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啟功為什麼不姓愛新覺羅?

愛--雨天


啟元白是和恭親王弘晝的後裔,和王府的小宗,貝勒奕亨的庶流輔國將軍載崇的玄孫,是地地道道的愛新覺羅宗室後裔。他說他不“姓”愛新覺羅,只是不在戶口本上寫“愛新覺羅”而已,並不是說他要和愛新覺羅做什麼“切割”。他的同學也好,親戚也好,“愛新覺羅”是很多的,也沒見他不理不睬。

那麼為什麼啟元白要說“不姓愛新覺羅”呢,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第一,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愛新覺羅”如雨後春筍一般,很多人未必是真的“愛新覺羅”,有的人則雖然是愛新覺羅,但是其實特別邊緣,只是為了吹牛,把這個姓氏拿出來了。啟元白這個人的性格,就是最討厭這類事情的了。這也和很多北京的宗室後裔想法一致。新中國之後,流行的那種“愛新覺羅·xx”的署名方法,他們是很看不上的。很多老人說,“老給我們加一個點兒,也不知道點到哪兒去!”

第二,滿洲人稱名不舉姓,原本就是舊俗。比如說額亦都,姓鈕祜祿氏,但是他不會說“我鈕祜祿·額亦都”,只說“我額亦都”。皇族也是如此。比如說啟功的曾祖父,名溥良,號玉岑,他自稱就是溥玉岑。又如啟功的伯母,號季華,就因為自己恆字輩,就叫恆季華。民國之後,有的改用漢姓,就姓金的比較多。但是啟功家抗拒袁世凱,所以不願意姓金。這是因為退位協定裡面,改用漢姓算是一種強迫措施,所以啟功家人不願意姓金,一直就是按照旗人的老規矩,以名為姓。也正是這個原因,我管他叫啟元白。


橘玄雅


雍正帝胤禛→和恭親王弘晝(雍正第五子)→和勤親王永璧(弘晝二子)→和恪郡王綿循(永璧四子)→貝勒奕亨(綿循三子)→一等輔國將軍載崇(奕亨五子)→溥良→毓隆→恆同(長子)→啟功(長子)

從上面的可見啟功先生是譜系完好的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室後裔,比近些年冒出的那些所謂的愛新覺羅氏絕對地如假包換,那麼為何啟功先生不以“愛新覺羅”或“金”為姓氏呢?

我們先來看看雍正的子嗣情況,雍正皇帝作為清朝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但是在子息的繁衍上卻大不如自己的父親康熙和自己的兒子乾隆。在雍正皇帝的兒子中,最後只有四個兒子最終長大成人。他們分別是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即乾隆皇帝)、五阿哥弘晝、六阿哥弘贍。儘管雍正皇帝為了避免自己兄弟手足相殘的悲劇而建立起了秘密立儲制度,但是對皇帝位的爭奪卻在三阿哥弘時和四阿哥弘曆之間展開了。

在目睹了父親和兄弟對帝位的激烈鬥爭後,弘晝對帝位早已經沒有了競爭的意識,但是自己不競爭並不代表可以獨善其身。自己的兄弟會來拉自己,自己若是不加入兄弟的陣營又難免被兄弟們認為是單兵作戰,暗待時機。

弘晝是聰明的,他選擇了一條在今天看來正確無比的道路,那就是變成一個荒唐和糊塗的人,這樣也就能自保,他的後裔也都是很低調,啟功先生的太爺爺溥良年輕時就請求革去封號、俸祿,靠自己的奮鬥參加科舉。

啟功先生對自己為何不姓愛新覺羅,曾有以下說法——

我叫啟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滿洲族人,簡稱滿族人,屬正藍旗。我既然叫啟功,當然就是姓啟名功。有的人說您不是姓愛新覺羅名啟功嗎?別人也願意這樣稱他,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恭維。這實際很無聊。事實證明,愛新覺羅如果真的能作為一個姓,它的辱也罷,榮也罷,完全要聽政治的擺佈,這還有什麼好誇耀的呢?何必還抱著它津津樂道呢?這是我從感情上不願以愛新覺羅為姓的原因。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以輕鬆有趣的方法,帶你暢讀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啟功,字元伯,滿族人,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真正的皇族後裔。但啟功一直拒絕姓愛新覺羅,曾為此發表申明:“我既然叫啟功,當然就是姓啟名功。”

啟功不姓愛新覺羅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更迭,一般都是在腥風血雨中渡過的,現任王朝的掌權者,為了防止前朝餘孽復辟,往往會選擇將前朝皇室血脈斬盡殺絕,以不留後患。

僅以清朝為例,清朝滅亡北方明政權之後,在南下過程中不斷地絞殺各地的起義反抗明朝軍隊,在這一系列的戰爭中,清朝軍隊大肆殺戮,其中“揚州十日”、“江陰三日”、“嘉定三屠”最為著名。

清兵轉戰燒殺37年,方才初步平定中國;短短三十餘年間,先後滅亡南明弘光政權、永曆政權,山西境內,代王、晉王兩大藩王全族4000多人被殺的只剩下了幾個倖存者。

屠殺使中國人口從明天啟三年的5165萬減至順治十七年的1900萬,淨減三分之二!整個中國“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大明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幾被殺盡,留下的是大抵順服的“奴才”。

魯迅先生說:“滿清殺盡了漢人的骨氣廉恥。”其實東方落後於西方,正是始於明朝的滅亡。

根據一些地方史志的記載,八旗軍不僅對反抗者大肆殺戮,甚至連投靠滿清的一些小官吏都不能倖免,妻子老母都被掠去充當性奴隸,然後拿到市場販賣。清軍實施大同大屠殺後,全城只剩下5個重案犯。滿清派來的大同知府,上書順治,稱既然沒有了苦主,就可以釋放這5個人了。這份奏摺,至今保存在第一歷史檔案館!

面對這樣的家史,啟功不願稱自己是愛新覺羅,從個人和民族感情上是可以理解的。


有書博物館


嫌麻煩,寫起來不方便,啟功,元白,多簡單,就是繁體又能繁到哪去?第二是吊胃口,他怎麼姓啟?噢,一查,原來人家是天皇貴冑,玩低調呢。第三是人身安全,大街上遇一農民,一看就是幾代人都沒敢走出大山的那種,從腰裡抽出把菜刀,您就是雍正爺那個九世孫吧,趕巧了,我是呂留良的十一世孫,今天我們兩家的恩怨該有個了結了!您說咋整,支個招?!


新晴12新晴


啟功先生,是乾隆的弟弟和親王弘晝的嫡傳後裔,貨真價實的愛新覺羅,但啟先生解放後堅持不提愛新覺羅,堅持不自詡皇族貴族,那些今日仍自我標榜滿洲貴族某x王之後的人在大師面前實在可笑的很!這是寫給頭條一位的:( 提籠架鳥叼菸斗,對襟捲袖留分頭,出恭方屁大子眼,祖上格格府上侯!)(前兩句是他在頭條的頭像,第三句是他評論別人用的字眼兒,最後一句是他自詡的家世)


號角催人紅旗飄


啟功是文化名人,為什麼不姓愛新覺羅?也許是愛新覺羅跟皇族占親帶故,啟功先生為了擺脫舊封建的束縛,徹底脫離走向末路的封建王朝,在政治上站在人民大眾的一邊。啟功既是老先生的姓名,也是先生的筆名,啟功先生的書法吸取柳體字的精華,寫得一手剛俊的啟功字,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盛名。啟功是書法家,歷史學家,也是教育家。建國初期在故宮博物院做文物管理工作,後來在北京師範大學當教學顧問。啟功的一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輝煌燦爛,功德圓滿。


自然風161212381


上面的回答都不在點子上!啟功是啟子輩。溥毓恆啟這是當今愛新覺羅的輩份。溥字輩存活不多了,現存的大多是70歲以上老人;毓字輩年輕點有的只有50多歲;恆字輩20,30的年輕人很多。啟功如果按家族爰新覺羅的姓,他必須叫50歲的毓字輩為爺爺,叫20歲的小夥恆字輩叔叔,他多公憋屈?乾脆去掉姓。


方軍108


看過很多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其實歸根到底,就是人家自己不想摻和到政治裡面去,自己活的逍遙自在。酒香不怕巷子深?





天柱人家


啟功是我國著名的畫家,他是滿族人,隸屬於正藍旗,也是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真正的後人。他藝術精湛,品德高尚,為人謙虛,淡薄名利,對人生看得透徹,悟得深。

他之所以不姓愛新覺羅,是他將人生辱也罷,榮也罷,都視作過眼煙雲,不值得誇耀。

他深受古人賢士的影響,王謝、王羲之都是世家望族,到頭來也得經歷滄桑,不得不平和心態,坦然面對一切,靠自己的努力,實現夢想。這就是啟功為什麼不姓愛新覺羅的原因。


山西青鳥


真正愛新覺羅皇族的人都不認為這個姓有多麼榮耀,就像有些比較有作為的富二代都不願意在自己的父輩光環下生活,這是一個意思!而且滿族人一般也不會強調他們的姓,也不會刻意強調自己是滿族。其他少數民族可能會有意區別,但滿族不會!

如果說愛新覺羅氏人有點感觸的話也僅僅是壓力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