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股民跑輸市場是必然的

2019年已經收官,也到了總結一年得失的時候。2019年,A股表現不俗。其中滬指漲幅超22%,深證成指漲幅超44%,兩市總市值增長了15.86萬億元,以1.59億投資者計算,股民人均盈利9.97萬元。但統計數據卻顯示,2019年只有一半股民實現盈利,這也與人均盈利10萬元形成落差。

股民跑輸市場是必然的


但股民人均盈利10萬元卻是有“水分”的。一方面,2019年上市了大量新股,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市新股的年末市值為3.3萬億。扣除這部分市值,2019年兩市市值增加值為12.56萬億,人均盈利只有7.9萬元。

另一方面,人均盈利中包含了某些並不參與流通股份市值的增長。比如像五大行國有股份,由於不參與流通,股價的上漲,會帶來市值的增長,最終反襯到人均盈利上。但像五大行市值的增長,對於國有股份而言,只是國資持股市值增加了,並不能真正反映到股民的盈利上。因此,每年統計的股民人均盈利或虧損多少,主要體現出總市值的增長或下滑,並不能真正體現出股民具體的盈虧狀況。

股民人均盈虧數據雖然不準確,但卻是有參考意義的。至少,人均盈虧狀況,能夠反映出市場投資者總體上的盈虧狀況,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只不過,哪些投資者實現了盈利,又有哪些投資者出現了虧損,誰的持股市值增加了,誰的持股市值減少了,則與各持股者的持股狀況、操作水平等有關。

2019年滬指與深成指漲幅都不俗,也凸顯出個股表現的異彩紛呈。但只有一半的股民實現盈利,也從側面說明了市場的殘酷性。實際上,即使有一半的股民盈利,但盈利的情形卻不容樂觀。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盈利的52.5%股民中,9.6%盈利超50%;15.7%盈利介於20%-50%;27.2%盈利在20%以內。說明跑贏指數的股民並不多,也意味著絕大多數股民跑輸了市場。

個人以為,從A股誕生近30年的歷程看,股民跑輸市場是必然的。從股民自身情形看,中小投資者無論是在信息、資金上都處於弱勢,其投資分析能力、決策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明顯的不足,這一切反映在投資結果上,顯然是絕大多數投資者無法取得預期的收益,更別說跑贏指數了。

2019年表現最好的板塊莫過於電子板塊與食品飲料板塊了。特別是電子板塊中的科技股,其表現更是強勁。從相關科技股的表現看,如果選對了個股,又能相對地“長期”持有的話,那麼收益將是非常可觀的。不過,A股投資者更熱衷於投機,但由於市場變幻莫測,再加上股民投資能力與水平參差不齊,能夠從市場中獲利的只有少數。這樣的事實也決定了,跑輸市場的投資者佔據絕對多數。

此外,從多年的經驗看,滬深指數反映的是股價的整體漲跌情況。股民的盈利狀況,雖然也與指數的漲跌存在一定的關聯,但股民要想跑贏市場,卻又是不可能的。畢竟,在這個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盈利能力往往比一般的股民要強得多。即使在牛市行情中,絕大部分股民都能實現盈利,但虧損的股民仍然存在。而且,股民的盈利,也無法與機構投資者相比。

股民要想跑贏市場,多學習操盤技術,多研究,多看盤,多思考,除了這些,要想提高盈利能力與盈利水平,別無他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