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歐洲抗疫遇“浪漫”與“務實”選擇題,華人支招平衡之道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如何防控是頭等大事。在各國應對中,歐洲抗疫卻遭遇“浪漫”與“務實”抉擇。

傳統禮儀該不該為防疫“讓路”

疫情當下,公共場所要不要戴口罩,貼面禮儀該不該繼續,是很多歐洲人要面臨的選擇。在意大利華文媒體人華嘉顏看來,要讓傳統禮儀為疫情“讓路”,當地人還難以適應。“該不該戴口罩”背後有文化的差異,“意大利人對口罩的觀念向來是‘生病的人才需要’”。華嘉顏向記者表示,雖然羅馬等地陸續出現確診病例,街頭已有人戴起了口罩,但數量還是較少,民眾日常也與平時沒有明顯改變,一切照舊。

北京姑娘歌子在意大利從事美學研究工作,她解釋說:“東西方理念有很多地方是相反的,東方人戴口罩為保護自己,西方人則為保護他人。身體健康者不應‘搶’患者的應急物資,是他們一貫接受的教育觀念”。

中國留學生高小琑已在馬德里求學6個年頭。她向記者介紹,與歐洲其他國家類似,西班牙的官方說法同樣不鼓勵民眾使用口罩,也沒有明令禁止民眾不得在公共場所與他人進行身體接觸,如握手或親吻等。“深厚的社交禮儀或許已根植於歐洲人心底,一時間確實難以改變。”

“佛系”防疫背後是心態問題

德國也是受疫情影響較深的歐洲國家之一,在德國生活近七年的中國女孩BoBo用“佛系”一詞形容德國的疫情應對。

德國官方近期加強了對民眾安全防護的建議,比如有發熱狀況最好在家自行隔離,“但政府不會強制要求民眾待在家,這與該國傳統有關。此外,德國人自認身體素質好,感覺‘中招’幾率很小,防護意識不太強。我身邊的朋友依然會帶著孩子去博物館參觀或去球場踢球,十分淡定。”在漢堡從事諮詢工作的BoBo解釋說,“我覺得德國人防疫‘佛系’背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心態問題。”

身在法蘭克福的自媒體創業者John Zhang也有同感,他的德國同事這樣評價當地疫情應對:“從數據上看,新冠肺炎並不比流感更嚴重,德國人也沒有戴口罩的習慣。”至於何時才算嚴重?這位德國同事說:“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疫情,我也想象不到。”

從中國應對中找尋破題答案

歐洲防疫遭遇“浪漫”與“務實”抉擇難題,華僑華人在表示擔憂的同時也呼籲,從中國應對中找尋破題答案。

“中國的防疫措施能根據疫情變化迅速調整。隨著疫情逐漸穩定,政府又及時有序推進各地復工生產,包括採取‘雲’辦公等有創意的辦法。值得歐洲借鑑。”John Zhang說,德國也是個務實的民族,總理默克爾在工作會面中會微笑拒絕對方的握手禮,這也得到了對方和所有人的理解,也是給德國廣大民眾提了個醒。

旅居意大利的北京姑娘歌子認為,西方國家很難做到中國這樣的防控力度,這讓意大利無法完全照搬中國經驗。在羅馬生活了10年的華嘉顏說,隨著疫情愈發嚴重,意大利人的觀念也開始鬆動,已有高級官員表示,疫情當前,“這種禮儀(貼面禮)不合時宜”,或許現階段意大利人該試著不要有太多接觸,甚至不要握手,只是相互示意,這將對疫情防控更有益處。(原標題:歐洲抗疫遇“浪漫”與“務實”選擇題 華人支招平衡之道)來源:中新社


安卓用戶,可在各應用商店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