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我國古代統分為:上古,中古,下古,那麼上古時代是什麼樣的呢?

上古歷史眾說紛紜

中國古典書箱記載有:

  1. 《易·繫辭》曰:“‘《易》之興,其於中古乎?’然則伏羲為上古, 文王為中古, 孔子為下古。”這一書把古代分為了上中下三個歷史時期,也是最早有文字考證的書籍。
  2. 《禮記·禮運》“始諸飲食” 唐 孔穎達 疏:“ 伏羲為上古, 神農為中古, 五帝為下古。”這一解釋更符合歷史“三皇五帝時代”這麼一說。
  3. 元 李治 《敬齋古今黈》卷五:“前人論三古各別者,從所見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從今日觀之,則洪荒太極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羲、農至堯、舜,為上古;三代之世,為中古;自戰國至於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這一解釋到和第一種解釋比較一致。


我國古代統分為:上古,中古,下古,那麼上古時代是什麼樣的呢?

現在普遍認為:夏朝之前歷史時期,統稱為“上古時代”。上古時代同時也被稱為“遠古時代”、“三皇五帝時代”、“神話時代”。

  1. 上古時代是指: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對世界各地上古時代的定義也因此不同。在中國上古時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時代。在兩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歷史時代。因為上古時代沒有當時直接的文字記載,那個時候發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無法直接考證。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帶有神話色彩。
  2. 從考古中發現,中國農業的產生大約在距今一萬年以上,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的國家之一。從炎帝神農氏的傳說表明,在距今四千五六百年前,中原地區的農業已經脫離原始生荒耕作時期,進入鋤耕階段。周朝的始祖后稷,在堯舜時任濃官,是最早種稷的人。 伏羲氏在書契的傳說,表明在五千年前,圖像已經由逼真向線條化演變,並有表意文字。黃帝時的蒼頡對文字予以改進,出現了假借字。


我國古代統分為:上古,中古,下古,那麼上古時代是什麼樣的呢?

上古天文學方面介紹

上古天文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發現極早的知識類別之一。主要的原因是農業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在社會生產中佔據了主導地位,而農業的生產對季節有很強的依賴性,所以,僅從為了確定季節這一點來看,人們就已經需要天文學。重要發現如下:

  1. 物候的觀察和初始的年歲季節概念。也就是通過觀察動植物的生活,活動現象來斷定季節的變化。
  2. 天象物候歷。也就是通過天上的星象的變化來斷定季節的變化。
  3. 記日法的發明。物候歷是一種粗疏不定的歷法。天象物候歷雖然有所進步,但仍然有相當的不固定性。記日法的發明什麼時代已無從知曉。《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迎日推策」。「策」是一種小竹木片。迎來一次的日出,就移動一根竹木片。記日法的發明中,以天干記日法影響最為深遠。所謂天干記日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逐日依次用一個字來標記一天。這個方法後來和地支結合成為干支記日法,它一直延續使用到現代,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極有特色的部分。
  4. 朔望月的觀測和陰陽合曆。除了太陽之外,月亮是最引起上古前人矚目的天體。有了記日法之後,月亮的圓缺週期(天文學上稱為朔望月)兩個朔望月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因此古人很容易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
  5. 方向確定中的天文知識。也就是依靠對太陽的觀側。起先人們把日出時的方向稱為「東」,日落時稱為「西」。


我國古代統分為:上古,中古,下古,那麼上古時代是什麼樣的呢?

上古主要形態

  1. 在奴隸社會,戰俘不再被殺掉,而成為奴隸,這種社會關係有利於保存社會生產力,也擴大了生產規模。所以,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一種進步。奴隸社會中,奴隸主佔有生產資料和奴隸,同時剝削其他勞動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奴隸主階級的統治方式有所不同。處在各大河流域的古代埃及、巴比倫、中國、印度和興起於伊朗高原的波斯,都形成了疆域遼闊的專制帝國。在歐洲,起初出現了很多城邦小國,其中像雅典、斯巴達、羅馬等一度是共和制,後來才被龐大的帝國所取代。無論是共和還是專制政體,其實質都是一樣的。當時,同一地區的各個國家,每個國家內部的不同政治集團,互相爭鬥,權力更迭,戰爭不斷;奴隸和平民的反抗也貫穿始終。這使上古社會政局變化十分頻繁。
  2. 在東方各國,客觀環境往往促使統治者組織大規模的勞動,如治理河患、修陵墓、在井田上集體勞作,等等。在歐洲,奴隸勞動則廣泛應用在各部門,除了農業、手工業生產大量使用奴隸外,家庭中也廣泛使用奴隸。農業、手工業生產已經廣泛使用金屬工具,生產技術不斷更新。一些國家和地區還出現了發達的農業。
  3. 在文化方面,東方各國的天文、曆法、數學、建築、哲學以及文學藝術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古代希臘和羅馬的科學文化也對西方社會和全世界產生了影響。以孔子、老子等人為代表的中國哲學和希臘哲學交映成輝,為人們認識世界打開了眼界。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創立了邏輯學、物理學、植物學和動物學等學科體系。長城、金字塔等偉大建築成為萬古不朽的傑作。佛教、基督教相繼誕生,逐漸發展成影響人們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因素。

可見,以奴隸社會為主要形態的上古社會,是人類文明初步建立並迅速發展的社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各方面,都對後來各國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國古代統分為:上古,中古,下古,那麼上古時代是什麼樣的呢?

上古民族起源

  1.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中華帝國和其它古文明帝國一樣,從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區,不斷的和其它的部落聯合,融化和擴張,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帝國。當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時,現代人一直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文字,以致難以瞭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現代的中國人卻能讀通幾千年前的文字,瞭解中華祖先的文化。因為我們中華文明是世上唯一的統一和連續的文明,中華文明的發展當然有受到外族的侵入,中國也曾經被外族統治過,但是,不是我們要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語言,文明,相反的,中華文明是一種不具侵略性,而博大精深的文明,所以,入侵者自己總是迅速的完全的被我們所同化,融合,使我中華文明更趨先進,更具活力。
  2. 黃帝,姓姬(或雲公孫),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竄,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后,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鹹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后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3. 傳說伏羲氏時官都以龍為名,稱青龍、赤龍、白龍、黑龍、黃龍。後來的神農氏以火名其官,黃帝以雲名其官。這些情況說明,一直到黃帝時,其政權組織都極為簡陋,實際上是部落頭領議事會。傳說,帝顓頊時設五行之官,以及負責祭天的南正之官和負責治民的北正之官,這才有了政權組織的雛形。帝堯時,傳說已有三公六卿百執事的中朝官制,分管各方諸侯的四嶽,以及州、師、都、邑、裡、朋、鄰的各級地方組織劃分和州牧、侯伯的地方長官。帝舜時,有司空、司徒、士、共工、虞、秩宗、典樂、納言等中朝職官。顯然,堯、舜時職官體制的傳說,有許多後人附加的內容。但從另一角度來說,堯、舜當時已經有相對成形的職官體制。
  4. 自公元前3000至前21世紀,是中國文明初起的時代,有三皇五帝之說。三皇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神農。傳說伏羲氏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麗皮為禮,創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而已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就約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確實應該是中華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媧是在伏羲氏以後為天下共主,她作笙簧,是音樂的開始,傳說她練石以補天,聚蘆灰以止滔水。神農氏(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他是農耕和醫藥的發明者,又創造了五絃琴,開始蜡祭和市場。看來,至他開始,中華民族開始進入農耕社會。“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史記-五帝本紀》)。
  5. 黃帝之後,最著名的共主有唐堯、虞舜、夏禹等人。禹系夏后氏部落之領袖,姒姓,又稱夏禹、大禹。相傳堯的末年,洪水氾濫,禹父奉命治水,花了九年時間而一事無成,而被堯處死。及舜即位,禹奉命繼其父治理洪水。禹用疏導的方法,廣修溝渠,終於根治了水患,從此成了華夏民族的英雄人物,被稱為“大禹”。


我國古代統分為:上古,中古,下古,那麼上古時代是什麼樣的呢?

上古時間概念介紹

我國古書記載的上古確切年代,只能上推到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的開端——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1989年白壽彝總主編的

中國上古時代傳說的帝王有:炎帝、黃帝、少昊(玄囂)、顓頊、帝嚳、帝摯、堯、舜。

《中國通史》出版,避開了古史分期問題,代之以時間意義的“上古時代”、“中古時代”。 白壽彝在題記中說:“從歷史發展順序上看,這約略相當於一般歷史著述中所說的奴隸制時代。但在這個時代,奴隸制並不是唯一的社會形態。我們用‘上古時代’的提法,可能更妥當些。換言之,可以簡單歸納為:遠古時代:五帝上古時代: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中古時代:秦漢至清


我國古代統分為:上古,中古,下古,那麼上古時代是什麼樣的呢?

上古醫學,文字,社會生活介紹

  1. 藥物的運用,人類經過無數次的嘗試,逐漸認識到某些植物的藥用功能,傳說伏羲、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針灸的發明,《帝王世紀》中有伏羲「制九針」以治病的傳說,說明我國古代的針灸發展是很早的。
  2. 在世界各古老國家的文明史上,文字的發明被看做是文明產生的最重要標誌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但是,標音字母的發明是西方文字的特點,中國的漢字最初是以象形文字為主要特徵的。
  3. 五六千年前,先民已經開始以葛、蠶絲製成衣服。(絲綢受歡迎的程度歷久不衰,中外聞名。)


我國古代統分為:上古,中古,下古,那麼上古時代是什麼樣的呢?

上古名人介紹

  1. 杜康為中國史傳的“釀酒始祖”,根據不同地區的民間傳說,造酒聖人杜康又有黃帝大臣、夏代國君、周代釀酒聖人以及漢代杜康之說。
  2. 句(gōu)芒,中國古代民間神話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輔佐東方上帝太皞伏羲氏。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
  3. 風伯又稱風師、箕伯,名字叫做飛廉。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怪。蚩尤的師弟,相貌奇特,長著鹿一樣的身體,佈滿了豹子一樣的花紋。頭象孔雀的頭,頭上的角崢嶸古怪,有一條蛇一樣的尾巴。曾與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為師傅,在祁山修煉。
  4.  嫫母又稱醜女,上古時期傳說人物。5000年前,黃帝為了制止部落搶婚事件,專門挑選了品德賢淑,性情溫柔,面貌醜陋的醜女(封號嫫母)作為自己第四妻室。黃帝還說: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相傳嫫母發明了鏡子。
  5. 女英:中國上古人物,華夏族,帝嚳的孫女、帝堯的次女、帝舜的妻子。女英又稱女瑩、女匽,姓伊祁氏,和姐姐娥皇同時嫁給了帝舜(姚重華),生一子,取名為商均。
  6. 握裒大約出生於公元前2500年,屬於東夷部落。是中國歷史上父系氏族中影響極大的女性之一。握裒是蟜極的妻子,也就是黃帝軒轅氏的孫媳和少昊金天氏的兒媳。同時握裒也是上古大帝之一帝嚳的母親。
  7. 《史記&五帝本紀》: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2] 。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8. 昌意是上古時代漢族傳說中的人物。傳說他是黃帝和嫘祖的兒子,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有二子為嫘祖所生,長子為玄囂,次子昌意。據載黃帝二十九年,嫘祖於若水(雅安滎經)生昌意。 黃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於四川若水。其後昌意娶蜀山氏女昌僕為妻,生有一子顓頊。傳說後來昌意北遷至中原。
  9. 昌意是上古時代漢族傳說中的人物。傳說他是黃帝和嫘祖的兒子,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有二子為嫘祖所生,長子為玄囂,次子昌意。據載黃帝二十九年,嫘祖於若水(雅安滎經)生昌意。 黃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於四川若水。其後昌意娶蜀山氏女昌僕為妻,生有一子顓頊。傳說後來昌意北遷至中原
  10. 帝俊(di qun),又作“帝夋”,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這一古帝名號只見於《山海經》(在《大荒》《海內》兩經中多次提到)。1942年9月在長沙東郊子彈庫出土的楚帛書所寫的帝夋幾乎可以等於帝俊。
  11. 傳說中遠古部落名。相傳有葛天氏之樂,由三人操牛尾而歌唱,共八曲。見《呂氏春秋·古樂篇》。
  12. 祝融,古代傳說中的火神。為夏官官名與大司馬是同義詞。祝融是楚國社會公認的楚國始祖,也是炎帝的火師。


我國古代統分為:上古,中古,下古,那麼上古時代是什麼樣的呢?

上古時期,現存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對世界各地上古時代的定義也因此不同,在中國上古時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