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海底撈的「走出去」

作者 | 高格小喬

一個活潑而不失嚴謹的研究員,用直白的語言帶您暢遊股市

高格證券三句話看海底撈

全球中式餐飲龍頭企業;

「海底撈大學」培養人才,關懷員工成長;

火鍋產業全佈局,標準化運營提升效率。

2018 年,海底撈上市前夕,招股書披露創始人張勇夫婦已經加入新加坡國籍,成為海底撈登陸港交所熱議當中最引人關注的焦點之一。2019 年 9 月,新一期福布斯亞洲富豪榜出爐,張勇夫婦以 1,000 億人民幣身家位列新加坡首富,再次被輿論推向風口浪尖。

同時,海底撈高調進軍國際市場,僅在 2019 年上半年就在港澳臺及國際市場新開 7 家門店,國際門店總數 43 間。2019 年 11 月,海底撈發佈公告,收購三家餐飲公司,其中兩家公司分別經營著位於紐約的中餐麵館。至此,境外上市、管理層移民、內生擴張、外部收購,海底撈與「出走海外」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小喬就來為大家分析一下,海底撈走向國際化的進程,與其背後的目的和深意。

海底撈的「走出去」

海底撈的創始人、實控人張勇

赴香港上市

眾所周知,A 股上市的餐飲企業寥寥無幾,小喬在查閱資料時再次因具體數據感到驚訝:目前 A 股主板上市的餐飲企業僅有三家,分別是全聚德、西安飲食和廣州酒家。其中,廣州酒家於 2010 年起開始上市申請,2014 年,其上市申請被深交所否決後轉戰上交所,2017 年終於成功在上交所掛牌,而此前,A 股已近十年沒有餐飲股掛牌成功。

雖然如此,廣州酒家的上市成功並沒能給眾多餐飲企業以上市信心——從收入構成來看,廣州酒家的餐飲服務收入僅佔總收入的二至三成,月餅、速凍食品等食品生產銷售才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嚴格來講只能算是掛著「酒家」名號的食品餐飲混血股。

近年有兩家內地餐飲企業曾申請 A 股 IPO,分別是廣東的九毛九與安徽的同慶樓。九毛九已於 2018 年中止 A 股 IPO 進程,同慶樓自 2016 年遞交上市申請後至今未有進展。從發審委此前對於同慶樓 IPO 的反饋情況來看,餐飲企業現金交易難以核查、門店自主採購、預付充卡的帳務處理、員工流動性大、社保參保比例過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等是上市所面臨的重要困難。同時,A 股對於企業上市淨利潤的要求也將許多餐飲企業拒之門外。反觀港股市場,不僅對企業的上市審批寬容許多,還給出一些優秀餐飲類公司近似科技股的高估值,成為

餐飲股的上市首選地

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排斥資本參與海底撈,認為投資者的參與會影響管理者的決策。在 2013-2015 年,海底撈的翻檯率、知名度節節攀升,但營收增速卻快速下滑,2015 年增速已經不足 2%。海底撈每家門店都採取直營模式,門店擴張對於資金要求較高。缺乏資本成為了制約海底撈發展壯大最重要的因素。在無形亦或有形的壓力下,在 2014 年訪問中公開表示拒絕上市的張勇,2018 年向聯交所提交了海底撈的上市申請。一年後,海底撈 PE 估值便超過了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

海底撈的「走出去」

2018 年,海底撈於港交所掛牌

移民新加坡

海底撈的招股書並非張勇新加坡身份第一次曝光。2016 年頤海國際上市時,非執行董事名單中的張勇已加入新加坡籍。我們無法確定張勇移民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但無疑,紅籌架構的搭建是其中值得考慮的因素。為了順利在香港上市,海底撈在開曼註冊上市主體公司。

根據規定,「境內公司、企業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設立或控制的公司名義併購與其有關聯關係的境內的公司,應報商務部審批。」雖說是報批,事實上卻很少有通過審批的案例。而張勇夫婦加入新加坡籍後,開曼公司和其附屬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身份不再是境內自然人,對海底撈各個業務部門的收購重組不再需經過商務部批准,大大縮短了上市進程。除了海底撈外,Soho 中國、周黑鴨等企業在上市前夕都進行過將控股權轉移至外籍人士手中的「標準化操作」。

全球化經營與品牌國際化

海底撈的 43 家海外門店中有 36 家開在亞洲地區,剩餘 7 家門店則開在洛杉磯、紐約、倫敦、悉尼等主要歐美城市。2019 年上半年,全部海外門店收入佔海底撈總收入的 8.5%,其中亞洲門店收入佔總收入 7.3%。雖然從客單價來看,海外門店比國內一線城市的客單價還要高上將近 70%,但翻檯率卻與國內門店相差甚遠。另一方面,海外門店的租金、人工、原材料成本又大大高於大陸地區,因此海外門店的盈利能力遠遠不及國內。

在美國版「大眾點評」Yelp 上,海底撈的多家門店得到了幾乎滿分的評價,但可以發現,大部分評論用戶頭像都是亞洲面孔。據報道,美國洛杉磯的海底撈門店顧客中,非華人群體僅佔 10%。走出亞洲後,海底撈選擇將門店開在成熟的華人社區——紐約的法拉盛、倫敦的唐人街、悉尼的查茲伍德等,這些地方本就中餐林立,消費群體也大多是亞洲族群。可以確認的是,雖然海底撈的海外門店擴張在全球華人圈引起不小熱議,贏得廣泛好評,但迄今為止還是沒能實現走入歐美主流文化圈的願景

海底撈的「走出去」

倫敦海底撈門口華人聚集

2019 年 11 月,海底撈發佈公告,擬收購「漢舍」中國菜及「Hao Noodle」兩個中餐品牌。海底撈與被收購方達成意向,進入排他盡調階段,而交易的金額與持股比例等細節仍未確定。如果收購完成,這將標誌海底撈進軍中式簡餐與正餐。漢舍與 Hao Noodle 背後的老闆朱蓉是餐飲屆的元老級人物,1999 年,朱蓉參與創辦渝鄉人家,而後變現退出,2008 年成立了融合菜品牌漢舍。如今,漢舍已在大陸地區開設 9 家門店,併入選上海米其林指南。

Hao Noodle 則是朱蓉為美國人量身定做的一家中餐館。除了麵食,餐廳還提供點心、炒菜、茶飲等菜品。不同於海底撈的選址策略,Hao Noodle 的首家門店開在了曼哈頓的格林威治村,第二家店開在了切爾西。這兩個區域以新潮、多元的文化著稱,也是紐約平價美食最為密集、競爭最為激烈的地區。Hao Noodle 在美食之都紐約獲得了不俗的成績:開業一年內,紐約客、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媒體紛紛進行報道並給出好評,紐約時報還將 Hao Noodle 評選為 2016 年度十佳新店之一。

海底撈的「走出去」

Hao Noodle 逐漸滲透進入了非亞裔文化群體中

9 家中餐廳、2 家麵館的收入遠遠不能刺激提升海底撈的業績,但入選米奇林指南和走出華人文化圈的經驗對海底撈來說卻是珍貴的財富。張勇和海底撈目前雖然走出了國門實現國際經營,但與麥當勞、百勝等國際化餐飲品牌之間還有不小的距離。在火鍋高速增長勢頭未有減退之時,海底撈已經開始思考如何真正打入海外餐飲市場,如何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餐飲品牌。

小喬認為,或許向來低調的張勇並不滿足於新加坡首富、全球中式餐飲龍頭的頭銜,而是藉助資本的力量,將他的餐飲帝國滲透到不同種族、文化背景的地域與人群中,改寫中式餐飲的歷史。而海底撈的征途,才剛剛開始。

看完高格小喬的介紹,大家對於海底撈的出海佈局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呢?海底撈已經入駐高格證券精選公司,投資人可以在高格證券買入公司股票。

「瞭解更多」裡還有更多優質上市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