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帖木兒有什麼戰績?

暮色之下




(帖木兒)



(帖木兒帝國最大疆域)



(帖木兒帝國武士)



(奧斯曼帝國武士)



(安卡拉之戰)



(油畫:被俘虜的巴耶賽特一世)

帖木兒,1336年出生於中亞河中地區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化蒙古貴族家庭,由於他日後迎娶了一位察合臺宗王的女兒而成為“黃金家族”的女婿,因此在漢文史籍上被稱為“駙馬帖木兒”。他的右腿在早年的戰鬥中受傷致殘,“跛子”的外號由此而來。曾經是西察合臺汗國大臣的帖木兒,在自己羽翼豐滿之後,便殺死了大汗,“在諸王子與埃米爾的跪拜前佩上了帝王的腰帶”,自立為大埃米爾,創立了在歷史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帝國,時年34歲(1370年)。出於策略方面的考慮,在名義上,帖木兒仍然擁戴察合臺後裔為汗,只不過“這些汗一般說來都成了撒麻耳幹(撒馬爾罕)之囚”。

奪取西察合臺汗國的政權以後,帖木兒迅速統一了四分五裂的中亞地區。但他的野心遠遠不止於此,帖木兒經常重複這樣的詩句:“就像天上存在一位上帝那樣,地上應該有一位皇帝,整個世界只應該有一個皇帝。”他的戰旗上繪有三個圓圈,意思是要佔有世界四分之三的土地。

帖木兒帝國的軍隊組織結構與同時代的其他伊斯蘭國家相差較大,反倒是沿襲了成吉思汗式的動員機制。但逢興兵,遊牧的牧民便前來應徵,每個士兵隨身攜帶一年的糧食和其他儲備,還須攜帶四種武器——一弓、三十支箭、箭筒和盾。每兩名士兵必須備一匹馬(良種馬),每十名士兵必須帶帳幕一個、鍬二把、鋤一把、鐮一把、鋸一把、斧一柄、錐一個、針一百根、結實的皮子一張、鍋一個。隨後按照“百人為最小單位,置百人長,千人及萬人之上,皆置有千人長及萬人長”的結構迅速組成了一支大軍。


這支軍隊善於忍飢耐寒,無需麵包,只以肉、乳果腹,不得已時食用稱為“阿伊蘭”的乳酪就可以維持生命,因此耐得住長時間的苦戰,又由於兩百年來長期處於戰爭狀態,士兵們都是天生的職業傳出命令之前他們即能猜出要做什麼。 在二十餘年幾乎不間斷的征戰中,帖木兒顯示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的帝國版圖大體整合了原蒙古四大汗國中的兩個:(西)察合臺汗國與伊利汗國。當時還存在的另一個蒙古帝國——欽察汗國也被帖木兒打得一敗塗地,甚至連成吉思汗都未曾涉足的土地——印度也難逃“跛子”的鐵騎蹂躪。1398年,帖木兒揮師入侵德里蘇丹國,“像蝗群一樣襲擊了許多城市”,更以3萬騎兵俘虜敵軍10萬,將繁華一時的德里化為一片廢墟。

至此,帖木兒帝國西至黑海同兩河流域,東接中國新疆和印度,北抵鹹海、裡海與高加索山脈,南及阿拉伯海及波斯灣,可謂盛極一時。 帖木兒的征戰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復興絲綢之路,並使他的都城撒馬軍人。往往隊伍不必先行指揮,在鼓和喇叭傳出命令之前他們即能猜出要做什麼。

在二十餘年幾乎不間斷的征戰中,帖木兒顯示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的帝國版圖大體整合了原蒙古四大汗國中的兩個:(西)察合臺汗國與伊利汗國。當時還存在的另一個蒙古帝國——欽察汗國也被帖木兒打得一敗塗地,甚至連成吉思汗都未曾涉足的土地——印度也難逃“跛子”的鐵騎蹂躪。1398年,帖木兒揮師入侵德里蘇丹國,“像蝗群一樣襲擊了許多城市”,更以3萬騎兵俘虜敵軍10萬,將繁華一時的德里化為一片廢墟。至此,帖木兒帝國西至黑海同兩河流域,東接中國新疆和印度,北抵鹹海、裡海與高加索山脈,南及阿拉伯海及波斯灣,可謂盛極一時。 帖木兒的征戰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復興絲綢之路,並使他的都城撒馬爾罕成為世界貿易中心。他在給法國國王的信裡寫道:“世界因為商人才能繁榮。”

為了這個目標,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在戰亂中被破壞的驛站系統得到恢復。“帖木兒最注重者為迅速”,他在自己的國土內重整驛道、驛站,“各驛站間之距離,皆按一日程或半日程而建。大站之內,常備馬百餘匹”。對於在帝國境內為非作歹的強盜,帖木兒無情地施以鐵腕。1386年,他在進攻阿塞拜疆途中,懲罰了那些襲擊過往商旅的盧里斯坦山民。“這些打劫商旅的大部分盜賊被俘獲,他詔令將他們通通從山巔摔到山腳。”這使帕米爾山脈以西的絲綢之路上的商業往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

為了使都城撒馬爾罕成為世界貿易中心,他還做了第二件事情,即在絲綢之路上,用征伐毀壞了城市之後沒有再建立任何東西。波斯和中亞的許多地方如同上個世紀蒙古人入侵時一樣,再一次受到了嚴重破壞。多災多難的玉龍傑赤又在1379年被帖木兒攻陷後變成了廢墟,帖木兒還下令將該城夷為平地,並在地面上播種大麥,居民則帶往撒馬爾罕。在呼羅珊,帖木兒下令用泥和磚將2000多名俘虜一個壓一個地活砌成城牆。更不幸的還要數錫斯坦,1384年,這個繁榮了幾千年的膏腴綠洲因反叛帖木兒遭受了滅頂之災。城鎮被夷為平地,居民被殺戮殆盡,連鄉村也未能倖免,灌溉系統被毀壞,水井被填塞放毒。帖木兒的意圖是要從地面上徹底將其抹去——結果使這裡從繁榮的綠洲變成了荒涼的沙漠,至今未能復原。1395年,帖木兒的軍隊還徹底破壞了欽察汗國的京都薩萊,數百年後考古學者在這裡尋到的無頭、無手和無腳的骨骼,足以說明帖木兒在這次屠殺中的殘暴。由於這些城市的被破壞,“地中海和亞洲之間的全部貿易三十年間只能通過帖木兒控制下的伊朗、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的商路進行”。絲綢之路上的鉅額商業稅,成了帖木兒帝國源源不絕的重要財源。


帖木兒還要進一步掌控絲綢之路的東西兩端。此時絲路最西段的南北兩端,分別由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控制。雖然一個世紀以前馬穆魯克騎兵曾經在巴勒斯坦擊敗過當時所向披靡的蒙古西征軍,止住了蒙古人往非洲擴張的腳步,可是帖木兒卻在一年之內就把埃及人痛擊兩次。1400年12月,帖木兒大軍攻克大馬士革,馬穆魯克蘇丹被迫屈服,向帖木兒稱藩。

剩下的還有奧斯曼帝國。此時的奧斯曼帝國統治著從多瑙河到雅典的幾乎整個巴爾幹半島,它也遇上了帖木兒帝國的擴張浪潮。1394年,帖木兒派兵首次入侵小亞細亞,並以伊利汗國繼承者的身份對整個小亞細亞半島提出了宗主權的要求。 與帖木兒一樣,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雷霆"巴耶塞特一世也懷有“把整個中東的全部穆斯林土地納入治下”的夢想,雙方發生衝突只是時間問題。點燃大戰導火索的是小亞細亞半島東部城邦埃爾津詹,由於它地處商路險要,被帖木兒下手強佔,雙方決定兵戎相見。

1402年6月,“跛子”的鐵騎侵入奧斯曼帝國,集結在錫瓦斯平原。為了炫耀武力,帖木兒組織了盛大的閱兵——“一定數量的騎兵手持紅旗,他們的護胸、馬鞍、鞍墊、箭筒、皮帶、長矛、盾牌和戰棍都是紅色。另外還有黃色和白色的軍團,以及身著鎖子鎧甲的軍團和穿著護胸鐵甲的軍團”。可說是衣甲鮮明,兵強馬壯。 得知帖木兒大舉入侵的消息之後,巴耶塞特一世放棄了對君士坦丁堡的圍困,集中兵力對付“那頭名叫帖木兒的貪狗”。為阻止帖木兒通過錫瓦斯西北塔黑特(Tuqat)附近的峽道谷地進入安納托里亞腹地,“雷霆”率軍全速東進以阻擊敵軍。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巴耶塞特一世拒絕採納在安卡拉附近水源充足的營地以逸待勞、靜候帖木兒的良策,而只在那裡留下了一支人數不多的守備部隊,守衛著儲存許多武器及軍需品的安卡拉城。自己則率主力繼續東進,計劃將其以步卒為主的部隊隱匿在塔黑特茂密的叢林中,並指望在當地突厥部落的援助下,一舉全殲帖木兒的軍隊。

所謂“上兵伐謀”,帖木兒用兵詭詐,在偵悉了奧斯曼帝國部隊的動向後,迅速離開錫瓦斯,避實就虛,非但未向塔黑特挺進,反而向安納托里亞南部群山轉移。

當巴耶塞特一世在進軍塔黑特途中忽然聞悉帖木兒移師轉向率軍南去,誤以為帖木兒進入山林是在畏敵逃避,不敢迎戰,遂下令將其大部分軍隊分散在山間圍剿敵軍,準備在帖木兒未抵安卡拉之前在山間將其殲滅。帖木兒在得到“雷霆”中計、安卡拉守備空虛的情報之後,立即率軍從隱藏的山林中出擊,迅速兵臨安卡拉城下,並佔據了安卡拉東部與東北地區原先奧斯曼軍隊的兵營。掌握戰場主動權的帖木兒只以小部分部隊切斷安卡拉城的汲道並加以圍困,主力部隊則悠閒地去安卡拉的南部與西部的草原上秣馬休整,以逸待勞,靜候“雷霆”的到來。

驚悉帖木兒已經兵臨安卡拉城下,巴耶塞特一世慌忙星夜回師馳援安卡拉。1402年7月28日早晨6點,兩軍佈陣完畢,史詩般的安卡拉大戰一觸即發。 帖木兒軍全為騎兵,人數近15萬之眾,分為重騎兵和輕騎兵。帖木兒一反常規,將主力配置於兩翼,並留有預備隊。此外,帖木兒還在陣前佈置了一種秘密武器——36頭戰象。

這些戰象身著巨大的皮質甲冑,關鍵位置還綴有鐵甲甲片,皮膚被漆成紅色、綠色或其他顏色。象背上有一座小木堡,木堡用絲綢覆蓋,其四個角各插有一面旗幟,木堡裡面載有5-6名戰士,象頸上還騎著一名操控戰象的人。戰象被削短的象牙上牢牢綁著兩把大刀一樣的刃器,它們被訓練成通過一系列的小跳和急步調整陣型,使之始終保持在並排位置反覆向敵陣衝殺。

奧斯曼軍隊分成三部分:由附庸塞爾維亞國王斯蒂芬·拉扎列維奇率領的2萬塞爾維亞騎兵部署在左翼;由前不久被征服的小亞細亞半島各突厥小國軍隊組成右翼;由蘇丹巴耶塞特一世親自率領的軍隊作為中路主力。中路的核心是被稱為新軍的耶尼切裡軍團,他們頭戴醒目的白色尖頂帽,身著覆蓋到大腿的鎖子甲,裝備有彎刀、長矛和弓箭。另外,還有稱為“波爾特西帕希”(Sipahis of the Porte)的近衛騎兵。它實際上是蘇丹的私人衛隊,其成員主要是從耶尼切裡軍團中挑選出來的身經百戰的老兵。兵種基本上完全是鎖甲重騎兵,主要使用弓箭、彎刀、短劍、長矛和戰斧。

波爾特西帕希騎兵和耶尼切裡軍團一起組成了“雷霆”手中的王牌,但是在安卡拉戰場上,這兩支精英部隊總計不過萬人。奧斯曼軍隊的真正骨幹是被稱為“西帕希”(Spahis)的騎兵,這是一支類似歐洲中世紀騎士的部隊。與依靠蘇丹開出的薪俸生活的波爾特西帕希不同,西帕希從蘇丹那裡得到采邑(但不能傳給後代),戰時則自備軍械馬匹為蘇丹效力疆場,因此又被稱為“封建騎兵”。西帕希包括突厥傳統的使用弓箭的輕騎兵,以及身披鎖子甲、使用長矛的馬衣披掛的重騎兵。

此外,在奧斯曼軍隊的最前方,佈置著數萬被稱為“阿札布”(Azaps)的步兵。他們是從安納托利亞各地徵召而來的土耳其人,戰時獲取報酬,戰後即可自由離去,其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門,從弓箭到彎刀皆有。他們實際上是中路主力中戰鬥力最弱的部分。“雷霆”的戰術由此可見一斑:這些雜牌軍的作用就是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當對方在混戰中受到損失並且次序陷入混亂的時候,再投入第二線嚴陣以待的主力騎兵發起反攻從而決定勝局。

1402年7月28日上午10點左右,決定兩個帝國命運的會戰拉開了帷幕。隨著“雷霆”一聲令下,奧斯曼軍隊向前推進,迎接他們的是帖木兒的輕騎兵所射出的漫天箭雨。在付出了數千人傷亡的代價之後,奧斯曼軍隊推進到帖木兒軍面前,兩軍展開肉搏。 奧斯曼軍隊的左翼是塞爾維亞騎兵,這是一支巴爾幹勁旅,在數年前的尼科堡戰役中曾站在奧斯曼一方參戰並立下赫赫戰功。在帖木兒重騎兵面前,塞爾維亞騎兵依然佔得上風。塞爾維亞騎兵穿著胸甲和鎧甲,“他們的板甲、鎖子甲令人震驚,他們的身甲、臂甲、腿甲以及頭盔都磨得閃亮發光”。帖木兒軍抵抗不住塞爾維亞騎兵的猛攻,被迫向後撤退,斯蒂芬國王率部緊追不捨。

概,甚至引起了戎馬一生的帖木兒的驚歎。但冷靜的巴耶塞特一世唯恐帖木兒使用成吉思汗時代以來蒙古—突厥軍隊屢試不爽的誘敵深入戰術,急令塞爾維亞人返回原陣地。 中路軍雖然是奧斯曼帝國軍隊的主力,但是佈置在最前方的是大量訓練少、裝備差的阿札布步兵。在帖木兒的36頭戰象的衝擊下,他們開始陷入混亂。這也並不奇怪,連見多識廣的帖木兒自己都曾在初次遭遇印度戰象時吃了大虧,何況這些從未見過大象的安納托利亞農民?戰象沖垮了阿札布步兵陣型,踐踏著驚慌失措的步兵,揮舞長牙破壞廝殺。就連紀律嚴明的耶尼切裡軍團也在潰散的阿札布步兵壓迫下被迫後退。 儘管中路情況不妙,但依靠塞爾維亞人的奮勇戰鬥奧斯曼軍隊還能穩住戰局,巴耶塞特一世唯恐帖木兒使用成吉思汗時代以來蒙古—突厥軍隊屢試不爽的誘敵深入戰術,急令塞爾維亞人返回原陣地。

中路軍雖然是奧斯曼帝國軍隊的主力,但是佈置在最前方的是大量訓練少、裝備差的阿札布步兵。在帖木兒的36頭戰象的衝擊下,他們開始陷入混亂。這也並不奇怪,連見多識廣的帖木兒自己都曾在初次遭遇印度戰象時吃了大虧,何況這些從未見過大象的安納托利亞農民?戰象沖垮了阿札布步兵陣型,踐踏著驚慌失措的步兵,揮舞長牙破壞廝殺。就連紀律嚴明的耶尼切裡軍團也在潰散的阿札布步兵壓迫下被迫後退。 儘管中路情況不妙,但依靠塞爾維亞人的奮勇戰鬥奧斯曼軍隊還能穩住戰局,此時左翼的戰況對奧斯曼軍隊有利,況且其真正主力——西帕希騎兵與更精銳的波爾特西帕希騎兵尚未投入戰鬥,因此此時的戰局仍然是勢均力敵。但令人意想不到的變故在“雷霆”的右翼出現了。

構成奧斯曼軍隊右翼的那些前不久被征服的突厥人,對“雷霆”在他們的國土上橫徵暴斂的殘暴統治早已心懷怨恨,此時發現他們的故主赫然在帖木兒軍中效力,竟然陣前倒戈,轉眼就有1.8萬人改旗易幟,並對巴耶塞特一世親率的中軍發動了攻擊。戰場上的軍力對比,原本就對奧斯曼軍隊十分不利,右翼倒戈之後,奧斯曼軍隊就陷入了人數上以一敵二的困境。就在奧斯曼中軍苦苦支撐的時候,帖木兒投入了養精蓄銳已久的5萬預備隊,這不啻是對奧斯曼軍隊的致命一擊。

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奧斯曼軍隊的陣地開始崩潰。“雷霆”的長子蘇萊曼·查拉比見勢不妙,竟然率先放棄陣地逃之夭夭。反倒是與巴耶塞特一世有亡國之恨的塞爾維亞騎兵在反水與逃跑的浪潮中巋然不動,依舊在努力奮戰。斯蒂芬國王對他的連襟巴耶塞特一世可謂是忠心耿耿,這些驍勇善戰的塞爾維亞人對奧斯曼帝國的忠誠甚至引起了帖木兒的驚奇。但他們畢竟獨木難支,只能且戰且退,撤出了戰場。最後只剩下絕望的“雷霆”親率數千近衛軍投入戰鬥做困獸之鬥。 由於眾寡懸殊,戰至傍晚,“雷霆”身邊只剩下300名波爾特西帕希騎兵,他們退守到了附近的一座俯瞰丘布克平原的小山丘——卡特爾山(Catal Hill)。眼看無力迴天,巴耶塞特一世決定突圍,但他不幸坐騎中矢,落馬被俘。度過了8個多月的囚徒生活之後,1403年3月,巴耶塞特一世在帖木兒軍中死去了(一說自殺)。他的靈柩被惺惺相惜的帖木兒送回了奧斯曼君王陵墓所在的布爾薩隆重安葬。

隨後帖木兒的騎兵橫掃小亞細亞半島,一直打到愛琴海邊。安卡拉之戰5天后,他就輕鬆攻下了奧斯曼帝國的故都——和君士坦丁堡隔海相對的布爾薩(Bursa)。巴耶塞特一世的幾個兒子各自割據一方,被迫向帖木兒俯首稱臣。帖木兒倒也無意徹底消滅奧斯曼帝國,不久班師回國。 安卡拉大捷之後,帖木兒贏得了中亞細亞與西亞細亞霸主的地位,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已經沒有一個統治者敢於忤逆他的命令。但這位征服者還不想休息,立刻又投入了新的戰爭冒險。這一次,帖木兒的目光投向了“絲綢之路”的東段。在他看來,整個世界上只有明朝還沒有向他屈膝,征服了明朝,他就能徹底掌控絲綢之路。為此,帖木兒集結了20萬大軍,併為這支大軍籌集了足夠支撐7年的糧秣。

萬事俱備之後,1404年11月,帖木兒冒著凜冽寒風從撒馬爾罕出發東進。只是他的人生不久就走到了盡頭。1405年1月19日,“跛子”帖木兒猝然病逝,時年70歲。在他去世後的次日,撒馬爾罕的宮廷裡就開始發生口角、武力襲擊和宮廷政變。帖木兒征戰一生建立起的龐大帝國,不久就分崩離析了。


用戶69792950182


不少人好奇,西域帖木兒哪來的勇氣當著明朝使節的面,汙辱明成祖朱棣是“豬可汗”。帖木兒準備大軍進攻明朝,只是不久就病死了。

帖木兒嚮明朝挑戰的勇氣,來自1402年的一場勝利,而帖木兒打敗的,則是大名鼎鼎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史家對這場稱之為安卡拉戰役的戰爭描述不多,但其歷史意義非同小可。

帖木兒帝國最強大,擁有南亞西北部、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以及土耳其東部,外高加索,實力強大。帖木兒帝國的最西邊,和當時還不算特別強大的奧斯曼帝國接壤。

帖木兒是個野心勃勃的君主,他想恢復蒙古帝國的榮光,像成吉思汗那樣橫掃亞歐大陸。不過,帖木兒並沒有選擇此時陷入叔侄相爭的明朝,而是選擇了奧斯曼。帖木兒應該是考慮到明朝距離本國太遠,奧斯曼又相對較近。再加上奧斯曼國王巴耶塞特一世前幾年剛打敗歐洲十字軍,氣勢正盛,誰都瞧不起,包括帖木兒。巴耶塞特也想成為偉大的君主,帖木兒早晚要是吃掉的。所以,帖木兒別無選擇。

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初,帖木兒帶著15萬名士兵,離開國都撒馬爾罕,一路向西。經馬什哈巴德、加茲溫,穿過不達米亞平原,進入奧斯曼境內。15萬大軍如入無人之境,切瓜砍菜一般,殺到奧斯曼國都安卡拉城下。

巴耶塞特一世拿不出夾著大象、駱駝的15萬兵力,勉強湊了7萬人,把部隊開到安卡拉以東的樹林中。巴耶塞特一世知道帖木兒騎兵無敵天下,在平原地帶肯定頂不住騎兵的衝擊,就準備藉助樹木的緩衝力量阻止騎兵西進。這有點像北宋主趙匡胤在開封城外廣種樹木,以圖減弱契丹騎兵的衝擊力。

這場戰役發生於公元1402年7月20日。有意思的是,就在此戰7天前,距離安卡拉萬里之遙的南京城,朱棣的燕軍殺進了歷史,李景隆望旗而降,建文帝生死不明。此時的帖木兒並不知道他未來的對手是否已經成功,他現在需要做的,是把號稱閃電將軍的巴耶塞特一世打成奧斯曼版的朱允炆。

兩軍作戰的地點在安卡拉以北的赤布哈巴德。帖木兒已知巴耶塞特一世的意圖,樹林里根本打不開,就帶著軍隊繞來繞去,牽著奧斯曼軍隊的牛鼻子到處跑。等奧軍發現上當時,帖木兒軍隊已繞開奧軍工事,直逼安卡拉。奧軍此時陷入被動,在沒有拿下君士坦丁堡的時代,奧斯曼無論如何也承擔不起丟掉安卡拉的後果。奧軍只好狼狽地向北馳援,但到了安卡拉城下,帖木兒又下令軍隊撤圍,拉到了赤布哈巴德。帖木兒的戰術非常厲害,就是要拖垮奧軍的戰鬥力。等到了赤布哈巴德,奧軍士兵已累到筋疲力盡。

雖然如此,奧軍的戰鬥力還是可以一戰的,但必須速戰速決。可帖木兒軍隊在奧軍幾乎耗盡全力的強大攻勢下,撐了十個小時。

需要速戰速決的還有帖木兒,他萬里遠征,後勤補給撐不了多久。怎麼辦?帖木兒雖然不是文盲,但就像五胡十六國的奴隸皇帝石勒一樣,奇計自天出。他設下疑兵計,讓歌女在大營外的空地上跳舞,讓前來偷窺的奧軍探子不明所以,藉以干擾巴耶塞特一世的判斷。

巴耶塞特一世起初確實以為是帖木兒設計,不敢輕動。但隨後得到消息:帖木兒軍隊發生瘟疫,已經溜了。巴耶塞特一世率軍來到帖木兒營帳一看,果然空空如也。就在奧斯曼人慶祝大捷,巴耶塞特一世準備用帖木兒隊戰死士兵的屍體來欺騙國內民眾的時候,帖木兒突然率一支極為精銳的騎兵,風捲殘雲般殺了回來。

是役,奧斯曼軍隊慘敗,有好幾萬人向帖木兒投降,巴耶塞特一世被俘。帖木兒對巴耶塞特一世還算客氣,卻沒有打算放人。公元1403年,垂頭喪氣的巴耶塞特一世病死在帖木兒營中。

帖木兒並不像石勒那樣,生擒前趙皇帝劉曜後,一鼓作氣滅掉前趙。而是放了奧斯曼一馬,只是要求奧斯曼成為帖木兒帝國的臣屬。帖木兒這麼做,可能是覺得奧斯曼帝國所在的小亞細亞物產不是那麼豐富,帖木兒真正的目標,是物華天寶、極盡繁華的大明朝。

朱棣並不怕什麼草原上的帖木兒,敢來就能讓你有來無回。不過,帖木兒戰勝奧斯曼這一戰,最大的受益者卻是東羅馬帝國。奧斯曼一直想攻佔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東羅馬節節敗退。安卡拉戰役的慘敗,讓奧斯曼不得不放慢進攻君士坦丁堡的步伐,又讓東羅馬多活了五十年,直到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在夕陽下陷落……


地圖帝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7141358143166681291, "vid": "v02004d90000bch2kjviv42c20djtisg\

中國城市大比拼


帖木兒有什麼戰績?因為中亞征服者帖木兒曾經試圖在明朝永樂年間進軍中國,所以在國內也有很多人對他感興趣。但其實帖木兒和中國只是非常間接的有過一點聯繫,而他的主要征服成就則是發生在中亞和西亞地區。


帖木兒的崛起

帖木兒大約在公元1320年代出生在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當時這裡是蒙古察合臺汗國的領土。而帖木兒本人則出身於一個叫巴魯刺思氏的突厥化蒙古部落,因此他也很自然是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化蒙古人。

帖木兒畫像

大約在公元1363年時,帖木兒在一次劫掠行動中被箭射中右腿,自此終身殘疾。因此帖木兒後來除被稱為中亞征服者之外,還被稱為跛子帖木兒。而帖木兒的發跡則起源於他和西察合臺王族的聯姻,因為這使他成為了蒙古統治階層的一員,也正因為如此,明朝史籍中才將他稱為“前元駙馬”。

帖木兒在撒馬爾罕宴會圖

在1360年左右,帖木兒成為了西察合臺汗國的一個重要軍事領導者,而到公元1370年左右,帖木兒完全控制了西察合臺汗國,將西察合臺汗完全變成了傀儡。之後帖木兒以西察合臺汗國為基地,開始了在西亞、中亞、南亞、高加索以及南俄地區的大規模征服行動。

世界征服者

帖木兒的第一個征服目標是東察合臺汗國,他在10之間七次討伐東察合臺汗國,最終將其征服。之後又分別於公元1387年和1393年征服了花刺子模和波斯。並在1391年和1394年兩次入侵金帳汗國,1394年和1398年兩次入侵位於印度的德里蘇丹國。到1399年,帖木兒開始把征服的主要方向對準了曾經在蒙古第三次西征中擊敗蒙軍,阻止蒙軍攻入非洲的埃及馬穆路克王朝,1400年攻佔今天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並屠城。

公元1402年,帖木兒的征服行動達到高峰。在這一年,他先是在7月率領10萬大軍攻入奧斯曼帝國核心區域安卡拉,迫使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一世將正在圍攻君士坦丁堡的大軍撤回增援,結果在安卡拉戰役中,帖木兒大敗奧斯曼帝國10萬大軍,並俘虜了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一世。大大延緩了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鼎盛時期的帖木兒帝國

而在當年12月,他又在今天伊朗地區的士麥那戰役中擊敗醫院騎士團,將歐洲人在小亞細亞的前哨完全清除。到帖木兒晚年,他的帝國幾乎已經將除了元朝故地之外歷史上的蒙古征服區域,如金帳汗國、伊兒汗國和察合臺汗國故地的都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下,成為了在西亞、中亞甚至是歐洲都讓人恐懼的“世界征服者”。

曾經震撼歐亞的跛子帖木兒

當然帖木兒在晚年還曾經試圖東征明朝,不過發兵後不久他自己就死了。石頭君覺得這次東征其實象徵意義更大,在發兵之時帖木兒應該已經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但他畢生卻是以成吉思汗的繼承人自詡,所以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才會象徵性的發兵東征,以顯示自己確實是要“光復”鐵木真征服過的所有領土。


但無論如何,帖木兒都確實是在世界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的一個重要征服者,也是差不多是最後一個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的草原征服者。


桃花石雜談


這個之前在文章中提到過。

帖木兒生在一個突厥化的蒙古貴族家中,是成吉思汗的七世女系子孫,本身血液裡留著鐵木真的鮮血,骨子裡有那種征服全世界的血性。

帖木兒的父輩已經將整個渴石地區,並和西察合臺王族通婚,到了帖木兒這輩的時候,他們已經控制了河中大部分地區,也基本在那段時間內他殺死了西察合臺的可汗,自稱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建立了帖木兒帝國,自己的腿在戰爭中受傷。

從此以後,帖木兒的疆土一發不可收拾了,他首先將東察合臺的國土收入麾下,然後征服波斯、花剌字模,然後又征服了伊爾汗國和阿富汗,對撒拉博卡屠城,同時大敗了金帳汗國。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內,帖木兒的名字幾乎傳遍了整個中西亞地區,人人聞風喪膽。

帖木兒一生幾乎沒有打過敗仗,他畢生的志願就是希望回覆成吉思汗時期蒙古帝國的榮光。


談天說史


基本上統一了回教化的蒙古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