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洪源:5G助推智能網聯出行服務規模或達兩萬億

1月15日,由寰球汽車和沃爾沃汽車聯合主辦,主題為“重新定義5G時代車聯網基因”的2020中國智能汽車高峰論壇在上海沃爾沃亞太研發中心舉辦。

  2020年,5G時代正式到來,過去有關自動駕駛技術在通訊上的技術瓶頸被打通,這也讓未來汽車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與思考。其中,以V2X技術為例,5G時代下車路協同的信息將更加通暢,數據傳輸的延遲更低,車與萬物的溝通速度更快。

  論壇上,上海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常務副總經理,上海交大安泰EMBA汽車行業協會會長洪源認為,5G助推下,全新的智能網聯的車,庫,出行服務,智慧交通,信息安全,全部合在一起,可能會形成一個20000億的規模,意味著一個浦東的產業規模。

洪源:5G助推智能網聯出行服務規模或達兩萬億

  以下是上海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常務副總經理 ,上海交大安泰EMBA汽車行業協會會長洪源發言實錄:

  大家可能知道,在新能源領域來說,由於政策的問題,搞了很多的補貼,造成騙補情況,智能網聯領域政府會補基礎建設,把產業基礎的東西做好。但這個東西誰來做?交通大學就承擔其中一部分,所以我們公司現在主要是兩位,一位是殷承良教授,還有一位是李建華教授,是交通大學的網絡空間的首席研究員。

  我們不是一般的商業化公司,功能性平臺,在內做科研,外做產業孵化。一共有三個主要的平臺,都與智能網聯有關,一個是信息安全,一個是道路測試。我們的測試場不做道路測試,因為全國的20幾家車廠都做,我們只做人居生活的場景測試,俗稱最後一公里,與跟V2X有關。另外一個是國家功能實驗室。

  回顧一下主題,萬億產業是怎麼回事?大家都知道,以前的汽車行業從來不會說今年保證增長,而是增長多少。那今年的任務是什麼?保證增長,這個是從來沒談過的事情。

  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大家可以看到,汽車市場從2018年開始已經下滑,新能源市場今年還是持平,實際上從7月份開始一路下滑。同時從上海的角度來說也是一樣的情況,1到11月份工業總產值下降了5.3%,同比下降1.3%,汽車接近10%,當然其中主要是上汽集團,下坡的比較嚴重。

  這個怕不怕?我個人認為沒什麼可怕,很正常。以新能源為主來說,新能源整個產業過去的30年,非常不正常。所有企業都是研究什麼?不是研究用戶需求,而是研究補貼政策,所以一旦政策沒了怎麼辦?

  所以打破市場保護好不好?我個人認為很好,包括我們談特斯拉,特斯拉進中國賣29萬好不好?我認為好,非常好。為什麼?大家記得,當年WTO入世的時候覺得中國完了,可是怎麼樣?中國沒有完,因為這個民族有一個特點叫什麼?多難興邦,中華民族最怕的是什麼?太平盛世,一旦太平盛世就不幹活了,但是一旦多難就意味著什麼?中國人還是非常聰明的,我相信3年以後車市會回彈。所以我一直認為車市是U型,但是需要時間,要轉變你的思維,從研究政策,到你真正研究用戶需求。

  像今天論壇的智能網聯汽車一樣的道理,燒錢沒有未來,所以要感謝兩個企業,一個是特斯拉。第二個比特斯拉更恐怖的是什麼?大眾,MEB平臺,一個平臺四款車。所以,2020年對絕大部分的車企來說,是一個好年還是壞年?我覺得是好年,因為你們會感謝。

  所以大家看到,汽車工業過去天天談國產化,但今天看到的現實問題是什麼?無論講新能源還是講智能化,網聯化,我們的核心零件在誰手上?還是在那些國際供應商手上,這個態勢沒有任何的改變。

  汽車產業本身有一個屬性,單一產業性,最終導致了整個產業OEM為王,整車為網絡技,整車掌握了渠道,整車掌握了供應鏈地整車掌握了技術,所有東西都以整車為王。

  那麼整個產業鏈開放怎麼辦?像中國,不光是整車為王的概念,還有很多的母親,我在大概十幾年前,在奇瑞說過一句話,中國汽車工業為什麼做不好?因為有汽車司,而家電比汽車做的好的原因是沒有家電司。

  以整車為例,作為單一產業鏈,中國很容易被西方打回原型,核心技術不在自己這裡。在這種情況下,汽車會怎麼走下去?剛剛講了很多不好的地方,大家想想看,從總的大勢來說,中國整個產量,去看統計,比美國+日本+印度都多,所以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銷售國和生產國,這個大勢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同時,有沒有注意到長三角?你會發現,長三角集中了中國絕大部分優秀的整車廠和絕大部分的零部件。這是我們長三角一個最好的好事。而且,你也會發現,長三角聚集了大量的所謂技術上的新勢力。

  這些基礎對我們的好處在哪裡?這個好處在於我們有很好的基礎能力,尤其在政策面方面。另外,長三角一體化也是是我們一個好的態勢。

  從這個角度來說,所有的危機後面才有大的變革,而變革,往往是一次好的機會。那麼智能網聯來說,是不是一個好的機會呢?

  大家可以看到,經常會聽到媒體記者講L1和L5,但是往往會忽略一個問題:場景。傳統車和智能網聯車最大是場景應用,把場景加進去以後會發現一個問題,L1和L5無論是在技術、成本等都會面臨很大的挑戰。這個時候我們作為交通大學商學院來說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智能網聯產業最後怎麼能商業落地?很簡單的道理,大家可以看到的一個方向,如果把整個產業變成兩個方向,一個是場景的複雜程度,一個是自動駕駛速度。

  如果要去追求高速度,又要複雜場景,那麼就需要時間。而且這裡的最大麻煩是成本問題,中國是低成本的國家,消費者對價格極其敏感。所以消費者如果不肯買單的話,很難真正實現商業化。所以我個人對四化也有解釋,電動化不討論,這個是基礎,智能化是關鍵,而真正的要靠網絡化。

  所以這裡有一個技術方向的問題,一個是做單車智能,一個是網聯職能。個人認為,如果中國要充分發揮5G上的優勢, L2+5G+V2X,就可以實現在特定場景下的L4功能。

  什麼概念呢?在5G+V2X的條件下,你會從車到了交通,最後到了城市,也就是整個產業從單一產業到了全產業鏈,我們的職能車在V2X在5G條件下出行服務上一個很好的場景應用。

  4+2的模式,首先用一部L2級車,加上5G+V2X,實現在特定場景下的使用,什麼場景?比如說生活中的社區,學習中的校區,工作的園區,商區,景區都可以使用,這個沒有任何的問題。當你做到一個智慧車的背後,再上去是什麼?人居生活。如果談到人居生活會發現,自動汽車會帶來無人停車場和混行停車場,這是什麼樣的產業?至少5千億的產業。

  再往上是路,路口的監控。最近有兩部文件發佈,一個是《交通強國》,裡面強調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最後一公里,就能完成全出行鏈,這是一個邏輯。第二長三角政策中鼓勵車路協同,千網融合的創新。這個講的是從車到庫到交通,最後構成城市,在這同時有兩條主線,一條離不開縱向線,以5G為首的車聯網,還有一條是網聯,一定有安全問題。

  想想看,從4+2來少能帶動多少產業?我們相信至少1萬億。而且最終的結果是什麼?汽車產業會發生重大的變化,將來不是以車為主,是以出行鏈為主,以前是以造車模式改變決定磨車,將來是用車模式倒退造車模式。將來可能不叫汽車產業,叫全出行鏈的概念。這個概念的話,就打破了原來所謂的單一產業的問題。當然這背後有巨大的空間存在,包括標準、技術路線、專利,最後會包括重新的利益分配,這個是未來一個很大的趨勢。

  未來的三年,上海如果能夠重新恢復起來,靠的是什麼?絕對不是靠單一汽車產業,一定是以新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驅動了整個,從車到網到端到雲,從車到城市這樣一個大的產業拉動。

  所以,關於市裡的發展,長三角有自己的想法,原來講的三個7000億+一個7000億的邏輯。第一個以嘉定區為首先的汽車產業,今年6900多億,第二汽車所帶動的重大裝備業7000億,帶動了電子信息產業7000億,上海市21000億產業。今年汽車下滑怎麼辦?需要怎麼去救?第一會做智能網聯產業,它有多大呢?如果只有車就不大,但是如果合在一起,包括全新的智能網聯的車,庫,出行服務,智慧交通,信息安全,全部合在一起,可能會形成一個20000億的規模。什麼概念?再造一個浦東,這是我們一個新的產業產生。

  這個是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未來,車將是非常渺小的,車只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是重要的載體。我們的視角要從車的角度,看到它的立體的空間,稱為未來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