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究竟是忠臣還是權臣?

炒米視角


霍光是權臣無疑,可是權臣和忠臣我覺得並不是完全沒有交集的,人這東西本身就是很複雜的並不是說不是好人就是壞人的。君也好臣也罷,他們做事無非是從他們自己的自身的利益去考慮。

而霍光是權臣這件事情是肯定的,甚至我們可以從霍光身上發生的事情和他做的事情來找出歷史上權臣的一般特徵。



一般來說,權臣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至高的官位,無上的兵權

大臣成為權臣的條件必然是有至高無上的官位和兵權,不然何以成為權臣呢?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大司馬衛青的內侄。霍去病大家都知道,跟隨衛青大戰勇猛之後一戰成名封侯拜將,霍去病在出徵路上認了親生父親,帶回來了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

霍光與霍去病不同,他不像霍去病那般好殺。前117年,霍去病去世之後,霍光被任命為奉車都尉,那時候開始一直幹了二十年,都在伺候漢武帝,這二十年間沒有犯過一點錯誤,一直小心謹慎,很受漢武帝的信賴。所以漢武帝臨終前,將霍光任命為大司馬將軍,領尚書事,這一下子霍光的地位和兵權猛的提高到至高點。



按理說,霍光權力已經很大了,不過那時候還有三個人同受顧命,分別是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他們四人都是託孤大臣。他們都是天子近臣能出入宮禁。

霍光作為同朝首領,但是也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決定的,還是要顧忌到其他三位。特別是上官桀,他還和霍光是姻親,霍光的女兒嫁給了上官桀的兒子。所以霍光不在的時候,上官桀經常幫霍光處理政事。

幾年之後,金日磾去世了,霍光和其他兩位的矛盾開始激化。

霍光的女兒和上官桀的兒子生下了一個和昭帝年紀差不多的兒女,上官桀想通過霍光的關係將這個孫女嫁入皇宮,安排在皇帝身邊,但是沒想到霍光居然以孩子年紀太小拒絕了。



不過,霍光不肯幫忙,上官桀也沒有就此罷手,他通過昭帝的姐姐鄂邑蓋長公主將這個孫女嫁入了皇宮,沒過多久就變成了皇后。

上官桀這樣就欠了鄂邑蓋長公主一個人情,所以他想為鄂邑蓋長公主解決她情人的問題。他希望可以引入西漢時期列侯娶公主的慣例。這樣就可以封公主的情人為列侯,可是又被霍光拒絕了。

而桑弘羊想委任子弟為官,又被霍光拒絕了。如此一來,蓋主、上官桀父子、桑弘羊四人都和霍光有了矛盾,四人聯合起來想搞霍光。他們就聯合了對燕王。燕王本來就對昭帝幼子繼位很不滿又有參與謀反的前科。所以他們聯合燕王註定就是失敗了,因為這個是昭帝不能觸碰的敏感神經。



他們設計想陷害霍光可惜昭帝不吃燕王這套,最後五人反被霍光一舉拿下。而霍光憑藉搞定上官父子與燕王謀反一案,威震四海,所有的軍政大權全部給了霍光一人。這一給就是十三年啊,到了宣帝的時候霍光又把持朝政六年,在這期間他基本是代天子行駛全部的皇權,他是所有權臣中比較典型的一個。



二、成功的廢立皇帝

他成功的廢和立皇帝才是最成功的,也是後面的權臣所模仿的。他廢掉了昌邑王,立了宣帝。

漢昭帝在霍光的股掌之中玩弄了十幾年居然沒有生留下一個兒子。死了後沒有兒子繼位就只能找兄弟了,那時候武帝生的六個兒子只剩下一個廣陵王胥一個人,史書上記載說胥壯大,好倡樂逸遊。霍光覺得他壯大就不想昭帝那樣好掌控就不答應讓他做皇帝,後來就立了昌邑王,但是沒過多久就廢掉了,又立了宣帝。

你說一個大臣都可以廢掉皇帝,擁立皇帝你說他是不是權臣?



三、超俗的使命

超俗不是俗氣的俗氣,而是說,有些事情本應該是皇帝自己去完成的,比如外御內撫、賞罰恩威,整肅朝綱等等,不管這些事情皇帝做的如何都是要皇帝自己去做維護皇權的。可是,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這樣的能力的,有的皇帝年幼,有的皇帝昏庸愛玩,有 當皇帝在一定的政治環境下被壓制著。

由於這些原因,出現了一些人,這些人就是權臣他們代替皇帝去行使相應的權力,超越了皇帝的地位。不管如何只有大臣行使了這些權力才能說是權臣。而霍光就是有做這些事情,所以霍光是權臣無疑的。



我是非說不凡,喜歡的話加個關注,點個贊吧!

參考文獻:

《從霍光的政治行為看中國古代權臣的基本特徵》江建忠

《漢宣帝與霍光的權力博弈探析》李峰


非說不凡


我們知道,一代雄主漢武帝是個顏值控,最喜歡顏值高的人,不光身邊的女人是傾國之色,男人中相貌出眾者如韓嫣、韓說、李延年、江充也都成了他的男寵,而相貌好又有些能力的則更會得到漢武帝的重用。如衛青霍去病皆成名將戰神,再比如他的四位託孤大臣:大將軍霍光“長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鬚髯。”車騎將軍金日磾“長八尺二寸,容貌甚嚴。”丞相田千秋“長八尺餘,容貌甚麗。”左將軍上官桀長得如何史書沒有記載,但他演技高超且極會拍馬屁。而漢武帝的繼承人漢昭帝劉弗陵則“長八尺二寸”,“壯大多知”,可見漢武帝對顏值有著一種莫名的狂熱與執著。

在漢武帝給劉弗陵留下的這些輔政大臣之中,田千秋為人敦厚,很少發表政見,所以年幼的漢昭帝即位後,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三人便成為了朝廷的鐵三角,只要這三角穩固,大漢政局就永遠不會亂。

圖:超會養馬的匈奴休屠王子金日磾竟然成了漢室重臣

但是很可惜,這個鐵三角很快就失衡了,事實證明,在權力的致命誘惑面前,友誼不堪一擊。

僅僅不過一年後,公元前86年九月,金日磾病逝,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接替金日磾當上了車騎將軍,上官家族勢力大振,得與霍家分庭抗禮,於是鐵三角變成了雙足鼎,這個鼎撐不起大漢江山。雖然霍光與上官桀是多年好友兼兒女親家,可謂天然的政治同盟,雙方配合默契。然而隨著他們執政日久,對權力之慾望日漸熾烈,終究一山難容二虎,二虎相爭必有一傷,當然,無論從政治才幹方面,還是權謀手腕方面,那個由霍去病與漢武帝從小培養與調教出來的霍光,都比養馬出身也善於拍馬的上官桀高一大截(漢武帝愛馬,很多重臣都是從馬官起步,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看弼馬溫),而且從國內政局考慮,衛霍兩門五侯根深葉茂,軍中威信極高,也不是毫無根基的上官桀父子可以比擬的。

所以,在公元前80年,野心家上官桀與昭帝之兄燕王劉旦、昭帝之姊蓋長公主(昭帝幼而無母,故由這個長姐入宮撫養),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密謀,欲設鴻門宴暗殺霍光,然後廢掉昭帝,擁立燕王劉旦為天子。劉旦這個人,為人有辯略,博學經書、雜說、星曆、術數、倡優、射獵之事,有“賢王”之名,在朝野也頗有名望,上官桀覺得自己勝算挺大。

只可惜,這個謀反集團人員太雜,保密工作做的太差,結果事未發而機密洩露,漢昭帝下令,將上官桀、桑弘羊滿門抄斬,漢昭帝的撫養者蓋長公主聞信,也畏罪自殺。詔書發至燕都,燕王劉旦與群臣賓客以及后妃對飲,慷慨悲歌,舉座皆泣。隨即以綬帶自縊而死。后妃等一同自殺者多達二十餘人。

經此鉅變,霍光將自己的反對派一網打盡,空出的位置全由他的親信和黨羽佔據,而他的兒子霍禹、侄孫霍雲、女婿範明友和鄧廣漢則都掌握了軍權,霍光於是權傾朝野,威加海內,成為了大漢朝廷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這位權臣在歷史上譭譽參半,但無可否認,霍氏一家獨大,結束了漢王朝的激烈黨爭;各大政治集團從此緊密的團結在霍氏周圍,知時務之要,為構建大漢和諧社會而共同努力,最終締造了一個富庶而強大的時代,甚至解決了漢武帝一生沒有解決的問題,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昭宣中興”。

圖:電視劇《大漢情緣之雲中歌》中的漢昭帝

可見用個人品質去評價歷史人物,勢必是難辨區直的。即使是一個奸詐狡猾的政客,在某種時勢下也可能扮演歷史上的英雄角色。霍光也許在品德上不比上官桀就高尚多少,但既然他執政水準比上官桀強,這對久經創傷的漢帝國來說,就夠了。

漢昭帝元平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4年四月十七日,漢昭帝劉弗陵駕崩了,死時並無子嗣,大將軍霍光乃力排眾議,擁立漢昭帝之侄、昌邑王劉賀為帝,不料這劉賀是個不懂事的白眼狼,不僅不尊禮法、放肆無度,而且一上臺就妄圖搶班奪權,想架空霍光這些老臣而換上自己人,霍光一怒之下居然把劉賀給廢了,又改立戾太子之孫劉病已為帝。

是年七月二十五日,劉病已入宮,群臣上奏太后,擁立病已為大漢新君,是為漢宣帝。從囚犯到天子,漢宣帝就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在封建王朝中間階段冒出來的平民皇帝。

更令人慨嘆的是,那位年近十五歲的上官太后,因為夫君漢昭帝是漢宣帝的祖父輩,所以這回又升了一級,成為太皇太后,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太皇太后。(更誇張的是,25年後漢宣帝去世,漢元帝即位,年近四十的上官氏又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太太皇太后。)

而作為上官太皇太后的外祖父霍光,也自然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輩分最高的外戚,他比漢宣帝整整大了四個輩分。

劉病已果然沒有讓群臣失望,同時他也沒有讓百姓失望。正因為他來自社會底層,常出入市井民間,最瞭解百姓疾苦,所以他在位期間,多次赦天下,減賦稅,削諸侯,輕刑獄,免徭役,反腐敗;並大批量舉賢明,任良吏,以致宣帝朝之政治清明,實為西漢兩百年之最,甚至在《漢書循吏傳》裡的六位好官中,就有五位屬於宣帝一朝。可見雖有“文景之治”千古稱道,但漢朝老百姓日子真正過得好的,其實是在“漢宣中興”。

說實話霍光也真很牛,竟敢立一個皇帝,再廢掉,然後再立一個皇帝,完了還沒有留下惡名、淪為亂臣賊子,卻反成了大漢中興第一功臣,功蓋麒麟閣,為萬世所稱美。這得需要多大的道德勇氣、政治運氣,以及純熟的政治鬥爭能力。


千古名將英雄夢


既是忠臣也是權臣,這兩者並不矛盾,換句話說,以當時霍光的權勢,廢立皇帝完全不在話下,但是他依然忠心輔佐了劉病已,幫他掌管天下。

史書上有一個細節,寫的是霍光的妻子霍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成為皇后毒殺了劉病已的正宮皇后,霍光聽說後,嚇得面無血色,甚至想要告發妻子,之後在妻子女兒苦苦哀求下才作罷,可見他其實並沒有反心,對於大漢王朝是忠心耿耿的。

要知道,劉病已完全是霍光扶植的,某種程度上講,就是霍光的傀儡,這從劉病已本人的態度上也能看出,劉病已非常懼怕霍光,每次霍光走在他旁邊他都脊背發涼,但他又十分敬重霍光,因為霍光雖然權勢滔天,可以隨時廢掉他,但還是尊重君臣之禮,對劉病已呈現出了最大的尊重。正因如此,即使在霍光死後,劉病已誅滅了霍家,將霍顯等人打為逆賊,但依然對霍光尊重有加,還將他列為王朝的功臣。如果霍光對劉病已真的有不臣之心,劉病已怎麼會不報復?這和萬曆對張居正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至少,霍光相比於張居正,絕對是忠臣。

很多人之所以覺得霍光這個人不忠,不過是因為他廢掉了劉賀,但劉賀本來就不是名正言順。劉弗陵死時沒有後代,所有皇族的繼承權頃刻平等,自然是任憑霍光和大臣們挑選,在沒有合法繼承人的情況下,霍光自然不會考慮忠於某個個人,而是考慮怎樣為大漢王朝選出一位合格的皇帝。而劉賀當政後胡作非為,自然不符合漢朝利益,霍光廢掉劉賀,扶植體驗過民間疾苦的劉病已為皇帝,實際上是站在整個漢朝劉氏的利益上而不是單純一個劉氏子孫。

就對劉氏皇族和漢朝這個整體的角度上,霍光絕對是一位忠臣,反駁的人,難道霍光為漢朝選擇一位昏君就是忠誠的體現了嗎?霍光的忠,不是愚忠,而是站在整個王朝和天下黎民角度的大忠。

這樣的忠臣加權臣,也怪不得劉病已即使在霍光死後依然尊敬他。


沉思的托克維爾


關於霍光是忠還是奸的爭論,兩千多年來一直是眾說紛紜,大飛哥認為霍光是忠臣,也是權臣,首先,霍光如果不是忠臣的話,老謀深算的漢武帝肯定不會託孤於他,霍光作為託孤老臣,對朝廷也算是兢兢業業,雖然大權獨攬,他卻時刻謹守臣子的本分,絲毫不敢僭越半步。另外,霍光是權臣,但他不是奸臣、妄臣,首先,漢昭帝劉弗陵即位後,霍光協助漢昭帝挫敗了上官桀和桑弘羊謀反的陰謀,確保了國家的安全穩定。其次,由於漢武帝好大喜功,多次出征匈奴,導致國家處於崩潰的邊緣,他當權期間廢除了漢武帝時期的苛捐雜稅及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使老百姓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時間,有了喘息的機會。再次在漢昭帝去世後,霍光迎立武帝之孫、昌邑王劉髆之子劉賀為皇帝,劉賀即位後,驕奢淫逸,霍光果斷召開御前會議,直接廢除劉賀,這件事情表明了霍光在朝廷中擁有絕對的權威,這件事對得上後世稱其為權臣的稱號,我不暫且不說他有沒有私心,用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他的所作所為是當時的大漢帝國最好的選擇。

在廢除劉賀後,迎立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即皇帝位,是為漢宣帝。這是霍光有功的地方。

霍光為了控制朝政將自己的女兒霍成君嫁給漢宣帝,在其妻子私下毒死皇后許平君後,將其女兒立為皇后。但是在霍光知道皇后的死因後處於私情並未敢上報。漢宣帝雖然內心對霍光不滿,但是表面上一直對他恭敬有加,因為他非常忌憚霍氏集團的力量。霍禹、霍山分別出任衛尉和羽林軍的統帥,掌管宮廷禁衛。後來有一件事預示著霍家不久的命運即將發生逆轉,據《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而霍光卻渾然不知。

在霍光死後,漢宣帝藉著霍光之妻謀反的機會,一舉剷除霍氏集團。霍光後人雖然被族誅,但是霍光在世時並未謀反,基本遵守為臣之道,另一方面,如果霍光想謀反,他早就反了,何必等到漢宣帝掌權,所以他是忠臣、沒有辜負漢武帝之託,另一方面他也是權臣,位高權重,古往今來任何人都逃不了這個宿命。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西漢漢宣帝劉詢因匈奴歸降大漢,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霍光排名第一,算是朝廷對他這一生是非功過的肯定。

參考文獻《漢書》


大飛哥愛歷史


評價霍光就好像評價秦始皇是不是暴君一樣,每個人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到底是忠臣還是權臣,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他的功與過!

漢武帝晚年,太子因為“巫蠱之禍”受害,太子之位一度空缺。漢武帝一共6個兒子,太子受害而死,次子早死!排除了兩個,還有4個兒子。按理說該第三子繼承太子之位,但是第三子劉旦泰國心急了,而且野心太大,沒等漢武帝開口,他就要主動去京城服侍漢武帝,這樣引起了漢武帝的不滿,還削掉了他三個縣作為懲罰。

第四子太國粗魯,和魯智深差不多,漢武帝當然不喜歡這樣的類型。第五子劉賀(後來做了27天皇帝)從這件事來看,漢武帝就已經預料他不行!所以,漢武帝還有最後一個 小兒子,劉弗陵!

劉弗陵(漢昭帝)繼位的時候只有8歲,年齡很小,不懂事。漢武帝在臨終時,為了不重蹈呂后的覆轍,殺了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所以,劉弗陵孤家寡人一個。沒有母親垂簾聽政,就必須要人輔佐。而這個重任就交給了大司馬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而霍光是首輔大臣。

霍光做了輔佐大臣後,早期還是鞠躬盡瘁的,但是一個人一旦位高權重,日子一久總會有得意忘形的一天?漢昭帝繼位年齡小,霍光把持朝政,劉姓宗族肯定有對他不滿的,漢武帝第三子劉旦就是其中一個,這人後來蓄謀叛亂,謀劃了6年,事情被敗露被霍光殲滅。假如沒有霍光,可見小皇帝的位置肯定不保。

漢昭帝在霍光的輔佐下,西漢對內減少賦稅,重新施行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漢昭帝當政期間百姓生活比漢武帝晚年當政時還富裕,當時四夷來朝,使西漢王朝出現了中興穩定的局面。

只是,漢昭帝英年早逝,只在位13年,死的時候才21歲。漢昭帝一死,霍光的權力就更大了。從霍光選皇帝就可以看出,只要他不滿意,他就有權力廢掉。劉賀做了27天,並非劉賀無能,而是劉賀太心急了,想把身邊的大臣換掉,聽說要做皇帝,把身邊的一班人馬都叫到京城,霍光自然不高興,所以廢掉他。

劉賀被廢以後,又物色了一個皇帝,這個人就是漢宣帝劉詢,劉詢是漢武帝的曾孫,衛太子劉據的孫子,劉詢的父親劉進因為巫蠱之禍也受到了牽連,當時劉詢叫劉病已,還在襁褓之中,所以活了下來被投進了監獄。漢昭帝繼位後,大赦天下,劉詢得以解除牢獄之災,後被廷尉屬官的丙吉送到祖母史良娣家,他就在民間長大。丙吉把劉詢上報朝廷,並錄入宗譜之中,劉詢便有了皇族身份。

劉詢能做上皇帝,其主要原因是他沒有政治背景,霍光本來想找一個言聽計從的皇帝,而劉詢就是因為長於民間,在朝廷沒有黨羽,對他威脅很小。所以,很樂意讓劉詢做皇帝。

劉詢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宣帝,他繼位後,大權掌握在霍光手中。霍光是忠臣還是權臣,其實從漢宣帝繼位以後才能看出來。在漢昭帝時期,霍光絕對是一個鞠躬盡瘁的大臣。但是漢宣帝繼位以後,他開始從忠臣向權臣過度。為什麼這麼說呢?

霍光有個女兒叫霍成君,霍光將女兒嫁給漢宣帝,在立皇后的時候,漢宣帝想立自己的結髮妻子許平君為皇后,而遭到霍光的反對。由於大臣的反對,才暫時擺手。從這一點來看,霍光把女兒嫁給漢宣帝,無非是想專權。假如霍成君以後為漢宣帝生一個兒子,一旦立為太子,霍家可長期把持朝政,如果成真,那麼比王莽專權提早了幾十年。

許皇后之前為漢宣帝生了一個兒子叫劉奭,做皇后兩年有了身孕,霍光的女兒買通宮女在許皇后快要臨產的時候下藥,導致許皇后生下一女以後就重病而死。後來劉詢追查原因,知道是霍氏家族所為,不敢聲張,只好隱忍。許皇后死後,霍光的女兒順利做了皇后。劉詢就這樣一直隱忍的6年,做了6年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當他積蓄力量準備對霍光奪權的時候,霍光突然去世。

霍光死後,漢宣帝開始解除霍氏家族的權力。公元前66年,已經失去權力的霍氏家族發動政變,陰謀的廢掉漢宣帝劉詢,立霍禹為帝。因為劉詢早有準備,所以很快平定了叛亂,霍家被全部誅滅!

霍光死後,漢宣帝並沒有抹殺他對漢朝的貢獻,在漢宣帝晚年還未霍光設置了功勳像,並位列第一!其實,從設置功勳像來看,從側面反應了漢宣帝是一個仁義的皇帝,而在後世,有人把霍光比作伊尹,這種比喻是否有點牽強。


謀士說


霍光即是忠臣也是權臣,他有著常人無法比擬的自制力!翻看歷史上有誰能夠離著皇位如此之近唾手可得的時候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剋制自己的慾望而不動心的,我想無人能出其左右——就憑這一點霍光就該當之無愧受後人所稱讚!

霍光有輔幼主續漢室立宣帝之不朽之功,雖然史書只用“匡國家,安社稷”一句話概括霍光輔政時期的所作所為,但班固還是以“百姓充實,四夷賓服”高度的讚揚了霍光的政績,給漢宣帝的順利即位留下一個和平之世。



霍光感激漢武帝的知遇之恩和銘記託孤之重,對於劉氏江山一片赤誠。在年幼的漢昭帝即位之初、在劉弗陵駕崩之日、在廢黜昌邑王劉賀之時,擔任大司馬大將軍的霍光距離皇位近在咫尺,我想他絕對是抱著一心為國的信念,做好漢昭帝的左膀右臂;為延續大漢江山選取合適的繼承者;為劉賀的不思進取感到痛心。以他當時的權勢來說並沒有對皇位生有覬覦之心,這實在是難能可貴——便是霍光的忠!


自從漢昭帝算起到霍光去世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是他作為輔政大臣最輝煌的時刻,他雖然對皇權沒有奢望但是對自己作為首輔的權力可是一點都不含糊,尤其在扳倒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後更是如日中天,所有奏報都要經過霍光的批閱才呈送給皇帝,鑑於霍光的功勞,昭帝宣帝都對他禮遇有加賞賜豐厚。內外事物都要經過霍光首肯,霍氏家族在朝堂之中的勢力盤根錯節,尤其是在得知自己夫人毒殺許皇后,對於這些霍光並沒有加以制止和揭發——-這便是他的權。同時也為他家族的覆滅埋下了隱患!

總的來說霍光的功大於過,因此在他死後宣帝以皇家級別的規格對其安葬,諡號宣成。


玉鉉


自古,功臣、權臣難以分說。

霍光在漢昭帝時期,就已經權傾朝野,成為名副其實的權臣、忠臣。

(霍光劇照)

而且,當時的漢昭帝年幼聰慧,十分信任霍光,因而此時的霍光權柄是十分堅固的。

霍光本人,也是極有才能的。自幼在民間生長,跟隨一個僅是縣衙小吏的父親生活,自然對民間疾苦有所瞭解。

如果是平常人家的子弟,霍光可能一輩子就在市井生活了,難以發達。但他的父親可不是一個常人,與公主家的侍女私通,生下了赫赫有名的大將軍霍去病。

霍去病雖然被父親拋棄,但他依然敬重父親,並且親自提拔、教育霍光。而霍光自小也是謹慎小心、聰明伶俐,在霍去病的推薦下,深得漢武帝喜愛,自此步入朝堂。

(霍去病劇照)

有了這段人生經歷,霍光掌權之後,就繼續推行與民生息的政策,很快漢朝的國力得到恢復,一舉扭轉了漢武帝窮兵黷武的困境。史書將這段中興歷史,與後來的漢宣帝時期,併成為“昭宣中興”。

在西漢興旺的這段時間,霍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並且伴隨著盛世的到來,霍光的地位越發穩固。

漢昭帝在位11年,就去世了,但沒有留下子孫。

於是,霍光等大臣就計劃,將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奉為君王。從這一刻開始,霍光開始步入權臣的行列,劉賀能夠治理國家,就可以做君王,不行就要撤換。

一國之君的廢立,已經掌握在霍光的手中了,不論霍光是非曲直,他已經成了權臣。

果然,劉賀繼位之後,日日歌舞昇平,一看就是奢靡之君,不堪重用,於是霍光上書太后,請求廢立君王。

雖說是看太后的意見,但明眼人一眼就知道,霍光權傾朝野,這廢立君王,太后又哪有什麼發言權呢?這一切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

最後,霍光自比伊尹,廢除劉賀,漢宣帝繼位。

(漢宣帝劇照)

漢宣帝是平民流浪長大的皇帝。根據他的事蹟,有部很出名的電視劇《烏龍闖情關》。

無權無勢的漢宣帝,依然只能依靠霍光。起初,霍光為表示忠心,請求還政,但漢宣帝考慮霍光的權勢,以及劉賀的下場,心有餘悸,並不接受。

就這樣,霍光依然大權在握,每天過著優哉遊哉的日子,但漢宣帝卻是如芒在刺。

在這種情況下,霍光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雖然霍光誓死忠於漢朝,是一個忠臣,但他卻沒有收斂自己的鋒芒,讓君王都感到害怕。

作為一個臣子,權勢已經大到讓君王恐懼的地步,不論你是忠心,還是有謀逆之心,這都不重要了,你只有早點死亡,或者自己主動退場、才能結束這一切。

但霍光並沒有選擇退場,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必須要與君王同富貴,為此,他將自己的親信全部安插在朝野之中,黨羽緊握朝政、軍權,女兒霍成君也要下嫁皇帝,成為皇后。

(漢宣帝和霍光劇照)

霍光還是幸運的,他生前沒有遭到漢宣帝清算,安然死去,結局勉強算作忠臣吧。

但他的子女、親信們,卻並沒有霍光的智謀,在他死後,準備謀反,結果被人告密,霍家一族被滅。而霍光的忠臣名聲,可就難說了。

當後人再次評價霍光時,往往也是眾說紛紜,權臣、忠臣都有。大家瞭解了這麼多歷史,大致也知道,作為一個有權勢的大臣,當你的地位、權力足夠威脅君王的時候,不亂是忠是奸,你的結局註定難以善了,君王仁慈,可以讓你全身而退,君王狠辣,你的一族就完了。

自然,在後世的謹小慎微的君王看來,霍光時奸臣、權臣。但在許多渴望建功立業的臣子看來,霍光功績卓著啊,為大漢建立了不世功勳啊,是忠臣、名臣。做臣子,當真是忠字難辨啊。


歲七夸父


霍光的權臣之名,產生了日本的「關白」制。他的賢臣之名也被紀念至今,如上海城隍即供奉霍光。所以他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人物,需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才能理解,而且首先要看到漢武帝后期的危局。具體說:

一,霍光秉政時的局勢

漢武帝持續多年的擴張戰爭,導致「海內虛耗,戶口減半」,這個基本上沒有異議。他在《漢書-西域傳》記載的詔書裡談了一些西北軍政的失誤之處,也略有悔意,雖然達不到資治通鑑寫的「罪己詔」那種程度,也說明漢武帝末期的形勢已經相當嚴重。

霍光之所以為賢臣,主要就是因為他在不動搖大框架的前提下,推出了「與民休息」的種種舉措,大幅緩解了社會矛盾。作為輔政大臣,霍光毫無疑問是極其成功的。他憑自己的智慧、審慎,幫助漢朝避開了最危險的暗礁,終於駛入開闊之地。但又因為自己的權臣作風而被族滅。

二,鹽鐵會議的背後

霍光是以內臣身份擔任輔政大臣的,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副之。這些輔政大臣大多數是武帝擴張政策的代表人物,上官桀發跡於對大宛的「汗血寶馬戰爭」,桑弘羊則是一系列擴張戰爭背後的「統制經濟」的規劃者,金日磾本身是匈奴戰爭的俘虜。這些人物毫無疑問是武帝擴張政策的繼承者和既得利益者。

因此,在經濟社會矛盾即將步入危險期的時刻,他們也成了霍光調整政策的阻攔者。因為一旦武帝政策被否定,他們也就沒有功勞可言了。霍光為了對付武帝遺臣,即策劃了昭帝六年的「鹽鐵會議」。他廣泛擢選郡國賢良文學60餘人,公開與桑弘羊、上官桀等辯論。後來恆寬將其記錄為《鹽鐵論》。

書中對話很像西方的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政策辯論,賢良文學張口閉口代表老百姓,「大夫」反唇相譏,嘲笑對方不懂軍國大事。這場辯論的重點是「統制經濟」的利弊得失,賢良文學代表憤怒的民意,對桑弘羊進行了批判式的侮辱,整個武帝「大夫集團」的自尊倍受挫傷。隨後又在宮廷政變中,將大夫集團粉碎,自此成為最大的權臣。但同時,經濟統制也放鬆了,民間得以休息。


平心而論,這個辦法還是很高明的,也還算仁慈,霍光意圖讓桑弘羊等在洶洶民意麵前知難而退。但上官桀本人是冒險家出身,不能忍受這種還算體面的隱退方式,從而釀成悲劇。

三,海昏侯問題

前兩年海昏侯墓發現《齊論語》和孔子畫像等文物,證明了當時的懸案確實有重大政治背景。劉賀及其門客顯然是一個激進的儒家政策集團。他們一到京城就積極行動,一方面謀奪宮廷兵權,一方面在短短27天之內搞了1127件事。

按漢書記載,「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這1127件事,顯然都是「徵發」有關的。霍光觀望27天之後,認定劉賀並不理解當時的要務在於「與民休息」。於是非常霸道的廢除了劉賀的帝位,對外宣傳則是「昌邑王即位27天,造惡一千餘條」。

這些是惡事麼?在當時敏感的調整轉折期間,應該說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引發武帝時期整個利益集團的反彈。所以此事也不能完全責怪霍光。


四,霍光本人的問題

上述的鹽鐵會議和「伊霍之事」,是有著特殊歷史背景的。可以說,霍光在這兩件事上都做的正確。但霍光的問題確如漢書所言,在於「不學無術」,對王室欺凌過甚。

宣帝請霍光「驂乘」時,感到「芒刺在背」,因為霍光威嚴外露,雖然用心在於社稷,卻大大得罪了宣帝。其次是霍光屢次強行與王室婚姻,這種行為已經有邪道之嫌。而霍光渾然不覺,不能不說已經膨脹的很厲害了。

王夫之《讀通鑑論》認為金日磾的愚智,要高於霍光的「不學無術」,而霍光的不學無術又高於後世絕大多數權臣。正因為他以內臣出身,不讀世學,才有健全的常識,在漢朝轉折時刻做了正確的選擇;但同樣是因為不學無術,導致他一步步自我膨脹。

霍光一直以來都有聖賢之名,不知道為何在現代不受待見。還是漢書本身的評價更為中肯:

贊曰:霍光以結髮內侍,起於階闥之間,確然秉志,誼形於主。受襁褓之託,任漢室之寄,當廟堂,擁幼君,摧燕王,僕上官,因權制敵,以成其忠。處廢置之際,臨大節而不可奪,遂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光為師保,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陰妻邪謀,立女為後,湛溺盈溢之慾,以增顛覆之禍,死財三年,宗族誅夷,哀哉!

另,《漢書》的一句「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被日本人發展為「關白」之制。


歷史咖啡


凌駕在皇帝皇權之上的大臣當然是權臣,算什麼忠臣!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哪位要是覺得霍光是忠臣的話,讓他代入漢昭帝的角色試試,連睡個女人的權利都沒有,慘到絕後的地步,自己已經加元服行冠禮了還不許親政,政出霍家,這樣的忠臣誰敢要???

霍光被評價為不學無術,其實就是說他出身低微,文化修養有限,就從他寵愛霍顯那樣的貨色,就可以明白霍光的品味如何,以婢妾為正室,也只有這種什麼禮法都不計較的人才乾的出來的,更何況還縱容霍顯謀害皇后,這樣的忠臣,哪個皇帝敢要啊?今天你謀害皇后,明天你是不是要謀害皇帝了?

他要是像金日磾一樣,修身齊家,嚴親寬人,把霍家子弟管好了,他家子弟會出去跟別人吹牛說:縣官要不是我們家大將軍,哪裡會當上縣官啊!

縣官在漢代指皇帝。說出這樣的話可見智商也有點欠費,如此驕橫跋扈的子弟是誰養成的呢?是霍大忠臣吧,這樣的忠臣敢要嗎?

怎麼成了楷模,漢宣帝有話說:不是為了自己的合法性,老子早把霍光打入十八層地獄了,還什麼大忠大賢的忠臣啊,這樣的忠臣誰要誰拉走,朕反正是不要。朕忽悠忽悠天下人呢,你們後世人也被忽悠?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謝謝!


猴格大人


首先,要明白權臣是什麼意思——權臣指有權勢之臣,多指掌權而專橫的大臣。通常指掌握國家軍政大權、威脅統治者的大臣。

然後再來看霍光其人。因為霍去病的關係,漢武帝青睞霍光,霍光穩重行事,慢慢得到寵信。武帝病危下詔書立劉弗陵為皇太子,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和金日,桑弘羊等人共理朝政。昭帝繼位之後,霍光專政曾經引起很多人不滿,但是劉弗陵很信任霍光,他和霍光一起剷除了霍光的反對派,還有企圖顛覆政權的人。

漢昭帝在位13年期間,廣施仁政,輕徭薄賦,百姓充實,四夷賓服。漢昭帝死後,漢武帝孫子劉賀繼位,劉賀品行惡劣,劫掠女子財務,霍光於是決定廢黜劉賀,另立漢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繼位,也就是漢宣帝,並且盡心輔佐。

霍光行事謹慎,然而對自己宗族多有包庇縱容,從政經歷輝煌。

霍光當然是權臣,他肯定是,但是客觀來說,同時也是忠臣,只是他忠於漢室,也忠於家族,不為某個皇帝賣命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