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不完全依賴臺積電,華為芯片設計、生產倒向中芯國際?

環球科技視界


我覺得從企業、國內行業或者國家來說,都是好事。

對企業來說多個渠道多條路

華為本身就有危機意識,再加上去年的制裁,雖然臺積電沒響應美國的要求,但是保不準以後。

所以增加芯片代工廠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中芯國際這幾年也發展起來了,雖然離代工高端芯片還有一些距離,但不妨礙兩者的合作。

我們可以看前幾年,高通和蘋果的基帶事件,高通供應給蘋果的基帶要求漲價,雖然不多但蘋果不同意,於是蘋果引進了英特爾的基帶。

雖然英特爾的芯片很垃圾,後面搭載英特爾基帶的蘋果手機,市場反映信號不穩定。

但是蘋果也決心要採用英特爾基帶,就是不願受人掣肘,後來高通蘋果和解,但是蘋果也沒忘記痛,收購英特爾基帶部門,自己研發基帶。

永遠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除非沒得選。

對國內芯片代工行業來說也有幫助

國內的芯片代工廠,基本都中低水平,代工高端芯片的技術和經驗很是不足。

華為願意和中芯國際合作,如果能將一小部分高端芯片給中芯國際代工的話,我相信不出幾年,一定能夠在高端芯片代工領域成長起來。

前提是華為願意冒風險把高端芯片給中芯國際代工。

華為與中芯國際合作,應該是中低端芯片的代工合作,高端芯片代工,還得看兩者的磨合,如果代工的代價在可承受範圍內,我相信華為會嘗試去做。

那對我國來說,從此中低高端芯片的代工,我國將能夠自給自足,自主可控。(臺積電也屬於是中國的,但是目前來說做不到完全自主可控。)

總結

依照華為一貫的做法,和中芯國際合作,我覺得是必然的,這也是“備胎計劃”中的一步。在目前國際環境十分嚴峻的情況下,更多的得依靠內需和國內企業團結合作,去尋求發展。

我是非著名攻城獅,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用,感謝您的點贊支持!


非著名攻城獅


華為沒有完全不依賴臺積電,華為的芯片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由中芯國際代工,據傳也僅有麒麟710A芯片(14nm),華為大量的芯片依然使用臺積電代工。

中芯國際的能力目前是可以小規模量產14nm的芯片,預計年底可以試生產7nm的芯片。所以中芯國際的能力可能目前不能滿足華為的要求,短期內華為還是必須要使用中芯國際的代工,但是比14nm工藝簡單的芯片,目前由中芯國際代工應該是沒有問題。


我們看看華為的芯片需求,手機端的芯片大部分都是7nm,少量的低端芯片的能力是12nm和14nm,服務器的芯片例如鯤鵬和昇騰芯片的規格也是7nm,5G基帶芯片的能力是7nm,智慧屏用的鴻鵠芯片是28nm,其餘大部分物聯網芯片也是28nm級別。

也就是,華為大部分尖端業務的芯片都是7nm的,所以這就決定了,華為手機、服務器等產品,都需要臺積電的7nm甚至7nm+的工藝,這點華為是離不開臺積電的。但是據說華為的通信設備的芯片能力可能集中在10nm到14nm的區間。


之前傳出美國會對華為制裁會加碼,就是說美國可能不允許包括美國技術10%的企業給華為提供服務(之前是25%),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和臺積電評估了一下影響,發現7nm基本問題不大,12nm會受到影響。

所以這裡就看到華為選擇扶持中芯國際的意義了,中芯國際剛好可以彌補華為在12nm這個檔次的不足,一旦美國再次下手,華為可以使用中芯國際替代臺積電這方面的問題,至少對華為的通信設備產品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同時,通過華為的投資,用華為的商用催熟中芯國際的芯片工藝,可以讓中芯國際的14nm工藝更加迅速的成熟,進一步也可以讓中芯國際的7nm工藝儘快成熟,這樣華為至少7nm以下的芯片所需要的產品是無虞的。


因此,正如傳出的華為內部的說法,支撐中芯國際勢在必行,對於華為來說是戰略的選擇

不過,支撐國有供應鏈做大做強,是華為的一貫做法,收益的是所有中國的製造企業。目前中國所有的科技製造業應該都希望中芯國際可以迅速成長,華為積極投入對中芯國際的支撐,是三贏行為:華為、中芯國際、中國的製造業。


IT老菜鳥


根據目前消息來看,華為的麒麟710芯片確實由臺積電轉向了中芯國際,但工藝也從原來的12nm變為了中芯國際的14nm,這件事對中國來說,確實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其影響深遠。

華為不得不靠向中芯國際

無芯之痛影響著所有國產手機廠商,華為雖然可以設計芯片,但無法生產芯片,這才是最讓人頭疼的事情,即便華為有天大的本領,設計出再好的芯片,沒有人替它生產,也是有力無處使。

而美國抓住了華為的這個致命弱點,可以說,臺積電隨時都有可能基於美國壓力,而放緩或者暫停生產華為的芯片,這對於華為的終端市場是一個致命打擊,華為必須想方設法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中國的問題。

此時,中芯國際即便是隻有14nm的工藝,華為也不得不趕緊上馬,這也算是給中芯國際一次操刀實驗的機會,對於以後的更先進工藝的生產打下基礎。

中芯國際成長了

國際對於中芯國際的封鎖始終沒有鬆懈,荷蘭的光刻機受制於美國的威脅,始終無法交付中芯國際,這是最致命的地方。要知道,7nm工藝的先進性,如果沒有光刻機,以我們現在的技術無法完成。

但好在,梁孟松加入了中芯國際,這對於中芯國際來說,是一大助力,為中國芯片事業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他的加盟會使中國在芯片技術上少走許多彎路,可以幫助中國早日完成更高級別的芯片製作。

14nm工藝的完成,我們已經可以自主生產手機芯片了。其實除了手機,電視、通信等其它行業的芯片工藝並沒有這麼高的要求,中國完全可以在這些芯片上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早日實現自給自足。

雙劍合璧

中芯國際的成長加上華為的研發,雙劍合璧,給予充分的時間與幫助,必將突破國際封鎖,從落後的高新技術產業走向全世界獨樹一幟。到那時,華為再也不會受制於美國,不用看美國人臉色,許多公司都不需要再年年向高通、谷歌交著高昂的專利費、使用費。

而我們的國家,也必將擺脫美國這個高新技術國家的壁壘,和美國並駕齊驅,那時,美國再也無法仗著自己的高尖技術耀武揚威,許多的中國企業也不必再給美國打工,中國也不再是美國的加工廠,我們將真正成為高新產業的領導者之一。

當然了,這需要無數高新產業公司的努力,不只是中芯國際和華為,只有這些行業共同努力,這一天才不會久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