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栽著“搖錢樹”卻還是掙不到錢?果樹栽培中舍與得的辯證思維

作者簡介:文/曹泳春,1965年出生,中國農科院教授,果樹專家。1990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1995年從事果樹營養學研究,一直深入到農業第一線,理論聯繫實際,在全國南北果區建立了1200多個優質高效示範園。發表論文20餘篇,著書有《曹泳春務果論》和《果樹營養循環學》。

這幾年,為了提質增效,老師不停地進園指導,沒有少動腿跑路,一天進十多家果園一點也不稀奇。如果能換來果農的豐產,老師就算多跑幾趟也高興,但實踐中我們卻發現,有些果園,老師都進了幾年,果園並沒有改觀,栽著搖錢樹卻還是掙不到錢,什麼原因?最後發現這類果園,園主都都犯了一個共同錯誤:捨不得。

栽著“搖錢樹”卻還是掙不到錢?果樹栽培中舍與得的辯證思維

一、冬剪時,老師進園剪一棵樹,告訴他要照這樣剪,但老師走後,本來該殺的大枝,園主一看有花就捨不得;群體太密,老師要求他間伐也捨不得;有些果園需要分開永久臨時樹來剪,老師做了示範,但老師走後,園主卻對臨時樹心慈手軟,總想著多留一枝產量高,幾年下來,群體光照越來越密,樹形樹勢越來越差。這是一種捨不得。

二、花前,老師進園講:花芽太多,疏枝有點輕,應該再復剪一次,他不剪;花量大,樹勢弱,老師要求他花前為了葉片長大,每畝最少2桶五合一再加3袋奶酶,園主當時答應的好,但事後調查減半衝施都算好的,有些人只衝一桶五合一+一袋奶酶。還是捨不得。

栽著“搖錢樹”卻還是掙不到錢?果樹栽培中舍與得的辯證思維

三、5月下旬補磷時,老師進園指導,一問一畝園套了近2萬袋,要求園主最好施用30公斤高磷植煉素再加兩桶五合一,為的是讓果個長大,明年還有花,因為樹上“吃飯人多”,就要多做點飯。今年雖然多花幾百元,但明年仍然滿樹花,今年果個大不僅把你施肥的錢趕出來,而且果樹施肥還有累積效應。但有些園主,滿口答應,但其實並沒有按老師說的做。還是捨不得。
四、7月下旬補鉀時,老師進園指導,告訴他:補鉀上色好、吃著甜、比重大,還利於後期果個長大,更利於花芽分化,但有很多園主,總想著我賣果是青紅一起走,還是捨不得多補鉀。其實,你可能不知道,所有的果客都是特別精明的人,他會根據你果個的大小、果面的亮度、果實的紅度來給你蘋果出價,這幾年的水果行情不是已經驗證了這個道理嗎?其實吃虧的總是那些捨不得的人。

栽著“搖錢樹”卻還是掙不到錢?果樹栽培中舍與得的辯證思維

五、秋施基肥是果樹的當家肥,樹上的枝、葉、幾百斤果實,都來源於根系供應的無機營養和葉片合成的有機營養,一棵樹如果沒有強大的根系源源不斷地往樹上供應無機營養,蘋果就不可能長大,更不可能連年成花。所以,我們管果樹應該兩條腿走路,不能只管樹上,不管樹下,為果樹根系創造一個良好的水、肥、氣、熱環境,滿足它結果成花對各種營養的需求,不但要施氮磷鉀,還要施中微量元素,更要施生物有機肥。秋施基肥它決定了營養貯備多少,明年葉片好壞、前期果個大小、全年樹勢旺弱。儘管以上道理老師次次都講,但園主秋施基肥時還是沒按要求去早施,捨不得多施,從而導致胎裡窮,年年果樹葉小、果小、花弱、樹弱,沒有多少效益。這就是果樹對你捨不得的回報。

栽著“搖錢樹”卻還是掙不到錢?果樹栽培中舍與得的辯證思維

六、凡是這類果園,他們認為只要加大投資就是吃虧賠本,這些人其實真不知道果樹有累積效應:今年投資大,秋季施肥多,貯備營養多,明年樹勢好,早長早停葉片大;秋施基肥早、好、飽、全,花芽就優,明年果個就大。同樣,我們要求花前追肥,能使花後儘快地恢復樹勢,提高坐果率,增加細胞分裂,為葉片繼續長大提供能源,縮短營養轉換期;我們要求5月下旬追高磷,一為果個長大,二為花芽分化,三為籽粒飽滿,四為根系發育,五為增糖增重,因為這次追肥關係到當年果個大小和明年花量多少;7月下旬追高鉀,關係到蘋果的“身價”,前面錢都花了,少補一次鉀,果客都嫌它臉不紅而不出高價……凡此種種,每一次“舍”的背後都有其十分“得”的必要性和科學性。
要發果財離不了兩點:第一學會整形修剪,第二加大投資理念。老師只能教你技術,幹不幹還要看自己,要不然老師就是天天到你果園也是白轉。
農村管不好的果園,都是捨不得投資的人,這些人既看報紙又學技術,但聽課時老師一講投資就不高興,這些人都是耍小聰明的人。把樹形整得再好,如果樹沒勢,果個長不大,明年還沒有花,一切都白搭,所以說再好的技術,沒有好農資做支撐,要發果財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