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四歲的寶寶經常看著媽媽因為作業訓姐姐,心裡會怎麼想?

紅石榴ar


第一,孩子是你越吼,她越還怕 越不去思考,到最後適得其反。儘量用其他方式去引導孩子學習。

第二,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儘量和小的分開,四歲的孩子應該也會看書了 畫畫這些,可以分開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你家的川妹妹


肯定是有影響的。四歲寶寶已經能夠獨立的察言觀色,在你教育姐姐,吼姐姐的時候,她的內心肯定和姐姐一樣是恐懼不安的。也會對以後的學習產生陰影。

所以能分開教育儘量迴避一下。

記得一鄰居家六歲寶寶寫的作文,當時他看到另外一家爸爸在教育孩子的現場,回家就寫了這樣非常有感觸的作文。

所以作為我們大人,千萬忍字當頭,理性,理性,理性……



龍鳳媽育兒


這種問題我家裡也常出現,我在想小朋友會不會有心理陰影哈?有時我訓完大的發現小的特別乖,我覺得這種不是什麼好的現象她看到我們暴跳如雷加有時的棍棒伺候她會怕心理有一種懼怕的順從反而不好,所以做為家長還是得理智一點耐心引導大家都好。


S萱麻麻


家有一兒,近6歲,作為娃爸,親身來談談你說的這個問題。

我認為,4歲的孩子是有一定認知能力的,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對外界的,特別是來源於父母的訓斥和教育是有一定的感知力,或多或少都會有排斥。

因此,如果經常當著四歲的寶寶訓斥姐姐,那對寶寶肯定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因為孩子還小,他更多的是直接接受外界的語言指令,無法去分辨這一指令的真實目的,他只會通過對語速快慢,表情上是面露猙獰還是和顏悅色有所區分,所以他對訓姐姐的過程只會感覺到壓力和恐懼,久而久之,肯定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會形成一種潛意識,姐姐坐在臺燈前伏案而坐,就有可能會受到父母激烈的言辭訓斥!就會害怕,焦慮,甚至會隨著姐姐哭而哭!因此,他可能就會排斥這種場景出現在自己身上,從潛意識裡不願意坐在那。

孩子的教育讓所有的家長為之焦慮,恨鐵不成鋼,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教育是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通過一次訓斥就能發生質的變化,因此,在面對孩子犯的錯,出的問題時,作為家長,要控制好情緒,找到問題的癥結,對症下藥,而不是簡單粗暴的訓斥了事。特別是家裡還有更小的孩子時,更要注意言語。因為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先具備的,你在訓斥老大的時候勢必會對老二的情緒和身心造成影響。

最好的辦法我認為是在老二心裡建立老大的形象,作為孩子追趕的目標,對老大方面,要讓他做好老二的表率,確立鞏固自己的形象,以此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扛麻袋的青蛙


會的,媽媽經常吵姐姐,悅悅會對學習產生恐懼。可以引導一下,讓悅悅的變得更聰明一些。

如:媽媽為什麼吵姐姐?姐姐錯在哪裡?悅悅怎麼做才能不被媽媽吵?

我小時候,爸爸老吵姐姐,說姐姐笨。我是這樣想的:到底是什麼問題姐姐不會?我如何才能不讓爸爸像訓姐姐那樣訓我?我也試著自己去解答那些題,不犯姐姐犯的錯。有趣的是:因為姐姐比我大,在姐姐學習某些知識點的時候,為了將來不被爸爸吵,我也在學習那些內容。所以,等到了我該學習這些知識點的時候,比同學多了一些積累,我就成了學習好的那個人。

就比如姐姐小時候背一首七言絕句,聲音洪亮,心不在焉,我記下了姐姐背的詩句,當姐姐接不下去的時候,我接下去了。並且完整的背出了那首詩。


心理諮詢師胡曉燕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樣的場景在我身邊經常發生,似乎已經司空見慣。

4歲的孩子正處於大腦發育和認知初步形成階段,父母和周邊人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的刻在他們的腦海裡,成為他們認知這個世界的模板。對兒童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並且會伴隨他們一生而難以改變。

人們常說看孩子的行為,知其父母。雖有偏頗,但八九不離十。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父母才是孩子一生不可替代的老師。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天下每個父母的心願。但每個父母都必須明白,要想讓子女成龍成鳳,首先你自己必須是條龍,是隻鳳。即便自己沒那個能耐,在孩子面前,你裝也得裝出龍鳳的樣子來。

不要只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多聰明多能耐。去看看那些孩子的父母所作所為,就會明白教育孩子該怎樣做。


寧遠智慧


一個真實的例子,我大姑姐訓罵上大班的兒子,她兩歲的女兒在旁邊看完一哆嗦轉臉就嚇跑出去了。


CatsayerZ


首先,因作業訓姐姐本身就是不正確的教育方式。現在的訓斥,將來只會引發孩子的叛逆,你越是讓孩子怎麼樣,孩子偏不這樣。

原本如果通過正確的引導,孩子能把學習搞好,一訓斥反而迷糊,不知所措了。

會對小寶寶造成的影響是,他會把學習和媽媽的訓斥劃等號,他還分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但是就知道是為學習這個事,他也就會開始不喜歡學習這個事了。


玖瑾教育諮詢


殺雞儆猴,但也未必就能嚇得住猴。

訓姐姐做作業,可能與此相類。

寶寶以後可能會好好學習,認真做作業;也可能視學習為畏途,恐怖做作業,激起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


楠杉槲


兒時記憶都會形成自己的潛意識,或者快樂或者痛苦。所謂性格遺傳,就是父母把自己的痛苦、恐懼通過撫養孩子的行為和習慣,潛移默化的傳遞給下一代。每一代人的客觀生存環境會不同,但是主觀意識卻通過潛意識代代相傳!小寶寶最終會活成父母害怕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