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做錯了事,老是不改,要不要打,為什麼?

用戶2607985489502


孩子做錯了事,老是不改,要不要打,為什麼?麗麗郭是職場二寶媽(大寶7歲,二寶4歲),雞毛育兒的同事, 從不忘自我成長,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什麼叫做孩子呢?就是在不斷試錯中不斷成長。至於家長眼中的老是不改,我覺得每個孩子對錯誤認識深度也不 一樣,而且與家長評判的標準也不一致,但無論如何打孩子都是不對的。

打孩子,其實是家長無能的表現。只有軟弱的人,才會不停地強迫他人和自己一樣。



請允許孩子犯錯,並耐心接受孩子不斷試錯

每個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都不一樣,很多家長眼中的犯錯,其實是孩子成長階段的必經之路。

打個比方,我們很多 人都接受不了孩子在同一類型的題目上反覆出錯,總會說你怎麼就這麼不長記性呢,同樣的跟頭摔了幾次,你才 能幡然悔悟。

其實,有些時候你會發現你工作過程中也會有相同的漏洞,反反覆覆,真得沒有到威脅你自身利益的時刻。

絕對引不起你足夠的重視,除非你自己下意識一定要克服,否則上司或別人的反覆嘮叨只會讓你更反感。

還是也是一樣的,每一步的試錯都要自己真正意識到才可以。

李嘉誠曾經說過:"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事就是給年輕人講經驗,講一萬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眼淚教你做人,後 悔棒你成長,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對孩子也是一樣,父母不能剝奪孩子“試錯”的機會,一旦犯一點小錯,就認為是天大的事,甚至總想把自己的經驗強加給孩子。諸不知,你的一片“好心”是在損害孩子的能力,對世界的感知力,韌性和自我糾偏的能力。

所以在孩子犯錯的過程中,家長就要做一個心平氣和的旁觀者,不動聲色地陪著孩子一起走過來。他自己犯過的錯誤,自己要勇於承擔起後果和責任。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為什麼不能打?

對於孩子而言,你總有打不動,也管不了的那一天。大人的一頓打罵往往要很久很久才能從他們心頭忘記,甚至有的會將父母這些打罵深深埋在心裡,對孩子未來心理健康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200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打孩子可能導致兒童的大腦灰色質減少。同樣這項研究得出結論:“孩子經常受到嚴厲 的體罰,可能對大腦的發育軌跡產生不利影響。”

暴力解決問題的後果就是孩子不僅容易叛逆,而且也會有以暴制暴的傾向。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打孩子這一舉動都會把以下這些信息傳達給孩子:

1.家長就是權威,決定事物對錯;

2.個頭大的人可以打個人小的人;

3.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4.你是不值得信任的;

5.害怕犯錯,即使以後犯錯也不會如實招來;

6.因為畏懼,不想把你當成最親近的人。



如何面對犯錯誤的孩子?

家長要有正確的心態,無論誰家的孩子都會犯錯,這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必經階段,更何況我們大人也避免不了會 犯錯,那又憑什麼要求孩子一定不犯錯。

面對孩子的犯錯,打肯定是不可取的,我們都是文明人,要用文明手段去解決問題。

1.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

即使還是多次犯錯,我們也要忍住心中的怒火,在心裡默唸是親生的,接納的心態去面對孩子。身為父母,一生都在修行。

一旦你怒氣衝衝,接下來就會出言不遜,對彼此都是傷害,關鍵還起不到解決問題的作用,反而破壞了彼此之間的那份感情,得不償失。

俯下身來去傾聽,用心才能跟高效交流溝通。

2.有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的決心;

我們無法選擇孩子,孩子也沒有辦法去選擇父母。既然緣分使然,讓我們互相成為彼此的牽掛,那就有和孩子一 起面對困難的決心。

不要孩子優秀的時候,你端著捧著誇是自家孩子;而孩子犯錯的時候,你滿口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這樣慢慢就會 讓孩子累積有了原生家庭的痛,有困難的時候不敢跟家裡人講,怕你們的責怪。



講一個農村老太太的智慧育兒之道吧!我弟弟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厭學情緒特別濃厚,一直是班裡尖子生的他竟然逃學去網吧,而且還不是一次。

班主任為了懲罰他,直接給我媽叫到學校,讓把孩子領回家。我媽從未為我們兩個學習的事情操過心,也是拉著老臉去學校給老師賠禮道歉。

回家的路上,一句話也沒說,到家後立馬給我弟包餃子,讓他趕快趁熱吃了。據說我弟是含著淚吃下那碗餃子,自此改邪歸正,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其實,我媽真的小學都沒畢業,但她明白,既然孩子走上了歪路,老師已經嚴厲批評了,家長再多說也是那些話,更何況道理還不如老師分析的透徹。

不如讓孩子感受一下家的溫暖,想不想好好學也不是你打罵一頓就能解決的問題,內心真正順從才能踏踏實實的幹。

大道至簡,願你們都能做文明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