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为什么何满子多是断肠声呢 其实白居易用一首诗早就回答过

有人问到:为什么词牌《何满子》多为断肠词?


前言

《何满子》也叫做《河满子》,是宋词中比较常见的词牌。

这个词牌其实在唐朝就有了,它本是是唐教坊中的一个歌曲名。另据白居易的好友卢言说,《何满子》还是一首舞曲:

唐文宗命宫人沈翘翘,舞河满子词。又属舞曲。( 卢言《卢氏杂说》)

为什么何满子多是断肠声呢?这个问题其实白居易早就回答过,要从它的源头说起。

为什么何满子多是断肠声呢 其实白居易用一首诗早就回答过

​一、何满子是一个人名

白居易(772年-846年)曾经写过一组绝句, 分别写了六种曲调。其中第五首叫做《听歌六绝句·何满子》,他在题注中记载:

开元中,沧洲有歌者何满子,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

在唐玄宗开元时期,沧洲有个歌手叫做何满子,犯了死罪即将行刑,她希望能够用这首曲子赎罪,可惜没有得到赦免。

白居易说,这个曲子是临刑的时候写成,因此从诞生之时就是断肠声。

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听歌六绝句》

元稹也有长诗《何满子歌》,节录前几句如下:

何满能歌能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水调哀音歌愤懑。

梨园弟子奏玄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谱亲题乐府纂。

元稹也说何满子擅长唱歌,临死之前献上了这首歌。人虽然不在了,但是歌还是传了下来。唐玄宗是个行家,他非常欣赏何满子的遗作,所以:御谱亲题乐府纂。

由此,《何满子》成了宫廷乐府歌曲。在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也专门”卷八十“介绍了何满子的故事,并且把这首歌列为:近代曲辞。

为什么何满子多是断肠声呢 其实白居易用一首诗早就回答过

二、何满子的断肠声

大多数人熟悉何满子,并不是从白居易《听歌六绝句》开始,而是因为读过张祜的《宫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张祜(约785年-849年?)与白居易是同时代的诗人,他的这首《宫词》之所以被现代人所熟悉,是因为这首诗入选了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

除了这首五言绝句外,张祜还有一首七绝《孟才人叹》,也写到了何满子:

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河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

孟才人是唐武宗的嫔妃,善于歌唱,深受皇帝的喜爱,后来为了皇帝而殉情。在这首《孟才人叹》的序言中,张祜介绍了这个”断肠故事“:

“武宗皇帝疾笃,迁便殿。孟才人以歌笙获宠者,密侍其右。上目之曰:‘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上悯然。復曰:‘妾尝艺歌,愿对上歌一曲,以泄其愤。’上以其恳,许之。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殒。上令医候之,曰:‘脉尚温,而肠已绝。’”

武宗临死时问她,我死了以后,你怎么办呢?孟才人说我也就不活了。于是唱了一首《何满子》后气绝身亡。医生摸了一下说,脉还是温的,但是愁肠已断。

为什么何满子多是断肠声呢 其实白居易用一首诗早就回答过

三、唐宋词中的《何满子》

因为何满子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故事,因此用此调填成的词大多是”断肠声“。唐朝的绝句之所以盛行,就是因为大多数的绝句都是用来歌唱的,如同张祜的那首”故国三千里“。

渐渐地,唐朝又多了一种形式,出现了长短句的”曲子词“。这时的《何满子》也发生了变化,也成了长短句。我们今天看到的唐宋词中的《何满子》,还有单调和双调之分。

五代时,花间词人孙光宪的《何满子》是单调:

冠剑不随君去,江河还共恩深。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惆怅云愁雨怨,断魂何处相寻。

双调如宋朝孙洙的《河满子 秋怨》,就是把曲调重复了两遍: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晁端礼《河满子》也是双调:

满浦亭前杨柳,一年两度攀条。瞬息光阴都几许,离情常是迢迢。须信沈腰易瘦,争教潘鬓相饶。

不忍重寻香径,还来独立溪桥。唯有无情东去水,来时曾傍兰桡。今夜欲求好梦,望中莫遣魂销。

从内容情感上来看,这几首词从宫廷生活中走了出来,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苦,听上去还是断肠之声。

为什么何满子多是断肠声呢 其实白居易用一首诗早就回答过

四、苏轼《何满子》的另类风格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何满子》都是断肠之声。北宋词人张先的《河满子 》就不写男女之情,他在”陪杭守泛湖夜归“后写的这首词,堪称一篇游记:

溪女送花随处,沙鸥避乐分行。游舸已如图障里,小屏犹画潇湘。人面新生酒艳,日痕更欲春长。

衣上交枝斗色,钗头比翼相双。片段落霞明水底,风纹时动妆光。宾从夜归无月,千灯万火河塘。

而东坡先生的《河满子·湖州寄南守冯当世》更是别具一格:

见说岷峨悽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这首《何满子》写作官从政的感想,抒发历史感慨并言及国事,这种”言志“内容一般是由诗来承当的,但是苏轼却用词的形式来表达。苏轼豪放旷达一类的词常常被认为是诗化之词。

这类词并不符合由十七八女郎演唱的婉约特点,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讲了一个故事: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所以李清照在《词论》中说揶揄苏词:“皆句读不协之诗耳”。

为什么何满子多是断肠声呢 其实白居易用一首诗早就回答过

结束语

后人填词,需要熟悉词牌的由来以及前人作品风格,来判断写什么样的内容合适。所以《何满子》大多以写男女之情为主,因为有了张先、苏轼的先例,所以后人填《何满子》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了。

结束时,录入老街的一首《何满子》,欢迎诗友们指正:

长恨浮萍踪迹,可怜月夜寒砧。倦倚烛窗听雁信,西楼不敢登临。红叶黄花渐老,清霜流水知音。

人事几回如意,幽情偏是难禁。锦瑟华年惊暗度,谢桥旧梦难寻。明日双溪尚好,泛舟莫管晴阴。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