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端莊的菩薩,為何衣著如此“前衛”?

funnyapp


在我國福建、臺灣等地區有供奉“軟身”神像的傳統。下圖展示的是菩薩的化身媽祖軟身像。什麼是軟身像呢,就是神像大的關節是活動的,供奉前需要穿上衣冠;還會定期換新裝。穿上衣冠後神采奕奕,肅然起敬。

俗話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通過一個人的著裝能體現出諸多信息:經濟、品味、審美、職業等等。佛像的著裝也反應出其神格,同時也是信眾表達虔誠心的一種方法。佛的金裝源自於佛的三十二相中第十四身金色相,準確的說是紫磨真金,有別於我們所見的黃燦燦的黃金。

在印度菩提伽大正覺寺佛陀35歲等身像,時常舉行給佛陀更換佛衣的佛事活動。

無獨有偶在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有著同樣的傳統,給佛菩薩像著衣裳。

菩薩的慈悲之相,在佛教界人士的戶持下,穿上莊嚴貴的瑰麗的服裝,倒不是為了什麼時尚,而是要讓信徒心中產生無限的親近感和喜悅。千人眼中呈現千佛面,對一些時尚的年輕人來說,把注意力集中到菩薩的服裝上,這也是挺有趣的事。











酡生活i可墨色


首先先說一下,在佛教創立時候,只有佛並沒有菩薩。普菩薩是在佛圓寂若干年後,佛教分成大眾派佛教,大乘佛教;和精英派佛教,小乘佛教兩大門派。小乘佛教傳法源於佛陀的首座弟子門,比如佛陀的十大弟子阿南,迦葉等。大乘佛教源於受教大眾徒人。兩派分裂原因很現實,錢。小乘佛教接觸皇帝達官貴人生活無憂;大乘佛教傳教於民間生活沒有保障,於是,大乘佛教在佛教大會上提出:教徒可以向信教者收錢,遭到小乘佛教反對兩教就此分裂一時間,在此間兩教開始竟爭關係。大眾佛教處於理論辯論下風,劣勢明顯。因為小乘佛教掌握了教義真諦。為了扭轉劣勢大乘佛教便杜撰,佛非一世說:佛陀是經過多次轉世才成為佛陀。在佛沒有成佛之世先成;菩薩。由此就有了菩薩說。佛教傳教方式不同別教,它首先面向皇帝貴胄商賈,因為佛陀認為只有權利和金錢難以征服,搞定金錢和權力別的就好辦了。這也是他能在中國繁榮昌盛千年不衰的原因。看一下佛教在中國興盛朝代,就明白當時的皇帝差不多都信佛。佛教在中國人心中地位之高不用多言。衣服廟宇比如皇家,那麼作為佛教形象重要的菩薩,衣服炫彩前衛這一點就不奇怪了。


笑春風102159742


菩薩是梵語(古代印度語),全稱是菩提薩埵,簡稱菩薩。翻譯過來就是“覺有情”。一個凡夫眾生經過修學後覺醒了,明白了真理和實相,於是他就去度化所有的有情眾生,欲令一切眾生也覺悟。這樣的人稱為菩薩。

一個覺悟的人,他是圓滿的光明的,充滿著智慧和慈悲,在我們眼中就是端正莊嚴的形象。

端莊和前衛,其實是人類的意識標準,根據不同的狀態而做出的判斷。在菩薩眼中沒有什麼分別,在我們眼中會有不同的差異。




解憂堂幸福平臺


佛靠金裝,信徒信奉菩薩是有一個過程的,初學者對於菩薩的理解更多通過它的外形服飾感覺到佛的端莊,大氣,莊嚴,越貴重代表著佛法的深度,包含入門去膜拜都會規定那個腳先邁,這是個門檻,放下身段面對端莊膜拜,本是一種法,一種入門的方式



英德市厚德廣告郭齊


首先,端莊和前衛不矛盾,前衛和輕浮也不是一回事。

其次,菩薩源自古印度,服裝也是古印度風格,在那這種穿著很正常,不能拿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眼光看待。


火熱之夏1


菩薩端莊?

那菩薩蠻是咋回事?

菩薩是印度廟妓的美稱。

就是專門從事色情服務的宗教廟妓。

菩薩蠻,

唐代有一幫西域外邦的妓院女子,善彈琵琶,行事粗蠻,於是有詞牌《菩薩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