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種花生是上覆合肥還是磷肥肥料好?

遠航的夢840


施肥是一個靈活的技術活,不是一成不變的,施肥應遵循一些基本原理,具體到當下的花生施肥,要根據花生的當下形勢、需肥特性及花生的生理習性設計,並根據當年的氣候、苗情、苗勢實時調整。


花生的需肥特性

苗期少,花莢期最多,飽果期居於兩者之間。花生的根系生理是在結莢盛期達到頂峰後逐漸走向衰退,根瘤菌也是。從花生需肥特性及生理習性,最佳的施肥方案是分段施肥,水肥一體化。有條件的地方,降低底肥施用量,在花生生長關鍵期水肥一體化補充花生所需養分,可以按4:4:2來分配用量。不具備條件的,以基肥為主,結莢期追肥為輔,基肥佔80%左右,追肥佔20%左右。


花生需氮多,不是需求土壤中的氮素多,而是通過根瘤固定空氣中氮素多,給花生施肥不能施過多的氮肥,同時還要施大量的有機肥、中微量元素肥、磷、鉀和多種活性菌肥,建議微生物菌肥、有機肥和三元素複合肥配合起來施用。

施肥注意

1、菌肥、生物有機肥或農家肥:全部底施或耩到行間,不能灑施。(農家肥充分腐熟)

2、三元素複合肥在現有的多數生產條件下以底施為主,追施和葉面補充為輔。

3、中量元素鈣肥:以土壤追施為主,追施的時間結莢前期,追施的最佳方法是耩在結果層即推到地表下5-10cm的位置,如果速溶性鈣肥灑施也可以,用量多在20-50斤之間。4、微量元素肥:葉面補充為主。

我是三農小六,大家有花生相關的問題可以關注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謝謝大家


三農小6


花生本身帶有固氮根瘤菌,具有從空氣中固定氮元素的作用,很顯然,花生需要的氮肥,有一部分是自己能解決的,花生自己不能解決的,需要完全從土壤中吸收的,一般有磷肥,鉀肥,鈣肥,以及各種微量元素,比如鉬,硫,硼,鋅,鐵等。種植花生怎樣更科學的施肥,讓花生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呢?

我們知道,任何農作物在生長當中都離不開氮磷鉀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等,據有關數據顯示,花生每生產100公斤莢果,需要氮元素6.6公斤左右,鉀元素3.7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1.3公斤左右。和其他農作物不同,花生需要的鈣肥,在其他農作物當中,算是相當高的,每生產100公斤花生,需要鈣元素大約3.8~4公斤。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花生需肥的特點,花生因為有根瘤菌的作用,在實際生產中可以,適當的減少氮肥的用量,對於磷肥與鉀肥和鈣肥,應適當的增加使用量。雖然氮元素對花生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果過量的使用氮肥,有可能會使花生生長過於旺盛,容易在後期出現倒伏現象,對花生的座果率以及花生的品質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我國花生的生產面積大,南北跨度大,在有的地塊增加使用了磷肥,結果花生產量很高,有的使用了複合肥,增產效果也不錯,有的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從事種植花生的農民,有不少的,有這樣的疑問,種植花生是用複合肥好呢?還是用磷肥好呢?

種植花生不應單純的使用化學肥料或複合肥,所使用的化學肥料,效果的好壞,都是建立在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高低上,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再配合以氮磷鉀以及中微量元素,不但可以提高花生的產量,而且,對花生的重茬病害有明顯的耐受作用。在我國,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分佈極不均勻,有機質含量低者不足1%,有機質含量高的可達到20%。農家肥和畜禽糞便經過充分腐熟之後,含有大量的有機質,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雖然花生耐瘠薄的土地,但能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仍然是提高產量的有效手段。磷元素是花生生長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磷元素施入土壤後,容易被土壤膠質所固定,不容易被農作物吸收,因此,使用過磷酸鈣,最好與農家肥提前放在一起堆漚,再施入土壤內,可明顯提高磷元素的利用率。


木雨聽風


種花生用有機肥、磷、鉀肥好。

1、隨秋整地作壟,施腐熟圈糞、炕洞土、漚制綠肥等。

2、施1.5萬~3.0萬kg/公頃,壟作開溝、疏施,畦作撒施。

3、壟作栽培也可在播種當年下種前疏施農肥。

4、播種時,施磷酸二銨150~225kg/公頃、硫酸鉀75~120kg/公頃作種肥。

5、酸性土壤隨基肥施石灰。

6、如pH值(酸鹼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頃,pH值為5.5~6.0,施石灰675kg/公頃。

種植花生一畝地用多少肥料?

花生底肥應以磷鉀肥為主,一般而言,市面上流通的正規廠家生產的複合肥都可用作底肥。底肥的施用量要根據地力情況來定,通常小畝(667平方米)用量為20千克,大畝(1000平方米)用量為30千克。若要做到精準施肥,可進行測土配方,按需施肥。此外,花生重茬會影響產量,如不能倒茬,則建議儘可能多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重茬劑等藥劑雖有一定效果,但不建議多用。

花生怎樣施肥能高產?

1、有機肥和化肥相結合

為了提高花生田土壤的有效養分,並使其形成上松下實、氣水協調的土體結構,在施肥種類上必須有機肥與化學肥料相結合。有機肥不僅含有較豐富又較完整的營養元素,而且還含有可以改良土壤結構的有機質。化學肥料含營養元素單一,氮速效養分含量高,兩者配合施用可以相互促進,提高肥效,改良土壤結構,不斷培肥地力。以嘉有黃腐酸有機肥在花生上進行的肥效試驗結果表明:施用黃腐酸有機肥對花生增產效果顯著,以化肥與3倍化肥量的黃腐酸有機肥一次基施效果最佳,與不施有機肥處理相比,畝增產花生166.2~187.0kg。

2、前茬施肥與當茬施肥相結合

花生有喜乏肥的特點,高產花生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大多吸自原土壤中,因此,在中等以上地力的花生田,前茬施肥比花生當茬施肥效果更好,糧食多收,花生豐產。據試驗,在前茬種甘薯,後茬種花生,兩年兩茬作物的總施肥量相同的條件下,甘薯以當茬施全肥的產量最高,比不施肥的增產26.7%。花生前茬甘薯施全肥比當茬施全肥的增產14.7%。

在前茬施肥的基礎上,當茬種花生適當增施肥料,儘管花生對所施肥料養分的吸收利用率較低,但對中產田增產顯著,對高產田也有一定的增產效果,並能補償產出消耗的土壤養分。所以花生高產田施肥,必須採取前茬增肥培肥地力,當茬施肥補償地力,用養結合的平衡施肥方法。

3、基肥為主,追肥為輔

花生開花下針期以前是根系吸肥力最強和吸肥量最多的時期,因此高產花生所需肥料,要全部或大部分結合冬耕和早春耕地做基肥和種肥施用。如果基肥不足又未施種肥,可適當追肥。但追肥時間要早,一般於開花下針期以前進行。生長髮育中後期為了促進莢果的飽滿度,可進行根外追肥。

4、花生當茬的施肥比例

根據高產花生對氮、磷、鉀主要營養元素吸收量和肥料的吸收利用率,採用氮減半、磷加倍和鉀全量的施肥比例。即每畝施氮13.5公斤、磷11公斤、鉀16公斤。

中肥田土壤基礎肥力較低,要實現高產,採用氮、鉀全量施,磷肥加倍施的施肥比例。即每畝施氮27公斤、磷11公斤、鉀16公斤。


河北三農發佈


科學家怎麼種不知道,我們這裡是這樣種的,一畝地拉3一4車土糞(不是火車,是手扶車),也沒有腐熟,另外一畝地再加上150斤複合肥,低氮高磷,到適當雨水後用機械種上便是,沒有那麼多的講究。如果講究太多,都不夠油錢。科不科學不知道,就現在的價格,這樣種都是浪費,沒有辦法,還得吃油,農民就樣的無耐。


言賓2


花生的施肥原則

(1)有機肥和無機肥料配合施用 栽培花生的土壤多為山丘沙礫土,平原沖積沙土。這些土壤結構不良,、肥力較低,應施用有機肥料以活化土壤,改良土壤結構,培肥地力,再結合施用化學肥料,以及時補充土壤養分。為了保證花生的高產優質,提高施肥效益,達到用地養地相結合,必須貫徹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配合施用的原則,做到兩者取長補短,緩急相濟,充分發揮肥料的增產作用。

(2)施足基肥,適當追肥 基肥足則幼苗壯,花生生長穩健,為高產優質奠定堅實基礎,花生增加氮、鉀肥基施比重,可滿足幼苗生根發棵的需要。氮肥追施比重過高,則容易引起徒長,倒狀和易發生病蟲害;鉀肥追施比重過高,則容易引起爛果,並且肥料報酬遞減。肥效遲緩、利用率低的有機肥、磷肥更應以基肥為主。因此,在花生生產上如能夠一次性施好施足基肥,一般可以少追肥或不追肥。要掌握“壯苗輕施、弱苗重施、肥地少施、瘦地多施”的原則。

2、基肥和種肥 在播種前結合耕地整地鋪施的肥料稱為“基肥”或“底肥”,結合播種開溝或開穴集中施的肥料稱為“種肥”。基肥、種肥是花生苗壯、花多、果多、莢果飽滿的基礎,用量一般要佔總施肥量的80—90%,是花生的主要施肥方式。基肥應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配合氮、磷、鉀等化學肥料,一般畝施尿素20—30市斤,過磷酸鈣畝施100市斤,硫酸鉀畝施30市斤。基肥畝施4000市斤。

3、追肥 花生追肥應根據地力、基肥施用量和花生生長狀況而定。

(1)苗期追肥 土壤肥力低、基肥用量不足,幼苗生長不良時,應早追施苗肥、促苗早發。苗期追肥應在始花期前施用,應以氮肥為主,磷、鉀肥配合。一般畝施氮肥8—10市斤,或複合肥30—40市斤,土撒施或開溝條施。

(2)花針期追肥 花生始花後,植株生長旺盛,有效花大量開放,大批果針陸續入土,對養分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如果基肥、苗肥不足,則應根據花生長勢長相,及時追肥。但此時花生根瘤菌固氮能力較強,固氮量基本可滿足自身需要,而對磷、鈣、鉀肥需求迫切,因此氮肥用量不宜過多,以追磷、鉀、鈣、肥為主,以免引起徒長。一般畝施過磷酸鈣40市斤,優質圈肥畝施500市斤,以改善花生磷、鈣營養,增產十分顯著。

(3)葉面噴肥 花生葉面噴肥(也稱根外追肥),具有吸收利用率高,省肥、增產顯著的效果。特別是花生生長髮育後期,根系衰老,葉面噴肥效果更為明顯。葉面噴施氮肥,花生的吸收利用率達到50%以上;葉面噴施磷肥,可以很快運轉到莢果,促進莢果充實飽滿。

花生生長後期,畝用磷酸二氫鉀200克,對水120市斤葉面噴施,最好連噴3次,每隔7天噴一次。


鑫旭在線


花生是喜鉀作物,氮,磷適當用量即可,增施有機肥,也可根據當地土壤情況及習慣用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