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是什麼關係?

用戶71638030126


新思界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每次產業革命都會催生一批新業態和新模式,帶來產品、服務和製造的重大變化。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的《“十三五”期間工業互聯網行業發展環境預測及投資策略分析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現在歷經的“工業互聯網”和“工業4.0”代表了初現端倪的新一輪產業變革,體現了新型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將徹底改變製造業的產業鏈、價值鏈和產業模式,進而深刻影響全球製造業變化。

首先,製造生產設計將從實體物理空間轉移到虛擬數字空間。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設計軟件技術,採用面向產品全生命週期、具有豐富設計知識庫和模擬仿真技術支持的數字化、智能化設計系統,在虛擬現實、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等技術支持下,可在虛擬的數字環境裡並行地、協同地實現產品的全數字化設計,結構、性能、功能的模擬和仿真優化極大地提高產品設計質量和一次研發成功率,縮短產品上市週期,降低產品開發成本,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虛擬產品開發模式將為製造業創新週期縮短、客戶需求多樣化等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撐。

其次,製造生產模式將由大批量、標準化的推動式生產向市場需求拉動的批量化定製生產轉變。以智能工廠為代表的未來製造業建立在網絡一實體物理融合系統基礎上,實現製造裝備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生產過程的計算機輔助規劃與優化,可大幅度提升生產系統的功能、性能與自動化程度,使製造系統向柔性製造系統、數字化智能化車間、數字化智能化工廠、以及智能製造系統方向發展,使以最低的資源能源消耗為每位顧客提供最優化的產品製造成為可能。

同時,使用工業控制系統連接和監控的機器人取代大部分人力勞動,能夠節省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智能生產模式將為客戶高效率地提供符合個性化需求的高質量定製產品,使大規模個性化、定製化的生產成為可能。

最後,製造價值的實現形式將由有形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將使企業實現產品全生命週期各環節、各業務、各要素的協同規劃與決策優化管理,有效提高企業的市場反應速度,併為客戶提供最優化的整體解決方案。互聯網、大數據等新型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客戶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溝通變得更加有效,企業能夠更加全面及時地瞭解客戶對於產品的功能、樣式、包裝等方面的需求,在智能生產的基礎上完成滿足需求的產品製造。

同時還會實現自檢測、自維修等功能,降低產品運行成本和維修成本,為客戶提供最優化的解決方案。由此製造業將實現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根本性轉變,製造業企業將從生產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變。

新思界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有深度的行業分析及投資建議。


新思界網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是工業互聯網: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355925081746571522/

接下里,我們簡單看一看,究竟什麼是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是實現關鍵製造環節和工廠設備、系統和數據的集成和優化。可以說,智能製造是近年來的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驅動力與焦點。它具有以下四個特徵:

1.要有一個智能工廠

2.生產環節要智能化

3.數據要來自端到端

4.實現全面深度互聯

為了直觀的瞭解,什麼是智能製造,我在這裡,舉一個海爾集團的例子,這智慧製造方面,海爾是國內領先的企業。

在2017年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海爾通過獨創的工業互聯網平臺——COSMOPlat讓參觀者體驗到了在現場定製冰箱的流程:

1.在通過PAD登陸海爾定製平臺,並簡單設置定製要求;

2.需求信息即可到達工廠,並開始生成訂單;

3.智能製造系統自動排產,短短几分鐘後,一臺個人專屬冰箱就到達了消費者手中。

海爾在現場運用實際生產中的智能生產線模型,展示了冰箱從原料自動上線、半成品組裝、激光打印、視覺檢測等的過程。從選擇產品方案到收到產品的整個過程中,消費者與生產廠家結合在一起。

由此,我們來分析下智能製造與工業互聯網兩者的關係。

首先,智能製造的實現需要:

1.工廠自身的製造技術;

2.一個促成互聯互通的平臺,他提供基礎性的硬件,軟件服務,就是我們說的工業互聯網(智能傳感設備,工業網絡,大數據平臺等)。

在這裡,工業互聯網通過將人,數據,機器在平臺上匯聚整合,實現互聯互通,提高企業生產的效率。

正是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打造的平臺,打通了生產過程與用戶交互的全流程節點,並將工業設備,資源與能力聯通,使生產活動智能化。


投行大師兄


隨著工業4.0的推進,近年來智能製造行業發展迅速,推動內資品牌打造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各智能製造企業位於產業鏈的應用層,我國致力於縮短與國外廠家的技術差距,逐漸實現產業鏈各部件的國產化。

從縱向發展路徑來看,各大領域滲透率不斷提升,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智能製造的發展路徑從工藝自動化->產線自動化->智能工廠步步深入,隨著工業互聯網不斷髮展,未來智慧工廠的生產模式將顛覆傳統的製造模式。

行行查,行業研究數據庫(網站 www.hanghangcha.com)


行行查


說到工業互聯網,就不得不提美國通用公司提出的“工業互聯網”,德國政府推出的工業4.0及中國提出的“智能製造2025”。三者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相互競爭,表達著工業在互聯網深入發展之後的升級換代過程。

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為代表的這一陣營認為,隨著智能系統和智能決策在企業中的逐步推進,傳統機器、設備、機組和網絡,都將被這些新興互聯網技術和設備進行重塑。

德國判定的工業4.0時代,其基本特徵是CPS(Cyber-Physical Systems,信息物理系統)的全球網絡形式。這一全新背景下,人類第一次有可能實現機器與機器的對話,以及機器對自己的自主管理。

美國人擁有的是傳統高端製造業的強大優勢,以及互聯網產業的絕對話語權和壟斷地位。德國人所憑藉強大的機械工業製造基礎,嵌入式以及控制設備的先進技術和能力,希望在虛擬和物理世界相融合的工業革命中,重新引領全球製造業的潮流。

在這波浪潮中,中國迎來了自己的機會。中國在2011年的工業產值達到全球的19.8%,從規模上第一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我們可以撬動的槓桿點,一是中國有龐大的國內市場,還有一個是具有中國市場特點的技術規範,以及獨特的客戶需求。在此基礎上,每一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尋找聯盟,並且藉助國家力量制定國家標準。

現在各大產業巨頭爭相創建各種標準聯盟,我們知道的就有:

蘋果代表的HomeKit技術聯盟;

三星積極倡導的SmartThings標準;

高通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芯片提供者,建立了Allseen Alliance技術聯盟;

通用電氣和思科等公司組織的工業互聯網聯盟(IIC),以及開放互聯聯盟(OIC),谷歌領頭的ThreadGroup聯盟等。


財經作家邱恆明


可以從幾個方面去區分兩個概念,一是時間進程;二是玩家;三是內涵;四是邊界。

原創/文 | 劉成軍,造奇智能新媒體創始人兼主編,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發起人



1、時間上,在國內,智能製造早於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始於2015年,中國製造2025確定了智能製造的主攻方向;工業互聯網雖然是2012年由GE提出,在國內15-16年小範圍傳播。直到2017年才廣為告知。【造奇智能】是2016年介入的,當時AII剛成立。

2、玩家:智能製造的玩家以工業機器人、集成商、數字化解決方案商、諮詢公司等為主,典型的項目模式。2015年以來成立的新玩家並不太多,目前呈現越來越集中的趨勢;

工業互聯網在智能製造基礎上(算是重合),又進入了新的玩家,比如ICT企業、互聯網公司等,在具體玩法上,以平臺為最大特色,玩法多樣,不限於項目制。

所以,工業互聯網大夥之後,搞的工業物聯網的玩家們很焦慮。他們不認為工業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但又不能因為工互太熱而使用這個概念,以把他們之前構建的認知和話語優勢給屏蔽掉。當然,還是有不少工業物聯網的玩家直接使用工業互聯網的賽道了。

3、從內涵來看,兩者交叉內容很多的。這源於它們本質上是一致的,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的全方位融合。所有的優化、業態、模式、系統都是基於此而延伸出來的。


但各自具有不同的話語體系,比如工業4.0講究的一個核心,三大集成;智能製造講究的是智能產品、智能工廠及智能服務;工業互聯網講究的是深度融合、工業智能、三大集成等。一般來講,集成類是典型的智能製造項目,而涉及連接、接入、數據分析、雲平臺等與工互相關最大。

4、從AII的工互業態來看,實際上包含了智能製造的大部分,一是智能化生產;二是網絡化協同;三是個性化定製;四是服務化轉型。——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構建,工互能否實現、以及如何實現,有待實踐的檢驗。



兩者在內涵上的區別,一時半會不會講的很清楚。工業互聯網在內涵、場景、方法論等方面還在挖掘中。【造奇智能】新媒體&【工業互聯網研習社】認為,兩者會走向融合、併攏,一方面從服務對象、解決方案等諸多方面有這些走向,另一方面,這就是我們的價值主張,一個製造企業不會去拿兩套方案的。現在的試點示範也模糊了各自邊界,在評審上也扯不清,甚至一個示範項目叫兩個名字都行。

另外,關於智能製造與工業互聯網,到底存不存在前者包含後者,或者後者包含前者的問題,實際上是不存在包含與被包含的問題。有業界機構(工業4.0研究院)把智能製造與工業互聯網作為兩種範式並列看待,與兩化融合等作為國內製造業尋求解決方案的三股流派。

智能製造是中國工程院和工信部聯合推的概念,自會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哪怕慢一點,不是那麼完善,或者沒有獲得更大範圍的認同。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


工業互聯網很熱,但沒有幾個人能夠講的清楚~作為工業互聯網的從業者,我從幾個方面來給大家做個解釋。

(1)首先工業互聯網的特徵是什麼?從工信部信通院定義,工業互聯網具備三大特徵:網絡、平臺、安全,準備來講這三塊都滿足,才叫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企業去建設的,它是個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2)第一特徵網絡:顧名思義,我們要建設工業互聯網,必須要有相應的網絡基礎設施,而這裡面有三大網絡基礎設施,缺一不可。1、5G:從今年4家單位拿到5G牌照,50個城市2019年開通第一批商用,意味著我們步入5G時代,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5G重要的場景,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車聯網排在前三,工業場景下的大帶寬、低延時、高併發、強通量的要求下,需要5G來作為網絡通信設施。2、雲:在完善的網絡條件下,企業可以藉助雲服務公司,把產品、設備等運行的數據放到雲端,作為企業內部信息之間的交互流通,甚至其他方可以獲取所需要的數據,作為數據源的載體。3、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作為網絡基礎設施三大件的標識解析,是重中之重,這類似於消費互聯網的域名解析,眾所周知,現有的互聯網根服務器,都在美國歐洲等少部分國家手裡,我們是沒有的,一旦發生域名解析錯誤,我們的淘寶、百度、微信,都登不上的話,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因此工業領域,我們需要自己建設一套完整的頂級節點、二級節點、企業節點體系。我們要與產品、設備對話,必須要有唯一的身份認證,那麼標識解析就是通過國家層面定義一個標準,對企業的產品、設備等其他賦予唯一標識,可以理解為身份證號或者是IP地址,可以訪問和對接其數據源。這個建成了之後,企業內部之間的所有系統將不需要API接口對接;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系統,將告別內外網獲取數據的困擾,整個製造業流通效率會得到快速提升。

(2)平臺:有了網絡,那麼就要有平臺,這個平臺要具備邊緣層、lass層、pass層、saas層四層架構。有基於製造業基礎且跨行業的中天互聯Asun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天科技)、徐工信息漢雲工業互聯網平臺;有互聯網巨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如阿里巴巴的飛龍、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有通訊ICT領域華為、浪潮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有國外的GE、西門子、霍尼韋爾等。這個平臺可以理解為手機應用商城,有很多的工業App,底層的數據都是互通,1+N平臺模式,一個統一數據中臺(數據倉庫),N多個部門級應用,涉及設備、生產、倉儲、研發等。

(3)安全:除了基礎設施的安全,網絡數據流通的安全,安全主要涉及雲、平臺應用等。


南通智能製造



首先說說這兩個概念。“工業互聯網”是美國人的提出的概念,也就是德國人提出的“工業4.0”即 “互聯網+製造”。而我國叫“中國製造2025”。其三大主題 如下:1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佈式生產設施的實現。2 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能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 3智能物流,主要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務聯網等,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而 智能製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製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製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製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1990年4月所倡導的“智能製造系統”。在製造過程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專家系統技術、神經網絡和模糊控制技術等先進的計算機智能方法用於工程設計,工藝過程設計,生產調度,故障診斷、產品配方等。


再來講講二者之間的關係。我個人認為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實質是對製造升級的從不同方面的看法和認識,其本質核心是一致的,可謂是異曲同工。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通過充分利用賽博物理系統CPS,將製造業推向智能化的轉型,來實現智能製造的。

而智能製造是由低層級向高層級逐步演進發展的,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的相互融合,它的內涵包含了“工業互聯網”的三大主題,離不開工業互聯網這一關鍵綜合信息設施的。

工業互聯網推動工業智能化發展,開闢信息通信發展新空間 工業互聯網支撐工業全流程智能化,實現真正意義的智能製造。把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的概念應用於企業生產,將帶來四個方面的變革。一是智能化生產,二是網絡化協同三是個性化定製,四是服務化轉型,

最後再簡單介紹一下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和智能製造(即中國製造2025)。我國當前階段要發展智能製造,首先要大力開展自動化補課運動,只有大多數工業企業在生產、庫存、管理、決策等方面信息化自動化達到一定水平,工業互聯網才有實現的產業基礎。

任重而道遠,吾輩更需努力。

若對自動化,智能製造感興趣可關注我,我是天行健A。


自動化健談


工業互聯網是實現智能製造的最佳路徑。

工業互聯網是以製造業為中心,遵循製造業社會化分工協同的關係與結構,綜合運用互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各種新思想和新技術,以製造業或相關產業(主要還物流業和金融業)的全局視野,統一創新重構標準化、雲端化、互聯化的企業級供應鏈SCM系統,甚至ERP、MES和CPS系統,按照SC2SC理念及模式,把製造業或緊密相關產業中的各種企業機構或生產製造設備集群並互聯互通連接形成的鏈式結構網絡,即通過創新的企業應用系統實現企業關係的互聯互通和產業關係的互聯互通,服務企業內外關係和產業關係之間的多樣化、複雜化、專業化的交互行為,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分工協同與資源共享的一種生態系統網絡和平臺服務模式。


鏈觀


馬雲與電商之阿里巴巴之崛起,如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之相輔相成,其經歷里程相似。工業智能製造有著高人工成本、長實施週期、回款慢的特點,國家的扶持,企業家的支持,相信不久以後工業互聯網會實現大數據採集,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高效節能,並用智能製造簡化程序,合理規劃,解放產能。




工業互聯上的明匠雲


1、側重點不同,前者聯,後者智;

2、工業互聯,在於上下游打通,智能製造,在於生產環節優化;

3、互相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