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股市常用名詞


股市常用名詞


漲幅

漲幅就是指目前這隻的上漲幅度。漲幅=(現價-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100%

漲跌:漲跌值,用"元"做單位表示價格變動量,漲跌=今-昨,以每天的與前一天的收盤價相比較,來決定是漲還是跌。一般在交易臺上方的公告牌上用"+""-"號表示。當日與前一日格(或前一日)相比的百分比幅度,正值為漲,負值為跌,否則為持平。

漲速

是當前的增長或下跌,是指單位時間內價格的大小。上漲的時間越短、越大,的實力就越是強大,漲速理論是股市運動戰理論的一部分,股市運動戰理論是漲速理論的基礎,漲速理論是股市運動戰理論的關鍵和的精華。什麼是漲速理論呢?漲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上漲的速度。的漲速是單位時間內股票上漲的速度。在實盤操作中,那隻上漲的速度快,K線圖形好,分時和日K線,處於剛剛起漲的初始階段,有大量的,相對放大,向上推升,這隻股票往往就在當日。日K線處於階段性時,處於長期低價的,出現在漲速榜中時,(尤其是第一次上榜時),要高度注意,果斷買入,往往買入不久,或當日,或連續漲停。漲多了要跌,當短期漲得太快,也意味著回調風險的增大。是漲的幅度,與前一個交易日,為上下百分之十。漲速是指當日盤中單位時間內的大小。一般判斷是:上漲的時間越短、漲幅越大,的實力就越是強大。

換手率

""也稱"週轉率",指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轉手買賣的頻率,是反映股票強弱的之一。其計算公式為:()=(某一段時期內的)/(流通股)x 100%。其越大,不僅說明的活躍,還表明交易者之間換手的充分程度。

換手率操盤策略

⒈的越高,意味著該只股票的越活躍,人們購買該只的意願越高,屬於;反之,的換手率越低,則表明關注的人少,屬於冷門股。

⒉高一般意味著股票好,進出市場比較容易,不會出現想買買不到、想賣賣不出的現象,具有較強的變現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較高的股票,往往也是短線資金追逐的對象,性較強,起伏較大,風險也相對較大。

⒊將與走勢相結合,可以對未來的股價做出一定的預測和判斷。某隻的突然上升,,可能意味著有投資者在大量買進,可能會隨之上揚。如果某隻持續上漲了一個時期後,又迅速上升,則可能意味著一些獲利者要套現,可能會下跌。

⒋相對高位成交量突然放大,派發的意願是很明顯的,然而,在高位放出量來也不是容易的事兒,一般伴隨有一些利好出臺時,才會放出成交量,主力才能順利完成派發,這種例子是很多的。

⒌上市之初高是很自然的事兒,一度也曾上演過新股不敗的神話,然而,隨著市場的變化,新股上市後成為現實。顯然已得不出高一定能上漲的結論,但是換手率高也是支持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

⒍底部的,其高,表明新資金介入的跡象較為明顯,未來的上漲空間相對較大,越是底部換手充分,上行中的拋壓越輕。此外,目前市場的特點是局部反彈行情,高有望成為,強勢股就代表了市場的熱點,因而有必要對他們加以重點關注。

換手率觀察方法

對於的觀察,投資者最應該引起重視的是換手率過高和過低時的情況。過低或過高的在多數情況下都可能是的。一般而言,在出現長時間調整後,如果連續一週多的時間內都保持在極低的水平(如周換手率在2%以下),則往往預示著都處於觀望之中。由於的力量已經基本釋放完畢,此時的基本已進入了底部區域。此後即使是一般的利好消息都可能引發較強的反彈行情。

對於高的出現,投資者首先應該區分的是高換手率出現的相對位置。如果此前是在成交長時間低迷後出現的,且較高的能夠維持幾個交易日,則一般可以看作是新增資金介入較為明顯的一種跡象。此時高換手的可信度比較好。由於是底部,加之又是換手充分,因此,此類未來的上漲空間應相對較大,同時成為的可能性也很大。投資者有必要對這種情形作重點關注。如果是在相對高位突然出現高換手而突然放大,一般成為下跌前兆的可能性較大。這種情況多伴隨有個股或的利好出臺,此時,已經獲利的會藉機出局,順利完成派發,"利好出盡是利空"的情況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出現的。對於這種高換手,投資者應謹慎對待。

除了要區分高出現的相對位置外,投資者還要關注高換手率的持續時間,是剛剛的,還是放量時間較長的個股。多數情況下,部分持倉較大的機構都會因無法出局而採取自救的辦法來吸引。對於那些換手充分但有限的品種反而應該引起警惕。但對於剛剛上市的而言,如果與差距不大,且又能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較好的換手,則可考慮適時介入。

注意事項

實際上,無論過高或過低,只要前期的累計過大都應該小心對待。從歷史觀察來看,當單日超過10%以上時,進入短期調整的概率偏大,尤其是連續數個交易日的換手超過7%以上,則更要小心。

高低影響

一般情況,大多每日率在1%——2.5%(不包括初上市的股票)。70%的的率基本在3%以下,3%就成為一種分界。那麼大於3%又意味著什麼?當一支的換手率在3%——7%之間時,該股進入相對活躍狀態。7%——10%之間時,則為的出現,處於高度活躍當中。(廣為市場關注)

10%——15%,大莊密切操作。超過15%率,持續多日的話,此股也許成為最大黑馬。

絕對低量:小於1%、成交低靡:1%——2%、成交溫和:2%——3%、成交活躍:3%——5% 相對活躍狀態、帶量:5%——8%、:8%——15% 高度活躍狀態、巨量:15%——25%、成交怪異:大於25%

我們常使用3%以下這個標準,並將小於3%的稱為"無量",更為嚴格的標準是2%。以上是通過密集區的無量上穿來判斷的的方法,即一旦發現密集區以低靡向上穿越,則被穿越的籌碼大部分是主力持倉。這種估計持倉的方法儘管簡單,但對於捉莊的參考價值卻是巨大的。

量比

是衡量相對的。它是指開市後平均每分鐘的成交量與過去5個交易日平均每分鐘成交量之比。其計算公式為:量比=現成交總手數 / 現累計開市時間(分) / 過去5日平均每分鐘成交量。

量比優缺點

量比在觀察成交量方面,是卓有成效的分析工具,它將某隻在某個上的成交量與一段時間的成交量平均值進行比較,排除了因股本不同造成的不可比情況,是發現成交量的重要。在時間參數上,多使用10日平均量,也有使用5日平均值的。在處於活躍的情況下,適宜用較短期的時間參數,而在大盤處於或縮量調整階段宜用稍長的時間參數。

但"量比"由於單一,者在運用時會發現其有先天的不足。如果把當日每分鐘的量比放在同一座標系內並連線,就形成了更加直觀、便於操作的量比。

由於"量"是"價"的先導,因此我們可以根據量比的變化,來分析個股買賣力量對比,進而研判該股當日的運行趨勢。比如週一南開戈德(000537)在開盤後的1小時內,儘管上漲不到0.10元,但其量比0.53穩步上升至2.40左右,這表明當日有介入。10點半以後,該股被資金推高,最終以報收。

觀察

量比這個所反映出來的是當前的成交力度與最近五天的成交力度的差別,這個差別的值越大表明成交越趨活躍,從某種意義上講,越能體現即時做盤,準備隨時展開攻擊前蠢蠢欲動的特徵。因此量比資料可以說是語言的翻譯器,它是臨盤實戰洞察短時間動向的秘密武器之一。它更適用於。

對比

量比反映出的行為從計算公式中可以看出,量比的越大,表明了該股當日流入的資金越多,市場越高;反之,量比值越小,說明了資金的流入越少,市場活躍度越低。我們可以從量比與與曲線上,可以看出主流資金的市場行為,如的突發性,建完倉後的,洗盤結束後的拉昇,這些行為可以讓我們一目瞭然!

分析

量比為0.8-1.5倍,則說明成交量處於正常水平;量比在1.5-2.5倍之間則為溫和,如果也處於溫和緩升狀態,則升勢相對健康,可繼續持股,若股價,則可認定跌勢難以在短期內結束,從量的方面判斷應可考慮停損退出;

量比在2.5-5倍,則為明顯,若相應地突破重要支撐或阻力位置,則突破有效的幾率頗高,可以相應地採取行動;

量比達5-10倍,則為劇烈,如果是在個股處於長期出現劇烈,的後續空間巨大,是"錢"途無量的象徵,、樂山電力在5月份突然啟動之時,量比之高令人訝異。但是,如果在個股已有巨大的情況下出現如此劇烈的,則值得高度警惕。

量比達到10倍以上的,一般可以考慮反向操作。在中出現這種情形,說明見頂的可能性壓倒一切,即使不是徹底反轉,至少漲勢會休整相當長一段時間。在處於綿綿陰跌的後期,突然出現的巨大量比,說明該股在目前位置徹底釋放了下跌動能。

量比達到20倍以上的情形基本上每天都有一兩單,是極端的一種表現,這種情況的反轉意義特別強烈,如果在連續的上漲之後,成交量極端放大,但出現""現象,則是行將死亡的強烈信號。當某隻在跌勢中出現極端,則是的大好時機。

量比在0.5倍以下的縮量情形也值得好好關注,其實嚴重縮量不僅顯示了交易不活躍的表象,同時也暗藏著一定的市場機會。縮量創新高的多數是長,縮量能創出新高,說明程度相當高,而且可以排除的可能。縮量調整的,特別是某個重要之後縮量回調的個股,常常是不可多得的買入對象。

板時量比在1倍以下的,上漲空間無可限量,第二天開盤即的可能性極高。在跌停板的情況下,量比越小則說明殺跌動能未能得到有效宣洩,後市仍有巨大下跌空間。

比大於1時,說明當日每分鐘的大於過去5日的平均值,交易比過去5日火爆;當量比小於1時,說明當日成交量小於過去5日的平均水平。

(累計跌幅超過50% 強勁反彈)

量比選股

第一步:競價結束後,對全部股票的量比指標進行排行,看量比前30名中漲幅在4%以下的,但最好是上漲的而不是下跌的;

第二步:選擇流通股本數量較小的,最好在3億以下,中小板尤佳;

第三步:選擇之前換手率連續多日在3%以下或連續幾日平均換手率在3%以下的個股;

第四步:選擇之前多日成交量較為均衡或有漲停未放量現象的個股,之前一直無量漲停的個股除外;

第五步:最好選擇個人曾經操作過的、相對比較熟悉的個股進行介入操作。

對於進入選股範圍的個股,一定要看此個股過去幾個月的表現,看該股是否有連續漲停的壯舉,或者是連續漲個不停也行,千萬不要選擇那些個喜歡玩短期特殊行情的個股。選股就是選莊家,每個莊家的操盤手都有其資金、性格、操盤習慣上的規律,因此,看其"近代史"非常重要。

委比

是金融或證券實盤操作中某一時段相對強度的指標,委比的取值自-100%到+100%,+100%表示全部的委託均是,的的委比一般是100%,而是-100%。委比為0,意思是買入()和賣出()的數量相等,即委買:委賣=5:5。

委比值的變化範圍為-100到+100,

當委比值為-100時,它表示只有而沒有,說明市場的非常大;

當委比值為+100時,它表示只有而沒有,說明市場的非常有力。

當委比值為負時,比大;

而委比值為正時,說明比大。

委比值從-100到+100的變化是逐漸減弱、逐漸強勁的一個過程

指標應用

委比指標

委比指標指的是在報價系統之上的所有買賣單之比,用以衡量一段時間內相對力量的強弱。

當委為正值並且委比數大,說明市場;

當委比值為負值並且負值大,說明市場較強;

委比值從-100%至+100%,說明逐漸,逐漸減弱的一個過程。

相反,從+100%至-100%,說明逐漸減弱,逐漸增強的一個過程。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的,由於上沒有,因此其必定就是+100%;

反之,的其指標也必定是-100%。

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說明了買入和賣出的不程度,並不能反應的活躍程度,活躍程度還是要看的,同時需注意,委比是時時都在變化的。

市盈率

即P/E 也稱""、""或"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除以年度(EPS)得出(以公司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結果)。計算時,通常取最新收盤價,而方面,若按已公佈的上年度EPS計算,稱為歷史市盈率(historical P/E);計算預估市盈率所用的EPS預估值,一般採用市場平均預估,即追蹤公司業績的機構收集多位分析師的預測所得到的預估或中值。何謂合理的市盈率沒有一定的準則。

市盈率是某種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市場廣泛談及市盈率通常指的是靜態市盈率,通常用來作為比較不同價格的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的。用市盈率衡量一家公司的質地時,並非總是準確的。一般認為,如果一家公司的市盈率過高,那麼該股票的價格具有泡沫,價值被高估。當一家公司增長迅速以及的業績增長非常看好時,利用市盈率比較不同的時,這些股票必須屬於同一個行業,因為此時公司的比較接近,相互比較才有效。

市盈率是很具參考價值的指針,一方面,亦往往不認為嚴格按照會計準則計算得出的盈利數字真實反映公司在持續經營基礎上的獲利能力,因此,分析師往往自行對公司正式公佈的淨利加以調整。

一般來說,市盈率水平為:

<0 :指該公司盈利為負(因盈利為負,計算市盈率沒有意義,所以一般顯示為"—")

0-13 :即價值被低估

14-20:即正常水平

21-28:即價值被高估

28+ :反映出現性泡沫

上證綜指的歷史表現顯示,的20倍以下為低估區域,50倍以上為高估區域。價值應在低估區域買進,高估區域拋出。

成交筆數

股市常用名詞

成交筆數是依據5秒鐘內所總計形成的這一單裡面包含賣單的單數,筆數的大小,可以瞭解到所形成的這一筆成交單是由很多散戶掛出來的賣單還是由一個大戶所掛出來的賣單,進而可以判斷出到底是散戶掛出單在賣還是大戶掛出的單在賣。

一般成交筆數分析要點如下:

(1)在高檔時,成交筆數較大,且股價下跌,為賣出時機。

(2)在低檔時,成交筆數放大,且股介上升,為買入時機。

(3)在高檔時,成交筆數放大,且股價上升,仍有一段上升波段。

(4)在低檔時,成交筆縮小,表即將反轉,為介入時機。

(5)成交筆數分析較不適用於。

亦可採用平均量指標研判

運用原則

平均量就是每筆交易的,它是用來測知大戶是否進場買賣的有效方法,從平均量的變動情形將可以分析的短期變化,其研判原則如下:

(1)平均量=÷筆數。

(2)平均量增大表示有大額的買賣,平均量減小表示參加買賣的多是小額散戶。

(3)在下跌行情中,平均量逐漸增大,顯示有大戶買進,股價可能於近日止跌或。

(4)在上漲行情中,平均量逐漸增大,顯示有大戶出貨可能於近日止漲下跌。

(5)在上漲或下跌行情中,平均量沒有顯著的變化,表示行情仍將繼續一段時期。

(6)在一段大行情的終了,進入盤局時,平均量很小且無大變化,則表示大戶正在觀望。

分價表

股市常用名詞

分價表顯示的是在各成交價位上分別成交的總手數,各價位成交的筆數,平均每筆手數,各價位上的成交量佔總成交量的比例。主要作用:(1) 判斷該股今日交易者持倉成本。 (2) 判斷阻力與支撐的位置。(3) 判斷該價位成交平均每筆手數大小來分析買賣能量 (4) 比較自己的交易成本與市場交易成本的差距。分價表若是均勻分佈說明大戶不在裡面,否則有大戶介入。分價表是看竟買率的,在每個價位有多少買的;成交明細表是看每個時間段買賣的,紅代表買,綠代表賣。競買率指在此價位成交量中,以賣價成交所佔比例.競買率高說明在此價位買的意願較強.其實質是內外盤在每個價位的體現。競買率就是在F2分價表中,某一價位的成交量中,主動性買入所佔的比率。每一筆成交的買入數量和賣出數量總是相等的,但有主動被動之別。如買入時按賣一甚至賣三向上追打,則為主動性買入,若掛單低於賣價等待賣方向下追賣成交,則屬於被動性買入。分價表中的數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看出股票的壓力位和支撐位,並且還可以精確計算出資金的流向,數據量也不大,應該比分筆成交數據好用。但好像目前還沒有指標對其進行應用。

比如2009年7月14日 002017 東信和平 價位:11.44 成交量:6213 競買率:78.87%。競買率是某價位成交量中買的成交量。如11.44 的買成交量是 6213X78.87=4829左右是買的。競買率可以體現購買的強度。另:注意該股票當日的11.45 成交量是115 全為買入;11.22 成交量357全為賣出!該股票上升有阻力,在11.22~11.45價格區間中,買成交量略大於賣成交量,依現在的大盤看,還會上揚。

籌碼分佈

籌碼分佈是尋找中長線牛股的利器,對可能沒有太大的幫助。但籌碼分佈在的運用將開闢一片新天地。籌碼分析即,基於是固定的,無論流通籌碼在盤中如何分佈,累計量必然等於總流通盤。

作用

1.能有效的識別和派發的全過程.象放一樣把主力的一舉一動展現在大家面前。

2.能有效的判斷該股票的性質和行情趨勢.在不理解一隻股票的籌碼分佈之前就說怎麼怎麼了。什麼主力在了,什麼在了,都是很無根據的。

3.能提供有效的支撐和。

每個月的月末都要把兩市的股票籌碼圖翻一遍,以便及時發現一隻底部籌碼集中的股票,這種股票並不是天天有的,有的需要幾個月、一年、幾年、一旦發現將是驚人的。

一幅普通的股票籌碼圖,像這種現階段在滬深佔了很少的一部分。

理論

籌碼分析理論是形態分析的根本基礎,只有透徹地掌握了籌碼分析理論,才可能準確地進行形態分析。我們經常可以聽到"籌碼分佈"這個名詞。過去也常用這個詞,但用"籌碼結構"更貼切一些。籌碼分析理論,就是根據籌碼流動的特點,對或的歷史成交情況進行分析,得出其籌碼結構,然後根據這個籌碼結構來以後的走勢。籌碼分析理論的自然規律基礎,是籌碼流動的特點。籌碼流動的特點,也是心理學的內容。簡單說,就是單位時間內的賣出比例與持有時間和盈虧比例的關係。這是一個雙變量函數。由於根本無法知道每日賣出的真實數量(因),或散戶的操作情況,所以根本不可能給出這個函數的精確表達算式。虧損比例越大,持有時間越長,則賣出的比例越大;而虧損比例越小,持有時間越短,則賣出的比例越小。大概是一個負冪關係。獲利方面,賣出比例與持有時間無關,獲利0-%20%,賣出比例先上升後下降,過了20%,基本和獲利幅度無關。換句話說,獲利的籌碼,賣出比例近似為一個恆定的值。整體上講,獲利籌碼的賣出比例要明顯高於虧損籌碼。簡單描述這個規律,就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所以,我之所以用"籌碼結構",而不用"籌碼分佈",是因為這個結構既包括時間分佈,也包括。籌碼結構是一個散點圖,每一個點代表一個籌碼單位。如果橫軸為時間,縱軸為盈虧幅度,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多數的點都集中在處於第四象限的由左下到右上的一條上,類似主序星的排列。以上可以看出,籌碼分析主要是研究,而不是。另有其規律。但是的變化更為穩定,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要大得多。因此籌碼分析理論也有一定的限度,就是當突然暴增(一般是針對一個股票,或一個板塊),則根本不必考慮,大漲便是。我們還經常使用一個名詞,就是"密集區"。密集區就是前期大量籌碼的套牢位置。密集區雖然在形態分析中很有效,但是它只是簡單地運用了籌碼分析理論,知道了密集區,如果不進行進一步的籌碼流動研究,就無法瞭解此密集區的壓力,以及是否已經被徹底化解。

籌碼分析理論,其實就是那一個公式。這就象一層窗戶紙,捅破之前你就只能憑空(有時是根據自己的願望)猜想的動作,捅破之後,就可以客觀地評價一個股票的籌碼結構能否支持它上漲或下跌。

股市常用名詞

應用

將籌碼分析理論應用於分析,除了要從莊家那一面去理解籌碼結構對做盤的意義,還要把莊家的所有籌碼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這樣才能理解走勢的道理。是絕對不會這樣算帳的:5元買的6元賣了,掙一元,7元買的8元賣了,掙一元,9元買的套到6元,等解套。

靜態或動態中,用Ctrl+U可疊加"移動籌碼分佈"。 用Shift+↑或Shift+↓向上或向下移動光標查看籌碼集中的價格區域。該通過對股票成交的動態分析和研究,透視出股票成本轉換的全過程,並形象的標明股票不同時間段,不同價位籌碼的分佈量和變化情況。可以選擇任意作為測試成本分佈的基準點,形象直觀的透視出相對於這個測試點阿股票的籌碼分佈狀況。此外,通過不斷移動和改變測試基準點,動態的透視出各價位的增減變化,從而能全面的透視成本轉換的全過程。

原理分析

都是通過買賣雙方在某個價位進行買賣成交而實現的。隨著股票的上漲或下跌,在不同的價格區域產生著不同的,這些成交量在不同的價位的分佈量,形成了股票不同價位的。對的分析和研究,是的首要任務。股票的是固定的,100萬流通盤就有100萬流通籌碼,無論流通籌碼在股票中怎樣分佈,其累計量必然等於流通盤。股票的就是流通盤中不同的價位有多少股票數量。對股票進行具有及其重要的實戰意義。

(1) 能有效的判斷股票的性質和行情趨勢;

(2) 能有效的判斷的籌碼分佈和變化;

(3) 能有效的識別和派發的全過程;

(4) 能有效的判斷髮展中重要的和。

股市常用名詞

成本分析

作為一種嶄新的方法,在實戰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一輪發展都是由成本轉換開始的,又因成本轉換而結束。什麼是成本轉換呢?形象的說,成本轉換就是籌碼搬家,是指籌碼由一個價位向另一個價位搬運的過程,它不僅僅是的轉換,更重要的是持倉籌碼數量的轉換。股票的走勢在表象上體現了的變化,而其內在的本質卻體現了的轉換。要理解這一點,就必須對一輪進行過程分析。可以說,一輪的跌宕起伏是與的行為密不可分的。行為最本質的體現是對做莊成本的控制。如同商品交易,從低價位

買進,在高價位賣出,才會產生。的行為與商品交易有相同之處,但決不是簡單的類似,它比商品交易的低買高賣有著更加豐富的內涵,它是莊家行為和的高度體現。

測定成本

如何有效的測定現階段的分佈狀況,是進行的關鍵所在。這裡特別講解一種獨特點指標:移動籌碼分佈。該指標通過對股票成交換手的動態分析和研究,透視出股票成本轉換的全過程並形象的標明股票不同時間段不同價位持倉籌碼的分佈量和變化情況。

可以選擇任意交易日作為測試成本分佈的基準點,形象直觀的透視出相對於這個測試點股票的籌碼分佈狀況。此外,通過不斷的移動改變測試基準點,動態的透視出各價位持倉量的增減變化,從而全面的透視成本轉換的全過程。移動籌碼分佈的獨特之處在於強大的透視性,它可以形象而直觀的顯示股票的,並將每一個階段的分佈變化毫無保留的展示在我們的面前。

股市常用名詞

指標

籌碼分佈指標(CYQ)是將市場交易的籌碼畫成一條條橫線,其數量共100條,該橫線在價格空間內所處的位置代表或的高低,其長短代表該價位籌碼數量的多少。該指標由於1997年發明,並被投資者所知。

適用範圍

1、長期中。

2、用於第一主升浪最好。

3、、,高位、均可使用。

主要作用

1、判斷及的底部及頂部區域。

2、監測進貨及。

3、判斷個股是強莊還是弱莊。

4、判斷炒作中各階段的持倉量。

5、漲升的目標位。

6、上升或下跌過程中的阻力或。

運用技巧

當處於歷史的相對高位或籌碼形成密集其股價將來有不同變化的四種走勢,另外大家要注意並不是只要籌碼在低位密集將來都能持續上漲成為大牛股,籌碼密集股價在後也並非就是。

籌碼密集後其是否見底還取決於及這支股票形成密集以後的籌碼是的還是散戶的等其他諸多其他因素。只有當形成底部,完畢後所形成的籌碼密集才能成為可靠的底部先決條件。所以,在進行時,一定要進行綜合的決策分析。在籌碼密集後啟動以前也會因為多或不夠充分而改變準備拉昇的計劃;尤其是在高位,當上面的密集峰投資者追漲介入以後,由於主力是靈活多變的,如果CYF顯示人氣高,追漲的人多,大,那麼主力可以改變準備繼續拉昇的計劃,轉為打壓或。所以投資者在進行籌碼密集的實戰操作中一定要設置好獲利及止損位,且對進行管理以規避風險。

籌碼分佈指標運用技巧三:"下峰鎖定,未盡"的市場含義及使用方法。

"下峰鎖定,未盡"是指當脫離低位籌碼密集峰,股價進入拉昇階段。在拉昇的過程中,股價下方密集的籌碼沒有跟隨股價的上漲而向上轉移。根據市場原理"獲利不走的籌碼是的籌碼",由於下方的籌碼沒有向上轉移則表明主力沒有完成在高位派發籌碼的過程。所以下方籌碼只要鎖定不動,自然個股行情仍沒有結束。

當進入拉昇階段而下方籌碼沒有轉移向上轉移,其股價的走勢通常會有下列三種情況出現:(1)股價持續上漲,直到籌碼由下向上完全轉移,完成派發完畢,股價形成頂部;(2)股價由上漲轉為下跌,跌到密集峰以後,股價再向上突破,形成更大的;(3)股價由上漲轉為下跌,跌破低位密集峰以後,回原籌碼密集峰的價格區域;通常出現這種市場現象是處在當中,主力可以將鎖倉進行拉昇,拉昇到一個主力認為獲利豐厚又可以從容派發籌碼的位置,再進行。

股市常用名詞

三個階段

一輪主要由三個階段構成:階段、拉昇階段和派發階段。

吸籌階段

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大量買進股票。是否充分,的多少對其做盤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其一,持倉量決定了其量,籌碼越多,利潤實現量越大;其二,持倉量決定了其程度,吸籌籌碼越多,市場籌碼越少,對股票的控制能力越強。同時,在階段也常伴隨著過程,迫使跟風客出局和上一輪高位套牢者不斷的,莊家才能在吸籌承接。其實,的過程就是一個籌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為買方,為賣方。只有在充分完成了籌碼,階段才會結束,發動上攻的條件才趨於成熟。莊家的區域就是其持有股票的成本區域。

拉昇階段

拉昇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使脫離成本區,打開。在此過程中,用部分籌碼打壓做盤,同時又承接籌碼,但其大部分籌碼仍舊按兵不動的鎖定在區域,等待獲利賣出。在拉昇過程中,部分紛紛追漲,同時部分股民獲利吐出。對於坐莊技巧較好的,如有大勢配合,莊家只需要點上一把火,拉昇工作主要是由自行完成的,其間,莊家主要利用能力調控拉昇節奏。在拉昇階段,成交異常活躍,籌碼加速轉手,各價位的成本分佈大小不一。

派發階段

派發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賣出籌碼,實現坐莊。經過拉昇脫離成本區達到的盈利區域,高位的可能性不斷的增大。隨著高位的充分,拉昇前的籌碼被上移至高位。而當籌碼搬家工作完成之時,莊家工作也宣告完成,一輪下跌也隨之降臨。在一輪的流程中要充分重視兩個概念:充分和高位充分換手。充分是階段完成的標誌;高位充分換手是派發階段完成的標誌。它們是拉昇和派發的。所謂充分就是在一定的價格區域成交高度密集,使分散在各價位上的籌碼充分集中在一個主要的價格區域。

總之,任何一輪都是由高位到換手,再由低位換手到高位換手。這種成本轉換的過程不僅是利潤實現的過程,也是虧損的過程,從而形成了股票走勢的全部歷史。

股市常用名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