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年級的孩子太懶惰,有什麼好的招數?

蘇小塵102


前兩年我也遇到一個依賴型人格的學生,是初一年的女生,我直接告訴她媽媽,你女兒很麻煩,你要做好心理準備,她媽媽以前在國外,這個學生由爺爺奶奶帶,大部分由爺爺奶奶帶的孩子都會出比較多的問題,典型的特點是無規矩,懶惰等等,她媽媽沒辦法把這個學生接受過去,因為小時候是由爺爺奶奶帶,心理對媽媽是比較排斥的,她媽媽告訴我,她懶惰不單單是不洗襪子不洗碗不洗衣服,而是到了不洗臉不刷牙地步,為了躲避洗臉刷牙,甚至只把毛巾蘸一下水又掛上去,牙刷蘸一下水,又放到杯子裡去,她媽媽沒辦法只好把她帶到她房間裡一起住,以便監督。

所以,如果一個一年級的孩子的懶惰用是一個“太”字,我就有些為你擔心了。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人這麼懶惰,肯定是有人允許他懶惰,這個人或者說這些人可能就是撫養人,這個撫養人的特點是勤快,一個家庭,如果有一個懶惰的人必定有一個勤勞的人,這樣的一個孩子,雖然有時候在學校裡表現出不愛學習,圖輕鬆,各種需要對抗自己的的活動能不做就不做,但是老師解決起來並不容易,因為他的病根是在家庭,這個家庭裡縱容他懶惰的人要先教育,要認識到懶惰對子女巨大的危害,家裡的事情不斷讓他參與,尤其是小孩子自己的事情要不斷地引導他去獨立完成。這樣學校的工作展開才會容易。

啃老族的培養也不是一日之功,也需要啃老和被啃的人通力合作才能製造出來。


門前海藍藍


一年級的孩子太懶惰?你是指哪些方面呢?如果是說學習寫作業拖拖拉拉的話這很正常。畢竟從幼兒園的玩玩鬧鬧一下變成規規矩矩的小學生需要一個過渡期嘛!

我家老大四年級老二二年級。因為老大沒經驗。所以老大現在還比較的拖拉。但是老二被我吸取教訓,從一開始讀一年級起,每天陪她一起寫作業背課文(她寫作業我練字她背課文我跟著揹她的課文,我好像背不贏她三孕傻十來年傷不起),作業完成就隨她自由活動,由她自己安排。所以現在老二回家第一件事是寫作業,不會的再問我,然後就玩她們自己的玩具或者遊戲。

電視每天是兩姐妹吃完飯後看一個小時,誰先吃完可以選擇看哪部動畫片,後吃完的要負責清理飯桌和掃地。老么還太小沒參與兩個姐姐的任務。

對於生活習慣比如刷牙洗頭髮之類的,我是要求她們刷完牙自己看看鏡子。愛美了,牙齒就會刷的仔細些。

小孩子的教育真的與大人的言傳身教有很大的關係。做父母的把要求孩子的自己先做好,不但能讓她們知道要做到什麼程度而且能有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

我們一起進步吧!


筱菡辰媽媽


一年級的孩子太懶惰,他為什麼懶惰呢?

我講一下小夏兒子的事情吧。

小夏的兒子今年上三年級了,這個男孩最近有了很大的轉變。他每天早上早早起床,洗漱完畢就開始吃早飯,讀英語,看書。下午放學後,他除了積極完成作業,還會幫媽媽掃地,喂金魚。

更出乎小夏意料的是,她兒子竟然主動要求在週末上英語輔導班,這在以前是難以置信的。

這所有的改變不過是這三個月的時間。

在這之前,小夏是個愁眉苦臉的媽媽,天天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架勢。一提到兒子,小夏除了抱怨、失望就是否定。她甚至說出“真後悔生了這麼個又笨又倔有懶的孩子”這種話。

三個月前,小夏聽取了一位從事教育的朋友的勸說,決定先檢討自己,再改變對兒子的教育方式。

小夏是個聰明人,通過覆盤自己的育兒方法,她發現了自己的問題。

一、對兒子太苛刻、太嚴厲,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二、太自以為是,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訴求

三、無視孩子的優點和進步,放大孩子的缺點和不足

四、吝嗇表揚,熱衷批評和指責

五、從沒有試著尊重孩子

那小夏兒子以前的表現是怎樣的呢?

每天叫個三兩遍他才慢騰騰地起床,吃個早餐要半個小時,好不容易吃完飯了,又要去廁所磨蹭十分鐘,然後就到點了,急匆匆的揹著書包去上學。

放學後又是一番磨磨蹭蹭,無論作業多少他都要寫到九點鐘。對媽媽的指責無動於衷,忍無可忍時他就一句話“你說的對,我就這樣了!”

一邊是崩潰的老母親,一邊是看起來永遠懶洋洋的孩子。

痛定思痛,小夏決定先改變自己。

一、用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多包容孩子

二、多傾聽孩子,試著探究孩子訴說背後的用意

三、放大孩子的進步和優點,幫助孩子自信起來

四、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尊重他

五、和孩子建立同理心,讓孩子感受母愛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有魔法的話,那魔法就是愛。

小夏的改變無疑是正確的,她肯蹲下來尊重孩子,看見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是她的母愛在指引這一切。她所做得努力,孩子都會敏銳地察覺到,所以孩子也給了她很好的反饋。

愛可以消融一切防衛的壁壘。

所有的孩子都對父母有著天生的愛,他們也希望父母能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只有被愛滿足的孩子才會具有積極、自信、樂觀向上的精神,也唯有如此,他們才肯放棄和父母的對抗——拖拉、磨蹭、懶惰不過是他們和父母對抗的方式。

只有缺愛的孩子,沒有懶惰的孩子。


悅寶媽媽123


說實話,我即將面臨這一時刻,我家孩子也不勤勞,平時要他做點小家務,不是他感興趣的他都不願意,在學習方面就更煩躁不安了,每每到計算英語漢字的時候他就發脾氣,磨磨蹭蹭,一開始給他買了一個獎懲表,他還是有點變化的,為了自己的小目標,每次都儘量配合,好景不長,又不願意了,我準備直接送幼小銜接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家裡還是沒有那個學習的氛圍,而且在幼兒園散懶慣了,突然要他學習,他一時半會接受不了。


蘑菇淘


不知道這位家長指的懶惰是哪些方面?不寫作業?不收拾自己的房間?

孩子從幼兒園到一年級,是從玩到學的一個轉折點,家長要把握好時機,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好的習慣的養成需要家長的引導和督促。

正好,我們家有小學一年級學生一枚,給你講講我的經歷吧。

綵球獎勵法

昊昊讀幼兒園的時候一直在鄉下跟著奶奶,直到讀小學才接過來,新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起初另昊昊很不適應,開學之前,我先帶他參觀了一下新學校,並告訴他, 這兒以後就是你學習的地方,從今天起你就是小學生了,是大朋友,不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了,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做了。昊昊疑惑的說“媽媽,我是小學生了,哪些事情應該我自己做呢?”“現在媽媽告訴你,很容易就忘記了,等回家咱們寫下來吧!”

喜歡做的事和應該做的事

準備兩張稍大一點的紙,家長協助和引導孩子寫出孩子喜歡做哪些事情(比如,看動畫片,去公園),和應該做的事情(不喜歡做但是又必須要做的事情,比如寫作業、整理自己的房間),分別寫在兩張紙上。

獎勵道具—綵球和綵球罐 小綵球若干個,透明罐子一個,每次孩子做了應該做的事情,就往罐子裡放一個綵球,每五個綵球可以換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每次孩子不願意做應該做的事情的時候,從罐子裡拿走一個綵球。在這個過程中,媽媽要堅持堅決。


計劃隨機應變

昊昊寫作業十分不認真,字體簡直可以用天馬行空來形容,但是一旦認真起來寫的字還是挺工整的,有一次,語文老師找到我談了這個問題,我們一起達成一個計劃:昊昊喜歡吃漢堡,於是我們就約定,他的作業發到作業群裡,只要老師給他一個“贊”,我就給他買一個漢堡,老師交待收作業的組長,作業寫的不工整,就重寫。沒有多久,昊昊不認真的壞習慣就有很大改變,漢堡也吃膩了,於是漢堡折成現金記錄在帳,他可以買他想要的東西,母親節的時候,我去給老人買禮物,昊昊也拿自己的零花錢,給我買了一個包包作為禮物,雖然東西不貴,但是孩子能有這樣的進步,真的很欣慰!


小城飛魚


您說的是學習還是生活?在學習方面,作業寫不寫反正老師第一是罵他,丟臉的也是他。讓他意識到學習好壞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對他影響很大。不寫作業就不給他玩,不給他看電視。生活方面,要從小開始培養,我娃6歲多,我已經培養他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曬衣服收衣服疊衣服,穿衣服什麼的,自己收拾玩具等,自己找第二天的衣服,能幫我做的事情洗碗掃地開洗衣機洗衣服等等,我一直跟他講分工合作的概念。工作那麼累,又給他買啥啥的,他要知道感恩。讓他知道,我對他好,那他也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照顧我,不把他當小孩子。尊重他的想法,陪他玩,傾聽他說。


大蜜蜜美美噠



山青水秀6877


是孩子都有惰性,因為孩子自控能力差。關鍵在於家長平常的正確引導,幫助孩子慢慢克服,慢慢改正,不要急於求成,改進需要過程。

我覺得一個孩子的懶惰跟全家人的教育及家長的行為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家長都做不好,要求孩子要做好,你覺得可能嗎?家長吃完飯,碗碟筷子放一堆,回家衣服亂扔,屋子搞得亂七八糟的..... 家長的心理就是一會再收拾,或者有空再收拾,忙,最近太累了.....在孩子面前表現的就是拖延,今日拖到明日,明日拖到後天。於是孩子也是這樣,拖延懶惰壞習慣慢慢養成;另外就是家長太溺愛,總是照顧的太周到,導致他什麼都不會,結果變得很懶.....

所以要改變孩子的懶惰,首先大人不要懶惰,在家要勤快,讓孩子看到你在做家務,讓孩子跟你一起做,樹立他的家務意識;其次,要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行為能力,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小事大事家長全包,必須要恨,不然你就當小祖宗養。有些家長幫孩子穿衣,餵飯,擠牙膏,洗臉洗澡,甚至有些孩子回家大便後非要家長幫著擦屁股.......都一年級的學生了,還這樣的伺候,怪誰?久而久之,你幫助他培養了懶惰。孩子不吃飯就餓著,一半次餓不壞,餓了也不給他吃,必須到吃飯時間在吃....你要想改,就要狠點;第三,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責任,不要認為這件事沒做,就是家長的責任。比如,他不按時做作業,你催他不聽,你就別管,讓他明天去向老師交代,他要承擔責任。做家務一定要讓孩子又意識得承擔責任,吃飯端飯,吃完後收拾碗筷,自己襪子自己洗,這些小事必須讓他做,才能剋制他的懶惰。

最後,祝願所有的寶爸寶媽們,從自我做起,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做孩子一生的優秀導師。


楊小鋒


什麼是懶惰:是一種心理上的厭倦情緒。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我們本認為它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我們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

孩子形成懶惰的原因:

1、父母的溺愛導致懶惰:比如從小被父母嬌生慣養,過著衣來伸手,甚至是飯來張口的生活。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依賴性心理。做任何事情總是無精打采、懶懶散散拖拖拉拉。對待事情沒有主見,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決定,缺乏獨立性。

2、生活或者學習無目的,而缺乏上進的動力。做任何事情要求不高,得過且過,常抱著“應付”的態度和“混過去就行”的不負責任的態度。沒有目的,就意味他不知道這樣努力、勤奮是為了什麼?這種淡而無味的長久埋頭學習、吃飯、睡覺、做作業…..週而復始,實在無趣,提不起精神。而這種缺少上進心的表現必然導致懶惰現象的產生。

3、“望子成龍”、“盼女成風”期望過高,給孩子造成壓力過大,適得其反。如果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偏離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就會使孩子產生不自信、沒動力,甚至厭煩、叛逆等心理。孩子將會從被迫、反抗、再到死皮。

4、有的家長本身就沒有勤勞的習慣和果斷利落的作風。“身教重於言教”,這樣的家庭影響嚴重影響了子女良好健康習慣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的發展,促進懶惰現象的發生。

如何甩掉懶惰的這個包袱?

1、 從父母開始,以身作則,同時對孩子愛得適當,愛得合理,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長。

2、 通過勞動或者活動,發展孩子的運動能力,讓他們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身體,是孩子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徑。

3、 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目標。從點滴做起,培養良好的習慣。做事要有始有終、持之以恆;養成今日事今日畢、不拖拉的好習慣。

4、 充滿信心做事能事半功倍。要給孩子信心就必須不斷給孩子以正確的評價、肯定與鼓勵,以正面教育為主要手段,多表揚、鼓勵孩子,使他們有成功感,愉悅感,看到自己的發光點,使孩子產生內生動力。

請給懶惰買一張沒有回程的機票,讓它飛向遠方,永不回來。


凡蓋煩


大家好!

您的問題描述是:一年級孩子太懶惰,有什麼好招?

我有必要糾正一下您的說法,小小的一年級孩子,給他打上懶惰的標籤,這是很不合適的。孩子還很小,成長和進步的空間很大,成人和教育工作者絕不能輕易給孩子下結論,打標籤。這對孩子傷害很大。

您說的孩子很懶惰,應該指的是孩子寫作業方面吧。我想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一定會很勤快,如玩手機、看電視,和好朋友玩耍等等。對吧?

我認為這是孩子故意在做作業上拖延。

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做作業時不拖延呢?

我提幾點建議,僅供您參考。

1、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對孩子影響很大。因此,父母必須從自身做起,做孩子的榜樣。把守時、勤奮、認真等品質穿給孩子。

2、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一定時間內完成作業的習慣;做作業時全神貫注的習慣;獨立自主完成作業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的習慣等。

3、對待孩子的不足,家長最好不要打罵和過度的指責,這於事無補,會使孩子更加逆反。多找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這樣孩子才有興趣和自信,能主動自覺學習。

4、好習慣是好行為的堅持。毛病不可能一次就改正了,一定會有反覆。這需要家長和老師的耐心和鼓勵。

5、適當的肯定和獎勵很有必要。這個不在贅述。

願父母順心,願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