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我家住在樹林召

小時候,對於我這樣一個出生在偏僻小山村的梁外人而言,對七八十公里之外的樹林召是及其的陌生和刻骨銘心的嚮往。只是聽大人說,樹林召是我們達拉特旗人民

政府所在地,那裡有長長的柏油馬路、高高的樓房、人流如織的車站和很多機關、工廠、商店,是一個很大的城市。於是,我登上屋後那座高山,順著罕臺川水流的方向向東北眺望,老師說過,罕臺川的下游快要流入黃河的地方就是樹林召了。下雨時,我會用柳枝編一隻小船,塞一張紙條,讓它順流而下,希望它停泊到樹林召的岸邊,有人拾到它,感知一個梁外孩子的心願

一九八五年冬,臨近退休的父親調回了樹林召,和親戚借了間小屋,便把家一同搬回,在鄉下教書的我在樹林召就有了落腳之地。後來,父親東拼西湊東挪西借,在鎮子的南郊蓋了一幢裡生外熟磚木結構的起脊房,我們在樹林召有了自己的家。第二年,我也調回樹林召工作,這一眨眼的功夫,就過去三十四年了,我在這個小城結婚生子,調動工作,購房搬家,直到退休,也算一個老樹林召人了。

我家住在树林召

我原以為,樹林召是因為有很多樹而得名。後來才知道,樹林召是音譯,不過那時候的確有很多榆樹生長的。樹林召是清朝、民國時期達拉特王爺的王府所在地,達旗人民政府是一九五二年從展旦召遷到這裡的。那時候,包頭去往東勝的主幹道從大樹灣渡口過了黃河進入達旗,一路向南跨過馬蘭灘三橋眼那座小橋,途經萬太興、永來城、王貴、甲灣子、大鏵尖等幾個村子向西南方向延伸而去,在公路兩側,建築物就漸漸多了起來,向兩側擴散,就形成這個小城了。新華市場那條路和糧食局那條路匯合在一起延伸到汽車站,形成一個丫字,這就是這個小城的商業區。現在,你從林立的樓房之間的小道鑽進去,在城中村永來成還可以看到零零落落的土坯房搖搖欲墜立在那裡,那應該是樹林召最早的建築了。

在我的印象中,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樹林召鎮城市核心區,也就是幾平方公里大小,廣播站已在小城的南端,伊盟農牧學校已跨過董家營子坐落在王貴村東側,當地人都稱為王貴農牧學校,為的是安靜、寬淘。被簡稱為南乾的黃河南岸乾渠管理局已經被稱為東沙梁了。那時還沒有西公路,西頭的標緻性建築就是佔用釋尼召的物資局了。最北頭就是二完小了,二完小向北穿過興盛園村的一大片耕地,才是孤零零的石油公司和旗供銷社。拖修廠、機械廠、造紙廠、化肥廠、糖廠、酒廠等國營企業大多建設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但遠遠被擺到城區的最東頭和南頭,是符合人文地理的規則的。

我家住在树林召

那時候,樹林召的標誌性建築就是旗委、政府的那兩座兩三層的辦公樓和後面那個高高的水塔。最吸引年輕人眼球的就是政府禮堂,人們在那裡樂此不疲地一遍又一遍重複地看著《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紅色革命經典影片。最願意去的就是百貨公司大大的門市部,在那裡可以花幾毛錢買到一兜叉叉黑棗、柿餅子,至少一分錢能買一顆包了蠟紙的水果糖。最有人氣的當然是長途汽車站,南來北往的城裡人或鄉下人從這裡上車或下車,在生活的路上奔波不息。我最羨慕城裡人的是,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輛或兩輛自行車,後椅架搬著媳婦兒,大梁上架著孩子,互相打著招呼,悠閒地從你身邊走過。

那時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家屬房,有大有小、有新有舊,論資排輩,也因為透明、公平,大家只是等待,而不會爭的你死我活。即使是吃喝穿戴,大家也沒有多大差別,有時效益好的企業反倒勝出一籌。因此,城市待業青年最想去的是百貨、五金、土產、供銷等商業企業和化肥廠、造紙廠等效益好的工廠。大人退休了,孩子還可以頂班,後繼有人,只是弟兄姊妹多了,該男孩上還是歲數大一點的姐姐上班,那是家庭裡自己的事。那時候,公家單位最多有一輛墨綠色二一二北京吉普車。

我家住在树林召我家住在树林召
我家住在树林召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樹林召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大廈隨處可見,街道縱橫交錯,到處綠樹成蔭。城區南到官碾房物流園區,北到東源龍灣住宅小區,西已跨過包神鐵路,建起了伏羲學校、萬泰小區,東沿著達準公路延伸到三頃地,建起了尚華食品園區。城區建成面積已經達到三十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早已超過二十萬,絕對是鄂爾多斯市的第二大城市。

我家住在树林召

樹林召鎮白塔早市 王宏偉 攝影

我家住在树林召

樹林召鎮白塔早市 王宏偉 攝影

樹林召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小城。達旗人是天生做買賣的人,老鎮上興盛園、萬泰興、永來成都是老祖宗的商號。上個世紀末,好多人在樹林召的大街小巷辦起了大大小小的飯館、旅店、商鋪、維修車間。即使是夜晚,燒烤攤、KTV、啤酒屋都開到後半夜直至通宵。幼兒園、學校不斷增加,已到了十幾幼、十幾小、十幾中了,可見小城的人口在不斷增加,有了人氣,就有了活力,有了希望。

我家住在树林召

王宏偉 攝影

我家住在树林召

樹林召是一座極具人情味的小城。儘管隨著工業化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湧入不少外地人,但土著達拉特人仍然是這個小城的主體。走在大街上,會有認識的或略微熟悉的人互相打招呼,或者調侃幾句。即使是外地人,也用不了多久就會被熱情好客的達旗人同化,成為好朋友。在這個小城,婚喪嫁娶是要請很多人的,嫡親自然不用說,很多人從留襠褲就在一起耍、上學,半輩子交往,不請哪能說得過去,圖的就是紅火熱鬧,禮尚往來。街坊鄰居也不像大城市那樣住在對面不相識,有個酒灘帳今天你請我明天我請你,真正是遠親不如近鄰。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小城最熱鬧的時節是春節,在外地工作、居住的孩子們就會拎著大包小包,開著車回到小城,和父母一起過節,這時小城裡一下子人多了起來,出現了少有的堵車。家家戶戶則蒸炒煮烤炸滷燉,舉杯換盞其樂融融。

我家住在树林召

樹林召是一座時髦的小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達的交通,特別是達旗人勇於接受新鮮事物,使得生活在這個小城的男女老少總是走在時代前列,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著鄂爾多斯地區的風尚。大街上少男少女們穿衣打扮更是前衛,什麼破洞裝、衛衣、圖案文化衫……幾百家手機店變著法子推出各種新款手機,很快就成為年輕人的新寵。樹林召大媽、大叔則把廣場舞跳到了北京、深圳、香港、澳門。

我家住在树林召

樹林召是一座極具發展潛力的小城。近些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達電、新奧、魯能、億利等大企業,一座座工廠在三墒梁工業園區拔地而起,投入生產,壯大了地區經濟實力,解決了就業。隨著地方財政收入的增加,政府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城市建設中,建成了白塔公園、雙駿公園、銀肯公園和達拉特廣場、市政廣場、陶瓷廣場等十多個民生項目,成為老百姓休閒、娛樂的樂園。南園街、建設路、新華街等斷頭路的貫通和拓寬,讓小城變得四通八達。

我堅信,樹林召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