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南京證券重要業務被停3個月,另有4家券商面臨同樣窘境

上市公司股價動一動,一眾券商內心抖三抖。


南京證券重要業務被停3個月,另有4家券商面臨同樣窘境


2018年前後股市波動、上市公司頻現“黑天鵝”事件,平倉風險集中暴露,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成了不少券商的“緊箍咒”,讓其頭疼。

為化解風險,監管層加大對相關業務的監管力度。

近來,已經先後有5家券商面臨被暫停股票質押業務的風險。其中,針對南京證券(601990.SH)的處罰已經正式落地。主要營收來源之一被暫停三個月,券業觀察彷彿已經聽見了銀子飛走的聲音。

1

業務被暫停3個月


12月2日晚間,南京證券公告稱,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於近日分別向公司下發正式的紀律處分決定文件。

文件顯示,因南京證券在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中,存在對融入方准入盡職調查不充分、融出資金管理不完善的問題,滬深兩交易所決定對南京證券作出暫停股票質押回購交易權限3個月的處分。自2019年11月30日起(含當日)至2020年2月29日止(含當日),不得新增股票質押回購初始交易。

這個處分對南京證券來說並不意外。早在一個多月前,10月8日,南京證券就已經收到了紀律處分事先告知文件。

無獨有偶,還有四家券商和南京證券同病相憐。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財富證券、萬聯證券也於近日收到暫停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相關權限3個月的處罰;英大證券和中郵證券則將被暫停6個月。

罰單已經落地的南京證券,究竟為何被重罰?

2

“逆潮”發展?


南京證券股票質押業務被處罰是因為一則來自江蘇證監局的監管函。

9月12日,江蘇證監局發佈公告稱,南京證券在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中存在風控、資金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對南京證券出具警示函。

對此,南京證券表示,對於存在的問題,公司將進一步強化合規管理,積極整改。

南京證券成立於1999年,南京市國資委為其實際控制人。2018年6月13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成為江蘇省第三家A股上市券商。

值得注意的是,在監管層的推動下,2019年以來場內場外股票質押融資餘額、高比例質押公司家數總體呈下降趨勢;多家券商該業務規模和收入同比均有所下降。南京證券卻“逆勢”增長。

據南京證券2019半年報顯示,公司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實現10.02億元,同比增長57.32%;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3.84億元,同比增長105.99%。截至2019年6月30日,股票質押回購業務餘額26億元,較報告期初增長5.15%,實現利息收入0.88 億元,同比增長36.42%。

2019前半年,股票質押業務收入佔公司營收近10%。且按照上述數據估算,南京證券股票質押業務被暫停三個月,或將損失數千萬元收入。而此次被罰,可能還會影響到明年的分類評級,分類評級又會直接影響到券商業務的開展規模和開展成本等。

此外,前不久的8月3日南京證券還公告稱,擬通過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數量不超過本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20%)的方式,募集不超過60億元資金,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和營運資金。其中,計劃使用不超過25億用於融資融券和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

如今南京證券的股票質押業務被暫停,公司受到的影響不言而喻。

3

是蜜糖也是砒霜

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曾一度成為不少券商的營收重頭,但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2018年以來,不少券商該業務頻頻踩雷,拖累業績。

據華泰證券此前發佈的一份研報顯示,2018年上市券商合計計提股票質押減值損失76.4億元,同比增長318%。中小券商該業務的風險則在2018年下半年集中爆發,2018前半年合計計提3.9億元減值損失,後半年損失計提達35億元,增長800%。

為了化解股票質押市場風險,監管頻頻發力。

近來,已有多家券商因為該業務合規、風控等問題被下發監管函,上面也曾提到,包括南京證券在內的5家券商面臨業務被暫停。東北證券、東吳證券、東方證券、申萬宏源、第一創業等多家券商的2019半年報遭到監管問詢,問詢內容均重點提到了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

今年8月份,監管部門對今年以來股票質押規模增幅較大的9家證券公司進行了現場核查,還強調會繼續加強對該業務的監管與現場檢查,發現問題將依法從嚴處理。

雖然今年以來行情有所回暖,但是券商該業務風險猶存。監管層近來頻頻對券商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出擊”並不意外,各大券商要注意咯。或者,你們有什麼妙招,既不違規踩線又能玩得開心?歡迎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