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马斯克的火箭凌空爆炸,试验已经获得成功

北京时间2020年1月19日夜,马斯克旗下一枚猎鹰9火箭搭载一架spaceX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与以往历次猎鹰系列发射不同,这次的发射并不是要将货物或者人员送往太空,而是为了测试spaceX飞船的逃逸系统。而为确保在最为恶劣条件下逃逸系统的可靠性,这次试验被设定为——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故障造成爆炸,飞船逃逸舱需要返回。而不仅仅是——发射过程中火箭系统故障动力不足无力将飞船推入轨道/飞船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人员需要使用逃逸舱返回。


马斯克的火箭凌空爆炸,试验已经获得成功

space X发射

作为一项复杂而昂贵的人类活动,宇航活动往往需要倾全国之力(那些说民企发射火箭的,不管是咱们国内的那些科技公司还是马斯克的space公司,本质上都是国家航天科研机构技术的下放。)但依然充满风险。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宇航系统发生故障,造成航天员死亡的情况。随着各国航天技术、认识的相对完善,各国在载人航天设备上均配备了航天员逃逸系统。

马斯克的火箭凌空爆炸,试验已经获得成功

历史上发生过多起航天设备爆炸,宇航员牺牲的悲剧

正如开篇所说,传统的逃逸舱测试设定往往不那么极端,往往并不指望逃逸舱在火箭爆炸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满足成员的逃离需求,只是在类似动力不足火箭失控或者飞船在亚轨道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宇航员需要搭乘逃逸舱返回地球。这些情况固然依旧危险,但相较于火箭突然爆炸,无论是在突发性上还是损害威力上,都要小不少,人员逃逸事件相对充足(但时间依然以秒计),而且逃逸舱在事故中本身损坏的可能性较小。

马斯克的火箭凌空爆炸,试验已经获得成功

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拍摄到的spaceX飞船

然而航天发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类事故,比如比较著名的几次航天飞机发射过程中事故,比如一次造成数十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和相关机构领导殒命的苏联宇航事故,都可能是字面上的“爆炸性事故”。传统观念上认为这种级别的事故无法挽救,一旦发生事故即意味着所有在航人员都会遇难。这样的事故一旦发生,损失巨大,而且负面舆情影响也颇为巨大(视觉冲击力大)。与此同时,这样的事故往往造成群死群死事故(没错不是“群死群伤”),如果在这种事故中,宇航员能够有一个相对靠谱的逃逸舱,整个舆情效果会好很多。而且宇航员们本身也是无价之宝。

马斯克的火箭凌空爆炸,试验已经获得成功

nasa公布的监控画面

这次马斯克也是在挑战这种极限事故——运载火箭在上升段发生爆炸,此时飞船已经无法执行任务,但是载员还存活,所以需要使用逃逸舱撤离。根据事前的预案和nasa的数据电视,这次试验,火箭在达到大约15000米高度的时候,飞船逃逸系统启动,使用自带小火箭将载人舱以每小时9600千米的速度推离火箭,在距离发射场地大约32千米的海面着陆,将宇航员带回家。


马斯克的火箭凌空爆炸,试验已经获得成功

地面拍摄到的拍摄瞬间

根据目前spaceX公司和nasa的通报,逃逸舱已经顺利在预定水域着陆,项目取得初步成功。等到逃逸舱打捞并送回地面进行全面检测,可能还需要进行部分修改,但总体而言,这个项目已经可以说是获得了总体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