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抗擊疫情需要築牢每個人的“心牆”

湖北日報評論員李思輝

克服恐慌不等於放鬆警惕。相反的,每個人都加強科學素養和媒介素養,遵循權威信源的專業建議,踐行最合乎理性的防疫方法,才是最科學的警惕、最有效的防護。

“不要信謠!不要恐慌性就醫!”協和醫院的一名醫生的心聲在微信中刷屏;“只要防護措施得當,本病完全是可以預防的”,知名傳染病專家桂希恩通過媒體敏銳發聲;居家隔離怎麼“隔”,同濟專家告訴你……疫情防控的阻擊戰還在持續,穩定人心的戰役也在同步打響,針對人們關心揪心的問題進行專業解答、權威發聲,正成為幫助群眾正確認知新型肺炎、理性判斷防控形勢的有力武器。

疫情突如其來,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和健康,防控措施也在升級,一時的緊張、焦慮是正常反應;大家足不出戶,手機幾乎成了人與人之間唯一的聯絡工具,人們對各類信息的渴求就更加強烈。新型肺炎人人關心,就必然出現移動互聯網上的信息爆炸;疫情關乎每個人的生命和健康,大家的心自然比平時要敏感、要繃得緊。這個時候,克服恐慌情緒與抗擊疫情同樣重要。不要說風就是雨,不要聽信傳播各種“小道消息”,每個人都穩住心神、理性應對,是打好這場全民戰爭的必須。

過度恐慌,不僅於疫情防控無用,而且可能導致謠言傳播,徒增社會防控成本。恐慌感導致的心理異常,不僅會帶來就醫上的恐慌、發熱門診的擁擠、超市裡的搶購,而且為各種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土壤、創造了條件。事實證明,在恐慌助燃下,謠言的傳播速度不比病毒來得慢,帶來的危害更不比病毒小。

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我們要看到,發熱病人分級分類安排運轉起來了,由社區上報的通道建立起來了,醫院的發熱門診就有序起來了;各大超市裡的商品始終保持貨足價穩,搶購物資的人就少起來了;公佈適當延長春節假期,很多準備上班的人就減少了出行擔憂;協和醫院部分醫護人員症狀得到控制,就增強了全社會戰勝病毒的信心。

我們要用安全感去戰勝恐慌感。我們正處於抗擊疫情的“戰時狀態”,在抗擊疫情的醫療一線,需要充足的專業力量支持;在全民應戰的大後方,也同樣需要專業的心理支持。通過實實在在的“好消息”來振奮人心,通過各種權威信息的發佈,通過各方面科學知識的普及,來疏導緊張心理、消除負面影響,以理性指導共同行動,不僅能幫助公眾克服恐慌情緒,還能讓有限的醫療資源最大程度發揮作用。

克服恐慌不等於放鬆警惕。相反的,每個人都加強科學素養和媒介素養,遵循權威信源的專業建議,踐行最合乎理性的防疫方法,才是最科學的警惕、最有效的防護。不論是抵抗病毒、抵抗謠言還是抵抗恐慌,每個人都把自己當成一道防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才能穿過風雨,迎來勝利的陽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