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都說入鄉隨俗,那麼結婚彩禮是隨男方的俗還是女方的俗?

勇往直前2608


彩禮是給女方的,當然是按女方的習俗。

我養的是女兒,當時沒有想彩禮的事,女婿是農村的,條件差些。都是獨生子女,我尊重女兒的選擇(兩人是同學),女兒一定要彩禮,兩人自已商量後,男方按數給了,結婚時我陪嫁了一倍。現在兩人生活的幸福,兩親家關係也好。


龍主


這個問題看什麼人,什麼家庭,雙方條件!我兒子結婚我就在天津貸款買套婚房,我們交的首付,月供他們自己還!親家負責裝修,花了十幾萬!陪嫁一輛寶馬3系!三十多萬!我們負責兩家婚禮的招待!四十桌酒席連帶菸酒共花費十五萬!提前預算手頭就挺緊的!和親家商量彩禮減少!我的親家很明事理,就說隨便走個形式,就28800!三金兒媳婦根本就不要!我們就又買一對情侶表!兩個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都是普通家庭!親家都是教師!我們倆都是普通工人!也就這個條件了,總之我們商議結婚事宜沒有什麼分歧!都是一個孩子嘛!和和氣氣的他們過好日子是我們最大的願望!現在兒媳婦懷孕了,我媳婦和親家母都退休了,家人掙著看孩子!


用戶6079383628250


你是不是想娶媳婦不想花錢呢?

其實彩禮這個東西可以談的,需要你去做丈母孃的工作,需要做你媳婦的工作。需要情商,需要智慧,需要方式方法。需要坦誠,需要以誠相待,需要將心比心。

給你講個例子吧。我哥娶媳婦,我嫂子福建人,那邊彩禮也是要很重的。按我哥那個經濟水平,哪裡承受得了啊!最後他只花了點酒席的錢,就把事辦了,丈母孃家還歡天喜地的。歸根結底,就是他人讓我嫂子家覺得得還有奔頭。



桂人桂語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哪怕是同一縣,同一鄉村,甚至同一家人都對一個事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操作。

兔子不吃窩邊草,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兩句話,同一個人可能都講。

彩禮這個事,於女方那邊,關乎兩個層面問題。一個是經濟條件一般的女方,供養一個女兒20來年啊,成長為一個勞動力啊,就嫁走了了。男方下點聘禮,展示一下誠意和實力,他們覺得也是個禮貌,是個補償。第二個是面子問題,這女方家吧財力比較強,但是他們要面子,本人就是這個情況。本人當年,2007年吧,本人盡了全力拿了5萬元彩禮。後來婚禮之後,丈母孃給我媳婦帶了,15萬,連並我拿那5萬,一共20萬都給我媳婦了。

另外還有一種,女方家裡,又嫁女兒,又娶媳婦。就是她們家有兒有女。既然付給人家彩禮,又接你的彩禮。

那麼現在,你倆,年輕人一對,現在你倆是單獨的一家。不要採取非男方即女方的思維,雙方可以在這方面進行冷靜的商量,比如可以徵求家長意見、可以摒棄一些不好習俗、將雙方有益的習俗簡單結合起來等等方式。

三、要在男女平等、協商解決的基礎上解決好這件事,畢竟,婚後還有很多兩難的問題需要協商解決,不要因為這些小事,影響婚姻大事。


雅趣邢軍


我們這個地方結婚的彩禮是隨男方的俗。

在我們這個地方,彩禮是由男方主動給的,女方從不會主動提到彩禮。如果有個別女方家提出定期彩禮,會被所有人指背心,戳脊梁骨。說是把女兒賣出去了,而不是說嫁女兒,這家人在社會上被說成想錢想瘋了而抬不起頭。也沒人會再跟交往,包括左鄰右舍甚至好些親戚。

我們這裡是男方主動提出結婚日期,女方家同意後,提前一二個月送彩禮,以便雙方有通知遠親遠友和鄉村親朋及鄰里的充足時間。男方送彩禮多少完全取決於男方根據自己家庭好孬,能多則多,能少則少,沒有定數。對於一般家庭就拿個二萬及以上點,對於富有家庭就拿個三五萬甚至十萬左右。目的是為了感謝女方父母對女兒的養育之恩,老人供大了女兒卻不能時常陪伺父母,要去陪伺男方家人,男方深表愧疚和感恩之意。

還有男方一般會為女方父母買兩身新衣服,用紅布包好,錢也是用紅布或大喜紅包包好的,定期那天一起送到女方家。

說到這裡大家覺得我們這裡的彩禮習俗好嗎?反正我們這裡的人都覺非常有人情味,很好的。






雲遊24735908485


答:當然是隨女方的俗,現實生活中,結婚彩禮隨男方的俗,是極少極少的。

無論城市和農村,家家幾乎都會在女兒出嫁,打發閨女的時候,索要結婚彩禮。

一般情況下,男女在戀愛期間,男孩都會尊重女孩的意願,要求,和選擇,可以說,結婚彩禮女方說了算。

在這一切向錢看的社會里,在這拜金主義思想極其嚴重的時代裡,結婚索要彩禮也不甘落後。

由過去的幾千元,到現在的幾萬幾十萬元,無情的天價彩禮,不知壓垮了多少家庭?不知害了多少好兒郎?

有的二婚三婚女,彩禮張嘴就要二十萬,還有個別年輕的寡婦,伸手就要三十萬,不知滿天要價的彩禮歪風,何時休?



LJY117


已婚,女。

至今仍覺得這個問題特別俗氣。

結婚,最重要的還是看雙方人品,家人的人品。一家人如果品行端正,都待人和氣,比什麼都重要。

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男人的能力。如果他沒信心給你好日子,趁早放棄,因為有責任的男人,他會努力,不說過多好的日子,但是日子細水長流溫馨甜蜜,一起努力,你們的未來一片光明。

即便是他家底子再好,記住那是他家的。只有他掙的,才是你們的共同財產。不要說他舍不捨得,他掙的才能說舍不捨得。父母的願意給就給,不願意就自己努力唄。不要一邊啃老,一邊還理直氣壯說別人不是。動不動就用養老去威脅,說得他老了會對他多好似的。

結婚花20萬,50萬,100萬,不如你們幸福甜蜜20年,50年,100年。

現在太多的婚姻,感覺像一場交易。不論之前感情再和氣,一旦快結婚了,就是你家多少彩禮,她家多少嫁妝。誰家誰家父母又給了什麼。如果真那麼豪氣,不如把彩禮嫁妝都摺合成現金,彩禮多少,嫁妝多少,直接給子女。真正實現我的婚姻我做主,辦自己想要的風格婚禮,買自己喜歡的房子,裝修成自己喜歡的風格。如果都沒有錢,就扯個證,雙方父母和自己一起慶祝下,拍張有意義的照片然後把結婚鋪張浪費的錢用來建小窩或者買小窩。

花很多錢的,也有離婚的。只扯證的,也有甜蜜一輩子的。

最後說說題目,彩禮隨那邊的俗,兩口子自己商量。



李絲絲732


都說入鄉隨俗,那麼結婚彩禮是隨男方的俗還是女方的俗?

大家好我是喜之郎,一個專注三農問題的90後,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簡單的說一說我自己的看法吧!如有不同意見我們大家一起討論哦!

在我們家鄉(神奇的塞上江南寧夏)一般隨的是女方的俗,但是這個也不是絕對的,我今天也談一談我們家鄉的彩禮這個習俗吧!

我們寧夏的彩禮也是不低的大致區間在12-15之間,當然女方必須要陪嫁妝,比如小汽車,家電,房子的裝修,這是應人而異各有不同,所以就看你遇上什麼樣子的親家母了。女方必須要給男方買戒指,還有就是手錶,這是必須要有的。

在我們家鄉彩禮是隨女方,這樣體現了對女方的尊重,人家把女兒養那麼大也不容易,這是我們大家都可以理解的,這是沒有必要多說什麼的。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也祝福結婚的新人能白頭偕老。


喜之郎關注三農


我個人認為結婚必須要彩禮是一種陋習。很多父母認為女兒出嫁後就是別人家的人,她將來要服務於男方家,給男方生兒育女,孝敬公婆。而自己辛苦養大,無法在後半生享受養女兒的回報是一種吃虧,只有用金錢來彌補內心的損失。可以女方家有沒有想過:當你們與男方家討價還價時,也就貶低了女兒價值,把她當成了一種商品來交換。而付出了金錢的男方家,不管說不說出來都有一種我出了錢,必須得到同等的回報,你女方自然該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侍候老公,孝敬公婆。

當然也有婚後女方依然金貴,老人得看她臉色的,因為男多女少,男方家又缺發物質基礎,娶個媳婦不易,這也是許多男方願意給彩禮的原因。

金錢的誘惑力太大,在這個一切向錢看的社會彩禮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甚至有:不給彩禮婆家更看不起你的說法。這只不過是為了讓彩禮更名正言順的一種說法罷了。當然男方條件好,願意給女方一些金錢當彩禮,這是兩廂情願,兩家歡喜的事。如果叫男方家借錢娶媳婦,我認為這是男方家無能的表現。你們一方面痛恨這個習俗,一方面又要舉債支持,不值得同情。

婚姻是戀愛的一種自然規律,愛到深處便想共同建設一個家。做為一個新時代女性,只有追求人格獨立,經濟獨立才能與男人站在平等的地平線上。才能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才會受到尊重。

生孩子是辛苦,有風險,但她是我們女人自己選擇的一種狀態,是緣自天性。做母親既勞累又幸福。但你把這個過程視為吃虧,不合算,那麼你內心的幸福感自然打了幾折。你不能把身材變樣,養育孩子的勞苦的怨氣發洩到男人身上。各自社會角色不同,當男人養家餬口,他承擔的壓力你又瞭解幾分?

越開通,越自信,你的人生過的更有意義!

我有女兒,我不收彩禮。我希望女兒找個真正愛她的人,共同進步,共同抒寫美麗人生。




南方木棉花


彩禮之說,古來有之一,是從聘禮轉化而來。古人常說三媒六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時至今日,已成過往舊事,少有提及了。

至於說彩禮是隨男方之俗,還是隨女方之俗,不妨談談我各人的看法,就彩禮而言,約定俗成是說結婚之前男方送給女家錢財騁禮,那麼肯定應以女方之風俗為出發點。

可我國地域寥廓廣大,民族眾多,風俗各異,十里不同風,百里難同俗。而獨拿彩禮而言,當有主次之分。

假如你到百里千里之外說媳婦,那肯定以女方之習常為風俗,說成後到結娶過程,才能以你處的風俗為風俗,這樣才在情理之中。

此乃主次的轉換過程,說媳婦女方是主角,而說來媳婦,結婚大喜之曰你才能成主角。

試想:你想說媳婦,而你的地方不行給彩禮,你說給多少,或一點不給,那麼你只能在你的區域說媳婦,自沒有隨女方之俗男方之俗之說。

換換地方,不合女方地方的風俗彩禮數字,女方的父毌親族,定然不會應允,如果雙方情感深厚,自可協商解決。否則,除非違背女方父母親族意願,強行結合,不然根本談不上主次轉換,隨誰之俗,你就也難以娶到夫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