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時隔12年再演孫悟空卻被群嘲,六小齡童真的晚節不保了麼?

12月初,導演韓延發布了一條《西遊記真假美猴王》招募演員的信息,表示會“動作捕捉”86版《西遊記》中的孫悟空。

這意味著,六小齡童時隔多年再演孫悟空!

30多年過去,六小齡童仍然是熒幕上最經典的孫悟空形象,沒有之一。

只不過,他近幾年被黑得很慘。六小齡童儼然把自己當做“美猴王”,屢屢標榜自己、貶低周星馳版孫悟空,引發網友群嘲:

“六學”、“文體兩開花”、“中美合拍”、“章口就萊”……

而2016年猴年的時候,六小齡童未上央視春晚,還有無數網友打抱不平:

時隔12年再演孫悟空卻被群嘲,六小齡童真的晚節不保了麼?

“可以邀請六小齡童上春晚嗎?這代表了我們一代人的回憶”、“導演,一定要有六小齡童啊”、“六小齡童,我只要六小齡童”……

短短几年間,六小齡童跌落神壇,從無數人的偶像變成群嘲對象。六小齡童究竟經歷了什麼?他為何總拿“美猴王”說事?

一、你演成“美猴王”才能看到我

86版《西遊記》重播次數超過2000次,是中國重播次數最高、覆蓋群體最廣、影響力最大的電視劇,沒有之一。

而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都有露面的人是:孫悟空。於是,六小齡童成了無數人的童年偶像。

時隔12年再演孫悟空卻被群嘲,六小齡童真的晚節不保了麼?

飾演“美猴王”,六小齡童是專業的。

六小齡童原名章金萊,出生於猴王世家,從曾祖父、祖父到父親、哥哥都以猴戲著稱。從出生那一刻起,六小齡童就註定和“美猴王”有不解之緣。

和很多人想象中不一樣,六小齡童雖從小練功,但父親對他管教並不嚴格,甚至稍有溺愛。

每次六小齡童舉大頂,說是要舉半個小時,但過了十分鐘,他汗流浹背,雙手發抖,父親十分心疼,總會說:“下來下來,好了好了”。

六小齡童的父親被稱作“外婆師傅”。

時隔12年再演孫悟空卻被群嘲,六小齡童真的晚節不保了麼?

之所以對六小齡童如此疼愛,原因在於喪子之痛:六小齡童的兩個哥哥章金星、章金剛英年早逝,他們的死都和練功勞累有關。

章金星的藝名叫小六齡童,去世時年僅16歲。臨終前,他拉著弟弟的手說:“只有當你演成美猴王的時候,你才能看見我”

於是,六小齡童扛起哥哥的遺志,把演繹“美猴王”作為畢生事業。

1976年,六小齡童做了一個驚人決定,他把戶口從上海遷到紹興。

工作人員拿起戶籍遷徙印章時對他說:“你想好了,這個章一敲下去,你就被遷出上海了,要回來可就難了”。

時隔12年再演孫悟空卻被群嘲,六小齡童真的晚節不保了麼?

六小齡童毫不猶豫地點頭。

章家三代人都在紹興的舞臺上表演猴戲,遷戶口、回老家是一種傳承。更重要的是,遷戶口可以更好地報考劇團,有益於將來進入專業的猴戲領域。

1981年,六小齡童如願進入崑劇團,開始表演猴戲。

二、大聖怎麼能演這麼壞的人

六小齡童學猴戲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父親認識很多大師級人物,經常帶他拜訪國畫大師程十發、畫家劉海粟、動畫片導演萬籟鳴、《三毛流浪記》的作者張樂平……

國學大師們對後輩的教導不遺餘力,給後輩傳授不一樣的藝術見解,六小齡童受益匪淺。

第一次出演《三借芭蕉扇》後,京昆藝術大師俞振飛揮毫潑墨,送給他四個大字:“形神兼備”。

時隔12年再演孫悟空卻被群嘲,六小齡童真的晚節不保了麼?

六小齡童的“美猴王”有猴子的韻味,這是很多先輩身上都不具備的。特別是在《西遊記》播出後,孫悟空幾乎成為六小齡童的代名詞。

“美猴王”就像烙印一樣,從此伴隨他終生。但實際上,六小齡童的藝術之路不僅僅有《西遊記》。

他在講述章家故事的電視劇《猴娃》中飾演自己的父親,憑此角色拿下金鷹獎最佳男配;

他飾演過胡適、周總理、魯迅,每個形象都十分貼合原型,特別是當他穿上大馬褂、留著濃密的鬍子、手拿香菸時,那神態和魯迅幾乎一模一樣;

他還飾演過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成了“齊天大聖”最討厭的人;

......

時隔12年再演孫悟空卻被群嘲,六小齡童真的晚節不保了麼?

在他的眾多作品中,最能體現演技的是《連城訣》裡的花鐵幹。

剛出場時,花鐵幹是人人敬仰的大俠;

一場大戰、三位兄弟慘死後,他淪為“小人”,甚至不惜吃掉兄弟的屍體;

逃出雪谷後,他為了維護大俠形象,又惡意中傷女主,最後因哄搶寶物中毒而死。

六小齡童把一個表面仁義道德,內心陰暗狠毒、卑鄙無恥的偽君子演繹得淋漓盡致,赤裸裸地揭示了人性醜惡的一面。

時隔12年再演孫悟空卻被群嘲,六小齡童真的晚節不保了麼?

由於演技過於優秀,很多人表示不能接受:“我大聖怎麼能演這麼壞的人呢?”

“美猴王”是六小齡童的演藝巔峰,但這並不能完全詮釋他的演技,他曾說:“我經常重播看《西遊記》,看我就在找不足的地方……哪些不足,哪些可以改進的”。

六小齡童也不缺乏一顆進取的心,他的戲路遠比自己想象的寬。

但是,30多年過去了,六小齡童卻一直把自己禁錮在“美猴王”的世界裡。

三、有的人一上臺就下不來了

知乎上有網友提問:“讀《連城訣》有感,真的有像花鐵幹那樣的人麼?”

最高亮的回答是:“他的扮演者不就是嗎?”

也有人回答:“我們已經很難區分章老師是受到花鐵乾的啟發,還是他演花鐵幹就是本色出演。”

2016年,還有眾多網友為六小齡童沒上春晚打抱不平、炮轟導演。

但彷彿是轉眼間,他卻成了網友抨擊的對象。

時隔12年再演孫悟空卻被群嘲,六小齡童真的晚節不保了麼?

從萬眾敬仰的“美猴王”到被抨擊的對象,六小齡童究竟經歷了什麼?

2018年12月,網友爆料:吳承恩故居內關於吳承恩的生平事蹟和史料很少,卻掛滿六小齡童的畫像、猴王世家的展品,甚至“都不能說是吳承恩故居,感覺是‘六小齡童故居’了”。

時隔12年再演孫悟空卻被群嘲,六小齡童真的晚節不保了麼?

故居負責人想用“名人效應”吸引遊客,和六小齡童或許沒什麼關係,但這件事把六小齡童推向了風口浪尖,開始有更多關於他的黑料被曝光出來:

他總在宣傳自己的作品。緬懷楊潔導演時,他說著說著就開始宣傳:“今年下半年,中外合拍的電影《西遊記》即將正式開機,我會用‘美猴王’藝術形象努力創造一個讓楊潔導演滿意的新的熒幕形象”。

他炮轟周星馳的孫悟空形象:“孫悟空怎麼和白骨精談戀愛呢”、“編導演需要向全國人民謝罪的”、“人妖不分、是非顛倒,這樣的一些內容尤其對我們年輕的觀眾不利”。

時隔12年再演孫悟空卻被群嘲,六小齡童真的晚節不保了麼?

大量的爭議到來之後,六小齡童迎來了幾個典型的質疑,有媒體和網友質疑:

“和他敬禮的那隻猴子並非野猴,而是被鐵鏈鎖住、遇到誰都會敬禮。”

更有人扒六小齡童的微博說事兒,六小齡童曾在微博宣稱“孫悟空,沒有替身”,但有人質疑稱《西遊記》裡有名有姓、能查到的替身就有4位,其中一位徐霆雷在節目裡承認自己是六小齡童的替身。

他跌下神壇,再也不是那個萬人敬仰的“美猴王”。

甚至在他哀悼金庸的微博裡,還有人罵他:“你怎麼不去死”。

總拿《西遊記》說事,六小齡童正一點一點消耗自己多年積累的觀眾緣。

時隔12年再演孫悟空卻被群嘲,六小齡童真的晚節不保了麼?

曾幾何時,他還很謙虛:

“大家喜歡我演的孫悟空,不是我們章氏家族演猴戲的成功,而是中國戲曲藝術的偉大,因為我演孫悟空的表演,95%以上都是來自於中國傳統戲曲藝術。”

但現在,他眼裡容不得“沙子”:自己的“美猴王”是最好的,其他人的孫悟空都是“改編不能亂編、戲說不能胡說。”

如他自己所說:“有的人一上臺就下不來了”。

六小齡童已經證明過:不需要“美猴王”的加持自己依然能演好很多角色。只要自己想下臺,隨時可以撕掉“美猴王”的標籤。

但是,他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時隔12年再演孫悟空卻被群嘲,六小齡童真的晚節不保了麼?

六小齡童有次看到猴子抓蝴蝶,它先蹲在草地上盯著飛來飛去的蝴蝶,然後突然伸手一把抓住。

但猴子並沒有馬上吃掉蝴蝶,而是湊到鼻子下面聞了聞,再看著蝴蝶若有所思,然後放進嘴裡嚐了嚐,確定味道後才一下吃掉。

於是,我們看到了《西遊記》裡的這一幕:孫悟空摘下蟠桃後並不著急吃,而是看了又看、聞了又聞後才開吃,內心戲和當年的那隻猴子一模一樣,“這玩意兒能吃?好不好吃?”

“形神兼備”,六小齡童把偷蟠桃演到了極致。

那一刻,吃蟠桃的六小齡童就是那隻吃蝴蝶的猴子。

或許從繼承哥哥遺志的那一刻起,六小齡童的猴戲儘管還沒有形神兼備,但心裡已經住進了“美猴王”。

並且,從此再也沒有出來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