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桐城人彭寿荣登中国工程院院士榜单——“院士之乡”桐城两院院士已达16人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64人和75人的2019年院士增选名单,其中桐城人彭寿荣登中国工程院院士榜单。

彭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60年8月出生于桐城市,1982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得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带头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现任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董事、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彭寿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在20多年的工程技术工作中,亲自参加或主持数十项国家重点和国外重大建材工程设计及科研开发工作,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和优秀工程设计等奖项3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9项,完成的大型浮法玻璃工程设计,其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开发的浮法玻璃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玻璃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中国玻璃工业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其带领的中国建材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为我国建材行业唯一进入美国ENR 200强的国际化工程公司。彭寿心系家乡,近几年在桐投资10亿元建设超白高透光伏玻璃项目,以产业助推家乡发展。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是雄霸清代文坛200余年的“桐城派”故里,享有中国“文都”美誉,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从1955年中国科学院开始选聘学部委员开始,桐城籍的两院院士目前已达16名,外国院士3名。

文化是桐城最特质、最有影响力的资源。近年来,桐城市深挖传统文化富矿,制定《桐城文化发展规划(2016-2030)》,推进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桐城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该市以文学小镇建设为重点,加速推进“三街一巷”建设,加强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着力打造一批有看头、有玩头、有说头的旅游景点。目前,投资6亿元的六尺巷历史片区恢复重建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南大街(含胜利街)、北大街、东大街”三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地下管网、场地景观、沿街立面等保护修缮工程正积极推进,其中,历史人文遗迹最多的北大街片区,已完成桐城市级文保明县衙、方鸿寿故居、左家大屋、钱家大屋、方以智故居、商务印书馆和省级文保姚莹故居修缮方案设计、方案评审、修缮施工图设计。投资1.5亿元中国桐城派文化博物馆是集桐城派文物陈列、桐城派名人故居、桐城科举文化于一体的专题文化博物馆,目前已经建成并进入展陈阶段,建成之后,博物馆既是桐城文化的展示中心、桐城派文化的研究中心,又是广大市民的休闲中心、青少年学生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中心。

(通讯员 潘月琴 记者 何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