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雷火地不是神話傳說中的地名,但這裡的兵個個都是“千里眼”

雷火地不是神話傳說中的地名,但這裡的兵個個都是“千里眼”

雷火地不是神話傳說中的地名,但這裡的兵個個都是“千里眼”

□融媒體記者王宏博 馬寧

儘管有個轟轟烈烈的名字,但遠離了城市的燈火與喧囂,雷火地的夜卻格外寧靜。

1月9日,海軍媒體“新春走基層”採訪組剛隨艦艇編隊結束出海訓練,便從碼頭直接驅車,登上了這座有著“東海千里眼”之稱的高山觀通站。

在這裡,沒有看到雷火地最負盛名的天雷似火,迎接我們的是滿山滿野的濃霧,還有那透徹入骨的寒冷。

雷火地不是神話傳說中的地名,但這裡的兵個個都是“千里眼”

年輕的觀通站站長張林,有著和年齡不匹配的成熟。軍校畢業至今,已經在東部戰區海軍某觀通旅的3個基層臺站戰鬥過,說起眼下工作的雷火地觀通站,他自信中也有著深深的壓力:“當面海情複雜、形勢嚴峻,要想確保海空防安全,這雙‘千里眼’必須永遠瞪得大大的!”

夜色愈深,濃霧中更添了細雨。20時50分,離換班還有10分鐘,記者跟隨戰位值班員盛健勇來到值班室。

與外面的寧靜不同,剛打開門,急促的電話鈴聲便撲面而來。兩臺電腦,一把椅子,這就是盛健勇的戰位。

從晚上9點到凌晨2點,他要在這裡盯上5個小時。

“困了怎麼辦?”面對記者的疑問,盛健勇指了指牆上“上戰位就是上戰場,掃描線就是生命線”的標語說:“這句話就是最好的醒腦劑,困的時候看一看,比什麼都管用。”

雷火地不是神話傳說中的地名,但這裡的兵個個都是“千里眼”

顯示屏上,掃描線不停地掃過,一組組參數不知疲倦地跳動著,盛健勇和他的戰友要做的,就是在不斷刷新的參數中找出異常。枯燥、熬人,這是記者對觀通兵最直接的感受。

但幾年前的一個夜晚,就是在這兩塊不大的屏幕上,盛健勇透過浩瀚如海的數據,發現了一組陌生的信號,並因此填補了一項專業空白,從而獲得全軍專業領域成果獎特等獎。

在與值班室相隔不遠的機房裡,記者碰見了正在檢查裝備的助理工程師胡孟林。今晚並不是他值班,但胡孟林卻已習慣了有事沒事都上來轉轉。

去年的一個夏夜,某型設備突發故障,被電話叫醒的胡孟林跑值班室、鑽坑道、進機房,頂著清亮的月光在山頭上忙碌了半夜。等他搶修完裝備走出機房時,天空已泛起了魚肚白,“倒是可以直接看日出了。”胡孟林說完這句話,自己倒有些靦腆地笑了。

雷火地不是神話傳說中的地名,但這裡的兵個個都是“千里眼”

這些年,各級都很關心小散遠單位建設,雷火地觀通站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設施有了極大改善,但官兵們最興奮的,卻是裝備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升。很多以前要靠人力完成的工作,現在只需要敲幾下鍵盤就行了。

條件好了,可高山水兵“為國戍邊、苦中有為”的精神並沒有丟。時針已走過了“12”,記者順著溼漉漉的山路,爬到雷火地的最高點,報務員陳東東、信號員李子波正在這裡值班。他們的任務是守護裝備的正常運轉。

年輕的下士陳東東告訴記者,剛上山時最怕站夜崗,看到風動竹搖,就以為有人,看到草叢起伏,就以為有蛇。但每天看著山下海面上的軍艦,他的心也慢慢靜了下來。因為他知道,雷達兵是軍艦的眼睛,“如果眼睛都嚇得閉了起來,還怎麼給我們的軍艦指引航向?”


雷火地不是神話傳說中的地名,但這裡的兵個個都是“千里眼”

風越刮越大,雨停了,霧也散了。山下,還有點點燈火照亮夜的寧靜;山上,一片漆黑中卻有戰士們的眼睛閃閃發亮,如同暗夜裡的星光。

雷火地,今夜無眠。雷火地,夜夜無眠。

雷火地不是神話傳說中的地名,但這裡的兵個個都是“千里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