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走進延津陳玉成紀念館

在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城關鎮西南,西環路有一處院落,這裡就是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紀念館所在地,陳玉成殉難後,其屍骨就埋在這裡。

走進延津陳玉成紀念館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陳玉成紀念館,拔開歷史的重重迷霧,開啟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往事。

封王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陳玉成生於廣西藤縣的一個貧困家庭,自幼父母雙亡。此時的清王朝,腐敗的封建統治和沉重的剝削,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為向英國支付高額戰爭賠款,加緊了搜刮最低層勞動人民的民脂民膏,統治更加腐敗。而各級貪官汙吏、土豪劣紳也乘機勒索百姓,走投無路的勞苦大眾紛紛起義。

走進延津陳玉成紀念館

就這樣,年僅十五歲的陳玉成隨叔父陳得才參加了金田起義,由於其在童子軍表現突出,不久就當成了童子軍的首領,兩年後,又被提拔為“左四軍正典聖糧”,主管太平軍的軍糧。

由於陳玉成在作戰中,“舍死苦戰,攻城陷陣,矯捷先登”,在咸豐八年(1858年),年僅21歲的陳玉成就被封為英王,同時,天王洪秀全還明確宣佈“京外不決之事,問於英王。”

1860年,清王朝派湘軍領袖曾國藩坐鎮指揮,清軍水師提督楊載福率水師猛攻安慶下游的重鎮樅陽;太平軍叛將韋志俊(韋昌輝之弟)挖開樅陽附近的羅德洲和下首的堤壩,引水進入後湖,使得清軍得以水陸並進。隨之,樅陽淪陷,安慶危急。安慶是保衛天京的最後一道屏障,打響了著名的“安慶保衛戰”。

走進延津陳玉成紀念館

英王陳玉成為保衛安慶,堅持抗清鬥爭,率軍多次救援,因受英國侵略者的阻撓和洪秀全的錯誤指揮,公元1861年7月,安慶最終失陷。

遇難

同治元年(1862年)春,陳玉成派其叔父陳得才去陝西等地招兵,廬州被清兵所困,兵單糧絕的英王陳玉成走投無路之下,不聽部下的勸阻,前去壽州(今安徽壽縣)找苗沛霖,被早已投降清軍的苗沛霖逮捕。

苗沛霖早期以辦團練的幌子,拉了數十萬民眾與太平軍、捻軍聯合進攻壽州時,感到難以抵禦清軍,就投降了清軍。不久,苗沛霖又聯合太平軍攻打潁州府(安徽阜陽),等清朝大軍一到,他再次倒戈降清並配合清軍大敗天捻聯軍於潁州。在圍捕捻軍盟主張樂行時失敗。

走進延津陳玉成紀念館

就在這個時候,得知英王陳玉成廬州被困,苗沛霖為了彌補圍殲張樂行不力的閃失,就設計邀請英王陳玉成前來壽州。由於英王早期曾有恩於苗沛霖,毫無防備的陳玉成就這樣成為了清軍的階下囚。

苗沛霖勸降英王陳玉成,遭到陳玉成的唾罵:“吾今日死,苗賊明日亡耳!”,果然不久,在太平天國失敗後,反覆無常的苗沛霖再次舉兵反清,1863年,在安徽蒙城被清軍僧格林沁部擊敗後,為部下所殺。

1862年6月4日,英王陳玉成被押解進京,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聞訊,急率軍入豫,捻軍也開赴洛陽,謀求攔截囚車。清政府為絕後患,當英王陳玉成被押解到延津時被就地處斬,時年,二十六歲。

走進延津陳玉成紀念館

紀念

延津人民感念於英王陳玉成的英勇,偷偷掩埋其屍,並築土修墓,數月焚香不止。

1958年,為了紀念英王的英勇事蹟,弘揚英烈業績,延津縣人民政府在陳玉成就義處立碑樹傳,以啟後人,石碑為方柱形,高2.25米,寬、厚各0.5米,上有宇頂式方形碑裝蓋,下有正方形碑座,整體結構嚴整、古樸,現已成為了省級文件保護單位。

走進延津陳玉成紀念館

英王陳玉成生前曾娶妻蔣桂娘,留有一子天寶,在太平天國失敗後,蔣桂娘逃出天京回到家鄉。陳天寶的後代曾於1990年,前來延津祭奠陳玉成。

走進延津陳玉成紀念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