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製作手擀麵呢?

餐飲修行院


勁道手擀麵,不用費力揉與擀,有個絕招,讓它自生彈性

手擀麵,是家味道的代表。小時候,姥姥做的手擀麵,不配菜我都能吃一大碗,甜絲絲的小麥香,很悠長的味道。那時候,姥姥做手擀麵,是個力氣活,和麵擀麵都得翻來覆去的揉與擀,這樣煮熟的麵條才勁道滑彈。我現在做手擀麵,就不用這麼費力了。

和好一個麵糰放冰箱冷藏,和的不光滑也沒事,一夜間它自己就醒透了,自動光滑勁道有彈性。這就跟很多人都知道的“醒面”,是一個道理。給它足夠的時間,麵粉中的蛋白質就會跟水份慢慢的聚集結合而形成了麵筋。而且和麵時,千萬記得要少放水,有了硬度麵條才能更有嚼勁。還有,加點鹽,會更突出原麥的純純鮮甜。

【手擀麵】材料:麵粉250克,鹽2克,水110克。做法:將麵粉和水放入容器裡,先用筷子攪拌成面絮,再和成麵糰,不光滑也沒事,然後蓋上蓋子,放冰箱冷藏過夜。

轉天取出就會發現麵糰已經變得光滑又細膩。

醒好的面扒拉到面板上,再次揉圓成光滑麵糰。

將麵糰擀開,擀成圓形的薄面片。

擀的過程中,要用擀麵杖把面片卷在擀麵杖上,用力往前推,反覆轉著圈的擀,直到擀成又薄又大的面片。

擀好的面片上撒一層乾麵粉,然後用左右疊壓的方法將大面片折成長形。

把摺好的面片切成稍寬的麵條,寬點才有手擀麵的意境。

提起切好的麵條,輕輕抖散放在蓋簾上。

鍋中水開後,放入麵條,煮至麵條顏色變得晶瑩似半透明狀的即可

撈出的麵條,搭配自己喜歡的各種醬,或者湯滷澆頭,拌勻即可開吃

我拌的牛蒡醬。淡淡醬香純純面香,還有大顆牛蒡塊,美哉~~

小貼士:1.做手擀麵,麵糰要和的硬一些,少放點水,面能成團且無干粉即可。2.放的時間長點,它自己就醒透了,冷藏兩天內都是可以的。3.麵粉的吸水性不同,和麵時要分次的加水,以防加多了,麵糰太稀軟就不好了。


虎媽尚菜


怎麼做手擀麵能好吃又筋道?

大家好,我是黎明後的東昇,我的回答是:手擀麵是否筋道掌握好鹽、鹼的比例是關鍵!

陝西人愛吃麵,也擅長做手擀麵,記得上學那會,週末回家能吃上媽媽做的一碗又香又筋道的手擀麵,那整個週末真的是無比的幸福。

隨著機械製造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機器麵條佔據了我們的餐桌,可無論機器面怎麼出新花樣,在很多人心中,一碗筋道美味的手擀麵依然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吃過手感面的都知道,手擀麵口感比機器麵筋道又爽滑,吃完真的是回味無窮。

我家在西安,從小吃媽媽做的手擀麵,媽媽的手擀麵也經常被親戚朋友所稱讚!那麼怎麼樣才能做出一碗好吃又筋道的手擀麵呢?

手擀麵分兩種,一種鹽水面,一種鹽鹼面

鹽水面吃起來又軟又筋道,是最常見的手擀麵,我們在外面吃的大多數手擀麵都是鹽水面。

要做好鹽水面,鹽和麵的比例是關鍵,我們家一般是一斤面5克鹽,把鹽不能直接和麵粉放在一起,而是要用溫水融化,分三次倒入麵粉中,直到把面揉到“三光”即面光、盆光、手光,蓋在盆下醒20到30分鐘再來擀麵。這樣做出來的鹽水面一定特別勁道爽滑。

鹽鹼面做法

而鹽鹼面我們這裡一般也叫“鹼面”,鹼面比鹽水面更筋道,口感偏硬,屬於最勁道的手擀麵,手擀起來也比較難,需要擀麵者花費的力氣更大一些,比較累。

鹽鹼面不但口感勁道,味道也特別的醇香。做鹽鹼面的麵粉和鹽、鹼比例很重要,一不留神多加一點鹼,味道就會完全不同。

鹽鹼面一般一斤麵粉用2克鹼和4克鹽,鹽可以放在麵粉中,與麵粉攪拌均勻,鹼要放在溫水中融化,要不然鹼特別難以溶解會導致麵粉中的鹼分佈不均勻,麵條軟硬不一樣,顏色也有偏差。注意放過鹼的面呈微黃色。

鹽鹼面也要和鹽水面一樣,揉麵時做到“三光”,其實無論做什麼手擀麵,都要把面揉到“三光”才行。

東昇總結

手擀麵要想做的好吃,最重要的就是面、鹽、鹼的比例,以及和麵的方法。如果您喜歡吃筋道有爽滑的手擀麵,鹽水面是您最好的選擇;如果您喜歡更勁道、醇香的手擀麵,那麼鹽鹼面是可能更適合您。其實要想手擀麵更好吃,可以在和麵時打入一個到兩個雞蛋,這樣做出來的手擀麵更香,口感更好。看到最後的才能get到這個小技巧哦~


以上就是我對“怎麼做手擀麵能好吃又筋道?”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本文由“黎明後的東昇”原創制作,未經授權禁止搬運轉載!)

黎明後的東昇


怎麼做手擀麵能好吃又筋道?

大家好呀,中午吃了麼

手擀麵好吃又筋道的首要條件就是和麵,面和好了,怎麼做都筋道好吃。

來說一說和麵吧,我母親告訴我,和麵時➕一個雞蛋,活出的面就會特別勁道好吃,即使是不好的面,加個雞蛋進去,做出的麵條,也會變得好很多,我試了試,的卻如此

麵粉中打入一顆雞蛋,面多的情況下可以加2顆雞蛋

一點一點的加水,用筷子攪拌成絮狀

和成麵糰,做麵條,要稍微和的硬些,這樣才筋道有嚼勁

和好後的麵糰不需要很光滑,醒30分鐘後,在揉麵,就可以很容易揉光滑了

然後擀成片,厚度自己掌握,因為有的人喜歡吃厚一點的麵條,有人喜歡薄一些,但不要太薄了,太薄煮出的口感不勁道。

切成條,加適量的乾麵粉,抖開,避免粘連

雞蛋麵完成✅

和麵時,多加一物就可以讓麵條筋道又光滑

我是豆子,分享食物的美好,點個關注唄,反正也不花錢,白了個白,如果有緣,我們江湖再見

豆子的食物日記


說起麵食,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絕大多數都會是麵條,尤其是冬天,天氣越來越冷了,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熱麵條,又筋道又有彈性那簡直直了!從內暖到外,其實幸福就這麼簡單。

在做麵條的時候,估計大家都有這些經歷,要麼是麵條擀出來的挺好,但一下鍋煮就會都斷開;又或者看著很好但一吃到嘴裡卻是面踏踏的,沒有一點咬勁等,這就是平時接觸的多了,感覺麵條很簡單,其實不然,就像周星馳電影食神裡演的一樣,最難的就是那一份蛋炒飯!

我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經過n次失敗後,終於成功的經驗,總結如下:

1.適量麵粉,打入一顆雞蛋,加入一勺食鹽,然後一邊加入冷水一邊用筷子攪拌成絮狀,當用手抓起麵粉的時候可以成團但是不沾手,停止加水

2.把麵粉揉成團,醒面15分鐘,繼續揉麵

3.繼續醒面十分鐘,然後揉麵,直到麵糰光滑,不沾手,也不沾盆(三光,面光,手光,盆光)。(揉麵的時候可以不斷的撕扯麵團,增加麵粉的筋性,麵條的口感會更好)

4.擀麵(我都是用長擀麵杖來擀),把麵糰擀成一張大面片,要薄一些(可以透過面片看到手)。

5.切面,把面切得又細又長,就可以下鍋啦,而且韌性極強,不會斷裂,小心彈牙啊!哈哈(如暫時不下鍋,可加些許生面粉保存)





遛早的蝸牛


麵條是北方人的主食,也是他們飲食的一大愛好。一天不吃一頓麵條,總覺得心裡空落落的,肚子始終像餓著。儘管這樣,麵條做不好,尤其是手擀麵條,鍋裡一煮,都斷成節。麵條吃起來沒一點韌勁,新鮮的麵條讓人感覺都是陳的。若是開店的,就是自己砸自己的生意。

對這一點我深有體會,買手工面的連襟也遇到過這種囧事。他份量比別人多、湯水還是加盟店學的,明明是剛從鍋裡撈出來端給客人的。但客人總是說,是陳面。後來還是吃過他手擀麵的親戚說了實話,這面沒韌性,吃到嘴裡粘乎乎的。

問題的焦點集中在和麵水上。原來他一直用的是食用小蘇打。人們都我知道,食用小蘇打是碳酸氫鈉,遇熱後分解出二氧化碳,對食品有膨鬆作物。主要用於饅頭、花捲、蛋糕等,起著膨化作物。當用它和麵加工麵條,麵條在煮得過程中遇熱,會是麵條也“膨鬆化”,一煮就斷。後來還是不斷改進具體操作的辦法,終於得出了兩點:

一是加入純鹼。純鹼是碳酸鈉,能增加面製品的韌性。老面饅頭是非用它不可的,不是也叫純鹼饅頭嗎?就是因為有韌性,很受人們的青睞,用它兌成和麵水,和成做麵條的面,道理也是一樣的。麵條也不會一煮就斷。不過純鹼的用量要很少,因為它不同於饅頭要醒發。一般來說,5斤麵粉不超過2克(成人三指併攏抓到的量)


二是加入食鹽。食鹽是調料類,能增加口味。它還有一個作物是用它加水,做和麵分,也能增如韌度。這裡它只起輔助作用,並不是用來增加口味的。一般來說,5斤麵粉至多用1克。用加鹽水和麵擀制的麵條也不會一煮即斷。

把適當的麵粉放入盆中,取一小碗,倒入適量的清水和食鹽,將清水攪成淡鹽水,再把麵粉和成稍硬點的麵糰,用盆子扣住“回”10分鐘左右,將麵糰揉光,揉勻,擀成很薄的面片,再切成麵條,放在鍋中去煮。為了做到萬無一失(或煮時間太大,或水不及時煎)。麵條下到鍋中,用兩指抓鹽,撒入其中。這樣能有效地防止麵條斷裂,吃起來口爽有勁道。



這就是手擀麵不能煮斷的“秘訣”了,大家有興趣,不妨去試一試。


為生活而提神


我家就非常喜歡吃麵條,特別是媽媽做的手擀麵,這裡分享一下我媽擀手擀麵的一點小竅門,以及幾種好吃的麵條吃法。

我是肉絲兒,一個會吃會做會養生的吃主兒,分享家常飯菜,手工烘焙,養生食療經驗。歡迎關注我。


首先擀麵條,做麵條的麵糰要和的硬一點,不能軟了,這樣下出來的麵條比較筋道。

擀麵條時每卷一次都要撒玉米粉,麵條切出來後也要撒玉米粉。

玉米粉手感粗,有顆粒感,撒到麵條上能很好的防粘,用麵粉也可以,不過玉米粉的效果更好。

下邊說幾種好吃的手擀麵

在我家即便是清水手擀麵都很受歡迎,如果做成打滷麵,炸醬麵等就更受歡迎了。

做炸醬麵關鍵在炸醬,我的做法一般是煸炒肉絲後加兩勺甜麵醬,四勺豆瓣醬,加適量水後煮出來,最後出鍋前勾個薄芡。配菜比較隨便,喜歡什麼就放什麼。



煮麵條的時候,也能看出來,撒了玉米粉的手擀麵,煮出來的湯會比撒麵粉的麵湯清。

做成打滷麵更方便,做個素滷,葷滷都可以,我們家春夏季經常吃的是韭菜雞蛋滷子,滷子打出來,澆在麵條上一拌,連湯帶麵條一起吃特別舒服。

我是肉絲兒,一個會吃會做會養生的吃主兒,分享家常飯菜,手工烘焙,養生食療經驗。歡迎關注我。


吃主肉絲兒


要想做最好吃的手擀麵,就要從揉麵開始。從小吃麵長大,小時候看媽媽擀麵,現在自己也會做手擀麵,一般我會這樣去做:

  1. 和麵的時候稍微硬一點
  2. 和麵的時候加點鹽
  3. 提前2小時和麵;
  4. 麵糰一點要揉的越光滑越好
  5. 手擀麵可以吃細面、寬面、揪面片
  6. 煮麵條也要注意火候,煮太久麵條就會容易斷,不筋道;
  7. 手工面最好的就是幹拌麵,幹拌麵重點在辣椒油;
如果沒有辣椒油也可這樣做,下面我做的面是用線椒剁碎,辣椒用熱油一潑,用來拌麵,吃起來也不錯。


不辣不成菜


手擀麵的製作方法:

1、500克麵粉,2克鹽,打入一個雞蛋,用冷水和麵,面和好後要先蓋上蓋子,放置醒面30分鐘。水的用量大約在180克左右,因為面的吸水性和雞蛋的大小都對水的用量有影響。

2、將醒好的面在案板上多揉一會,使面更光滑、更細膩,更有勁道。

3、 將面揉好後,成圓形,按扁,在案板和麵團上都撒上薄面,再開始擀麵。薄面我習慣用玉米麵(用麵粉也可以,玉米麵的顆粒比較粗,後期好抖落)。

4、先將麵糰擀開,擀的稍大,撒上薄面,再用擀麵杖從下往上邊擀邊卷,雙手也要不斷的用分開、合攏的手法將麵糰左右擴開,,直至擀成自己想要的厚度。每次在用擀麵杖捲起前,都要觀察是否需要撒上薄面,以防粘連。

5、擀成薄片後,要均勻的撒上薄面對摺,再折,直到折成方便用刀切的程度。每折一次都要撒一層薄面,全部摺好後,最上面的一層也要撒上薄面,切成粗細均勻的麵條。

6、麵條切好後,開水下鍋煮麵。在將麵條下入鍋中前,先抖落一下上面的薄面,這樣下出的面爽、湯清。


布穀姐美食日記


布穀姐美食日記


手擀麵做到更筋道,要掌握好麵粉的配比和揉的到位程度。



1、選麵粉。可選用餃子專用粉或高筋粉,高筋粉的標示是蛋白質含量達到12%以上,或特高筋麵粉蛋白質含量在13.5%以上,選對了麵粉就成功了一半。



2、和麵配比。麵粉與之比為100:40,即1000克麵粉400克水,如用餃子專用粉或高筋麵粉可給水裡面加麵粉1%的鹽化開,進一步增加筋力。

3、和好面後揉是產生筋力的有效方法,面和成團,揉六七分鐘,面醒五六分鐘,如此反覆三次,使麵糰外表光滑內部細膩時,靜醒十多分鐘再擀。



4、醒好的麵糰先用擀麵杖壓,擀麵杖能捲上面後,用雙手掌部用力推壓擀麵杖,使面擀到0.5毫米時,給上面多撒些麵粉,來回摺疊成刀能切上的寬窄,用刀切成0.5毫米左右的麵條,切一部分把伸起撒些麵粉,再分次切完。


小吃學院


手擀麵好吃又筋道,做好以下三點:

第一點,選麵粉。

奔著筋道的目的,麵粉就要高筋粉。低筋粉,全麥粉,雜糧粉等等也可做,但是沒有很筋道。

第二點,和麵。

麵粉能夠筋道的道理,在於和麵中,通過添加劑、餳面、揉麵等操作,讓麵糰產生更多的麵筋,擀成麵條煮熟,自然的筋道彈性。所以,和麵很重要。要注意做到:

⒈用有溫度的水和麵。夏天就不說了,水自帶溫度。冬天和麵就要用到溫水,小麥麵粉比較好的吸水狀態,是在30°C,這時的產生面筋效果好。

⒉餳面要有足夠時間。手擀麵要有兩段餳面,各自20-30分鐘,目的是讓麵粉吸水充分,產生更多的麵筋。加水和成麵糰後,溼布蓋著餳面20分鐘。然後揉麵10分鐘後,再餳面20分鐘。再擀皮切條。

⒊為了更筋道,和麵時要給有添加劑。譬如雞蛋、鹽、鹼面、蓬灰,還有強筋劑。一般的家庭廚房,放點鹽就行,比例掌握在100:0.5之內就好,多了成鹹麵條,少了起不到強筋作用。至於鹼面和強筋劑,最好別隨便用,劑量不好掌握。

第三點,煮麵。

手擀麵,水開下面,不能煮到全熟是關鍵。一般的,撈麵煮到七分熟,湯麵煮到八分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