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讀古詩:劉十九和張十八員外家裡有那麼多兄弟嗎?

讀古詩:劉十九和張十八員外家裡有那麼多兄弟嗎?

讀古詩:劉十九和張十八員外家裡有那麼多兄弟嗎?

我們讀過白居易的詩《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一首充滿生活情調的溫暖的小詩,這份溫暖,就從那紅泥小火爐散發而來,這份溫暖,就從親切隨性的邀約飲酒中來。語言簡練含蓄,又餘味無窮,道出了回味無窮的友誼之美、生活之美。

那麼詩題中這個劉十九是誰啊?

劉十九是白居易在江州當司馬時的朋友;也有一些資料說劉十九是同為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堂兄劉禹銅,是洛陽的富商,常與白居易來往應酬。而劉禹錫在白居易詩中被稱為劉二十八。

讀古詩:劉十九和張十八員外家裡有那麼多兄弟嗎?

我們讀過韓愈的詩《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是一首清新舒適優美的早春小詩。簡單平實的文字,季節特色的小雨、草色,將早春的美景做了細膩的描摹,讀來感覺清新自然、心情舒暢,如在畫中,如臨其境。

那麼詩題中這個張十八員外是誰啊?

張十八員外,正是當時任水部員外郎的唐代詩人張籍。張籍在家族裡同輩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所以韓愈稱他為張十八員外。

我們注意到“劉十九”或者“張十八”都是在堂兄弟、家族同輩中的排行。

幾千年來,中國古人崇尚多子多福的觀念,相信兒孫滿堂就是大福氣。現代不少人存在這樣的誤解,認為古時候大多數的單個家庭裡有眾多子女。就像“劉十九”、“張十八”這些稱呼可能帶來的誤解:什麼?他家有兄弟十九個?他家有兄弟十八個?

實際上大多數單個核心家庭的夫妻和子女的數量,平均也就維持在五個左右。子女數量很多的家庭是很少的,大多數家庭也只能把“多子多福”當成一種美好的願望。

讀古詩:劉十九和張十八員外家裡有那麼多兄弟嗎?

現代人對於古代人多子多福的誤解源自哪裡呢?

首先是歷史記載的帝王權貴等個例的影響。

這些帝王權貴們非常多的資本來生養更多的孩子,妻妾成群,財產富裕,衣食無憂,多生些孩子也很正常。比如,康熙僅長成人的皇子就有二十多個,公主也有近二十個。這種情況沒有什麼代表性,並不能代表當時整個社會的人口情況。

其次是文學作品、戲劇、小說等描寫的帝王將相、富商巨賈、行業大亨等家庭情況的影響。這些富貴家庭本就可能子女較多,在經過藝術誇張,那就更多了。比如《楊家將》中的楊繼業就有八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楊八郎是義子。

再次是用幾個單個核心家庭聚居組成的人丁興旺的大家庭帶來的影響。這就像《紅樓夢》裡賈、史、王、薛四個家庭組成的以賈府為首的封建官僚大家庭。

最後就是在古代最常見的那種同姓家族同輩兄弟的大排行的影響。這些同輩的兄弟有共同的祖父,也就是說他們是可能是親兄弟關係、也可能是堂兄弟關係,按照年齡大小排序。這就是本文開篇說的“劉十九”、“張十八”的稱呼來源。

如果把這四條瞭解清楚了,我們也就不會再認為古代的家庭都是人口眾多了。再讀古代的詩詞作品裡,那些姓氏加上排序的稱謂,我們也不會覺得奇怪了!

讀古詩:劉十九和張十八員外家裡有那麼多兄弟嗎?

多子多福”是古代人包括現代的一些老一輩人的思想觀念,總覺得子孫多了家庭力量大,家庭興旺,沒人敢欺負他們。但是在如今這個講究優生優育的時代,子女太多就是愁了。

寶寶出生前就要進行胎教;寶寶出生時要選擇好的醫院;寶寶出生後就要奶粉、尿不溼,再有感冒發熱的小症狀讓全家人揪心急的團團轉;寶寶長大點要上幼兒園花費不小的費用,有些地方幼兒園每月託管費甚至趕上一個人的月薪;再往後寶寶上小學、上初中,仍然需要家長投入巨大的精力接送、輔導、買資料、上各種提高班、培訓班;寶寶再長大成人就要上大學,現在的大學生的花銷也是很大的;當寶寶終於可以開始工作的時候,也該結婚了,婚房,婚車,彩禮,當家長的是否能給他們準備齊了。

凡此種種,一個,兩個孩子,尚好應付,再多些子女,對普通家庭來說,那真是很大的壓力了。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別管生養了幾個孩子,教育好他們,使他們成為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有用之才,如此,於國,於家都是福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