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怎樣知道蜂群處於衰竭狀態?避免蜂群衰竭的方法有哪些?

談清


蜂群處於衰竭狀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長期幼蟲少,甚至斷子。避免蜂群衰竭就是要保證在繁殖期蜂群有正常的產子量。



我們知道,工蜂的壽命是很限的,只是兩個月左右,每天蜂王在產子就有工蜂在死亡。蜂群在繁殖期如果一個月產子不足,沒有幼蜂補充,衰老的蜂多於出生的蜂,蜂群就處於衰竭狀態。這就如人類社會,如果新生兒不足,人口就進入老齡化。

工蜂的壽命根據體質和勞動強度長短不一,但超過一個月就開始衰老了,如果體質差勞動量大的可能就會死了。蜂群就絕不允許在繁殖期一個月也沒有什麼幼蟲,哪怕看起來工蜂還在正常活動,這樣的蜂群就已經衰老了,必須促使蜂王多產子,補充子脾挽救。

我們看蜂群是否衰老,不要看工蜂是否發生什麼變化,也不要憑顏色判斷。雖然衰老的工蜂顏色變深了點,絨毛會脫落,但沒有足夠的經驗是看不到的。有些人會把蜂王雜交產出深色工蜂當作不正常現象,以為是衰老或者病態,這是不對的。

不管蜂群顏色變深如否,只要算算蜂王產子量夠嗎?有多長時間沒產子了?只要斷子一個星期以上就要警惕,及時解決,要讓蜂群恢復正常產子量。


蜂群出現衰竭多是因為蜂王老劣,長期產子不足所致。還有就是蜂群失王,有些人等待自然王成功,長期斷子。

在繁殖期蜂王產子量少要找到原因,如果是蜂王老劣要及早換王,不能以為蜂王在就可以,把蜂王用到老死了。如果失王,蜂群裡沒有快成熟的自然王臺,不要等待工蜂急造王臺。不是急造王臺不好,而是等待時間長了蜂群衰竭,許多工蜂就白白等死。這樣衰竭狀態的蜂群,自然王難以成功,成功了也再難以發展起來。

失王蜂群如果有快成熟的蜂王臺就等蜂王成功,沒有就及時介入蜂王或者王臺,沒有可以介入的就及時合併到其他有蜂王的蜂群裡去,讓這些失王工蜂正常勞動就不至於浪費了。等到蜂群繁盛,有蜂王了再進行分蜂,這樣蜂群發展快,也便於管理。


追花精靈


蜂群處於衰竭狀態:如果都是一脾蜂或二脾蜂的群和其它群在同一時間比,蜂群的群勢發展慢(其它群都一脾變三脾或二脾變四脾了,衰竭群依然還一脾或二脾,相比明顯蜂量不足)。

避免蜂群衰竭的方法有:

1 抽強補弱法,把強群封蓋仔脾放入群勢弱的群,補充蜂量。

2 若無仔脾可補,可緊脾繁蜂(三脾或二脾群可退一脾,抽出的脾可置於隔板外),緊脾方法是蜜蜂春、秋繁殖常用方法,目的是減少蜂群活動範圍有更多蜜蜂護脾、保溫,至到隔板外有大半面積蜜蜂聚集或做贅脾時才新放入巢脾。

3 適時換王,新王產卵比一年或多年王更積極,一句年輕真好!

4 若無換王訴求,可以晚上喂白糖水刺激蜂王產卵(冬天晚上要關上巢門飼餵,三小時後或天亮時打開,否則採集蜂受刺激後飛出去被冷死)。

5 適當時候把老脾換成新脾,三年以上老脾出的蜂比新脾出的蜂個體小一些,脾齡越大個體大小愈明顯,建議用脾不超二年,一年更好!


蜜蜂汪汪


怎樣知道蜜蜂處於衰竭壯態,避免蜜蜂衰竭的辦法有那些?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得有很長的論術文章,才能圓滿的回答,我在以上詳細論術過這個問題,從中參考揚多福的數控養蜂法裡傷力律,才能圓滿給出正確答覆。你可查找以上問答。因為我回答這個問題曾被現在的年輕一代養蜂人否認過。所以今天我還要從復回答。蜜蜂的方衰竭症壯,在蘇聯生物學專家裡有一句話,全部倒出了真像。在自然條件不充許惡劣的情況下,讓蜜蜂不停的生生死死,是一種有投無嘗的代價,這就完全證實了蜜蜂衰竭的症壯,這就是根源。在揚多福的數控養蜂法裡的傷力律裡,蜜蜂在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不停的生生死死,是一種惡性循環,也充分證實了蜜蜂衰竭的根源。關於別的我就不再論術,因有的年輕人,我在說下去還會罵人。


純正農家蜂蜜


一、氣溫高導致的衰竭,1、一般氣溫過高沒有很好的抑制高溫容易導致蜂群衰竭,2、幽閉蜂群造成蜂群箱內鬨鬧如果不能及時降溫容易導致衰竭,3、轉地運輸蜂群基本屬於半幽閉狀態,也容易高溫無法有效調節而衰竭。二、飼料極度缺乏引起的蜂群衰竭,1、長期外界無蜜粉供蜜蜂採集蜜源斷絕。2、越冬飼料儲備不足,越冬後期容易造成蜂群因飼料缺乏而衰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