫的,但是愁腸已斷。

為什麼何滿子多是斷腸聲呢 其實白居易用一首詩早就回答過

三、唐宋詞中的《何滿子》

因為何滿子本身就是一個悲劇故事,因此用此調填成的詞大多是”斷腸聲“。唐朝的絕句之所以盛行,就是因為大多數的絕句都是用來歌唱的,如同張祜的那首”故國三千里“。

漸漸地,唐朝又多了一種形式,出現了長短句的”曲子詞“。這時的《何滿子》也發生了變化,也成了長短句。我們今天看到的唐宋詞中的《何滿子》,還有單調和雙調之分。

五代時,花間詞人孫光憲的《何滿子》是單調:

冠劍不隨君去,江河還共恩深。歌袖半遮眉黛慘,淚珠旋滴衣襟。惆悵雲愁雨怨,斷魂何處相尋。

雙調如宋朝孫洙的《河滿子 秋怨》,就是把曲調重複了兩遍:

悵望浮生急景,淒涼寶瑟餘音。楚客多情偏怨別,碧山遠水登臨。目送連天衰草,夜闌幾處疏砧。

黃葉無風自落,秋雲不雨長陰。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惆悵舊歡如夢,覺來無處追尋。

晁端禮《河滿子》也是雙調:

滿浦亭前楊柳,一年兩度攀條。瞬息光陰都幾許,離情常是迢迢。須信沈腰易瘦,爭教潘鬢相饒。

不忍重尋香徑,還來獨立溪橋。唯有無情東去水,來時曾傍蘭橈。今夜欲求好夢,望中莫遣魂銷。

從內容情感上來看,這幾首詞從宮廷生活中走了出來,表達了男女之間的相思之苦,聽上去還是斷腸之聲。

為什麼何滿子多是斷腸聲呢 其實白居易用一首詩早就回答過

四、蘇軾《何滿子》的另類風格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何滿子》都是斷腸之聲。北宋詞人張先的《河滿子 》就不寫男女之情,他在”陪杭守泛湖夜歸“後寫的這首詞,堪稱一篇遊記:

溪女送花隨處,沙鷗避樂分行。遊舸已如圖障裡,小屏猶畫瀟湘。人面新生酒豔,日痕更欲春長。

衣上交枝鬥色,釵頭比翼相雙。片段落霞明水底,風紋時動妝光。賓從夜歸無月,千燈萬火河塘。

而東坡先生的《河滿子·湖州寄南守馮當世》更是別具一格:

見說岷峨悽愴,旋聞江漢澄清。但覺秋來歸夢好,西南自有長城。東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國初平。

莫負花溪縱賞,何妨藥市微行。試問當壚人在否,空教是處聞名。唱著子淵新曲,應須分外含情。

這首《何滿子》寫作官從政的感想,抒發歷史感慨並言及國事,這種”言志“內容一般是由詩來承當的,但是蘇軾卻用詞的形式來表達。蘇軾豪放曠達一類的詞常常被認為是詩化之詞。

這類詞並不符合由十七八女郎演唱的婉約特點,俞文豹在《歷代詩餘引吹劍錄》講了一個故事:

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外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所以李清照在《詞論》中說揶揄蘇詞:“皆句讀不協之詩耳”。

為什麼何滿子多是斷腸聲呢 其實白居易用一首詩早就回答過

結束語

後人填詞,需要熟悉詞牌的由來以及前人作品風格,來判斷寫什麼樣的內容合適。所以《何滿子》大多以寫男女之情為主,因為有了張先、蘇軾的先例,所以後人填《何滿子》也就沒有那麼多的限制了。

結束時,錄入老街的一首《何滿子》,歡迎詩友們指正:

長恨浮萍蹤跡,可憐月夜寒砧。倦倚燭窗聽雁信,西樓不敢登臨。紅葉黃花漸老,清霜流水知音。

人事幾回如意,幽情偏是難禁。錦瑟華年驚暗度,謝橋舊夢難尋。明日雙溪尚好,泛舟莫管晴陰。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