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劉志彪:“蟄伏”一詞生動展示了中國經濟運行中潛在諸多新動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善於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讓各類市場主體在科技創新和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第一線奮勇拼搏”。

“蟄伏”這個詞用得非常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中國經濟運行中潛在的諸多新動能。

中國經濟運行中潛在的諸多新動能

那麼中國經濟究竟存在哪些蟄伏的發展潛能,可以成為我們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資源、手段和工具?概括起來看,至少有這麼一些方面。

中央和地方“雙引擎”的發展主體。在我們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之一,就是我們存在中央和地方兩個主體的積極性。這是世界發達國家或其他發展中大國都不具備的制度優勢。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未來關鍵是要根據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把“為GDP增長而競爭”的制度,改造為“為高質量發展而競爭”的制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度推進。中國經濟當前是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緩解由此導致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困境,要靠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減稅降費、加大市場取向的改革等動力變革措施,解決供需結構失衡和發展質量變革問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劉志彪:“蟄伏”一詞生動展示了中國經濟運行中潛在諸多新動能

企業家、政府官員、科技人員三支隊伍的積極性。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財富。其顯著的表現,是除了擁有一支龐大的勤勞勇敢、善於學習、嚴守紀律的產業工人隊伍外,還具有一支由企業家、政府官員、科技人員三方面構成的人力資源隊伍。現在我們要更好地發揮企業家的創新創業精神,更多地鼓勵政府官員強調社會責任,更寬容地放手讓科技人員進行各種創新。

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經過四十年改革開放,我國在全球經濟競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和要素價格低廉優勢正在慢慢消失。但是隨著人均收入增長,中國超大規模經濟和市場新的比較優勢甚至絕對優勢正在形成。這是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新的資源和手段。

在發達國家逆全球化浪潮下,我們可以從利用西方的市場轉向充分利用我們自己的市場,從而轉換出口導向發展戰略;可以依託自己的市場發展自主品牌和自主技術,從而發展創新經濟。

各種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提供的發展潛力和機會。各種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既是發展中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未來發展的機遇和機會,是政策具有迴旋餘地的可選擇空間。如中國東中西、沿海與內地等發展差距,使中國經濟“穩增長”的政策取向具有多層次落實、落地的可能性;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產業和技術上的差距,也使我們具有進行趕超和低成本學習的巨大機會。

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巨大。需求的收入彈性規律以及服務業本地化為主的特性,將會使十幾億人口形成一個潛力巨大的服務業市場。現在中國服務業發展的產業政策,是要不斷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同時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重點要解決好養老服務和普惠托育服務問題,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體育健身產業市場化發展。

區域空間佈局是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區域政策和空間佈局,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臺和增長極。這三地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在區域一體化政策的推動下,必將成為世界級的創新平臺和增長中心。

新型經濟全球化模式轉型。深度地融入世界經濟,既需要對內改革來支持,更需要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進全方位立體化開放。過去我們搞經濟全球化,主要是吸收外資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當前全球化戰略需要轉換,轉向塑造各種全球化平臺,利用我們龐大的市場吸納全球先進生產要素、發展創新經濟的軌道上來。為此要降低關稅總水平,發揮好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和推動建設自由貿易港,健全“一帶一路”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等等。

激活潛能的兩個基本方式

當然中國經濟可以挖掘的潛在動能確實很多,如城鄉一體化,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改進等,都是值得重視的重要方面。但是關鍵問題還是在如何激活這些蟄伏的發展潛能,這是一篇大文章,必須從系統論出發,從根本上優化經濟治理方式。

其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指出了兩個激活方式:一是要善於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二是要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讓其在科技創新和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第一線奮勇拼搏。

就第一個方面的問題來說,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有很多,但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根本還在於如何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例如,為了更好地發揮中央和地方“雙引擎”發展主體的作用,引導地方政府為追求高質量發展而競爭,就需要進行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利益關係改革,清晰地劃分財權、事權和相應的責任。

再如,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下去,需要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和放鬆政府管制,這需要政府職能和機構的改革。還有,培育和利用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發揮內需潛力,需要徹底改革以資本主導的收入分配體制,增加社會公平取向的分配,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福利水平和消費水平,以刺激內需擴大。

就第二個方面的問題來說,也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誰是發展的主體?二是怎麼調動這些主體投身發展的積極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光有政府的強勢、只有官員的積極性是不夠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都投身於發展過程,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尤其是要千方百計地調動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專心致志地投身發展的積極性,要給其吃放心藥、定心丸,增加其發展信心,穩定其經濟預期。

民營經濟已經佔據了我國國民經濟“五六七八九”的江山和地位,為了在新時代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建議對於民營經濟不需要過分強調給什麼優惠政策、特殊照顧,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要從改革體制機制著手,對各種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平等競爭,公平競爭,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作者為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