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知否知否,每一次創傷,都是一次成熟


姜亦珊的自縊離世——

令人痛惜,引起網友猜謎式的集體懷疑;

為什麼?為什麼?生命之重,難道不能承受創傷之痛?

是在問姜亦珊,也是在問我們自己?

在那個夜晚,她經歷了痛苦的生死抉擇;

幾十載追求藝術的苦難和輝煌,難道不足以抵擋死亡的召喚?

父母的養育之恩、兒子的健康成長,不能抵換創傷之痛?

也許她的思緒亂了,想不到頭——

她可能想到的是譏諷、嘲笑、面子、謾罵;想到的是奮鬥幾十年的藝術生涯將從此了結。

她不敢想,更不敢面對,她可能認為只有徹底,才能擺脫!


知否知否,每一次創傷,都是一次成熟


心理防線的崩潰,反證了心理的脆弱以及對名譽、地位的執著,相比之下,那些和疾病抗爭的人,此刻倒彰顯了生命的光輝!

京劇演員從小學藝,大都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且大都敏感、好面子,愛爭高低,姜亦珊從瀋陽到天津,再到北京京劇院,一路順利,藝術的造詣日漸成熟,名譽、地位穩固,但樹欲靜,而風不止,面對變故、面對創傷,她卻選擇逃遁,而且徹底。

佛教的看破放下,道家的清靜無為,儒家的仁義孝道,她們在臺上多少次唸誦,此刻卻真的不過是句臺詞;而思想的淬鍊和知識的積累,被這個群體集體遺忘和淡化,在思想上、心理上特別敏感和神經質,別說是大的變故,就是觀眾的倒好、網友的吐槽,都會使他們汗顏和緊張,作為社會公眾關注的名演員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則一直缺位和被遺忘。我們的輿論對有這樣或那樣問題的演員也缺少溫暖和必要的人文關懷!


知否知否,每一次創傷,都是一次成熟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客行。哈哈、、、、都是人間的過客,何必叫真兒?

亦珊,你怎麼沒有想到這一點。

人,生為社會一份子,難免有問題,像袁慧琴主動辭職,向組織講清楚,有問題不怕,犯什麼事,應什麼罪;

正如網友感嘆說的,多大點事,大不了坐牢、難道生命這麼不值錢?

生命,從來不能任性開玩笑,畢竟生命誠可貴,任何創傷都能癒合!

人活著,就有磨難,世間不是天堂,不要指望有桃園。

正如我的一篇小文說的;門裡門外,都是生活,心中無門,都是風景!你放下了,越過了心裡的這道門,才能真解脫。我們應該讓生命更從容些,認輸也不丟人,誰也不是常勝將軍——

亦珊,你

知否知否,每一次創傷,都是一次成熟

怕越不過這道門檻,選擇離我們而去,沒有帶走一片雲彩,只留下一部京劇!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既然沒有留住已走的,那就好好珍惜留下的!

亦珊,一路慢走!

切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