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29年43項制度,成就小村善治——寧陽縣保安村的鄉村治理調查

29年43項制度,成就小村善治——寧陽縣保安村的鄉村治理調查

王新廣見證了保安村20多年的治村歷程。

寧陽縣堽城鎮保安村凡事定規矩,推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社會管理和服務機制。

29年43項制度

保安村實現制度治村

從1990年制定農機生產服務管理制度,到2004年制定第一份村規民約、2008年推出移風易俗規定,再到2019年第四次修訂《保安村各項管理制度彙編》,29年來,保安村根據實際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一套務實穩定、行之有效的村莊治理和發展體系。

保安村制度治村是因時而動。“20世紀80年代初‘分田到戶’時,保安村僅把耕地和牛分到了戶裡,機械、機井等設備還在村裡,由集體負責管理維護,全村統一安排、免費服務。”保安村黨支部書記王新廣說。土地均分、農業設備共享,這是當時約定成俗的生產習慣。

29年43项制度,成就小村善治——宁阳县保安村的乡村治理调查

1990年制定的《農機生產服務管理制度》

29年43项制度,成就小村善治——宁阳县保安村的乡村治理调查

保安村村規民約和各項制度

1990年,保安村把約定成俗的免費農機服務落在了紙面上,形成了《保安村農機生產服務管理制度》。這是改革開放後,保安村第一個村內製度。

從“農機生產服務制度”起步,到後來的“村幹部管理制度”“村莊管理制度”“村風民風制度”等,近30年的時間裡,保安村每遇到一個難題就立下一個規矩,每辦成一件大事就定下一項規範,先後4次集中修改和完善村規民約,逐步建立了涉及村莊管理、村風民風管理、黨務工作等5個大類、43項制度,大到經濟發展、黨務村務,小到路燈管理、車輛停放等。

如今,《保安村各項規章制度彙編》全村168戶村民家家一本。它涵蓋面廣、通俗易懂、操作性強,不僅引導村民,而且約束幹部,被群眾稱為村裡的“小憲法”。就是這部經過實踐打磨的“小憲法”,為鄉村治理立了“法”,也為村民說話和辦事撐了腰,使鄉村治理更加精細化,“規矩”意識和集體責任感在村民心裡紮了根。

村民說了算,

村莊實現“三治融合”

在保安村,村民說了算。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每年的3月、8月,保安村都會召開全體村民大會,涉及村莊建設、農業生產、產業發展等大小事項均由全體村民商議決定。今年,保安村修路還差30萬元。9月15日晚上,村裡臨時召開了2019年第三次全體村民大會,“借用2019年村民福利金30萬元修路”的提議獲得通過。“村莊怎麼建、道路怎麼修、耕地怎麼用,都會拿到全體村民大會上表決。村民知情了、認可了,啥事都好辦。”王新廣說。

在保安村,定了還要幹。移風易俗一直是村裡的“老大難”。從2008年第一次定紅白事規矩,把“四八席”改為“四大盆”開始,保安村的移風易俗制度已歷經4次修訂。2012年,村民司金花的丈夫去世,恰逢保安村移風易俗制度第二次修訂完,要求不扎紙人、用袖章代替披麻戴孝。“村裡剛開了村民大會商量完這事,我也舉手同意了。雖說心裡有些疙瘩,但也沒啥好說的。”司金花說,如果不按定的規矩來,村裡罰款不說,紅白理事會也全撤下來,集體不再過問家裡的事了。保安村移風易俗制度規定:白事上,村民只需交1000元給紅白理事會,由其負責各項事宜,“成年男性村民按排序輪流出工幫忙,每人每天10元”。

連續23年,保安村沒有出現治安和刑事案件以及信訪上訪案例。“矛盾在村裡不可避免,我們將矛盾全部化解在網格內,消化在村裡。”王新廣說。為把矛盾解決在村裡,保安村建立了網格員管理制度。將全村29條衚衕劃分為20個網格,由黨員幹部任網格員,負責本網格內的矛盾調處、治安防控、環境衛生、致富引領等6項任務。網格內鄰里矛盾,由黨員調處;不能調處的,交至村綜治中心,確保網格內不出現治安案件。“現在我們網格員都快失業了,因為真沒矛盾可調。”管著兩條衚衕的保安村網格員鹿令泉說。現在,就連環境衛生也不用操心。保安村街道管理制度規定,由村幹部管大街,黨員管衚衕,村民管自家房前屋後,村裡犄角旮旯都很乾淨。

儘管每個路口都裝了攝像頭,但保安村延續了20多年的冬季夜間巡邏制度沒斷。“陰曆11月中旬開始,由黨員幹部輪流帶隊,全村18歲至60歲的男性村民輪流值班。”王新廣說。

1996年,保安村就建起了村民道德評議會,每年定期評選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並建立家庭道德檔案,設立善行義舉四德榜,大張旗鼓地對典型進行宣傳和表彰,引導村民崇德向善。年近70歲的村民許桂雲,從20多年前的“好媳婦”一路評到“好婆婆”,今年又評上了村裡的優秀共產黨員。如今,她的兒媳婦趙安霞也評上“好媳婦”,一家人十分和睦。

從最初的“雙文明戶”評比,到後來的“四德榜”評選,再到如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建設,保安村的道德文化建設緊跟時代步伐,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提升了村民和村莊發展的凝聚力。“前兩年,有村民出車禍住院,村裡發起捐款,3天就湊了3萬元,說明咱村的民心擱一塊了。”王新廣說。

集體創收,

村民按約享紅利

從農機生產服務到土地使用,從合作社經營到村民出工,保安村堅持集體引領、村民廣泛參與。

保安村現有耕、種、收等現代化機械40多臺(套),均由村集體統一使用和管理維護。“全村168戶都事先排了號,按順序來,誰都不爭不搶。每年每戶能省下三四百元。”保安村婦女主任李霞說。現在,村裡還有200多畝口糧田,其他400多畝地則以每畝600元的價格流轉到了合作社。合作社的管理由村幹部組成的管理小組負責,村民有序有償出工,每人每天工資50元—70元不等。

“算上合作社收入、房屋和土地出租等,現在村集體年可支配收入達50萬元。”王新廣說。集體能創收,村民福利就有保障,辦起事來就順暢。如今,保安村村民每戶享有年終補助、合作社分紅和土地租金,全村70歲以上老人每年還有500元的生活補助和全額醫療保險。“考上正規大學的學生,也有1000元的獎勵。”王新廣說,保安村每年發給村民的紅利就有15萬元之多。

在保安村,集體的收益只有守規矩的村民才能享受。“村民該出工要出工,該執行的要執行,村裡賞罰分明而且公開透明。”王新廣說。對保安村村民來說,集體是值得信賴和依靠的溫暖之家。事提了有人管、話說了就能算、事定了大家幹,村集體和黨員衝在前面,村民能廣泛、公正地參與,村民對集體形成了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