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基督向下看,儒家向上看,道家視而不見,佛家轉圈看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有趣的總結:基督向下看,儒家向上看,道家視而不見,佛家轉圈看,易學家內外看、正反看(辯證地看)。

世人皆知在中國古代諸子百家中,儒道法墨四家影響最為深刻,然而最終流傳下來成為正統的卻是儒學,那為什麼儒學能成為大一統的中流砥柱呢?這和儒家的中庸和諧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基督向下看,儒家向上看,道家視而不見,佛家轉圈看


道家崇尚自然無為,清心寡慾,遠離世俗的喧囂,所以道家適合養性,對個人來說是好事,可是對於社會的發展來說過於消極,違背了人的社會屬性中的一環,不構建一個積極向上的充滿競爭的社會,那是不行的,無論是人們對財富還是對權力的爭鬥,都是不合時宜的。所以道家在正統的社會上還是無法成為主流。

法家當然是好的,沒看到秦始皇就是藉助法家的思想建立了大一統的秦朝,當然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的思想在我國曆朝歷代政治理念中還是依然保留了下來,我們理性的治國就是要靠法家的思想,形成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

基督向下看,儒家向上看,道家視而不見,佛家轉圈看


儒家講求的是入世,既不反對君子愛財,又提出要取之有道;既不反對君子好色,又提出不淫的要求。儒家 就是要致中和,"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所以儒家既不壓抑人性,又有理性的要求,就是要求人的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要達到一個平衡,因此既要率性,又要克己,這就符合了事物的發展規律,不能過頭,也不能不足。

儒家的哲學思想很深邃,就看怎麼去利用,對於統治階級來說,要如何達到一個平衡,既要施壓管理,又要安撫,這就要講求中庸之道。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錯誤的理解儒家的學說,社會有問題了就要把孔子拉出來批判一頓,完了又把孔子供奉起來,真的是很搞笑。

基督向下看,儒家向上看,道家視而不見,佛家轉圈看


儒家之所以能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和正統,那並不全是統治階級的需要,而是儒家能夠去認識和尋找最佳點,做事不會偏激也不會保守,當然法家的思想我們還是在沿用,可相比儒家的名頭和需求就差了很大一截,當然只有儒家沒有法家也是不行的,社會難免會缺乏公平公正。內法外儒,統一全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