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玉米漲價,後期還有上漲空間嗎?2019年種玉米效益會如何?

久久雁歸來


年初以來,玉米行情走勢糾結,先是1-3月份的陰跌行情,進入4月份行情轉暖,但是由於市場利多和利空交織,雖然上漲,但是用老百姓的話說“漲的太費勁”,漲了一個多月,到現每噸也就漲了40-50元,確實讓大家感覺有些失望。

那麼後期還會不會有上漲空間了呢?綜合來看,後期行情還是比較看好的,預計5月中上旬玉米還將維持穩中偏強走勢為主,6-8月份處於區間振盪行情,9月份新糧上市有可能會出現高開高走的局面,預計到年末玉米價格將突破2018年的高點,全國玉米均價大概率會達到1.05元以上,東北地區玉米均價達到0.90-0.95元一線。



一、4月份以來的玉米上漲之所以“雷聲大、雨點稀”,一方面是因為玉米利好因素比較多,另一方面是因為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導致玉米價格上漲不流暢。

先說說有利因素,一是進入4月份,基層農民銷售玉米加快,餘糧基本見底,目前東北基層玉為就足1成,華北地區也不不到2成,基本無糧可賣,糧企只能提價收購。二是國家及地方輪儲收購的原因,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份輪儲收購,以及國家304萬噸的國家一次性輪庫收購,拉動了玉米價格上漲。目前全國玉米均價在1906元/噸,東北地區主流價在1630-1800元之間,華北地區玉米主流價1860-1980元之間,個別企業突破2000元/噸。

三是東北地區深加工企業產能的增長,2018年深加工能力達到4600萬噸,比2017年增長了600萬噸,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6000萬噸,導致東北地區的玉米南運數量減少,2018/19全國深加工玉米新增需求達到1000萬噸。




再說說不利因素:一是進口玉米因素,春節後進口美國30萬噸,進口烏克蘭玉米大約100萬噸,雖然數量不大,但由於當前市場較弱,也對市場構成一定衝擊。二是中美經貿關係的因素,由於談判結果的不確定性,也導致玉米行情的波動。三是玉米加工下游產品價格下滑,主要是玉米澱粉價格走低,也影響玉米行情。

二、接著說說對玉米後期行情的展望。預計在在5月下旬,由於臨儲玉米拍賣啟動的原因,雖然拍賣數量和強度都會低於2018年,但是畢竟是0.8億噸的玉米庫存,對市場還會有一些壓力,所以預計6、7、8這個三個大概率會處於一個弱勢震盪行情當中。按理說9月份新糧上市,對市場應該有一定壓力,但是由於今年情況不同往年,一是庫存玉米拍賣已基本過半,同時國家還有可能會留一部分儲備糧,這樣庫存玉米能夠供給市場的就會變得很少。

二是今年受大豆和玉米種植者補貼相差較大的影響,玉米播種面積和總產有下降的預期,現貨玉米供應也可能會縮水。三是從整個玉米需求情況看,由於玉米深加工、工業加工需求新增1500萬噸,再加上生豬等畜禽養殖的回暖,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4月份數據顯示,玉米缺口達到2210萬噸。



三、關於2019年的玉米種植效益,與種植大豆相比還是比較樂觀的。一方面是今年玉米生產者補貼雖然明顯低於大豆補貼,但是差距在縮小,以黑龍江為例,2018年大豆補貼每畝320元,今年最高270元,玉米去年25元,今年是25-70元區間。另一方面是玉米行情要明顯好於大豆,根據當前市場形勢,玉米秋季看漲,而大豆價格最樂觀的看法是看平,預計在1.65-1.70元之間。由來來看,個人認為今年種植玉米的效益大概率會好於種植大豆。



綜合來看,雖然近期玉米上漲緩慢,但是從後期看,還是比較樂觀的,在種植效益上,也應好於種植大豆的效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三農廣訊


感謝您的問題。

「獨家」玉米分析不要“聽風就是雨”,跌得慌、漲的急,我是看漲的。

這兩天的玉米市場行情稍微有點亂,不同地區面臨同樣的問題,做出的反應卻是截然相反的。先說疫情,現在已經開啟返城復工潮,各地的物流情況稍微有所好轉,但也出現了各地區的差異化,一些位置遠離城區的玉米深加工企業玉米上量有所增加,畢竟車輛不進主城區各項排查比較少方便往返,這些企業就稍微下調了一些玉米的到廠收購價格。而一些在城區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還是基本沒有送糧車輛,只得繼續提高採購價格刺激運糧,因此就出現了玉米價格行情的漲跌互現。另外還有港口也是根據進港量的變化而調整了玉米的購銷價格,不過上量不多,整體價格波動並不大。南方銷區則是由於國儲拍賣使得價格有所上漲,畢竟現在南方銷區缺少東北玉米的供應,企業多是消耗庫存,因此對於國儲拍賣的優質糧源有很大的採購興趣,拍賣價格較高,帶動了玉米市場的價格行情上漲。全國大體行情就是這樣了。那麼未來玉米行情會如何發展呢?下面筆者想要通過幾個方向,初步分析一下未來玉米的行情走勢,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關注、留言交流。

第一,供需大環境定主調,市場到底是缺糧還是少糧?

話不多說,下圖是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發佈的2020年1月的中國玉米供需平衡表。大家注意筆者下圖用紅色圈出來的部分,我國2019年年底已經出現玉米總供應小於總消費的情況,而且差距還不小,大概是缺少1200多萬噸。大家知道咱們國家玉米進口是配額制的,而且配額量是每年720萬噸,一般也就進口400-500萬噸之間。所以從國家數據層面上來說,2020年對於玉米市場來說是少糧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組數據:分企業類型看,其中2019年玉米澱粉及澱粉糖加工企業消費佔比56.68%,共消化3521.0萬噸,較2018年增加262.9萬噸;玉米酒精企業消費佔比27.25%,共消化1674.6萬噸,較2018年增加190.2萬噸;氨基酸企業佔比16.07%,消化987.6萬噸,較2018年增加11.6萬噸。從下面的圖表柱形圖看上去更明顯一些。另外,據統計2019年全國主要119家玉米深加工企業(含澱粉、酒精及氨基酸企業)共消費玉米6146.1萬噸;較2018年5681.3萬噸增加464.8萬噸,增幅7.56%。而2019年玉米深加工整體行業平均開工率為70.90%,較2018年66.15%下降4.75%。由此可見,2019年新增消費主要來自於新產能的投放。玉米酒精行業消費表現尤為突出。一方面今年國家投放的定向水稻量有所減少,使得部分去年加工水稻的玉米酒精企業今年加工玉米的使用量增加。另一方面,今年受豬瘟影響,養殖禽類的數量明顯增加,禽料需求全年呈增長趨勢,國產DDGS整體消費尚可,相關企業全年開機率維持穩定水平。

分區域看,從下表數據圖中的變化一列可以明顯看出,黑龍江、遼寧、山東及河南地區做為今年新增產能區域,深加工玉米消費整體增加明顯。其中以黑龍江地區玉米消費增加最為集中,2019年共消費玉米1320.57萬噸,較2018年增加247.81萬噸;其次是遼寧地區消費玉米244.57萬噸,較2018年增加130.40萬噸;河北,山東,河南地區分別增加70.33萬噸、60.18萬噸、62.65萬噸。但而內蒙、寧夏、安徽及吉林地區由於氨基酸行業停工減產現象普遍,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分別為-57.50萬噸、-31.83萬噸、-29.18萬噸、-5.53萬噸。

總結起來就是:2020年玉米市場將會呈現,市場總供給不足,且市場主要用糧地區在東北,另外酒精生產企業的用糧增長明顯。再疊加本次疫情對酒精的消耗,筆者認為近期酒精廠的玉米採購價格值得重點關注,且有上漲的可能。

第二,物流恢復度定策略,糧食到底是好運還是難運?

據筆者近幾日瞭解到,山東地區物流方面暢通不少,大多數飼料廠門口車流增多,部分廠家甚至還下調價格1分、5釐。雖然有所下調,但多是有糧供應的企業通過這種方式試探市場的反應,畢竟現在多數企業只是復工,但開機生產企業的開幾率並不高,暫時對玉米原料的依賴性並不大。並且據筆者瞭解,近期物流方面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好轉,現在物流主要還會以防疫物資的運輸為主,糧食的運輸環境並沒有明顯改善,再加上村屯的封路仍在繼續,貿易商基本收不到糧食,如果玉米深加工企業繼續下調價格,貿易商的惜售心理將會明顯提高。在物流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貿易商的購銷策略基本都是送高不送低、送近不送遠、送外不送內。意思就是說給價格高的送、給離的近的送、給城外的送,反之基本不送。這在一定程度上就不給玉米深加工企業持續降價的理由。短期內運輸恢復度不高的話,企業收購玉米價格還是要漲的,畢竟庫存有限,耗不起的。

第三,天氣影響力定心理,氣候到底是大事還是小事?

據中國氣象網預測,未來幾日全國地區將會出現一波強降溫、降雨雪天氣,隨後會出現溫度提升,下圖我們也可以看到全國各地未來的氣溫變化,溫度未來會有上升的趨勢,這對玉米的市場購銷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老話講,農業大部分時間都是靠天吃飯,所以溫度波動大,雨雪天氣持續都會玉米的儲存、運輸產生不利影響。不過筆者認為主要還是心理上的影響更大一些,因為這麼多年春季就是會發生上述天氣變化,我們有一系列較為成熟的應對辦法和設施。當然個別地區個別人會受影響較大,但從整體上來,近期玉米價格的波動受天氣的影響不是很大,最多也就是跟運輸因素疊加影響市場,天氣因素的影響還只能算一件小事。

第四, 國儲投放量定價格,拍賣到底是高價還是低價?

筆者為什麼說國儲投放量會定價格呢?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2016年底,我國臨儲玉米庫存總量為的2.3億噸;2017年底,我國臨儲玉米庫存總量為1.8億噸;2018年底,我國臨儲玉米庫存總量為7500萬噸;2019年10月17日,臨儲玉米庫存總計5200萬噸,再加上近期各地輪換糧的出庫已經國儲不斷進行的地方拍賣。雖然沒有具體數字,但越來越多跡象證實:2020年,國產玉米庫存量將會降低至2000萬噸以下,甚至更低。可以預見,當國儲庫存降至2000萬噸水平時,玉米市場因低庫存而變得敏感,不會貿然投放,畢竟謹慎考慮投放地區及投放價格;畢竟短時間內都是玉米的種植期,不會有新季玉米供應市場,所以國儲糧的拍賣價格將是市場的風向標,市場敏感也就在此。從國儲剩餘庫存玉米的質量看,東北的好糧居多,且都是在1元錢以上價格收儲的,那麼拍賣價格肯定不會太低,再加上現在玉米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預計今年國儲玉米拍賣價格將會創新高,市場行情也會隨之走強。

第五,終端需求量定漲幅,養殖到底是復甦還是萎縮?

唐人神董事長在上述路演中還表示,2020年生豬出欄量持續的減少,預計生豬價格繼續上漲的概率很大,2020年的豬價會持續高位運行,公司在生豬養殖上的投入會明顯提高。還有新希望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從行業實際情況來看,生豬缺口短期內無法完全彌補,本輪週期疊加非洲豬瘟影響,預計2020年還會有較大的缺口,價格也將維持在高位,對2020年的生豬養豬非常有信心。另外,筆者也瞭解到,一些分析機構對養殖業2020年的業績和機會也都非常看好。業內認為估計2020年能繁母豬存欄量和生豬存欄量有顯著增加。可以看出業內人士對養殖業的復甦還是非常有信心的,那對飼料業將會是大利好,而玉米又是主要的飼料原料,所以2020年是玉米各方利好集中爆發的一年,如果終端需求打開,玉米的漲幅也就受需求的刺激而水漲船高了。

第六,疫情防控力定結局,企業到底是補庫還是隨採?

昨日看到採訪鍾南山教授關於疫情發展的情況,鍾教授表示全國性的發病期還有一波,就是在2月的中下旬,有些地區可能會提早有些。另外,北京等返城人口集中的城市監測部門也表示,短期不排除出現大規模內部傳播的可能,所以大家還是要高度重視。大家都知道,玉米深加工企業在春節之前,為了企業的核算與減少資金的質押,通常都不會囤積過多的玉米庫存,大部分都是維持在10-15天之間的庫存。而今年新年過後,雖然疫情耽誤了企業的開工時間,但現在已經開始陸續復工。如果疫情嚴防要到2月下旬才能有所緩解的話,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庫存將會消耗大半,當玉米庫存不足又難以收購到玉米的時候,玉米用糧企業不僅要採購糧食還要補充消耗掉的安全庫存,抬高玉米的行情也是會必然發生的。

整體來看,筆者找不到讓玉米價格下跌的有效因素,依舊看漲玉米未來行情。當然有人會說地趴糧的大量供應市場、全國玉米收購進度較往年落後、各地企業出現推遲復工現象、進口玉米及替代品都會對玉米價格出現利空影響。但是筆者在此需要再次提醒大家,1、有地趴糧的農戶是要賣糧,但在疫情防控嚴格的村屯怎麼賣?不成交的低價沒有意義。2、全國玉米收購進度的數據也僅供參考,在東北做糧食購銷的農戶、貿易商應該知道,今年本來就是減產年,農戶手中的糧食不多了,拿現在收糧總量跟去年同期比,這是不科學的。3、再來就是企業整體推遲復工的幾率也不大,畢竟返城人員已經到崗,不開工的成本壓力更大。4、進口玉米及替代品,這真的數量有限,而且也不會集中到港,所以它只是心理作用,對實際的市場供需兩端沒有太大影響。筆者最後說一句:如果有的農戶現在就是急需用錢怎麼辦?如果是這樣的話,筆者建議可以找一下本村或者是鄰村的養殖戶,問詢一下他們是否需要玉米,以便解決自己的困難。




精準三農加油站


玉米漲價“雷聲大、雨點稀”,後期還有上漲空間嗎?2019年玉米效益會如何?

玉米各地“輪番漲價”的景象,在東北地區率先開漲模式,收購價上浮10-30元/噸不等的價格。而在華北的山東等地,近期屬於穩中有升的情況。而市面上一些參與各方,均認為玉米後期能出現大漲價潮,可就是玉米價位並沒有大幅度、大範圍上漲,如題幹說的:雷聲大、雨點稀的說法完全一致。



主流地區玉米價位每噸在1920元左右,局部地區價位突破了2000元/噸。近期漲幅最大的出現在東北地區,每噸高則上漲100元/噸,而山東一直素有玉米價位風向標的稱呼,每一次的波動均在山東有徵兆出現,這一輪的小漲幅也是率先在東北出現。近期山東的玉米收購價穩定在1950元/噸,屬於形勢一偏大好,其實呢究竟真的是這樣嗎?


為啥這樣說呢?

1、18年時上半年玉米價位一路高開猛歌的行情,連續上漲均價突破了2000元/噸,隨著臨儲玉米塞納河的啟動價格回落。9額就是說在臨儲玉米拍賣錢玉米會衝高。今年的情況臨儲玉米拍賣延期,據說延期至2019年7月份,在此期間內玉米按道理說會走出一輪較大的行情,可實際並沒有開啟漲勢,這其中一定蘊藏著不穩定的因素出現。


2、農戶的餘糧基本被清空,有玉米的也是大戶以及收購商,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收購商手中蘊藏著大量的待售玉米。而市場對玉米的需求量不太旺盛,制約了近期玉米整體價位持續走強。

3、與國際玉米價格接軌。今年我們的進口玉米份額依舊是720萬噸,已經持續十幾年的時間了。近期進口玉米的渠道廣闊,有烏克蘭等國,在一些南方各港口進口玉米價格到港口價為1700--1800元/噸左右,與本地產的玉米相比每噸低200元左右,這也是制約玉米整體不能均價在2000元/噸以上的一個原因。雖然說進口玉米量各份額不大,但在某一時間內對某一地區價格還是有影響的。

根據華北地區的農戶種植情況來看,一畝地的玉米最終能賣1400元左右(畝產1500斤,批發出售價每斤0.95元),除去各類種植成本一畝地收益超過500元。與各農產品種植收益相比,還算不錯的,但與經濟類作物相比,收益偏低。


綜上所述,今年各類說法漲的多,可實際價位並沒有出現多大漲勢,這就是題幹說的雷聲大、雨點稀的情況。預測後期玉米價格在19年高不成、低不就得局面,維持現價狀態,穩中有漲。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小希時間


目前來看,短期內玉米很難有明顯漲價趨勢,隨著麥收和臨儲拍賣時間臨近,不久後或將迎來玉米價格的回落階段。一方面華北和山東等地區麥收季節臨近,正是貿易商抓緊騰倉出售的時候,另外一方面就是臨儲玉米拍賣開啟時間越來越臨近,目前還不清楚具體開拍時間,但近期市場上有消息稱今年臨儲玉米拍賣將在5月下旬開啟,會每週拍賣量300萬噸,這樣一來,勢必會對5月底後的玉米市場造成較大沖擊!



因為臨儲玉米自2016年以來,深受庫存壓力影響越來越嚴重,當時臨儲玉米庫存量高達2.58億噸,據瞭解,2018年國內玉米產量才2.57億噸,也就是說庫存量比一年玉米產量還要高!由於庫存成本越來越高,使得2017年開始了為此三年的去庫存計劃:先是在2017年臨儲玉米去庫存量為5700萬噸,到了2018年,臨儲玉米又一年內拍賣了1億噸,到了2019年臨儲玉米庫存量大概還剩下7895萬噸,若是再加上今年玉米收儲340萬噸,這樣目前應該會有7900萬噸左右,而年初時相關部門也表示爭取在年底前完成去庫存工作,這樣一來,接下來臨儲玉米一旦投入市場,勢必會衝擊目前玉米市場!

不過,今年玉米消費市場似乎也下降很多,尤其是受養豬業不景氣影響,使得玉米飼料需求量不斷下滑,由於目前玉米消費主要是依賴於玉米飼料和玉米深加工領域,其中玉米飼料佔了60%左右,大概為1.8億噸左右,而玉米深加工目前國內產能為每年1.1億噸左右,並已經連續四年穩增10%以上,也就是說今年有望達到1.21億噸左右!



這樣一來,如果今年養豬業恢復不錯的話,國內玉米消費量可能高達3億噸左右!而今年受大豆補貼遠遠高於玉米補貼影響,玉米種植面積會大概減少1000萬畝,這樣今年玉米產量可能為2.5億噸,如果加上臨儲玉米量似乎達到了3.2億噸以上,因而今年玉米市場供需總體仍會平衡,下半年玉米價格受臨儲玉米去庫存影響,應該價格回升比比較慢!

總得來說,今年臨儲玉米一旦完成去庫存工作,那麼玉米價格應該主要是受市場供需變化調節為主,這樣一來,除了進口玉米會有一定衝擊影響外,玉米價格或將迎來上漲期,很有可能會在下半年後期以後,尤其是到了2020年,隨著養殖業恢復、玉米種植面積減少、深加工產能繼續增長,再加上沒有了臨儲玉米庫存影響,因此,很有可能2020年玉米價格要明顯優於今年市場行情!(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在2019年新產玉米上市之前,我國玉米市場整體價格還有100到150元每噸的上漲空間。
而至於說今年的玉米種植效益,個人以為還應該和去年保持一致,甚至略有增長,但是也不要指望他比去年高處多少。

為什麼後期國內玉米價格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這還要從今年的臨儲玉米拍賣說起。
和往年臨儲玉米拍賣會明顯抑制國內玉米市場行情不同,今年的林楚米拍賣在拍賣底價投放數量以及拍賣日期啟動上,均對目前以及後期國內玉米市場造成極大的利好。

臨儲拍賣助推後期市場價格上漲
就拿臨儲玉米拍賣啟動時間來看,往年的拍賣大多集中在四月,而今年最最早也要在五月下旬開始,甚至有六月初啟動的跡象攝就意味著對於剛剛從陰霾中恢復過來的國產玉米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恢復和上漲。

而從拍賣底價來看,今年的拍賣底價較去年的基礎上再度提高,已經成一個定局了,但是至於提高多少,目前還未有定論,目前業內普遍認為是在150到200元每噸之間。而熟悉我國玉米市場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拍賣底價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左右甚至影響我國玉米市場的價格浮動拍賣底價上漲,也就遇著玉米價格上漲,如果拍賣底價處於低位,那麼,玉米現價也肯定高不了。
所以說,我國玉米市場價格後期肯定還有上漲空間,至於說上漲幅度多少,還要取決於五月底六月初五,其中的臨儲玉米拍賣的拍賣底價較上年提高多少。
如果臨儲玉米拍賣底價能夠教去年提高150到200元每噸左右,那麼意味著後期玉米市場價格還有同等幅度的上調,也標誌著後期全國玉米價格將會因此而整體提高。

2019年玉米種植效益略高於去年
而至於說今年的玉米種植效益,個人以為應該和去年相差不大,很大概率上會略有上浮。
首先,今年的玉米種植面積和去年略有減少,最終會在產量上導致和去年略有下降。
其次,我國的玉米供需結構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市場需求量已經高達兩億九千萬噸,創下歷史新高,由此也產生了將近3000萬噸的年度供需缺口。
以上這些因素都非常利好於後期玉米價格上漲,從而助推今年的玉米種植效益和去年相比略有增加。但是,由於今年地租普遍上漲,壓縮收益空間,所以,今年的玉米種植效益只可能和去年相比略有增長而已,不會大漲。


鍾情三農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提要:今年玉米總體趨勢預計向好,是否值得種植參照當地補貼情況!

今年第一季度玉米價位整體震盪下滑,即便是在2月份的傳統春節也未能帶動玉米價位的上漲。而在進入第二季度後,或許是受到市場餘糧倉位逐步下滑的影響,玉米價位逐步反彈,不過即便如今華北地區玉米價位0.93元每斤左右,也未能突破2018年的高點價位。而今玉米價位緩慢上漲,後期能夠有多大上漲空間,今年是否還要考慮種植玉米?科學興農對此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預計今年能夠突破2018年高點

在2018年玉米價位最高時期華北地區達到1.02每斤,雖說是極少數的深加工企業報價,但是畢竟有企業報出了這樣的價位,而這樣的價位也創出了近幾年玉米價的新高。科學興農認為今年的玉米行情大概率會突破該價位。

1、供給趨緊。官方消息稱單單去年我國玉米淨增量就為負2210萬噸,這也意味著我國的玉米生產量已經難以滿足國內的生產需求了,而隨著我國對於酒精汽油需求量的增加,投入工業用途的玉米量還在增加中。今年的玉米供給局勢可能還將會進一步擴大。

2、玉米種植面積縮減。近兩年受到對大豆種植補貼的政策性關照,玉米補貼力度相對過去也大幅度下滑,在這一點上玉米種植面積持續性的遭大豆衝擊,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可能還會進一步縮減。

3、臨儲庫存壓力減輕。目前臨儲庫存量在8000萬噸以下,因此可以確信今年我國的玉米市場不會遭受過大的臨儲拍賣衝擊,如同去年一般導致玉米市場價位下滑的情況應該不會出現。

今年還要不要種植玉米?

如今種植糧食其實真的不怎麼賺錢,尤其是針對像大豆這樣產量低而且價位又不怎麼高的農作物來說,經濟效益就更慘了。不過如今對於不少糾結玉米要不要種植的農戶來說,可能還是在玉米與大豆之間搖擺,參照當前的生產狀況,本人認為是否種植大豆或者玉米一個關鍵性指標要參照大豆與玉米的補貼狀況,如果當地的大豆補貼力度很大,比如說黑龍江地區,單單是補貼就高達每畝320元,種植大都不何樂而不為呢?如果說如同華北一帶沒有玉米以及大豆補貼的地區而言,玉米價位、產量綜合來說效益更好,更加值得青睞。

綜上來說,在今年後期玉米總體趨勢向好的情況下,如果當地沒有對其他農作物做出高額補貼的情況下,建議種植玉米。而如果地區有相應農作物種植補貼的話,那麼本人還是推薦選擇具備高額補貼的農作物,這樣經濟效益也能夠更加有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