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發改委談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和“新片區”突出引領帶動作用

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從頂層設計層面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12月6日,國新辦就《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羅文表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是指導長三角地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一體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綱要》分析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所具備的基礎條件以及所面臨的機遇挑戰,明確了“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按照2025年和2035年兩個時間節點設置了分階段目標,部署了九個方面任務,並對推進規劃實施作出了具體的安排部署。

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人口約2.2億,經濟規模約佔全國25%,被譽為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在推進長三角地區發展過程中,如何形成抓手?羅文表示,要突出“示範區”和“新片區”兩個重點區域引領帶動作用。

打造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

羅文表示,“一極三區一高地”是長三角的戰略定位,這個戰略定位體現了黨中央對長三角在新時代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要求與期望。

他進一步表示,“一極”指的是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期間明確提出把長三角地區建設成為我國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強勁活躍增長極要求長三角地區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高創新策源能力,提升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競爭能力。

羅文指出,“三區”指的是全國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一高地”指的是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這是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推進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對長三角提出的新使命和新任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極三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中,“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被放在首位。有專家認為,這意味著長三角地區既要實現有速度的增長,又要實現有質量的發展,提升長三角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競爭能力,增強對全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上海財經大學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學良表示,在當下的國際國內大環境中,“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就是要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相互配合,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佈局,形成擴大內需的戰略攻堅點。”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

羅文在發佈會上表示,對於長三角區域來說,一體化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一體化比協同、協調的要求更高,既是長三角發展的重點,也是難點。“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長三角地區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長三角地區是最有條件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區域之一。”

“因此《規劃綱要》明確要求長三角地區率先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通過深入推進區域一體化推動高質量發展、通過高質量發展促進更深層次一體化,努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集群,在全國發展版圖上不斷增添高質量發展板塊。”羅文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梳理發現,長三角規劃範圍包括蘇浙滬皖全域,面積達35.8萬平方公里。在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的同時,《規劃綱要》還劃定了一個面積22.5萬平方公里的中心區。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寅在發佈會上表示,上海將加快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努力構築中心城市的功能優勢,為其他地區發展賦能提速,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當中積極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推進長三角地區發展如何形成抓手?羅文介紹,突出“示範區”和“新片區”兩個重點區域引領帶動作用。

羅文指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的總體方案已經公佈實施。示範區率先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從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示範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片區以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等為重點,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引領長三角新一輪改革開放。”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