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求問:為什麼我在看完一些名著和專業類書籍後並沒有感覺到自己有收穫?

SmileyMaggie


這個問題應該從幾個方面去理解。看書是看過了,在看書的過程中,有幾件事是必不可少的,你做了幾件?

其一,就是要一絲不苟的作好讀書筆記。尤其是在重要的章節,重點的段落,令人感動的句子,能夠使人醍醐灌頂的道理,自己看後的感受和體會。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要認真的作好每筆的記錄。

其二,就是在看書的時候,哪個地方對你有些啟迪?哪個地方令你開悟?哪個地方給你一個方向?使你看到前方的光明?俗話說"不僅要學到,重要的是悟到 "。就是在看書的時候,要開動腦筋,展開聯想,千萬不要"水過地皮溼"式的一漫而過,否則就一事無成了。

第三,要有讀書的體會。看完一本書的時候,要有自己的讀書體會,最好是形成文字的體會,寫出之後可以檢查自己的想法,自己有些什麼收穫。如果這些工作都做了,你就絕不會看書什麼感覺收穫都沒有的。學習是很快樂的,又是很辛苦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點滴積累,百鍊成鋼。

謝謝悟空問答平臺!謝謝大家的鼓勵支持!





封護勝463


分享下我的讀書經歷,


第一個階段 沒有感覺,痛苦太多了

36歲前,讀書基本沒什麼感覺,那時候,我讀的最多是雞湯類的書,為了自我療愈,就是你說的那種狀態,讀再多也沒感覺。分析了一下原因,

1. 感知力太弱,只能感知痛苦,痛苦塞滿了我的空間,其他東西進不來。

2. 感覺書裡的內容對我無效,比如《吸引力》、《遇見未知的自己》、《男人來自金星,女人來自火星》、《高效能人士的五個習慣》,看完就完,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

3. 感覺“別人能做到,我做不到,我是不行的”,充滿了自我否定,活在自卑的漩渦裡。

4. 小學中學大學讀的書很多,大學對我來說,感覺也白上,因為沒有幸福感,我做一切事情都是為了被愛和追求幸福感,上學對我是折磨,痛苦。


第二個階段 有點感覺,依然做不到

我36歲才結婚生孩子,1年後婚姻危機,面臨離婚,冷戰,極度痛苦抑鬱。於是找心理諮詢師,開始研究我自己痛苦的根源。

1. 我又開始讀書,目的是尋找原因,想在書裡找真相,因為外面世界沒有人能理解我。

2. 我當時專門讀心理學,《非暴力溝通》、《少有人走的路》、《新家庭如何雕塑人》、《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薩提亞治療實錄》、、、、、、、

3. 因為找心理諮詢師諮詢,對自己的問題有點覺知,感覺是自己導致了自己的問題,但是依然痛苦,無法擺脫痛苦。


第三個階段 讀書很有感覺

2018年,我開始了自我療愈,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釋放從小到大的受傷事件的情緒,與自己和解,這個階段讀書很有感覺。

1. 我報名了心理諮詢師的考試,系統的學習了心理學,邊療愈自己,邊學習理論,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2. 這個時候,我感覺我之前讀的書有點用了,我可以操作"非暴力溝通"了,那時候沒感覺做不到,因為負面情緒太多,堵塞了我的全部感知空間。

3. 這個時候,我讀了武志紅《巨嬰國》、《與神對話》、路易斯海《生命的重建》、林文采的《心理營養》、重新又讀了《吸引力法則》、《遇見未知的自己》,這個時候,我讀的東西全部能讀懂,甚至有批判性思維,能夠找出書裡不盡完善的地方,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了。

4. 這個階段的感知力已經大大擴充了,不僅僅能夠感知自己的痛苦,還能感知別人的痛苦,擺脫了受害者情結。


第四個階段 讀書有收穫了

2019年,我加入樊登讀書,陸陸續續聽了很多書,這個我讀書的一個轉折點。

1. 《窮查理寶典》這本書對我影響巨大,查理芒格和巴菲特都是極愛讀書的人,是“長著兩條腿的書架”,查理芒格說加州理工和哈佛法學院都沒有幫到他,都沒有提供有價值的東西,他真正的智慧是讀書獲取的,我從這裡知道讀書對一個人的價值,對讀書一發不可收拾。

2. 這個階段我又讀了《非暴力溝通》並且能夠找出裡面的不完善之處,批判性思維,我感覺我讀書升級了。

3. 這個階段我讀一本書,寫一篇讀後感,並且能夠應用書中所學,這個階段讀書非常非常有感覺,我感覺我的人生充滿了希望。

4. 我愛上了寫作,我發現了我的很多天賦,不斷的寫作,盤點自己,輸出自己。


第五個階段 我愛上了讀書

2020年我加入了弘丹寫作訓練營,我的讀書又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因為熱愛寫作,學習寫作技巧方法,對自己有了新的認知,感覺自己越來越無知,需要學習的太多,這個時候如一個吸水的海綿。

1. 這個階段,讀書會做思維導圖,提升了邏輯能力。

2. 這個階段,會摘錄書裡的金句和案例,成為我寫作的素材來源。

3. 這個階段,讀書的速度越來越快,幾個小時可以讀一本書,讀書有了目的。

4. 這個階段,知道什麼是精讀和泛讀,哪些書要精讀,哪些書要泛讀,哪些書需要一頁頁的讀,哪些書利用碎片時間聽書。

5. 這個階段,感覺書籍簡直是寶貝,一天不讀書就難受。

6. 這個階段,開始研究如何高效讀書,高效學習,吸收內化、實踐,學以致用。

7. 這個接單,開始擴充閱讀範圍,比如經濟學、自然科學、、、、、自己的好奇心越來越大,,,,,愛上讀書,人生從此沒有孤獨和無聊。


總結

從讀書沒感覺到一天不讀書都不行,到讀書寫作成為終身要做的事情,這其中發生了很多事。總體來說,

1. 讀書跟自己的經歷有關,有些經歷你沒有,無法與作者產生共鳴。

2. 負面情緒多的時候,什麼都無法吸收,負面情緒是巨大的阻力。

3. 你需要明白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對讀書效果有影響。

4. 讀書需要實踐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否則讀完就完。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心理有阻力,需要先清除阻力,否則沒有空間吸收。


luckysolucky


我也常有類似的心理感覺,書好像白讀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與此同時,讀過的書給難忘的感覺,一直在腦袋裡回放。因此,我總是急不可耐的想去做點什麼。於是,我做了下面的一些事情。


1、抄寫書籍。我會選擇一些晦澀難懂的書籍抄寫,比如《西西弗神話》《道德經》等。這是一種很笨的方法,但是能夠靜心,再去逐漸理解。


2、讀書筆記。我曾經有很多年信奉“書籍不能弄髒”,也就是不能亂寫亂畫、保持書籍潔淨。現在看來是非常不明智的,讀書筆記不僅能夠記錄下當下的理解和心情,來日再看,或總結也是非常好的感悟。


3、多讀相關書籍。意思是如果你讀馬爾克斯的小說,不要只是讀《霍亂時期的愛情》,要去了解馬爾克斯的生平,階段性的讀他的作品,不要只是去讀一部作品。假設只去讀《霍亂時期的愛情》,那麼,極有可能難以理解他的思想和筆風是怎樣形成的,某種意思上算是白讀了,就像走馬觀花的三日遊旅客。


4、構建閱讀網絡。比如,你讀馬爾克斯,我建議你不僅僅是讀馬爾克斯,你可能會從他的生平了解到他的一些作家朋友,那麼請你務必要去多瞭解一些。以此類推,構建自己的閱讀網絡。


綜上所述,雖然真的很辛苦,但也挺受用。


高覃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要用心去看書,走馬觀花不行呀!智者勤,能者達,勞者獲,勇者勝,專者精,聰者規,備者福,豐者喜,足者樂,學者升,創者生,謀者順,才者博,悟者通,曉者知,誠者靈,舍者得,思者明,慎者行,器者捷,望者空,慮者密,缺者補,群者義,廉者安,信者盛,諾者守,容者大,謙者禮,忠者穩,忍者興,錯者改,危者變,險者避,潔者輕,進者取,退者闊,難者幫,急者救,奸者懲,惡者除,叛者誅,犯者監,騙者罰,偷者關,搶者斃,狂者亡,縱者悔,多者賤,少者珍,守者落,貪者獄,拐者滅,坑者失,蒙者丟,賭者敗,困者助,貧者扶,懶者窮,浪者恥,節者榮,合者貴,和者諧,誠者盈,正者鋼,善者揚,仁者敬,老者尊,幼者愛,慈者美,孝者幸,律者強,俗者隨,恆者成,堅者贏,志者壯,強者銳,德者重,王者聖,適者存。


蒼穹新能源


我相信你已經看到過很多次《如何閱讀一本書》,書很好。但它是很久之前的書了,所以我推薦的書是《讀懂一本書》

這是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的讀書方法。很多人都在說《如何閱讀一本書》,那我就給你看看這個,或許你可以用來互相印證。

  • 用思維導圖代替劃線。

劃線會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但根據《認知天性》那本書的說法你越痛,當你的記憶產生摩擦。你感到痛苦。這個時候你反而忘不了。

  • 成為知識的傳播者。知識會用進廢退。

一個國王如果不好好治理他的國家,那麼他老百姓會造反,離他而去,一個人如果不用他的知識,他也會遺忘知識。最後變🉐一問三不知。

對書籍進行分類:

  • 文學作品需要你沉浸式的閱讀,拓展你的知識邊界
  • 工具說需要你活學活用。解決實際問題。

讀時:一本書中最重要的八個節點:

  • 你覺得作者提出的觀點是否被界定清晰?
  • 是否瞭解到這個問題的嚴重?
  • 是否讀到某個地方感覺,語言解釋🉐非常符合你的心意。或讓你感到意外。
  • 這本書的轉折關係/遞進關係在哪裡?
  • 通過這本書你是否能從另一個角度解釋這個問題。或者從不同的側面彰顯它的內在價值。
  • 當出現轉折關係後,要重視轉折後的內容。
  • 重視書中的奇聞異事。這能成為你的社交貨幣,培養你的趣味。
  • 你感受到閱讀衝擊你的靈魂的時候。

讀後:我稱他為新十一條

  • 這本書到底能幫助我解決什麼問題?再次界定,或許這是這本書幫你解決了一個你想不到的問題,而沒有解決你本來想解決的問題。
  • 作者賦予他的使命是什麼?
  • 這怎麼論證賦予這個使命的?
  • 他提出了一個怎樣的假設/預想
  • 整個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回顧,燒腦時刻
  • 推理的過程是怎樣的?
  • 怎麼獲得了這個證明證據?(發生了什麼什麼事兒?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等等。)
  • 最後我們得出了一個怎樣的結論?
  • 這個結論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 我能不能準確的把握這本書的真正含義理解這本書。
  • 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這本書的真正含義?且表達清楚。語言有趣,信息準確度高。
  • 能不能讓那些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聽我講過之後有讀這本書的慾望?我能不能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在我表達的過程中,我的邏輯能力和對他人的善意是否一直存在

現在你面對一個問題:就是有很多人向你推薦讀書的方法。而你要從中汲取精華,去除糟粕,形成自己的風格。

這些是我通過原書,學到的一些方法,我想說。讀懂一本書很好。《如何閱讀一本書》也很好。但你要形成自己的風格。以後才不會處處問人。

我建議你看看各個回答。然後汲取其中的精華自己畫個關於讀書方法的

思維導圖人總是對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很喜歡。

如果別人的方法不靠譜,那就自創武功吧

要想練就絕世武功就要忍受常人難忍受的痛。

歡迎在下方留言,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我是助推,讓知識穿過肉身,接受現實生活的拷問。


助推思考白說


答:看名著和專業書籍沒有收穫主要是你還沒有入門,在門外徘徊,或者閱讀次數不夠,深度思考不足。

就拿四大名著其中的西遊記來說吧,無數人看過西遊記,西遊記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看的是熱鬧,比的是法術高低,斗的是正邪善惡。聰明人看的是成功的訣竅,無數管理專家研究西遊記,研究團隊合作精神,研究團隊使命。不同的人讀西遊記,會有不同的感悟,得出不同的結論,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多次閱讀西遊記,體會到了看西遊記的四個層次。

  第一層,形。這是所有看西遊記的人都能看得到的那一層。所有的情節,從孫悟空大鬧天宮到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所有的故事各不相同,所有的故事精彩絕倫,所有的故事千古流傳,無需一一闡述。

  第二層,神。神是什麼?是邏輯,是順序,是合理性,是懂人心,是通人性。無論是取經團隊角色的安排、心路歷程,還是外圍佛、仙、妖、道、魔、怪、獸及各色人等的言行舉止,都符合各種角色的特徵,可謂是佛說佛話,仙幹仙事、妖現妖法、魔展魔道。降魔除妖是眾心所向,打破常規是能者所願,維持穩定妥協平衡又是為政所繫。

  第三層,魄。魄是魄力,是勇氣,是膽識,是毅力,是擔當。唐僧接到唐皇的詔命,毫不遲疑地接下取經使命,沒有猶豫,沒有畏懼,根本就沒有一絲半點的做SWOT分析:沒想自己的優勢是什麼,沒想自己的劣勢是什麼,沒想自己的機會在哪裡,沒想自己的挑戰有多少。歷經一難又一難,次次都是生死關。每過一劫,不是想到退縮,而是看到離目標更近一步,堅定的信念從未有過半分動搖。唐僧以無所畏懼的勇氣、堅忍不拔的毅力,堅定不移的信念,堅強不屈的意志,引領整個團隊齊心協力,攻堅克難是貫穿西天取經全過程的取經精神。

  第四層,魂。西天取經的魂是什麼?西天取經的魂在哪裡?西天取經的魂是愛。具體體現在:

  (1)佛祖對眾生有愛。唐僧起先並不知道西天有大乘佛教三藏經可取,是如來佛祖安排觀音到長安點化,三藏大乘佛教可以普度眾生,脫離苦海,才引導唐僧決意西行。正是因為佛祖想傳經於東土,傳播對眾生的大愛、至愛,起心動念為成就眾生的博大胸懷,才有了唐僧西天取經的任務和使命。佛祖普度眾生的大愛之心是取經的基礎和根源。

  (2)唐僧有度人之愛,愛眾生度眾生的心願本身就有,無需外力勉強。正是因為唐僧堅信取經可以度人,所以才會有無所畏懼的勇氣、堅忍不拔的毅力,堅定不移的信念,堅強不屈的意志,去面對和克服一次次的生死劫難。起心動念為眾生是唐僧西行的最大精神動力。

  (3)佛祖對取經團隊有愛,有成就之心。取經團隊每個成員都是前世今生曾經犯過錯的,佛祖通過觀音言明取得真經可以得成金身,成得正果。是佛祖選定了唐僧,但並沒有選定大吉,是佛祖通過觀音安排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為了考驗團隊的信念和毅力,實際上,有不少次的險、難甚至是佛祖和觀音的刻意安排。通過讓佛界、天庭、仙界、人間都知曉取經一事,讓取經團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觀音全程跟蹤,不斷點化,甚至佛祖也多有指點,親施援手,確保取經團隊遇難不難,遇險不險,準確地說,西遊記明裡是取經記,暗裡是佛祖的送經記。

  佛祖是取經送經的總設計師,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取經是一場有驚無險的挑戰,只要唐僧有無所畏懼的勇氣、堅忍不拔的毅力,堅定不移的信念,堅強不屈的意志,取經路上再大的困難,再多的險惡也都會一一化解。

  你有多少愛成就多大的事,唐僧做了證明。你愛多少人就有多少人把你托起,佛祖為眾生所託就是最好的詮釋。

以上是我讀名著的一些體會,希望能夠幫到你。


我是方炎飛,長期專注經營績效,期待與你互學共進。如果你也贊同我的回答,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謝謝!#萬眾一心抗擊新冠肺炎##在家辦公日記#


方炎飛績效方言


我把專業類書籍和休閒小品文歸為硬菜和流食。

硬菜是要用力咀嚼的,咀嚼完了,還要胃液的強力消化,然後有營養的轉化成身體所需的能量,沒有營養的渣子經過腸道變成大糞排除體外。

流食就當水份補充了,營養是有的,但它給不了身體很大的能量,就像吃饅頭和稀飯的區別,你吃兩個饅頭幹一上午活還不會餓,但喝兩碗稀粥什麼活不幹,一上午過去就餓的飄乎了。

所以功能不同,所用的時效也不同,但開卷有益,一個身體需要正常的運轉,硬菜和稀湯都是不可或缺的,需要什麼就補什麼吧,關於讀書,我覺得還是要多方涉獵,只是有些需要反覆的琢磨,反覆的閱讀,慢慢的吸收消化。但作用肯定是不同的。


優雅如墨


我讀書有三個要點,第一要帶著明確的目的讀書;第二要快速翻完一遍後找到重點和自己最關心的內容;第三是要在第一遍速讀之後寫一篇讀書筆記,並與同事、朋友分享

其中,寫讀書筆記的過程非常重要,它是我的讀書秘籍。今天晚上的會員語音「寫作之路」,我會講一下這部分內容。並且,我會講一下,為什麼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開始自己的「寫作日更之路」。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同樣的書,為什麼別人讀了就可以信手拈來?自己讀了感覺像沒讀一樣?」本質上,這是讀書方法不對。

以前我也是如此,喜歡漫無目的的看書,什麼大學生必讀的100本書,豆瓣top250,大咖推薦,我都下到Kindle裡屯著。可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有一半的書根本沒看,剩下的,要麼翻幾頁看不下去,要麼看完了記不住。



小李同志講八卦86


我們讀到一本難讀的書時,總希望它能啟發我們,結果往往卻不盡人意。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也許我們該反思自身閱讀行為的“差錯”了。是閱讀方法有問題,還是我們思考的方法不對?24.5萬字的暢銷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介紹了我們讀者應掌握的閱讀技巧、方法、閱讀所應具備的視野,建構體系完備的閱讀方法論,真正地教會我們如何把一本書充分轉化為我們腦中的知識。

一份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思維導圖幫你快速建構這本書的理論體系,如果準備讀此書,可作為本書的導讀來使用。如果已經讀完,那麼請把這份思維導圖看作這本書的精華吧,在實際閱讀應用中,把它作為精華的方法和技巧銘記於心。

如何閱讀一本書思維導圖

一、《如何閱讀一本書》概述

概述是用本思維導圖梳理的本書的大致內容提綱。書中主要講了閱讀的活力和藝術,閱讀藝術就是一個憑藉著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閱讀應該是主動的,而且往往是我們越主動,效果越好。然後,作者提出閱讀四層次理論,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其他內容都由它來展開。

《如何閱讀一本書》思維導圖還把第一篇第五章“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的重要內容提煉出來,在閱讀中應不斷自我提問,才能有所思考,告訴我們關於做筆記的方法,對我們檢視自身閱讀行為,提高我們大腦對閱讀內容的吸收率和轉化率有很重要的幫助。

《如何閱讀一本書》概述

二、閱讀的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

閱讀的層次是漸進的。高的層次包含了低的層次。

第一層次的閱讀為基礎閱讀(elementary reading)。也可稱做初級閱讀、基本閱讀或初步閱讀。一個人只要熟練這個層次,就擺脫了文盲狀態,熟練的過程中還可以學習到閱讀的基本藝術,接受基礎閱讀訓練,獲得初步閱讀技巧,就如同我們小學閱讀理解的水平。

第二個層次的閱讀為檢視閱讀(inspectional reading)。就是抓出一本書的重點,即大致瀏覽本書的內容。但在短時間內通常很難掌握一本書所有的重點,你的目標是從表面去觀察這本書,學習到這些“表面內容”的一切。

第一、第二層次的閱讀被稱為淺層閱讀。

閱讀的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

三、閱讀的第三層次

第三種層次的閱讀為分析閱讀(analytical reading),如果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就要做到全盤的閱讀、完整的閱讀,也就是用“你能運用良好的閱讀方式”閱讀,這是我們準備進入深度閱讀的一個基本層次。

關於分析閱讀各個階段有許多作者提煉出來的十五條“規則”,都在這張思維導圖中清晰可見。如果我們都在閱讀過程中遵循這些規則,我們的思考過程也會少走許多彎路。

(需注意的是,以上這些閱讀規則並不適用於閱讀小說或詩集,這是書中的觀點;掌握閱讀文學作品的技巧,詳見後文內容)

閱讀的第三層次

四、閱讀的第四層次思維導圖

第四種是最高層次的閱讀,為主題閱讀(syntopical reading)。這是所有閱讀中較複雜、系統化的閱讀:閱讀者會讀很多書,並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的相關之處,找到一個或多個共同的主題。簡言之,主題閱讀,就是把同一個主題下的多本書進行分析閱讀,相互比較、取長補短的過程。通常我們撰文、查找資料等就要求我們進行主題閱讀。

在進行主題閱讀時,我們要明確兩個較為關鍵的要求:

①對一個特定的問題來說,所牽涉的絕對不是一本書而已。

②就總的來說,應該讀的是哪些書?

這就需要我們精心選擇了。本章節重點應把握主題閱讀五步驟,以及主題內容的精華摘要。

閱讀的第四層次

五、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本篇介紹閱讀各個不同領域的書籍有不同的方法。

分為六大研究領域,一類書目。分別是

◎如何閱讀想象文學

◎如何閱讀故事、戲劇與詩

◎如何閱讀歷史書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如何閱讀哲學書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以及:如何閱讀實用型書籍每種類型的書籍都有不同的成書特點,術業有專攻。因此,在閱讀專業性較強的書籍時,運用思維導圖所整理出來的方法閱讀,會事半功倍。書中還提出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觀點,比如“任何實用性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

“閱讀抒情詩的第一個規則是:不論你覺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氣讀完,不要停。”

“閱讀社會科學作品困難的地方在於:事實上,在這個領域中的作品是混雜的,而不是純粹的論說性作品。”等等。這些主要的觀點,在該思維導圖中均有體現。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閱讀也需要我們不忘初心。我們在閱讀前,必須要明確一個清晰的大目的,當我們進入狀態,能夠層層遞進之後,再不斷實現那個大目的中的小目的。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閱讀的過程中迷失。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系統的知識,裡面從開頭到結尾,會包裹一個人的智慧結晶。這點不同於那些乍看很有道理,但卻經常用不到的碎片化知識。系統的知識不容易忘記,也更方便保存,它會作為你吸收碎片化知識的基石,以保持你知識河流的流通性。而我們就需要有諸如Mindmaster這類輔助記憶的利器,時時刻刻保持我們得之不易的系統智慧。








OG就是阿順


我覺得可以改進一下讀書的方法。讀書時手上不拿筆,基本讀完等於白讀,只能記得少數片段,更別說學到什麼,怎麼運用了。

對於非虛構類書,目錄是書的基本框架,可以看出作者的思維佈局。你可以在目錄上做記號,哪個是你比較感興趣的,你有什麼疑問先寫在旁邊,帶著問題先去看自己感興趣的章節。有時因為沒有從頭到尾連貫地閱讀,為了尋找來龍去脈,更能調動大腦的主動思考。這個可以試過之後根據自己的偏好去調整。通常一本書讀一遍肯定不夠,第一遍粗粗掃一遍,挑出興趣、疑問、重點……做好記號;第二遍挑重點仔細讀,必須做筆記;讀完了還可以同領域其他作者的書瞭解一下,聽聽高質量讀書平臺對書的解讀 對照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寫一篇書評。

其實虛構類書籍讀法也差不多,可以多加一個內容,把自己喜歡的片段蒐集記錄,當做模板學習。同樣看完也去聽聽別人的解讀,有時光是對一本書的解讀就寫成了另外一本書,比如《小王子的領悟》是對《小王子》的解讀;楊照也專門寫過一本《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這類書挑靠譜的作者的讀一讀,每個人的感悟不一樣,都能受到很多啟發,多維度思考。

關於筆記,是另一套需要專門學習的技能。可以找找相關課程,比如怎麼用印象筆記搭建寫作系統。會用這些工具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幫助,只有自己用了才能體會。

總之,讀書要當成一個系統工程,完整地走完一個流程,對自己的提升是全方位的,不能把一本本書孤立地看完了事。但這樣做剛開始可能會比較慢,需要耐心和長期堅持。

幾本關於閱讀方法和學習的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