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唐太宗為什麼不寵愛年輕貌美的武則天?

用戶174535166


換做任何一個正常男人,十有八九不會寵愛武則天,李世民是一個正常男人,所以不會寵愛武則天;李治是一個“不正常”的男人,所以才會獨寵武則天。

武則天外柔內剛,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菜

李世民一生最喜歡兩種女人,一種是長孫皇后這種成熟穩重、端莊大氣,識大體顧大局的女人,一種是像徐妃和弟媳楊妃(齊王李元吉的王妃)這種天生麗質,溫婉可人,了無心機的純情女子,武則天顯然都不符合這兩種氣質。

武則天屬於外柔內剛型,性格張揚,鋒芒畢露,而且人很聰明,當時西域進貢了一匹寶馬,性情剛烈,沒人能馴服,武則天站出來說:“我只要三件東西就能降服這匹馬:一支皮鞭、一柄鐵錘、一把鋒利的刀子。我先用皮鞭把馬打得皮開肉綻;要是還不聽話,就用鐵錘敲它的腦袋,讓它痛徹心肺;如果還不能制服它,就用刀子割斷它的喉嚨!”

武則天這種做法一方面是性格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上位,引起李世民注意。

但李世民何許人也?雄才大略,一輩子經歷多少大風大浪,對付過多少厲害人物,一個十幾歲的黃毛丫頭站在他跟前,他看一眼就知道對方是什麼貨色,他或許會一時興起,換換口味,寵幸一下武則天,但他最不喜歡的就是性格剛強好勝,有喜歡耍心眼兒的這種女人——其實大多數男人都不會喜歡。

史料記載,李世民很欣賞武則天,但那只是出於對其才能的讚許,絕非男人對女人的愛。

李治性格軟弱,最合武則天的胃口

跟老爹的強硬相比,李治就軟多了——但凡強勢的皇帝好像都有一個軟弱的兒子,越是這種男人,越喜歡武則天這種女人——外柔內剛,表面嬌媚可人,內心剛烈無比。

當李世民還在病中時,初見武則天的李治就被她所吸引,毫無政治經驗的李治在武則天看來就是一個透明人(如同她在李世民面前一樣),武則天發揮自己的媚功,三兩下就把李治給征服了,這個御姐型的女強人,把李治吃的死死的,無論肉體還是精神上都高度依賴。

所以說,唐太宗不寵愛年輕的武則天,是因為武則天根本不是她的菜;李治寵愛比自己大好幾歲的武則天,是因為他的弱點被武則天徹底吃死了。

親愛的男性朋友們,如果你們是當時皇帝,坐擁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恐怕也不會寵愛武則天這種城府極深的女人吧?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因為唐太宗不好她這一口嫩的……而是另有興趣。

武則天入宮時不過十四歲,而在唐太宗的宮中,正宮皇后長孫氏不提,其他妃嬪都很有趣味,《資治通鑑》引用尚書奏議:

近世掖庭之選,或微賤之族,禮訓蔑聞;或刑戮之家,憂怨所積。

翻譯過來就是,本朝近年來的後宮佳麗,或者出自沒有禮儀傳承的門第微賤之寒門,要麼就是犯官的家屬,一群對朝廷心懷怨恨的女子。

具體來說,請看:

韋貴妃(曾嫁李子雄之子李珉,罰入宮)、陰嬪(父親陰世師被滅族,罰入宮)、昭容韋尼子(曾嫁王世充太子王玄應)、楊氏(李元吉王妃,罰入宮)

三個“二婚”,一個全家被唐朝殺得光溜溜……

而且,其中這位弟媳婦楊氏,李世民愛得要死,甚至在長孫皇后死後要立她為皇后,咱們想想這個歲數,此時的楊氏哪怕再年輕,也得30多歲,奔40了。

再看《新唐書》記載的李世民的兒女們:

子:常山王李承乾(母長孫皇后)……王李福(母楊妃)、曹王李明(母楊氏)

女:襄城公主……新城公主(母長孫皇后)

這個排序是按照年齡大小排的。

趙王李福有墓誌銘出土,死於咸亨元年(670年),享年37歲(虛歲),他的生年貞觀八年(634年)是除了曹王李明之外所有皇子的底線。新城公主同樣生於貞觀八年,其餘公主都是她的姐姐。

最小的曹王李明生年不詳,他或許是唯一一個生於貞觀八年之後的皇子,而他的母親,正是李元吉的王妃楊氏。

之所以特意提出貞觀八年,是因為自這一年之後,整個唐太宗的後宮只有楊氏生下了一位皇子,再無任何子女降世,而這一年唐太宗才37歲,距離駕崩還有15年時間,正值壯年。

而史書也記載,早在貞觀六年,唐太宗已經對大臣說自己有“氣疾”不耐暑熱,而在長孫皇后去世(貞觀十年)前,也曾發生唐太宗病危而她帶著匕首一直照顧,隨時準備自殺殉情的事件。

也就是說,正當壯年的唐太宗的身體並不像表面上那麼好,而他在貞觀八年後再無子嗣的原因,要麼是獨寵弟媳婦楊氏,要麼就是身體不好,喪失了生育能力。

事實上,他晚年最寵愛的徐妃也是以知書達理聞名,而不是美顏動人,可能唐太宗更看重的只是精神上的陪伴。

在此條件下,以“媚”聞名的武則天,一不是熟婦、人妻,二不是性格溫婉,自然不可能得到唐太宗的寵愛。

至於高宗李治為她無法自拔,不得不說這也是需要時間磨礪的,等到武則天在高宗的宮廷中風生水起的時候,她也已經是妥妥的“御姐”了,而性格仁懦的高宗李治,或許就是喜歡她這個“御姐範兒”呢,可惜,或許他父親的李世民也同樣喜歡這個調調,卻沒有時間等到武則天的最終“養成”了。


劉三解


首先說武則天雖然年輕,卻不夠貌美。表面上看,武則天入宮是“太宗聞其有色”的結果,其實很大程度是看她爹——也就是已故工部尚書、應國公武士彠的面子,算是一種恩澤吧。如果真像聽說的那麼漂亮,就不會只安排個六等小才人了。 “聽說”這事值得推敲,能說給太宗聽的,不是太監秘書就是下屬官僚,都是老武的同事,能說啥?肯定得誇啊。不過也不至於太難看,否則便是欺君,中等偏上還是有的。

武則天的最大特點是“媚”,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才“賜號武媚”。媚不是漂亮美貌的代名詞,而是屬於性情的範疇,側重於逢迎、表現,在嬌柔中閃爍智慧——這個在我上篇問答中有提及。這些對於性格怯懦的太子李治極具殺傷力,對政治強人李世民則產生不了任何誘惑。頂大新鮮一時,久了還會反感——這和武則天在太宗朝的生活軌跡是合轍的。

唐太宗是個成熟而成功的政治家,無論思想深度還是廣度,都遠超當時的武則天——畢竟才十幾二十歲的年紀嘛,還沒有後來的歷練。武則天的政治小心思,在老於世故的太宗看來就顯得稚嫩而無趣了。老李更喜歡那種成熟穩重、溫情大氣的女人,也就是後宮楷模長孫皇后那樣的。

作為後宮之主,長孫的位置擺得正,從不越界朝堂——只在臨死時才推薦了後來的帝國支柱房玄齡,而是以欣賞、肯定的態度去鼓勵丈夫,同時提醒他納忠容諫,勿信讒言。二人不僅三觀合,而且能相知,長孫在老李心裡也不僅僅是妻子或皇后,還是密不可分的良友、夥伴,以及政治的避風港,愛之外多了份敬重。這是長期水乳交融磨礪出來的情感昇華,一般人代替不了。

武則天長於管理,文化卻不高,長孫則至少相當於現在的本科學歷,不但親自編著了《女則》十卷,還撰論文批評外戚干政——她也是這麼做的,太宗提拔她哥哥長孫無忌時,她明確表示不同意,太宗硬是提拔,她則悄悄捎信讓哥哥辭職。這些書和文直到長孫死後太宗才看到,賢良淑德,自然魅力長存,也讓表現欲極強的武則天相形見絀。

長孫皇后的溫情政治,是李世民喜歡的大智慧,也是“性非和順”、“包藏禍心”(駱賓王語)的武則天所欠缺的。小武的政治江湖張揚外露、熱情火辣,最後辣得高宗睜不開眼,辣得大唐江山易主,卻辣不到太宗一絲一毫。因為他不需要,也不喜歡。


需要說明一點,武則天是在長孫皇后死後第二年才入的宮,二人並無交集。彼時太宗沉溺美色——想來和失去長孫後的寂寞空虛不無關係,卻沒人能進補為皇后。至於後來叱吒風雲的武則天,別說取代長孫,就是在諸多佳麗中也難尋一席之地,才人一直當到太宗歸西。


路衛兵


唐太宗李世民是個風流好色的帝王,他的後宮中擁有多達數百的妃嬪,他所寵愛的女人也有很多,比如韋貴妃、齊王妃、刀細人、徐惠等等,從這些寵妃身上的特徵就可以知道,為什麼武則天佔盡年輕貌美的優勢,卻不受李世民的寵愛。

帶著前夫之女一起入宮的韋貴妃

韋貴妃出生於中古時期著名的貴族京兆韋氏,她的曾祖父是北周名將韋孝寬,初嫁隋朝民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生下一女定襄縣主,後來她的公公李子雄隨楊玄感起兵謀反,兵敗被殺,韋貴妃或許因此籍沒入宮。武德四年又被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看上,納為寵妾,連帶著她的女兒也一起接納。李世民繼位後,韋貴妃雖然年長於李世民,又是二婚的身份還沒有兒子,但還是被冊封為妃嬪之首,寵冠後宮。李世民又看在她的面子上,將繼女冊封為定襄縣主,嫁給年紀差不多的草原貴族阿史那忠。韋貴妃和李世民所生的女兒臨川公主也深受李世民的寵愛,李世民將偶像王羲之女兒的名字孟姜送給臨川作為名字,並賞賜她三百五十戶的實封,而其他公主的封戶僅僅只有三百戶。

風情萬種的弟媳婦齊王妃

齊王妃楊氏是隋朝的宗室女,是觀王楊雄的侄孫女,後被唐高祖李淵看中,選為齊王李元吉的王妃。齊王妃玉貌雪膚,眉目如畫,好色的李世民早就對她垂涎三尺,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李元吉,將齊王妃納入後宮加以寵幸,甚至還和她生了一個兒子。李世民的原配長孫皇后去世之後,他打算將心愛的弟媳婦立為皇后,但是被魏徵以名聲勸阻而作罷。齊王妃或許在貞觀二十一年去世,李世民悲痛欲絕下詔舉哀。

年長他九歲的隋煬帝婕妤

刀細人本是隋煬帝楊廣的婕妤,也就是李世民的小表嬸,而且她比李世民大九歲,但刀婕妤實在是美貌過人,李世民也就不考慮倫理和年齡問題,將她納入秦王府,封為第一等妾細人,對她十分寵愛。但是刀細人紅顏薄命,於武德八年得病去世,如果等到李世民登基,以她的身份和李世民對她的寵愛程度,應該是能夠成為四妃的。

才華橫溢又傲嬌的才女徐惠

雖然網上杜撰徐惠因為和長孫皇后相似而得到李世民的寵愛,但是徐惠的行事作風顯然和長孫皇后是兩種風格。比如李世民曾經追問長孫皇后國事,長孫皇后以牝雞司晨拒絕,認為自己不配,而徐惠自信朗朗主動上書《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切言軍國大事,勸諫李世民罷兵,停修土木與民休養生息。又比如長孫皇后說過她和李世民說個話都要小心翼翼察言觀色,不敢輕犯威嚴,而徐惠則以“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為由,傲嬌的慢吞吞去見駕。徐惠風度端雅,才華橫溢,所以非常得寵,從正五品才人一躍成為正二品的充容。

所以李世民偏愛二婚的御女或者是傲嬌的才女,而武則天顯然不是這兩個類型的,她剛入宮時才十四歲,太過年輕不符合李世民的胃口。而且她性格潑辣強勢,李世民有一匹心愛的馬獅子驄,無人能夠馴服,武則天侍奉在旁邊,當即表示能夠使用暴力將他馴服,李世民雖然驚歎於她的志氣,但從此疏遠她,武則天在貞觀年間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才人。但是不要緊,太子李治因為自幼喪母沒有得到過母愛,而偏愛武則天這種類型的女子,所以他在父皇李世民病重期間,寵幸了小媽武則天,兩人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後來武則天成為李治的皇后,李治去世後又成為一代女皇。




坤寧宮的故事


武則天長的“豐碩,方額廣頤”,“奇相偃月”,是唐朝的標準美人胚子。但是她14歲進宮,十二年一直在“五品才人”這個位置上原地踏步。而與她一同入宮的才人徐惠,已經升到了正二品“充容”。為何同樣美麗聰慧名聲在外的兩位女子,在李世民眼裡差別這麼大呢?我覺得李世民應該是真不怎麼在意武則天,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時機不對。武則天進宮是公元637年,頭年長孫皇后剛過世,太宗還沉湎於對長孫皇后的懷念中,對當時的“美少女”武則天視而不見是非常可能的。

第二,揣摩心思。武則天努力過引起太宗注意。太宗愛書法,她就去學書法;愛詩詞,她就琢磨詩詞,並且都像模像樣。而一個英明的帝王,被人揣摩心思,投其所好,是為大忌。

第三,個性強硬。當時西域進貢了一匹寶馬“獅子驄”,能夠日行千里,但是性情暴躁,沒有人能馴服它。這時,武則天卻說:“我只要三件東西就能降服這匹馬:一支皮鞭、一柄鐵錘、一把鋒利的刀子。我先用皮鞭把馬打得皮開肉綻;要是馬還不聽話,就用鐵錘敲它的腦袋,使它痛徹心肺;如果還不能制服它,就用刀子割斷它的喉嚨!

太宗喜歡什麼樣的女子呢?從長孫皇后和徐惠妃來看,他喜歡有才情,溫文爾雅,秀外慧中,懂得示弱,但又能以女性的溫和委婉規勸自己丈夫的女人。武則天則是會權謀,手腕鐵,很有男性個性特徵的女性,太宗肯定是不喜歡的。

第四,武則天出生後有個預言:唐三代後,武代李興。大約在貞觀後期,太白星顯現異時天象,李淳風確認:唐三代後,女主武王。據說唐太宗後來還因為這個預言冤殺了功臣李君羨,因他小名五娘子,爵位武連郡公,守衛玄武門,時任左武衛將軍……合上了“武”?“娘子”通女,太宗找由頭就給他殺了。

其實那個時代的人,包括太宗也是,大概根本就不相信會出一個女皇帝吧,但也肯定對這個可能應驗這個預言的武則天喜歡不起來,不殺已經是仁慈了。

綜上所述,太宗並不喜歡武則天。不過這也許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不然也不會有後來和唐玄宗的一段夫妻情緣。借用武則天入宮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的一句話:“侍奉的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如是史社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兩個人活躍的年代。

一、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武珝(xu),後改名武曌(zhào),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后並稱為“呂武”。

二、唐太宗

我們再來看一下唐太宗的。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陝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這兩個人差了起碼25歲呀。也就是說,武則天正值青春年華的時候,唐太宗已經43歲了,在今天43歲可能看起來還是比較年輕的,充滿了活力。但是在唐朝,人均壽命也就40多的年代裡,43歲已經是比較顯老的了。而且精力身體機能各個方面都會下降很多。你讓唐太宗怎麼去愛上武則天?644年武則天20歲,李世民已經45歲了,距離自己逝世也就不到5年的時間了,說明武則天青春年華的時候,李世民已經老態龍鍾,無力再去做行房之事了。他想要的應該是自己熟悉的人的陪伴和關愛。

誰可以呢?長孫皇后?

文德皇后長孫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陽人,小字觀音婢,其名於史無載。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母親。但是等唐太宗需要她的關懷的時候,她已經去世了。雖然我們都知道文德皇后是唐朝最賢惠的皇后。在歷史上也是出了名的。但是我覺得這並不能成為唐太宗對武則天沒有感覺的原因。

我覺得原因應該是這樣的:

一、時間不太能對的上號。

二、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武則天可能只是很對唐高宗的胃口。而且唐高宗對武則天的感情也不是因為武則天美得驚人,而是兩個人的感情。

三、武則天雖然很漂亮。但是在佳麗三千的後宮裡面不一定很出眾。極有可能並不是鶴立雞群。只是稍微有幾分姿色而已。

我是小梁,打字挺不容易的,又沒有收入!回答就到這裡。喜歡的話,關注我吧,你的關注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謝謝大家。


稷下學社


首先,年輕貌美並不代表男人能夠長久喜歡。唐太宗無疑是喜歡漂亮女人的,所以美貌的武則天才會被徵召入宮。但是,漂亮並不代表萬無一失。武則天無疑是非常有主見非常強勢的女性。在唐太宗面前,就可以說出用鐵鞭鐵錘和匕首馴服烈馬的主意。她急於表現,卻適得其反。唐太宗也許喜歡這樣的大臣,但絕不喜歡這樣的女人。他喜歡是長孫皇后和徐惠那種溫柔如水、不蠢但是行事有度的女人。聰明,但不外漏。


其次是性格問題。武則天是帝王之才,李世民是千古一帝。在人際關係上,性格相似的人未必能夠很好相處,反而互相排斥。李世民可能就是這樣,潛意識不喜歡那種性格的武則天。但是李治的性格和唐太宗並不相同,結果他就很喜歡武則天,兩個人很互補。武則天強勢,李治溫柔善良。武則天拿定了主意,不喜歡人反駁,李治見到有武則天幫自己拿主意,不用糾結,反而心安。


最後是年齡問題。那個時候的武則天,在經驗、心智和閱歷上都處於初級階段。初入宮廷,還沒有到後面那個厲害的地方。


所以說,人生有些時候就是人和事結合在一起作用後的結果。


熊沾沾


文獻記載,吐蕃向大唐貢獻一批馬,其中一匹沒有訓服。

太宗看著獅子驄說道,真是好馬,有人能馴服嗎?馴服寶馬,即有重賞。

武則天自薦說自己能制服他。但是我需要皇上賜下三樣東西鐵錘,鐵鞭和匕首。

此馬性情兇暴猛烈,必須特殊方法馴服。我先用鐵鞭抽他,它若不服我就用鐵錘敲它腦袋,若還是不服,我就用匕首一刀捅了它。

太宗問武則天這樣的話龍駒不就被你刺死了?武則天上前解釋說寶馬本來就成為君主的坐騎,馴服了就留下,馴服不了留下又有何用?不如殺了。

太宗皇帝不置一詞,過了片刻之後才說你真了不起。

說完之後此事到此了結,沒有重賞,武才人還是武才人,再也沒有了下文。

傳說太宗也是自此覺得武則天為人心狠手辣,這才沒有讓武才人侍寢,做了多年的才人仍然是處女身。

這個故事武則天自己也對大臣說過應該是真的。不過另外的可能性是,唐太宗事情輕多,喜歡的女人也多,又年老性慾下降,看不上武媚娘這種小女生。


湯之銘


也不能說唐太宗就不喜歡武則天,畢竟,能被選入後宮,成為才人,其實挺不容易的。

唐代後宮制度,皇后的地位最尊貴,下面設有四位夫人,分別是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為正一品。夫人之下是九嬪,分別是: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再往下還有九位婕妤,正三品。九位美人,正四品。九位才人,正五品。算起來,才人以上的一共有二十七人。才人下面還有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武則天在唐太宗時代是才人,和皇后、皇妃相比,地位確實不高,很容易被埋沒到眾人之中。但是,看一看才人的後面,其實還大有人在,距離最底層還相當遙遠。

唐太宗很喜歡的賢妃徐惠,也曾經被立為才人,以後很快進為婕妤,然後是充容。徐惠文才極佳,才思敏捷,深得唐太宗賞識。唐太宗死後,徐惠感念唐太宗的知遇之恩,希望自己能相伴於地下,以詩明志,結果悲憂成疾,不久離世,年紀只有二十四歲。死後贈賢妃。

推算一下,徐惠只比武則天大幾歲。一個人的寵愛對象通常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像後來唐玄宗之於楊貴妃。老年的唐太宗有了年輕、賢淑的徐惠,二人之間還能夠進行很好的交流和討論,自然無暇眷愛他人。就算武則天有才華有容貌,能夠在唐太宗面前展示的機會估計也極少,所以很難更上層樓。


於左


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唐太宗一生最愛的女人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其名於史無載。她是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母親。13歲的時候就嫁給了當時才16歲的李世民,長孫皇后算的上是三千寵愛在一身的皇后,榮寵一生,致死不衰。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夫妻感情有多深呢?李世民年輕時長期在外征戰,長孫皇后那時候就開始陪在李世民左右。而玄武門之變時候,長孫氏也無所畏懼地生死相隨不離不棄,更激勵著丈夫李世民。在長孫皇后久病不愈的時候,李世民修葺了全國的破舊寺廟,還親自北上太原,為愛妻祈福。貞觀10年六月,長孫皇后病逝,死後諡號文德。而在長孫皇后死後史料不止一次記載太宗的悲傷,而且是極度悲傷,不能自控,由於他深愛自己的結髮妻子,在妻子去世後直到自己也去世,都沒有再立皇后,因為他心中的皇后只有一人,無人能比,那就是長孫氏,李世民死後,和長孫氏合葬在唐昭陵,開創了帝后合葬先例。長孫去世後,李世民把對她的愛轉接到她的孩子身上,只要是長孫生的孩子,全部都是李世民最愛的,就算是謀反都沒將其處死,但是其他妃子生的孩子就不同了。而且不光是對長孫的孩子偏愛,對整個長孫家族的人都是非常偏愛,袒護的,有幾個皇帝能做到?不是愛之深,那是什麼?

我們再來看武則天是什麼時候入宮的:貞觀11年十一月,武則天年十四歲時,唐太宗聽說她儀容舉止美,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不可否認唐太宗對武則天是有點欣賞的,但僅此而已。武則天入宮的時候長孫皇后才逝世一年多,唐太宗都沒有從髮妻死亡的痛苦中走出來,又怎麼會愛上其他女人呢。

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很長一段時間是活在痛苦悲哀與思念中的。不過,上天后來又賜了一位神似長孫皇后的又一奇女子徐惠給他,徐惠不僅神似皇后,連痴情程度都與皇后一般,年僅二十四歲就以身殉情,追隨唐太宗而去。

所以在武則天入宮的這麼些年裡,自始至終就沒有走入過唐太宗的心中,又何談會愛上武則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