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糖尿病除了吃降糖藥,還有什麼降糖方法?

張淑芬618


糖尿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因其目前無法治癒的現狀,大家都比較關注治療方法。那麼除了吃藥,糖尿病還有什麼降糖的辦法呢?

其實是非常多的!

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現在逐漸變成7架,甚至10架馬車了!這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個好消息。我們來看一下不吃藥之外的辦法。

首先就是糖尿病知識的瞭解,瞭解更多知識,才能增強自己對疾病的認識,提高治療的信心,要知道心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當然是最為重要的飲食、運動治療了,飲食運動作為貫穿糖尿病治療其中的重要措施,在治療中是無可替代的,一定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減重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呢!

三是要監測血糖、血脂、血粘、血壓等等,臨床上這是一個很有效的降低血糖的辦法。常測血糖的一般血糖控制的都會不錯,因為如果發現血糖高,不由得就會飲食、運動上注意,避免自己漏用藥物。而長期不檢查的,一檢查就會發現身體狀況很糟糕了,但不自知。

四是胰島素治療,這是需要注射使用的,當然可以拿出來說說。胰島素作為體內唯一的降糖激素,降糖效果是確實可靠的,在需要使用時,一定要遵從醫生的建議,及時使用。另外注射治療的還有GLP-1抑制劑,效果也比較確切,而且可以減肥哦!

五是手術治療,目前的手術治療有三種:1、主要是袖狀胃切除手術和胃轉流手術,不僅適於減肥病人,也適於肥胖的糖尿病人。2、胰腺移植手術,需要供體,術後需要服用大量的抗排斥藥物。3、幹細胞移植,自體取幹細胞,經處理後輸注,花費小,可重複手術,效果尚可。

其他如心理治療,調節血脂、降壓等均有利於血糖的下降,總之糖尿病是一個綜合性的治療過程,正確瞭解,科學治療是非常必要的!


孫醫生講糖


營養師小糖來為大家解答。大家要明白一點,藥物控制雖然很重要,但對於糖友們來說,飲食控制才是重中之重,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不控制飲食,即便喝藥也無濟於事。

有哪些降糖方法呢?

1.飲食控制,限制每日總能量。糖友飲食一直提倡的少細多粗,少量多餐,適當加餐,食物多樣化,多吃綠葉蔬菜。飲食上還可以掌握一些控糖技巧,比如吃飯前先吃菜或喝點湯,食物少加工,能整的吃就不吃碎的,多食材搭配降低GI值等等。

2.運動控制,持之以恆。運動是消耗熱量的有效途徑,尤其是餐後半小時或一小時運動,有助於降低血糖峰值。但運動要持之以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沒有效果的。

3.營養治療,預防併發症。糖友們由於飲食限制和長期服藥的原因,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症狀。這時候就需要補充一些營養元素,如維生素B12、硫辛酸、輔酶Q10、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等,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各種併發症。

4.血壓血脂綜合控制,萬無一失。糖友們不應該只盯著血糖看,血壓、血脂、糖化等指標的控制也很重要,與心腦血管疾病、腎病等密切相關。進行綜合控制,定期檢查,才能把併發症的風險降到最低。

5.常喝茶,聽音樂,輔助控制。茶中含有的茶多糖、茶多酚等營養物質對血糖有益,但因其含量有限,所以效果有限,只能起到輔助功效。此外,培養業餘愛好,如聽聽音樂,做做瑜伽,舒緩心情,對血糖的控制也是很有益的。

最後,糖友們可進入我的主頁,私信發送關鍵字【血糖】,免費獲取協和專家講糖尿病併發症視頻哦!

希望本回答能夠幫到大家,小糖碼字手都酸了,記得點贊哦!


糖人健康網


糖尿病已經佔到全國總人口的 9.4%,就意味著一億人有三千萬人患病。

糖尿病風險預測,顯示,在我國,2人中就有一人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控制血糖,管住嘴巴。

下面就是一些管住嘴的小tips:

1 袋牛奶

牛奶可以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對血糖影響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人呢每天食用 一小袋牛奶。

血壓血脂過高的患者建議用脫脂牛奶。

對牛奶過敏的人可以選擇無糖豆漿。也是一樣的。

200g 水果

血糖控制的好的患者,可以買一些水果吃。但注意不要挑選含糖量較高的。

如果想要很好的控制血糖,不能貪多吃水果熬,建議每天食用 200 克左右即可,多次少量食用。

舉例說明,可以吃一個左右的蘋果、橙子。

甘蔗、哈密瓜、西瓜、芒果、冬棗、柿子對血糖影響較大,不建議多吃。

3 份優質蛋白質

由於患者糖代謝阻礙,所以能量很多來自蛋白質分解提供的。

如果吃的蛋白質少了,就容易出現消瘦的現象,這時候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有利於維持正常體格。

優質蛋白質包括:瘦肉,魚、蛋等。

分量為: 1 兩豬肉, 2 兩魚,1 個雞蛋。

腎功能有問題的患者,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食用蛋白。調整用量

選肉原則:儘量選擇魚蝦,雞鴨肉。少吃豬牛羊

4 碗主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人每天吃400 克左右穀物。約等於 3 ~ 4 個飯碗。根莖類,南瓜都算在內

平均分配到三餐,按 1:2:1 的樣子。

控糖最好選擇全穀物雜糧、薯類、雜豆都算在內。

全穀物雜糧:粳米、大麥、燕麥、玉米、糙米、黑米、青稞、蕎麥、小米、黍子、黃米、高粱米、薏米等。

小提示:食物煮得越久,吃後血糖升得越快。

所以烹飪時候注意急火煮,少加水。儘量做乾飯。

500g蔬菜

選擇深綠色的蔬菜,可以用黃瓜西紅柿充當零食。


康復匯


對於平時的時候存在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是在使用的藥物之後血糖得到了有效的降低,那就是說明藥物已經起到了明顯的降糖效果,是可以持續性地使用的。

因為糖尿病對於人體的主要傷害就是持續性的高血糖會影響血管的健康,並且會影響一些周圍組織的健康,所以如果是能夠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就能夠有效地預防因為血糖升高對於血管或者是其他器官形成的損傷。

如果是存在糖尿病的患者,在選擇了一種藥物之後,使用之後可以有效的控制住自己的血糖,比如空腹血糖可以達到3.9到6.1之間,那就說明實現了有效的血糖控制。只要是能夠持續的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就能夠有效的保證身體的健康。

這樣就可以說明在選擇藥物的時候是對症的,能夠起到非常好的降血糖的作用。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除了通過使用藥物來控制血糖之外,通過控制飲食的方法也是控制血糖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

比如平時在飲食上一定要控制一下含糖量過高的食物的攝入,比如說太甜的食物肯定不能直接吃或者是澱粉類的食物肯定是要少吃,因為澱粉類的食物在進入胃腸道之後,通過人體的消化和代謝最終的產物都會轉化為糖分。

並且對於糖尿病患者,平時的時候也需要進行一些適量的運動,身體的適量活動對於控制血糖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家庭醫生在線


糖尿病人在控糖這件事上必須對自己下手狠一些,明知道不能單純靠藥物降糖,所以在飲食治療和運動控制上就得自律了 具體的方法說出來,要記得去執行。


飲食上以低糖、低脂、高纖維為原則。選擇吃含糖量低的水果,並將水果的熱量計算到病人每天攝入的總熱量裡面輕體力,勞動者每日總攝入量不得超過1500千卡,平均到三餐中,吃了水果就得減少主食攝入量。建議每日全穀類及雜豆類代替精米麵,作為三餐主食提供必需的熱量,並同時補充6克的線油靈芝孢子粉利用高多糖成分刺激胰島素的分泌,降低血糖和血壓,每日400克新鮮蔬菜和150克瘦肉,雞蛋及25克牛奶,少鹽少油飲食。不宜吃冷凍瓜果及對胃腸道過度刺激的食物。很多人說自己做不到,說餓,其實這些食物已經足夠提供全天的熱量消耗了,感覺到餓的原因是之前自己吃的太多了。

別等渴了再喝水 天氣炎熱,補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飲水量應該達到1000-1500毫升,超過全天的尿量及出汗總量。如果活動量大,出汗多,還應該補充額外的水分。在炎熱的夏天,糖尿病患者必須養成“定時飲水,不渴也飲”的好習慣。

糖尿病患者出遊注意事項 1、出門要備好降糖藥品,隨身攜帶注射胰島素; 2、飲食注意低糖、低脂、高纖維; 3、遊玩時注意預防低血糖。一旦發生,可以通過喝葡萄糖水或吃糖果、餅乾等食品進行應急處理。 4、注意避暑降溫。不要過度勞累


健康管理小仙人


在談不吃藥降糖的方法之前,有必要重新科普一下糖尿病。

傳統病理學認為糖尿病就是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引發,忽略了壓力、情緒、應激反應等影響血糖的情況而廣受爭議。而且單純依靠血糖指標來判定糖尿病,也會導致誤診情況嚴重。

好在前幾天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剛剛公佈的19版美國糖尿病診斷標準中,將進食不及時、厭食症等由於發生低血糖而引發血糖高的情況,以及焦慮引發血糖高的情況作了重新界定,明確了即使這兩種情況血糖超過標準值,即空腹血糖超過7或者餐二血糖超過11,也不能被判定為糖尿病。新標準中特別指出焦慮引發的血糖高應按照焦慮症來轉診治療。

我之前在多篇問答中指出了糖尿病診斷標準存在的問題,包括美國糖尿病學會ADA,也曾經因為將空腹血糖從7.8降為7,將糖化血紅蛋白6.5作為糖尿病確診指標而飽受詬病,糖化血紅蛋白6.5在我國沒有執行,而在美國則被美國醫師協會聯合抵制,這次19版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算是一次對以往錯誤的重新修正,內容涉及糖尿病篩查預防診斷併發症等多個層面,包括把二甲雙胍從預防糖尿病的藥物中移除,有時間我會為大家詳細解讀新版標準的意義。相信,我國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也會因此發生些改變。

引起血糖高的幾種主要原因:

高糖飲食

糖類食物會引起血糖升高,高升糖食物引起的血糖會更高一些。通常胰島素會隨之分泌,胰島素將血糖輸送到細胞轉化為能量或脂肪儲存,將血糖降低。

短期的攝入糖類食物並不是問題,如果長期大量進食糖類食物問題就可能來了。要知道我們是以米麵等糖類食物為主食的,細胞長期被輸送大量血糖,又沒有消耗能量的去路。細胞體積增大,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會相應的減少,避免接受更多血糖,稱之為胰島素抵抗。此時血糖會居高不下,身體會分泌更多胰島素,企圖降低血糖。血糖超過腎糖閥值時,多餘的糖分也會隨尿排出。

另外,血脂過高時,也會干擾胰島素與細胞受體結合,導致血糖過高,胰島素大量分泌。

情緒

人的情緒主要受大腦邊緣系統的調節,大腦邊緣系統同時又調節內分泌和植物神經的功能,憤怒、抑鬱的心理因素可通過大腦邊緣系統和植物神經影響胰島素的分泌。當人處於緊張、焦慮、恐懼等應激狀態時,交感神經興奮,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同時,交感神經還將作用於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間接地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和釋放,升高血糖。

恐懼、緊張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 壓力、焦慮引發兒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胰島素作用,導致血糖升高; 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等原因導致甲狀腺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突然的驚嚇,外傷引起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

前面說到了美版標準已經把焦慮引發的血糖高篩查了出去,這已經是一大進步。但是還不夠,還有其他原因引發的血糖高沒有被識別。

負面情緒頻發,會被身體當作一種危害,導致應激反應,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糖素都會上升,升高身體血糖儲備。而胰高糖素的分泌增加,也會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與胰高糖素形成拮抗狀態,但是血糖卻並不能下降。

壓力

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大腦為了保證正常運轉,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體會出現低血糖狀況。身體啟動低血糖應激反應,胰高糖素升高,胰島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質以及脂肪都會通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血糖,提高身體的血糖儲備。

如果緊急情況反覆出現,身體會處於戰備(應激)狀態,對血糖的需求大幅上升,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最強的升糖激素),持續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促進蛋白質脂肪通過糖異生作用產生血糖,大量遊離脂肪酸補充進血液,為提升血糖提供原材料。

頻繁面對壓力同樣會被身體當作應激傷害,觸發應激反應。

應激反應

應激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身體通過提高血壓、血糖、能量供應,讓我們可以對外界危機及時作出反應,避免各種傷害。

應激性糖尿病是指在嚴重應激狀態下,胰島素拮抗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長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暫時性糖尿病。

應激性糖尿病又稱為特殊類型糖尿病,歸入繼發性糖尿病類型,以前僅僅特指燒傷、外傷等少數病人等情形,但是現在發現,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顯的應激反應。

在應激狀態下,身體主動升糖,腎上腺皮質激素、胰高糖素大量分泌的狀態下,降糖藥和胰島素都會失效!當應激結束,藥物發揮作用,又會突然導致低血糖,然後再次觸發低血糖應激血糖再度升高!

壓力、緊張、熬夜、失眠、酗酒、高負荷工作、低血糖、負面情緒都是常見的應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引發應激反應而導致血糖升高!

胰島素分泌不足

對於降低血糖最主要的激素,胰島素分泌不足自然會導致血糖居高不下。但是通常情況下,二型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原因,是由於長期胰島素抵抗,胰臟被迫更多分泌胰島素,長此以往引發了胰臟功能減退,然後胰島素分泌不足。

二型糖尿病初期,胰島素分泌不是減少,而是大大增加,甚至增加5-20倍。所以,二型糖尿病來自胰島素相對不足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理論,真實的病因就來自胰島素抵抗。正是由於胰島素抵抗引起胰島素長期大量分泌,才導致了胰腺功能衰退,然後胰島素分泌不足。

一年內的二型糖尿病,由於胰臟功能沒有明顯衰退,逆轉率可以達到七成,如果你是剛剛發現的糖尿病,千萬不要錯過這個逆轉的關鍵時間!

Vista糖尿病調理五原則:

第一,調節血脂

我們在北京延慶的療養院幫助大量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通過減肥降低血脂,血糖可以恢復正常。原因在於血脂高的狀態,身體利用血糖的效率大打折扣。要注意不要吃大量精緻米麵類食物,這種食物升糖過快降糖也快,然後過量的糖會轉化成膽固醇,這才是血脂高從而影響糖代謝最容易被忽視的原因!

脂肪是很多人擔心的,特別是糖尿病也容易造成脂代謝障礙,但是優質油脂的攝入必不可少,亞麻油、橄欖油、深海魚都是不錯的選擇。

糖、脂肪、蛋白質在提供熱量的時候,必須有維生素B的參與,才能夠充分被轉化利用。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有瘦肉、麥芽、啤酒酵母等。

調節血脂避免使用他汀類降脂藥物,他汀雖是一線降脂藥,但是通過抑制血糖轉化為膽固醇的方式,會導致血液中滯留的血糖增加,會引起血糖升高。

第二,定時進餐

糙米、雜豆、魚、肉、蔬菜都要均衡攝入。不要節食,吃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不用太考慮節食降糖,務必讓自己遠離低血糖狀況。

低血糖是一種危險狀況,會引發身體主動升糖動作:胰高糖素提升,肝糖原釋放血糖,用來平衡血糖水平,如果持續低血糖,腎上腺皮質激素、胰高糖素分泌增加,脂肪蛋白質通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血糖,同時抑制胰島素作用和胰島素分泌,大量遊離脂肪酸進入血液,為進一步推高血糖做好原料準備。

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我們經常吃的米麵類食物,由於米麵類食物現在加工越來越精細,缺乏必要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升糖過快,會刺激胰島素過度分泌。糖尿病要避免進食精緻的米麵類主食,增加糙米、粗麵、雜糧和豆類,可以很好的平穩餐後血糖。雜豆和糙米因為富含纖維素或者直接補充纖維素,可以讓糖和脂類緩慢吸收,不會出現血糖和血脂的過山車變化。

第三,篩查並消除應激反應

這一點至關重要!否則身體在應激時急需血糖會大量釋放多種升糖激素來提升血糖同時抑制胰島素作用。導致應激反應的可能情況有:熬夜、高負荷工作、緊張、恐懼、壓力、負面情緒、飲食不規律、頻繁低血糖等,都會引發血糖升高。

壓力與情緒等應激因素對血糖的影響比傳統的認知要大的多!

飲食作息規律,避免觸發應激傷害,注意休息和放鬆!很多人都不懂如何放鬆,即便睡覺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需要學習春山步療和自我放鬆訓練。

春山步療: 餐後一小時緩慢走路,走路時腳跟先著地,腳掌貼地,然後五趾扒地,讓腳趾充分與路面接觸。通過刺激足底反射區,讓身體和情緒等到放鬆,步行時,呼吸方式為兩吸一呼。

第四,注意檢測血糖

這是血糖調控和觀測應激的常用方法,空腹血糖高、血糖異常波動都可能意味著應激反應的存在。同時又不要過於強調低血糖,要明白糖尿病人需要的血糖要高過一般人,只有消除了應激反應和其他原因導致的胰島素抵抗,血糖自然會回落。糖尿病切忌通過藥物胰島素過度降糖,妄圖將血糖一步調節到位,結果往往欲速不達。

如有的醫生建議節食,建議運動降糖,建議血糖嚴格控制,卻不懂防範低血糖風險,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即使口袋放兩顆糖,也抵擋不了低血糖對身體的傷害,當感覺低血糖,傷害已經發生。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發生低血糖的情況,每一次低血糖都會觸發應激反應,都會使下一次低血糖更容易出現,也會使血糖儲備變得更高。這就是為什麼普通人血糖2.8以下才會低血糖,而糖尿病人血糖3.9就會低血糖,有的應激反應嚴重的人,甚至血糖降到5就會低血糖!

第五,堅持腹式呼吸

缺氧與有氧,糖代謝獲得的能量有19倍的差異!很多人呼吸太淺,前半口氣還沒進去,後半口氣已經吐出來了,沒有實現氣體交換,身體實際處於長期缺氧狀態。能量不足也會導致身體主動升糖!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有疲乏無力的症狀。練習吸氣時鼓肚子,可以滿足足夠的氧氣供應。足量的氧氣可以幫助身體實現正常代謝反應,讓能量充足同時減少了對身體有害的代謝廢物。

現在更多的糖尿病患者並沒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卻普遍有疲乏無力等能量不足狀況,說明更多的是血糖代謝問題和能量利用問題。嚴格來說,缺氧也是一種應激刺激因素,在緊張、壓力狀況下更容易出現肌體缺氧,也會引起身體升高血糖,單純降糖可能會加重能量不足惡化病情。

初期,腹式呼吸不容易堅持,可以每隔半小時起身活動一下,做幾個深呼吸,也是不錯的選擇。(順便提一下,本次美國新標準中,也建議每隔半小時活動一下。不過該建議比我的指導原則晚了十年)

補充:低碳飲食

拋棄“唯藥物論”,即使多年的糖尿病也可能通過低碳飲食逆轉!

2017年的《柳葉刀》和2018年世界糖尿病大會都有低碳飲食逆轉糖尿病的案例分享。

最著名的事件是2018年6月13日,英國國家服務醫療體系(NHS)宣佈,支持下屬8000家醫院用低碳飲食來治療糖尿病。這個最初由糖尿病康復網站推出的低碳生酮治療糖尿病的方案,榮獲英國2016年【積極社會影響】榮譽。

到目前為止,總共有326000人參加了這個免費的低碳飲食項目。60%糖尿病患者病情減輕,94%患者用藥量減少,平均糖化血紅蛋白下降1.3,平均年花費減少7000元,部分糖尿病患者逆轉。

隨後,澳大利亞糖尿病學會在18年8月、美國和歐洲糖尿病協會在18年10月都認可了低碳飲食成為“治療”糖尿病的方法。

低碳食譜舉例:早餐煎雞蛋,煎培根,喝咖啡配稀奶油,和蔬菜沙拉。中午牛排或燉五花肉,青菜,晚餐吃黃油煎雞柳,炒花菜,水煮青菜,脂肪攝入不足增加椰子油。

這個飲食食譜僅僅是舉例,不作為糖尿病調理建議,由於糖尿病在調理初期有一定風險,不建議盲目嘗試,需要在專業的醫生和營養師指導下進行。

最後,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錯誤的生活習慣導致了身體對血糖的高需求,而你所用的藥物可能更進一步加快了這種趨勢,如果你願意停下來,聽一聽身體的聲音,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你會發現,血糖紊亂狀況很容易改變。

關於糖尿病精細調節,應激反應,生酮飲食等內容,可查看我的悟空問答。Vista從事慢病康復多年,多種慢病的調理方法都在我的問答。有血糖問題,在評論區留言。

vista專注非藥物調理,給你的都是乾貨!本文是在悟空的537個回答


vista營養師


糖尿病除了吃降糖藥,還有什麼降糖方法?

控制血糖的方法有很多種,首先要積極的控制飲食,也就是規律飲食,控制高糖食物的攝入,不要暴飲暴食,少吃甜食以及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改變飲食習慣,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以及飲食規律。

還有積極的運動,有規律的運動,每天堅持運動1個小時左右,長期下去有助於降低血糖。

在積極控制飲食以及增加運動的情況下,可以口服藥物控制血糖。口服藥物包括磺脲類降糖藥物、二甲雙胍類藥物以及a-糖苷酶抑制劑或者增敏劑,這些藥物都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在口服藥物控制不好的情況下,可以應用胰島素來治療。

感謝您閱讀本文,若您贊同文中觀點,就賞個贊,關注{三諾講糖},如有疑問請邀請我回答!


三諾講糖


糖尿病控制血糖方面,除了按時使用降糖藥外,還要注意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即通過生活方式干預來平穩血糖。

飲食方面,要注意營養均衡,避免攝入過量。主食要粗細搭配,玉米、燕麥、蕎麥、紅薯、山藥、紫薯等粗雜糧和雜豆可以替代一部分精米精面。多吃各種新鮮蔬菜,如白菜、紫菜、芹菜、香菇、木耳、海帶、黃瓜、西紅柿等,可以增加飽腹感,延緩餐後血糖升高,並且有潤腸通便的效果。

適量的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血壓等。糖尿病患者可每天進行30分鐘左右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步走、跳舞、騎自行車、健身操、慢跑、游泳等,每週至少運動5天,運動時達到微微出汗、微微氣喘的程度即可。在餐後一小時運動比較合適,從吃第一口飯開始計算。

戒菸限酒,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少熬夜。調節好自己的心態,避免情緒大起大落,笑口常開。


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的控糖主要是兩種:一是減少糖分攝入,二是加強體內糖代謝功能。

減少糖分攝入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就是少吃糖。而加強體內糖代謝功能,目前比較多人使用傳統的內科治療方法,降糖藥和注射胰島素都能短期內穩定血糖,但有個很大的缺點是不能根治,需要一直服用。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糖尿病的治療也得到突破,對於某些因為重度肥胖而引起的2型糖尿病患者現在有了更好的選擇,就是糖尿病手術。外科手術能夠同時達到減重降糖雙重效果,而且對糖尿病的治療效果起到逆轉病情的作用,一般通過手術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都能停用藥物並且能長期保持穩定的血糖。


吳良平醫生


糖尿病是一種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平時不僅需要靠藥物進行治療,生活方式的調理也是尤為重要的。


那麼,糖尿病患者應該採用哪些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呢?

1.注意飲食結構

糖尿病患者應該保持飲食中各種營養成分的均衡攝入,脂肪應占總能量的 20%~30%,碳水化合物應占總能量的50%~65%。另外,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可佔供能比的15%~20%,保證優質蛋白質比例超過三分之一。除此,平時的飲食中要少油少糖。


2.控制攝入的總熱量

糖尿病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既能控制好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也能滿足飲食中各種營養成分的攝入。同時,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應進行減肥,以減少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戒菸戒酒

不推薦糖尿病患者抽菸,抽菸會加速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而飲酒會抑制肝臟糖異生,可引起糖尿病人低血糖。如果一時無法戒酒,要嚴格限制酒量,女性一天飲酒的酒精量不超過15g,男性不超過25g(15g酒精=3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45mL蒸餾酒 )。


4.合理運動

運動在糖尿病的生活方式調理中佔據著重要地位。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適合自己的運動計劃,運動前最好進行心肺功能和運動功能的評估。每週至少進行150min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打太極拳、騎車、乒乓球、羽毛球和高爾夫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