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該輪到中國人幫日本的時候了

作者: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來源;靜說日本

楊熹女士給我發來一個微信,說看到日本人買不到口罩,想捐一些給日本人。

楊女士是上海一家公司的董事長,有一次,我在北京的一家企業傢俱樂部“東昇匯”講演時,遇到了她,一位很淑雅的女性。

問她為何想到要飄洋過海給日本人捐口罩?

她給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五年前,我愛女嘉寶在京都大學做交換生時,有一天騎自行車上學,在路上摔倒,摔得很慘,出了不少的血,剛好有一位京都的女護士路過,她把嘉寶帶到她家裡清洗包紮了傷口。這件事,一直讓我感激在心裡,總想那天去京都帶上禮物找到那位幫助過嘉寶的護士,當面表示謝意,遺憾至今都沒有機會。我不知道是否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會這麼做,但那時,京都女護士對我女兒的無私幫助,對一位身處千里之外的中國媽媽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我祖父的教誨。所以,聽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也在日本蔓延,日本人都買不到口罩,所以,我想捐一部分給日本人。在我們武漢最困難的時候幫助過我們,我覺得作為一名中國公民應該還日本民間一份感激。


楊女士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託人收購了5000只口罩。

日本還沒有一個接受海外救助物資的窗口,郵送大批量的口罩到日本,日本海關分不清你是捐贈,還是出售?所以,最終多數還是要徵收關稅。

如何才能把楊女士的情誼順利送到日本?

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日本先生站了出來,他的名字叫“清水優”。他說,他回國,隨機攜帶。


該輪到中國人幫日本的時候了

楊女士和清水先生


5000只口罩,裝了好幾個紙板箱,滿載著一位中國母親的感激情懷,搭乘飛機,帶到了日本。

這些口罩,被送到了日本語學校、送到了新浪微博日本分社,也送到了我們亞洲通訊社。


該輪到中國人幫日本的時候了

該輪到中國人幫日本的時候了


我覺得,這些口罩的特殊意義,還是應該讓京都人能夠感悟到。

於是,我們開始了一場轉送活動。

我們的日文報紙《中國經濟新聞》在京都地區有一批企業讀者,我們把楊女士送到我社的1000多隻口罩,分成小包,寄給了十多家京都的企業,包括一家醫院。我們給這些日本企業附上了一封轉贈的信,告訴了他們有關楊女士的女兒,當年在京都遇到幫助的故事。


該輪到中國人幫日本的時候了

今天,我收到了第一封來自京都的日本企業社長的感謝信,他說:“さすが儒教の國、素敵なお母様。”(真不愧是儒教的國家,優秀的母親。)

到2月29日,日本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人數已經達到946人,死亡11人。疫情還在擴大,北海道已經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這是楊女士捐給日本人口罩上寫的詩句。

而這一幅漫畫,是楊女士的女兒親手畫的。


該輪到中國人幫日本的時候了

看來,真的該輪到我們中國人來幫助日本的時候了!楊女士帶了一個好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