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卻難倒眾多才子,只有一人對出了下聯

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卻難倒眾多才子,只有一人對出了下聯

說起我國的對聯,作為一箇中國人來說,都不會陌生。對聯想比詩詞歌賦來說,更加的深入民間,也更加的接地氣。對聯考驗雅俗共賞,也風趣幽默,歷代有很多有關對聯的小故事,流傳至今依舊深受大家的喜歡。

對聯講究的是平仄協調,那麼平聲和仄聲是如何區分的嗎。漢字的讀音有四種,分別是一聲、二聲、三聲和四聲。這四種讀音,各不相同,但卻分成了平仄。一聲和二聲是平聲調,而三聲四聲是仄聲調。而對聯中的平仄協調,就是說平仄要押韻,比如前面一句是“平平平仄仄平”,那麼對句應該是“仄仄仄平平仄”。

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卻難倒眾多才子,只有一人對出了下聯

對聯不僅僅強調平仄,對句還要有意境,有生命力,可以傳達一些情感,這樣的對聯才是一副好的對聯。我們今天的故事,講述的就是清華大學入學前,給眾多學習出的一道對聯題,好多學生直接選擇放棄,只有一人對出,成為了一段佳話。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下。

陳寅恪是清末知名的國學大家,而且還被評為清華大學“四大哲人”之一。曾先後任職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中山大學,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傳奇人物。在校園裡,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遇到了文史方面的知識,都像他請教,堪稱是一部“活字典”。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曾經就是陳寅恪的徒弟。

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卻難倒眾多才子,只有一人對出了下聯

清華考試入學考試,按照慣例需要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來出題,陳寅恪當之無愧。好多人開始擔心,這個陳教授能出什麼長篇大論呢?難道讓我們默寫《春秋》或者《史記》?但是陳寅恪的考題卻十分的簡單,僅僅是三個字的上聯:孫行者。

其實這個對聯雖然只有三個字,但是卻難度非凡,屬於對聯中的無情對。那麼無情對到底有多難?其實無情對,就是要做到上下聯每個字都要相對,但是內容不能有關聯,這樣內容不相關的“無情”的對聯,難度自然可想而知,需要跳躍性的思維方式才行。當然內容不相關,就好像沒有感情的兩個句子,才被人稱作無情對。

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卻難倒眾多才子,只有一人對出了下聯

張之洞曾經就有過一次經歷,有一位客人給出上聯“樹已千尋難縱斧”,張之洞聽後哈哈大笑,回到“果然一點不相干”。我們來看,上聯的“樹”和下聯的“果”正好是相對的;而“千尋”和“一點”也是量詞;最後的“斧”和“幹”(古時候指盾牌),都是指兵器,這就是無情對的魅力。

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卻難倒眾多才子,只有一人對出了下聯

我們回過頭來看“孫行者”這副上聯,此聯一出,眾多學習紛紛撓頭,有好多已經選擇了放棄。這個上聯第一個字是姓氏,後面的行者是孫悟空的稱號,而當年對出這個對子的是周祖謨,他給出的下聯是“胡適之”。陳寅恪聽到後表示滿意,給了他高度的讚揚。但是陳寅恪轉過頭來,卻又給出了一個自己認為更精妙的下聯:祖沖之。

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卻難倒眾多才子,只有一人對出了下聯

我們來看,“祖”和“孫”可以連讀成祖孫,而後面的“衝之”和“行者”也是虛詞,比那個“胡適之”似乎又高出一頭,看來陳寅恪這位國學大師,果真是實力派的人物!

  • 今日話題:如果是你來對,上聯是“孫行者”,你能對出合適的下聯來嗎?歡迎在評論區寫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文 | 國學大觀園

清華考試出上聯“孫行者”,卻難倒眾多才子,只有一人對出了下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