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豆瓣8.0《包法利夫人》:過度卑微與虛榮的愛情,是種善良的放縱


豆瓣8.0《包法利夫人》:過度卑微與虛榮的愛情,是種善良的放縱

生活淒涼得有如天窗朝北的頂樓,而煩悶卻是一隻默默無聞的蜘蛛,正在她內心各個黑暗的角落裡結網。————福樓拜。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長篇小說,簡單的說是農家女愛瑪滿足平庸無味的婚姻,夢想是追求激情浪漫的愛情,最終兩次偷情讓她背上高利貸,又無力償還最終自殺,故事簡單的來說,是沉迷浪漫的拜金女偷情的故事。

在讀到這本《包法利夫人》時候,作為純粹作家的福樓拜,賦予了查理與愛瑪鮮明的性格:卑微與虛榮。

這是個聽著很怪異的婚姻組合,源於平庸的查理娶到了美麗大方的農家女愛瑪,他覺得這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所以才特別珍惜愛瑪,不管她做什麼都會去包容,甚至對於愛瑪的出軌,還內心自我安慰:“他們也許是鬧精神戀愛”,並不是愛瑪的錯,沒有心生怨恨,也沒責怪任何一個人,反而覺得是命運的錯。就是這麼一個深愛愛瑪的好男人,並沒有讓愛瑪珍惜,有了兩次出軌,還欠下高利貸,最終無力償還而自殺。

卑微的男人與虛榮的女人,這就算放任在現在也是不少見,有時候我們能看到平庸的男人有著美麗的妻子,或許我們會很羨慕,但我們無法體會到這男人背後所承受的壓力與被動。

這背後就引發一個值得去沉思的問題:卑微與虛榮的愛情,是種善良中的放縱與“惡”。

豆瓣8.0《包法利夫人》:過度卑微與虛榮的愛情,是種善良的放縱


01、【卑微與虛榮的愛情】卑微的查理,虛榮的愛瑪,卑微之下是自我欺騙與缺乏“骨氣”。

其實查理並不卑微,只是在愛情裡卑微了自己,只因為平庸的自己娶了美麗大方的愛瑪,他覺得這是前世修來的福氣,所以不顧一切的去珍惜愛瑪,在讀者看來這就是種卑微。

女多男少、女性地位提高、被動的深愛一方等等,就讓一方容易處於愛情裡的被動卑微。這是個放到現在,屢見不鮮的事:經常可以看到為了愛情下跪的人,也可以看到為了愛情捨棄親情與親情的人,甚至可以看到為了愛情走上犯罪的人。對愛情卑微了自己的人,我們談不上對錯,換到自己角度也不見得做的好,但卑微的代價是失去自我與被動承受。

失去自我,卑微最沉重的代價就是失去自我,對於一個已經失去自我的人,可想而知在愛情裡的承受,甚至是失去愛情以及恐懼愛情。而被動承受,是在失去自我的同時,失去主動權和話語權,凡事都以對方為主,自己做不了主,久而久之自己也無太多的主見,跟著對方的意願走。

這兩個代價帶來,造成了卑微的查理,失去自我和被動承受,甚至很多讀者都無法感受到查理的存在感,一個失去自我特色的人,很難被人記起。可憐的他,儘管是痴情但無奈遇到了虛榮的愛瑪。

虛榮分物質、精神兩種,一種是物質帶來的最視覺所帶來的感覺,物質與經濟,這是很多人無法逃過的虛榮心;而另一種是精神所帶來的感官感覺,別人的恭維以及自我沉醉都是虛榮的特性。而愛瑪是佔有這兩種虛榮的,她追求浪漫的愛情,本質是物質與精神所帶來的滿足感。

“浪漫”是愛情的生成後前期的產物,深愛之人因荷爾蒙與不受控制的情感就會做出一些討好情侶的行為,如西餐、旅行,但這一切是建立在物質上。到愛情轉變為婚姻的後期時,面對的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也有些人選擇逃避,沉迷浪漫無法自拔。

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時常會見到一些夫妻還追求著浪漫,而這“浪漫”是把雙刃劍,有的夫妻一如既往的選擇著浪漫,而有的夫妻面對的是生活,就會選擇放棄浪漫,但總有一方依舊沉迷浪漫無法自拔。另一方的不配合,讓她們覺得生活無趣,感覺自己想象之中的愛情不是這樣子的,久而久之內心的渴望與滿足無法得到滿足,思想就會走偏,甚至選擇出軌。

這也是愛瑪最初出軌的原因,一個不願意面對平淡生活的美麗女人。她的虛榮心是為了滿足愛情所帶來的浪漫,去追求物質(欠下高利貸)以及精神上的自我沉醉,於是有了多金瀟灑的羅道耳弗和年輕帥氣的賴昂兩個情人。

看到這裡,不由感嘆查理的可憐,深愛著愛瑪的他並沒有得到她的珍惜與肯定。但可憐的背後是無法理解與容忍,查理卑微之下是自我欺騙。是的,他欺騙了所有人,理解與包容了愛瑪的出軌行為,還內心自我安慰:“他們也許是鬧精神戀愛”,一個甚至可以騙了自己的男人。

這才是最讓人無法理解的,後來想想也就釋懷了。淺析一下這種心理,是在愛情裡自欺欺人的人其背後是種無奈與麻醉心理。無奈的是自己已經失去自我,沒有太多的主導權與話語權,並不能左右到對方;在這無奈的心態下,只能麻醉自己安慰了,其實也沒什麼。看似包容的背後,是害怕失去。

只有害怕失去的人,才會被對方抓住弱點有恃無恐,就好像愛瑪一次次的出軌,難道她不知道丈夫已經知道了,很明顯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但這又如何呢?

前天偶然看到一則新聞,一個男人在公共場合裡,卑微的抱著女人,不斷親她的嘴,可女人一點也不在乎,最後男人下跪了,女人也無動於衷的樣子。看到這個新聞,真心覺得是可悲的,我們在這個年代已經失去了某些東西。

豆瓣8.0《包法利夫人》:過度卑微與虛榮的愛情,是種善良的放縱


細細想來,是失去了“骨氣”這個東西,前有為愛下跪,後有被人諷刺“受辱了也沒事,過幾個月就忘記了,他們很健忘的。”這話記住了很久,別人都清楚我們骨子所缺失的東西,一而再再而三的得寸進尺,而我們又很健忘的樣子,過段時間又是和和氣氣。時代的進步,經濟的提高,所賦予我們與下一代裡,越來越少的“骨氣”了,這也與原生家庭與教育有關。

小時候的我們,父母與老師總是教育我們禮讓別人,以德服人,但卻從未教過我們“屬於自己的東西就要去爭取到底”,這也導致我們步入社會初期處處受挫,甚至懷疑過這些思想,但刻印在骨子裡的東西也很難改掉了。“禮”與“爭”是個很矛盾的話題,爭論不休。

直接套用在愛情裡,我們的“禮”讓我們被動,不“爭”也還是讓我們被動,似乎怎麼做都不對,所以愛情剛開始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磨合,是自我思想的掙扎。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裡的查理是卑微的,又遇到虛榮的愛瑪,在愛瑪追求物質與精神的虛榮時候,查理卑微之下竟然是自我欺騙,一個自己騙自己的男人。

這讓讀者動容的男人,為了愛情竟然可以自欺欺人,讓人感動,但感覺還是缺乏“骨氣”才會如此。查理是個好男人,離開出軌的虛榮愛瑪並不見得會過得不幸,反而會很幸福,他也會懂得愛情的度並不是一味的委曲求全與卑微自己。

我看到了查理的善良,為愛包容一切,都在得到愛瑪的姑姑,哪怕愛瑪已經不忠貞,還是會一如既往的深愛著她。但是,這樣善良中會有“惡”,也是查理的善良,讓愛瑪無所顧忌的走向自殺的道路。

豆瓣8.0《包法利夫人》:過度卑微與虛榮的愛情,是種善良的放縱


02、【善良中的放縱與“惡”】查理的善良,間接把愛瑪推向自殺的道路,關於人性的複雜性。

查理是善良的,讀整本書下來,他才是唯一讓人心疼的人,真正的無怨無悔,還會為妻子愛瑪尋找出軌的理由,那句“他們也許是鬧精神戀愛”是真的可以感覺出這個男人深情的卑微的愛。但就是查理的這些善良,間接把愛瑪推向自殺的道路。

善良,是個很美好的傳統美德,但放到現在卻有著矛盾:現在的我們不敢扶老人了,也不敢看到不平事路見不平了。有時候,我在沉思,是善良不值得了嗎?但作為傳統優良美德的“善良”是沒錯的,後來也就釋懷了,“善良”中有一種“惡”才會如此的種種不敢行為。

對,“善良”的相對性是帶著“惡”,才會導致我們種種不敢行為。我們的善良總是沒錯的,錯的是有時候的善良會被利用,那現實中的被壞人利用反而被騙新聞,已經是屢見不鮮了。一次次的欺騙,慢慢的我們“善良”越來越少了,甚至是不見了。但過度的善良,反而是隱約帶著“惡”,間接把人推向絕境

在《包法利夫人》裡讀到愛瑪的自殺時候,我竟然有種是“查理的善良,間接把愛瑪推向自殺的道路。”是的,善良是沒錯,但過度的善良就是種縱容,就會隱約帶著“惡”,可以間接害死一個人。這時候還能定義好善良的“善”嗎?有時候,我們都無法說清楚自己的善良會給人造成什麼樣的結果,是美好的結局,也可間接推向不可控制的地步。所以,我們偶然會面對別人對我們的善良質疑與指責,因此讓別人受傷,甚至是因善良而離開。

這是種很荒誕的想法,但也是無可逃避的事實。凡事都有個度,如果是過了度的善良,就會被質疑、指責、受傷與離開那就是種害處,善良也是逃不過種種不良考驗:善良的我們,總是本著善良之心,對別人就應該一味的善良,才能得到心安。但就是這樣子的心理,往往會把我們推向意想不到的處境,那就是間接去傷害了別人。

豆瓣8.0《包法利夫人》:過度卑微與虛榮的愛情,是種善良的放縱


在某個角度與微妙心理上來看,善良過度的人依舊是本著善良,彼此都覺得沒有錯,但一味的善良就會給對方種理所當然的心理:善良的人會一直善良下去,不管做什麼,也不管對錯。

一旦有了這種心理的人,那對方就會因為對方的善良而選擇放縱自己,失去了約束的人是可怕的。就好像愛瑪不可能不知道查理已經明白了她的出軌,但這又怎麼樣呢?她覺得查理是善良的,是不會忍心責怪她,還會理解她,那需要顧忌什麼呢?顯然已經是無所顧忌了,也就是放縱。道德所帶來的精神約束是脆弱的,不如人為上的約束,一旦失去人為約束,那麼就會自我無法控制,走上毀滅的道路。

想想也是不可思議的,我們的善良竟然會把一個人推向毀滅的的道路,但也是值得我們去沉思的,為何有時候善良隱約帶著“惡”呢?《包法利夫人》的結局是愛瑪的自殺,那查理會不會被譴責“管妻不嚴,放縱妻子的胡作非為呢?”我想會有的,也不會是少數。善良中的惡,或許看來是種人性的複雜性。

既然是高深的心理師,也無法研究透徹人性,因為人性是具有很深的複雜性且帶著成長。隨著時間、社會變化、經濟與思想,我們的人性是複雜的,自己都無法參透自己的性子。就是因為人性的複雜,才是真正導致善良反而是種惡,把人推向絕境。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愛瑪第一次出軌或許有著愧疚感,但也無法讓她停止出軌的行為,前後有了兩個情人,也是源於善良的查理。但也是這種行為卻成為了愛瑪放縱導致自殺的原因,讓善良成為了“惡”。

那麼,我們如何去預防善良中的“惡”呢?

豆瓣8.0《包法利夫人》:過度卑微與虛榮的愛情,是種善良的放縱


03、預防過度的善良中的放縱。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是篇長小說,結局是愛瑪的自殺。簡單的說,書中也就描述了愛瑪的“作”讓人同情,同情她的一步步走向深淵,但也有恨,是她讓幸福美滿的家庭毀滅了。很多的讀者都把同情與恨的目光投向了愛瑪,並沒有太多的人在意其他人,包括她的兩個情夫多金瀟灑的羅道耳弗和年輕帥氣的賴昂兩個情人。

除此之外,愛瑪的丈夫是充滿了同情,同情他的遭遇與痴情,但卻忽視了其中一點,是查理的善良,間接把愛瑪推向自殺的道路。他要是憤怒,或是早早離開,愛瑪不會那麼理所當然的放縱,有所顧忌,甚至是醒悟與後悔。

查理的善良是沒錯的,但這樣的過度善良就會隱約帶“惡”,那我們如何去預防善良中的“惡”呢?

豆瓣8.0《包法利夫人》:過度卑微與虛榮的愛情,是種善良的放縱


①、愛瑪需要有骨氣的強者:善良的應該建立在有骨氣的強者上,就不應該“害怕”與“軟弱”。

《包法利夫人》裡的愛瑪心裡清楚查理的軟弱,愛是自私的,每個人都不允許對方是弱者,所以更多的是看不上查理。所以縱觀小說的後部分,查理所帶來的那一切,只是建立在他的一廂情願,覺得這只是會過去的挫折,以為過去了,那麼幸福會來的。

席慕蓉在《寫給幸福》中說道:“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氣餒的,因為,我有著長長的一生。”

是的,很多人在婚姻總是有著“軟弱”的樣子:以為挫折都會過去,只要委屈一點就會過去的。但就是這樣子的軟弱才會讓對方有機可趁,覺得委屈的那方什麼都是可以的,都會默默承受著委屈。

就好像愛瑪的心理一樣,覺得查理都會默默承受,並覺得什麼都可以。太過善良的潛意識裡,是“害怕”的軟弱。

只有害怕了才會去包容對方的種種,包括那些不好的,就只是因為害怕失去。人在害怕失去的時候,就會有意無意的把握眼前一切。

尤其是越心急的人,就會抓的越緊,把握住眼前的一切。但有些事是急不得,越急越容易失去。感情也是如此,當意識到要失去的時候,那就是不顧一切的失去理智去抓緊。卻不知道,這種害怕,在對方看來就是種軟弱。

人向來對弱者除了同情以外,還有看不起的心態,越親的人越是如此。同情是可以同情,但長期的軟弱也就沒有太多的同情了,試想一下,我們能接受長期處於弱者的伴侶嗎?

顯然是不可能,短期內是可以接受,但未來的日子裡是會有所嫌棄,甚至是離開。所以愛瑪偷情的最基本根本就不是追求什麼浪漫,她是需要有骨氣的強者。

有骨氣,有主心骨的人,而不是順從對方。長期被人順從,其實內心也是不安的,因為生活的一切平淡如水,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維持著,但只是單方面的維持就會心累一切與逃避眼前,更多的是需要強者,不單單是金錢,也可以是主心骨、精神的陪伴等等。一層不變的生活,我們的內心還是渴望保護欲,需要一個可以給予保護的強者。

所以,我們的善良,善良的應該建立在有骨氣的強者上,彼此都是主心骨、也能有精神的陪伴,這是經濟給予不了的。但有這些的時候,善良的背後更容易被理解,而不是往把善良推向惡意的那邊,所以更不應該“害怕”與“軟弱”。在乎到害怕就會導致軟弱,就如愛瑪看透了查理這一心理,也就肆無忌憚了。

“害怕”與“軟弱”是種縱容,但也離不開查理的無自主性的善良,才會進一步惡化結果。

豆瓣8.0《包法利夫人》:過度卑微與虛榮的愛情,是種善良的放縱


②、查理需要自主性善良:隨著心的方向走,看到別人的光芒,卻不知道自己的耀眼。

在《包法利夫人》裡,查理內心是知道愛瑪的偷情,甚至彼此都清楚對方都已經知曉,但就是沒有捅破那層紙,持續惡化著後果,最終是愛瑪自殺。

查理,顯然是在取悅愛瑪。

在《在愛中重生》中,關於“取悅”有這樣一段話:“如果生活一定要取悅一個人,我想你最應該取悅的是自己。隨著心的方向走,看到別人的光芒,也知道自己的耀眼。”

善良的我們,總是在生活中會去嘗試取悅別人,不想去傷害。但就是這樣的取悅讓自己無法真正得到成長。

長期的取悅,已經沒有太多的自我思想了,找不到心的方向,總看到的是別人的光芒,而掩蓋了自己的耀眼。

查理是小說女主角的丈夫,是個很重要的角色,但我讀的時候總能忘了他的存在,他太取悅愛瑪了,已經沒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無法讓人記住,儘管有著耀眼的優點(老實、專情)。但是,就是這樣都讓偷情的愛瑪也是時常忘記,更別提自主性善良。

何為自主性呢?就是以先取悅了自己,才會按照自己的意願,根據理智、經歷、思考去判斷。但一個人的善良是為了取悅,那也是种放縱,或是一步步推向深淵的助力。善良是沒錯的,但也要有自主性才會發揮最大化的效果。

如果只是取悅了別人,委屈自己,那還有多少理智性的善良呢?失去理智的善良,更多換來的是放縱與無所顧忌。

如果說愛瑪需要有骨氣的強者那些善良,那麼查理是需要自主性善良,及時做出判斷,挽留或離開愛瑪,那愛瑪就會醒悟或回頭。這才是愛情裡的善良,最好的責任。

《包法利夫人》裡的查理是深愛著愛瑪的,但就是沒有太多的自主性善良才會導致愛瑪的自殺。從某個角度來看,身為男人的查理是不負責的,愛情裡的無自主性善良,才讓愛瑪墮落,無法自拔,明明有個深愛她的丈夫可以拉她一把,逃離深淵,可惜沒有,查理也是眼睜睜看著愛瑪墮落。

或許他們彼此都沒有錯的,善良裡的隱約帶著惡,就不應該是以愛之名為綁的善良

豆瓣8.0《包法利夫人》:過度卑微與虛榮的愛情,是種善良的放縱


③、不以愛之名為綁的善良:都是因為愛情,有何不可呢?

《包法利夫人》分析完了兩個人所需的善良本質:強者的善良與自主性善良,但兩個還是有個共同點:愛情。

現實中有對情侶,相愛已經好幾年了,兩人都是很謙讓對方,但卻分手了。後來和那女的聊起,她說了句話,至今印象深刻。她是這樣子說道:

“兩人都是很謙讓對方,也就造成了什麼事都要干涉,因為彼此都覺得對方不會介意,最為難以接受的是經常不同意,就是以愛之名去強迫對方。兩個人的分手,不知道原因,都覺得對方與彼此都對的,但就是心累不想繼續了。”

愛情是複雜的,難以琢磨。但善良在愛情就有點“微不足道”了。都是因為愛情,有何不可呢?

不單單是愛情,我們總能在友情、親情裡本著“我也是為了他好”的善良去幹涉對方,再或是自作主張去幫對方決策事情。卻不知道這樣子的善良,是不會被接受的,甚至是唯恐不及的逃離這一切。那麼都是因為愛情,有何不可呢?

我們要明白婚姻裡的兩個人是獨體,都想有著自己的思想與空間。但我們總是有著“我也是為了他好”的善良,去以愛之名綁架。

以愛之名綁架,過了度的善良,那就無論對錯了,時間久了,我們的善良就是種惡了。那些年輕的叛逆孩子,就是因為如此,更加的叛逆,甚至是走上犯罪的道路。

或許這麼的以愛之名綁架,自己對自己的善良也覺得委屈,明明是付出,但不被理解與接受。本身出發點是沒錯的,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性的鮮明化,已經很難適用於婚姻了。

在《包法利夫人》裡,愛瑪以愛之名綁架了查理的“強者善良”,讓他有著害怕與軟弱的心,害怕失去而時刻軟弱著,卻換來的是愛瑪的看不起;而本來有著耀眼優點的查理,以愛之名綁架了自己的“自主性”,失去了生活的理智、個性與判斷,才眼睜睜的讓愛瑪一步步墮落,最終是自殺。

豆瓣8.0《包法利夫人》:過度卑微與虛榮的愛情,是種善良的放縱


讀完這本《包法利夫人》,久久不能釋懷,愛瑪的“作”,查理的軟弱,真的會讓一個人自然而然的走向墮落。而這一切,背後有著善良的助力,想想也是不可思議的事。

這個年代的善良,因人心的複雜而複雜了。單純的付出善良,並不能就是全部可以幫到別人,有時候是害了別人。或許,在人性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去定義好本身存在的傳統美德——善良的劃分。

善良,就應該劃分為強者的善良,有著物質的給予,或主心骨、精神的陪伴;自主性善良,理智去判斷好一切,而不是取悅式善良,那麼已經失去了善良的初心;也不應該用善良,去以愛之名綁架,那麼換來的總是得不償失,甚至會被厭惡與逃離。

這個年代的我們,就不應該去過度卑微與虛榮了愛情,還是需要一顆善良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