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桐城人彭壽榮登中國工程院院士榜單——“院士之鄉”桐城兩院院士已達16人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佈了64人和75人的2019年院士增選名單,其中桐城人彭壽榮登中國工程院院士榜單。

彭壽,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1960年8月出生於桐城市,1982年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後獲得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全國勞動模範、光華工程科技獎獲得者、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帶頭人,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現任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董事、董事長、法定代表人。

彭壽具有堅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在20多年的工程技術工作中,親自參加或主持數十項國家重點和國外重大建材工程設計及科研開發工作,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和優秀工程設計等獎項30餘項,獲得授權專利9項,完成的大型浮法玻璃工程設計,其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主持開發的浮法玻璃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中國玻璃技術的創新發展和中國玻璃工業現代化做出了貢獻。其帶領的中國建材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為我國建材行業唯一進入美國ENR 200強的國際化工程公司。彭壽心繫家鄉,近幾年在桐投資10億元建設超白高透光伏玻璃項目,以產業助推家鄉發展。

桐城,歷史悠久,文風昌盛,是雄霸清代文壇200餘年的“桐城派”故里,享有中國“文都”美譽,如今成了名副其實的“院士之鄉”。從1955年中國科學院開始選聘學部委員開始,桐城籍的兩院院士目前已達16名,外國院士3名。

文化是桐城最特質、最有影響力的資源。近年來,桐城市深挖傳統文化富礦,制定《桐城文化發展規劃(2016-2030)》,推進資源整合和機制創新,不斷提升桐城文化的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該市以文學小鎮建設為重點,加速推進“三街一巷”建設,加強名人故居的保護利用,著力打造一批有看頭、有玩頭、有說頭的旅遊景點。目前,投資6億元的六尺巷歷史片區恢復重建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南大街(含勝利街)、北大街、東大街”三個歷史文化街區的地下管網、場地景觀、沿街立面等保護修繕工程正積極推進,其中,歷史人文遺蹟最多的北大街片區,已完成桐城市級文保明縣衙、方鴻壽故居、左家大屋、錢家大屋、方以智故居、商務印書館和省級文保姚瑩故居修繕方案設計、方案評審、修繕施工圖設計。投資1.5億元中國桐城派文化博物館是集桐城派文物陳列、桐城派名人故居、桐城科舉文化於一體的專題文化博物館,目前已經建成並進入展陳階段,建成之後,博物館既是桐城文化的展示中心、桐城派文化的研究中心,又是廣大市民的休閒中心、青少年學生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中心。

(通訊員 潘月琴 記者 何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