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印度國土只有中國三分之一不到,公路里程為什麼比中國還多?

圈外扒姐


因為:

第一,他們是印度人,印度人無所不能。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印度人幹不成的事兒。如果有,那就是我們的計算方法有問題,我們改個計算方案不行了嗎?比如說GDP增幅不夠,我們改一下計算方法。這不就成了?

第二,因為標準不一樣。
在印度,這個就是公路。


在中國這樣才算。

在印度這個算高速公路。 在中國下面那個才算。

印度人說啦,我們不是基建狂魔,我們是數據狂魔。


小人物眼界


去過印度就知道印度公路是什麼狀態啦,也就是說印度公路的換算方式,只要是硬化路都算,期中有一半以上的路失修,三分之二的路不如中國鄉鎮級公路,甚至很多被計算的道路跟中國村裡那種5米路差不多,我去過好多次印度,親身經歷


皖——七殺76


印度國土只有中國三分之一不到,公路里程為什麼比中國還多? 熟悉印度這個國家的人都知道,印度是出了名的數據狂魔。每一項數據都非常之恐怖, 我來給大家舉一些非常令人驚訝的數據。比如文盲率,印度這個國家的文盲率竟然破天荒的只有百分之20~30。還有以印度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它的貧困人口數居然只有15%,甚至比中國還少,幾乎與世界第一的美國相同。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印度這個國家的高速公路號稱達到了3萬公里,而它的公路里程也達到了將近800萬公里,比有著“基建狂魔”美稱,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的我國還高出了300多萬的公路里程。 那麼印度這個國家真的有這麼多的,令人瞠目結舌的數據嗎?以這樣的發展速度豈不是過幾十年就會超過老美成為世界第一了。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接下來就讓我為大家分析一下,印度的這些數據到底具不具有客觀性。



首先,不同的國家對每一項數據的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就拿文盲率來說,印度規定脫盲的基礎是隻要能夠認識26個字母和能夠寫出自己的名字,這就不算是文盲。這樣的標準拿到中國或者是美國來說,豈不是讓人啼笑皆非。中國的脫盲標準是,能夠認識到1500字到2000字左右的漢字就不是文盲。而現在中國的文盲甚至是被認為不能操作電腦,或者是沒人學習現代科技技能的人。在這樣不同的標準之下,脫盲率不是相形見絀嗎?



再者,印度的貧困人口標準是農村人口能夠拿到37盧比每天,城市人口拿到了45盧比每天,這就算是脫貧了。而就拿美國的標準來說,單身人士每年收入達到了7.8萬元人民幣,也就是一個月11316美元,還只能算是貧困人口。這樣的生活水平,如果拿到印度,那豈不是上等的小康水平了。所以印度的15%的貧困人口和美國的15%的貧困人口,這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們再回到公路上來,看看印度號稱800萬公里的公路到底是什麼樣子? 其實你仔細一看印度的公路統計標準,就會捧腹大笑了。在印度只要是人能夠走的路都被稱之為公路。不少網友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來調侃印度的公路“印度本沒有公路,只要能走人了,那就是公路了。” 所以在印度不論是犄角旮旯的小路,還是崎嶇不平的泥巴路或者是一些只能夠行走,汽車都無法通行的小路,都會被統計到公路範疇裡來。



因此印度的公路里程數才達到了800多萬公里。如果按照這樣的統計標準,那我估計中國的公路里程數只怕要破億了。 而且印度人還認為,只要是能夠鋪上水泥或者是柏油的路,就能夠稱之為高速公路了。如果按照中國的標準來說,印度的高速公路里程只不過只有一條,僅僅300多公里而已。 印度的所謂世界排名第一的公路里程數只不過是他活在自己世界裡,自娛自樂罷了。大家就當看一個笑話,不必太當真。


福垊


簡單一句話:公路認證標準不一樣!印度低


印度陸地面積298萬平方千米,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印度的國土確實還不到中國的1/3。至於公路里程誰多誰少,當然是中國啊。

根據最新報導,我國高速公路里程已經突破14萬公里,公路里程也已經達到了484.65萬公里,排名世界第一。

而印度,雖然是公認的世界上發展勢頭十分良好的發展中國家之一,也是第二人口大國。但是公路里程怎麼可能會比中國還多呢。

印度別的不敢,說倒是非常敢說,嘴皮子功夫一流。

言歸正傳,交通情況向來是公認的拉動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便利快捷的交通是地區對外開放以及自身發展的重要保障。所以人家都說“要想富先修路”,其實也不無道理。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致力於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交通條件自然也是需要著重改善的。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東部有廣大的平原和低矮的丘陵,適合各種高級公路的修繕。
▲印度公路

同時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增強也為公路等交通情況的完善提供了條件。於是就有了現在公路里程第一的成績。

而印度,雖然對外聲稱公路里程達到了800多萬公里,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

我國對公路的衡量標準相比於印度要高得多,比如對於高速公路,要求道路能適應的車輛時速必須大於等於每小時120千米,同時道路寬度要大於等於四個車道的寬度。

並且要保證“能適應年平均晝夜小客車交通量為25000輛以上、專供汽車分道高速行駛、並全部控制出入”。

而印度對於公路的判斷標準則低了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印度給自己國家測量的公路里程竟然達到了800多萬公里,估計普普通通的鄉間小道也被算在內了吧。
▲印度公路

這就導致在印度,一些道路明明沒有達到公路的條件,卻依舊容納了公路才能有的車流量,從而導致擁堵或道路受損。

此外印度公路的質量也不是很好,許多國道的道路質量甚至還不如我國的省道。路面質量的糟糕也給國民生活出行帶來了很多的不方便,儘管書面上說公路數量十分龐大,但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公路還是不夠的。

印度人對交通法規的認知還不是很深,政府對城市的道路規劃尚未完善。於是你會發現汽車、自行車、電動車、行人,甚至還有牛竟然可以出現在一條道路上。

事實上印度的一些大城市可能看起來比較繁華,但是許多地方的基礎設施還是跟不上的,道路交通方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之前印度的交通部長還公開聲明說不準自動駕駛的汽車進入印度市場,說怕這些自動駕駛的汽車搶了人類司機的工作。不禁啞然,不好好修路,完善基礎設施,竟然在瞎操心這種自毀智商的事。
▲印度修公路

因此,對於印度稱他們國家的公路里程比中國還要多的說法我們聽聽就算了,只能說他們國家對於公路的標準過低,牛吹出來了還是兌現一下比較好。


史之策


印度這種國家,大家心裡明白,假大空不說了,幹什麼都拖拉,工程延期那是家常便飯的事。

來說說為什麼印度經濟明顯比中國落後,且工程建設能力低,國土面積也比中國小很多,公路里程居然比中國多這麼多?這是為何?

1、統計公路里程的方式很獨特,對公路的定義也很獨特。印度人認為,只要是能通行的路就是公路,不管是村中小路,還是山上趕羊的羊腸小道,這些都算在公路的範疇裡,而且有好多臨時道路,已經廢棄不用後來長滿雜草的,這種情況一律不管,照樣統計到公共道路總里程中,而且丈量方法不科學,不嚴謹。

2、印度修路難度普遍低,全國地形多為平原與丘陵,修的路確實是很多,不過多是一些土路窄路,和中國的水泥路瀝青路比,質量差遠了。


馬氏百科


在世界各國的公路里程中,美國以近700萬公里的總長度排名世界第一,印度以近600萬公里的長度排名世界第二,而我國以近500萬公里的長度排名世界第三。

美國是世界上老牌的發達國家,同時也是一個領土大國,眾多領域高居世界第一位。美國公路里程排名世界第一,一點也不奇怪。不過,印度公路里程排名世界第二,就不免讓人生疑了。


首先,印度總面積不是很大,排在印度前面的還有六個國家;其次,印度的發展程度不高,在發展中國家也處於中下水平;再則,印度公路對印度發展的貢獻並不太大,和總里程的規模不相符。基於這些情況,而印度的公路里程卻比很多大國或較大的發達國家都還要長,也實在說不過去。

其實,印度的公路里程之所以很長,主要是因為印度衡量公路的標準不一樣。歐美國家對於公路的定義,都是比較嚴格的,規格也比較高,而我國的規格和歐美國家大體相同。但是印度的規格,並沒有達到歐美國家和我國的水平。或者說印度的公路,但凡以公路命名,就自然被列為公路的總里程了,而不管這個路到底是什麼樣子。


印度也有相對較高規格的公路,但是可以忽略不提,其里程在世界上是排不上號的。而印度絕大多數的公路,其實僅僅是開通了而已,至於設施等,是大多都沒有的。有點類似於我國幾十年前的鄉鎮道路,就是一般的土路而已。寬度自不用說,大多數甚至還沒有硬化。

所以,印度公路里程之所以很長,根本上還是標準不同而已。比如我國的一些鄉道、村道,是沒有列入公路的範疇的。不然,這個數據就有點恐怖了。而印度的公路里程,則是能列的都列進去了,同時由於國際上沒有絕對的硬性標準,所以也就造就了印度公路里程世界第二的地位。


蘇綻


簡單說就是統計對象不同,中國公路,最低3級公路,再低的就不算公路了(80年代還有四級路五級路)。其次是公路局修的管的才是公路,村裡修的管的、企業修的管的不列入統計,簡單識別就是路中間有沒有交警畫的線,起碼中間有條線分左右車道,路邊還有里程碑。比如山東省東營市,“中國公路看山東,山東公路看東營。”東營道路密如蛛網,相當比例是油田“礦區路”,不是公路。礦區路上沒有任何線,路邊沒有里程碑。


馬家西


要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吧。

難道中國的馬路,向來都是統計水泥路嗎?

有一部分人,去年超印度,今年超越南。沾沾自喜。

建國70年. 也就這10年5年裡的事兒。不知道哪來這麼強烈的優越感。


並吻了一下你嘆息


怎麼可能?根據我國官方的數據,截至2018年末,中國公路總里程已達484.65萬公里、高速公路達14.26萬公里,居世界第一。


中國被稱為“基建狂魔”,消耗了全球最多的鋼鐵、水泥、砂石等基礎設施原材料,我們的公路里程怎麼可能會低於印度呢?如果印度非要認為公路里程超過了中國,那就100%判斷印度的公路的定義和中國不一樣。在我國,只有硬化了的道路才能稱之為公路,土路當然不上公路。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對“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的體會有中國如此之深。恐怕找不到這樣的國家。從新中國成立開始,我國就將財政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強、中國路,成為中國的名片,已經走出國門。在全球很多國家,甚至在發達國家都能看到中國基礎設施承包商,以及他們修建的道路、碼頭、橋樑。

有網上的數據說印度的公路里程超過了800萬公里,遠遠超過中國的約500萬公里里程。後來經過網友分析,發現印度的公路主要分為三個等級,國家公路、邦公路和地方公路。在這三個公路等集中地方公路佔了絕大多數,它主要由鄉村公路構成。只要能夠通行,就可以被認定為鄉村公路。按照這個定義,那就不需要硬化,也可以稱之為公路。

像這種泥土路在我國根本不能算得上是公路。如果按照我國的標準,嚴格地計算,那麼印度只有942公里的高速公路,連中國的零頭都不到。在中國,公路被劃國道、省道、縣道、鄉道以及專用公路五個等級,一般都把國道和省道稱為幹線,縣道和鄉道稱為支線。我國在計算公路里程的時候,除了這五個等級以外的路,都是不被列入統計的。
(在我國,泥土路不能稱之為公路)

綜上所述,如果嚴格按照統一的標準,印度的公路里程遠遠會小於中國。尤其是高速公路,已經有十幾萬公里,而印度還不到1000公里。網上之所以謠傳印度的公路里程超過中國,是因為他們對中印兩國對公路的定義不瞭解。


財經知識局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大約是中國的三分之一,但是按照2016年的統計數據,印度的公里里程已經超過800萬公里,而我國的公路里程是469萬公里,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也只有650萬公里,這都比印度差了一大截。

(中國高速公路)

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要比美國和中國差了一大截,為何公路里程卻比中美多呢?要解開這個謎團,我們先來看一下三國的高速公路里程就知道了。

2017年中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36500公里,美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是75238公里,而印度的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只有200公里,這就很說明問題。

(中國322省道)

我們知道,公路是一個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修建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資金,印度在經濟發展水平很低的條件下,公路通車裡程卻比中美要高得多,這說明印度的公路等級應該比中美要低得多。

我們的公路一般包括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鄉村公路等,各個等級都有嚴格的建設標準,就是最基本的鄉村公路也都是水泥硬化路面。

印度的公路一般包括高速公路、邦級公路、地方公路等道路,從印度的公路質量來看,明顯要比我們的公路等級低得多。

印度公里里程之所以達到800萬公里,說明印度公路的等級比較低,如果按照我們建設高速公路的標準來統計,印度符合高速公路標準的只有200公里。而印度所稱的高速公路,可能還達不到我們的省道標準,印度的地方公路相當於我們的以前的鄉村土路。所以,印度之所以公路里程比我們高,主要是因為兩國的公路等級標準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