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馬斯克的火箭凌空爆炸,試驗已經獲得成功

北京時間2020年1月19日夜,馬斯克旗下一枚獵鷹9火箭搭載一架spaceX飛船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與以往歷次獵鷹系列發射不同,這次的發射並不是要將貨物或者人員送往太空,而是為了測試spaceX飛船的逃逸系統。而為確保在最為惡劣條件下逃逸系統的可靠性,這次試驗被設定為——火箭發射過程中發生故障造成爆炸,飛船逃逸艙需要返回。而不僅僅是——發射過程中火箭系統故障動力不足無力將飛船推入軌道/飛船運行過程中出現故障,人員需要使用逃逸艙返回。


馬斯克的火箭凌空爆炸,試驗已經獲得成功

space X發射

作為一項複雜而昂貴的人類活動,宇航活動往往需要傾全國之力(那些說民企發射火箭的,不管是咱們國內的那些科技公司還是馬斯克的space公司,本質上都是國家航天科研機構技術的下放。)但依然充滿風險。歷史上也出現過多次宇航系統發生故障,造成航天員死亡的情況。隨著各國航天技術、認識的相對完善,各國在載人航天設備上均配備了航天員逃逸系統。

馬斯克的火箭凌空爆炸,試驗已經獲得成功

歷史上發生過多起航天設備爆炸,宇航員犧牲的悲劇

正如開篇所說,傳統的逃逸艙測試設定往往不那麼極端,往往並不指望逃逸艙在火箭爆炸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滿足成員的逃離需求,只是在類似動力不足火箭失控或者飛船在亞軌道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宇航員需要搭乘逃逸艙返回地球。這些情況固然依舊危險,但相較於火箭突然爆炸,無論是在突發性上還是損害威力上,都要小不少,人員逃逸事件相對充足(但時間依然以秒計),而且逃逸艙在事故中本身損壞的可能性較小。

馬斯克的火箭凌空爆炸,試驗已經獲得成功

國際空間站上宇航員拍攝到的spaceX飛船

然而航天發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各類事故,比如比較著名的幾次航天飛機發射過程中事故,比如一次造成數十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和相關機構領導殞命的蘇聯宇航事故,都可能是字面上的“爆炸性事故”。傳統觀念上認為這種級別的事故無法挽救,一旦發生事故即意味著所有在航人員都會遇難。這樣的事故一旦發生,損失巨大,而且負面輿情影響也頗為巨大(視覺衝擊力大)。與此同時,這樣的事故往往造成群死群死事故(沒錯不是“群死群傷”),如果在這種事故中,宇航員能夠有一個相對靠譜的逃逸艙,整個輿情效果會好很多。而且宇航員們本身也是無價之寶。

馬斯克的火箭凌空爆炸,試驗已經獲得成功

nasa公佈的監控畫面

這次馬斯克也是在挑戰這種極限事故——運載火箭在上升段發生爆炸,此時飛船已經無法執行任務,但是載員還存活,所以需要使用逃逸艙撤離。根據事前的預案和nasa的數據電視,這次試驗,火箭在達到大約15000米高度的時候,飛船逃逸系統啟動,使用自帶小火箭將載人艙以每小時9600千米的速度推離火箭,在距離發射場地大約32千米的海面著陸,將宇航員帶回家。


馬斯克的火箭凌空爆炸,試驗已經獲得成功

地面拍攝到的拍攝瞬間

根據目前spaceX公司和nasa的通報,逃逸艙已經順利在預定水域著陸,項目取得初步成功。等到逃逸艙打撈並送回地面進行全面檢測,可能還需要進行部分修改,但總體而言,這個項目已經可以說是獲得了總體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